庄振基:项南和他不了的蝶岛情论文

庄振基:项南和他不了的蝶岛情论文

1981年1月至1991年5月,十年内,项南三次来到地处东海与南海之交,被人们称为“天之涯,海之角”的蝶岛(东山县)调研,与蝶岛结下不了情。

“天之涯,海之角”的蝶岛

1981年1月28日,刚上任福建省委书记十来天的项南,首次来到蝶岛调研。当他登上位于蝶岛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乌礁湾畔上的赤山林场瞭望台顶时,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树连绵不断,远处条条绿色防护林带蜿蜒在近百里的海岸线上;听着工作人员讲述五六十年代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百姓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时,不禁感慨:这道“绿色长城”见证了谷文昌那颗为民解忧造福的“寸心”,印证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项南对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在“秃头山”“荒沙滩”植树造林,改变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壮举赞叹不已。在得知谷文昌正患重病在漳州医院接受治疗后,项南于29日即赶回漳州,要前去医院看望他。不幸的是,当夜,年仅66岁的谷文昌同志那颗忧国忧民的心脏骤然停止跳动。1月30日上午,项南在漳州医院向谷文昌同志遗体告别时,对其夫人史英萍说:“谷文昌同志南下福建,把自己的精力献给东山人民和福建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四化建设就需要这样有事业心的干部。”1981年2月2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刊发了《为东山人民造福的谷文昌同志去逝》的消息。文章是由《福建日报》记者徐明新采写的,标题则是项南亲自修改确定的。由是,谷文昌,这颗被埋没十多年的“金谷籽”又在八闽大地发光。

纯洁、无私、有担当的共产党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蝶岛百姓看到项南在福建日报为谷文昌同志“发声”,心里便增添了一分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1985年秋天,在改革开放的春潮里,蝶岛到处是弄潮踏浪的人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如一首打油诗所云:

工厂机器叫得欢,笋、鱼罐头换美元;

海关商检配套齐,改革开放走在前。

硅砂装船自动化,海港货轮穿梭行;

绿色芦笋绿满园,千家万户采笋忙;

养殖鲍鱼和鱼虾,海上网箱数不完;

[3]D. 41, 1, 13 (Nerat. 6 reg.); D. 3, 3, 1 pr. -1 (Ulp. 9 ad ed.); D. 3, 3, 63 (Mod. 6 diff.).

台湾同胞接待站,小额贸易火样红;

星级酒楼平地起,旅游“三产”大发展;

2岁以下的宝宝宜选用小儿感冒宁糖浆、葫芦散、小儿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2岁以上的宝宝宜选小儿感冒冲剂、咽扁冲剂、银黄口服液等。咽喉肿痛明显者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或银黄口含片。

伴随网络时代信息化的普及,乡村旅游的宣传途径得到极大拓展。对于为游客带来良好旅游体验的乡村,更是会通过游客的网上好评反馈获得更多潜在消费者。同时道路改善使得交通便利化,私家汽车拥有量的提高,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以大山村为例,据统计,2018年旅游旺季时期,客流量最高达万人一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两千人左右。

项南深入岛上各行各业,信步街头巷尾,娓娓不倦地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招呼、交谈,百姓们大都知道这位平易近人的“大官”就是主政福建以来,落实党的政策、纠正冤案错案、带领八闽大念“山海经”、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搞建设的项南。从新加坡返乡探亲的华侨们说,连新加坡人都称赞项南的美名。

千帆扬波闯大海,船儿归来鱼满舱;

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时任省委书记项南一行人员,时隔五年余第二次风尘仆仆地下蝶岛调研。调研过程中,项南特地到铜陵镇九仙山上东山第一家三星级港资企业“东山华福酒店”了解其运营情况。他还记得去年“东山华福酒店”剪彩开业前,县里曾派人特地上福州委托他为酒店书写“店牌”名。

Males had a higher incidence in al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in total comprised 68% of the EC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male-to-female ratio reported in this study is consistent with other studies on EC from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3,23,24].

《离骚》的一大特点也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在文章节选的两段中,虽然文字不多,但意象却丰富而鲜明。例如“蕙揽茝、蛾眉”比喻高尚的德行;“众女”比喻许多小人;“绳墨”比喻准则;“鸷”指凶猛的鸟,比喻高洁的自我;“鸟”指一般的鸟,比喻一般的人或小人;“兰皋、椒丘”分别指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和长着椒树的山岗,都代表了高洁、正直、美好等;“芰荷、芙蓉”更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代表……正因如此,作者才发出“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的感叹。这缤纷多彩的服饰,更彰显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的美好形象。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谷文昌带领蝶岛百姓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全岛开展植树造林,把荒芜的海岛变成“东海绿洲”,营造了海岛优良的生态环境,让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实现了蝶岛第一次“蝶变”。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蝶岛人在优良的生态环境里,大念“山海经”,大搞以种植芦笋为主的创汇农业及近海水产养殖、海洋捕捞,通过改革开放富起来,实现了蝶岛这只玉蝴蝶的第二次“蝶变”。

1989年夏秋之交,蝶岛的发展遭遇挫折,以芦笋罐头为主的外贸出口受挫,采摘的芦笋堆积田头无人问津。望着渐渐腐烂的芦笋,笋农忧心忡忡。县委、县府把笋农的忧记在心。1990-1991年,中共东山县委、漳州市委、福建省委相继发出《关于开展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学习谷文昌同志为民解忧造福的精神和无私奉献品格,走进笋园、笋农家和罐头厂;走出八尺门,争取外贸出口订单和扩大内销渠道,解除笋农的忧,稳住三万多亩芦笋种植生产,帮助笋农渡过难关。正当蝶岛人学习谷文昌精神,发挥“山海”优势,进一步谋求加大改革开放步伐之际,1991年5月,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的项南,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了蝶岛。此时,尽管项南已离开福建五年了,但他依然关心福建的发展、心系福建的老百姓。项南一行抵达蝶岛后,立刻深入农渔村、矿山、工厂、码头、渔港进行调研。5月3日,项南一行来到位于蝶岛东南突出部的陈城镇澳角村,登上海拔近200米高,满山尽是高大挺拔美国“黑松”的澳角山顶眺望:身前是波涛万顷的台湾海峡,海上有南来北往商船穿梭而过;周边有海上龙、虎、狮、象四兽,栩栩如生,被称为“海上动物园”;身后是蝶岛百里海岸线上绿色长龙——木麻黄防风砂林带;脚底下是澳角西南面,西南、西北两个美丽对称的月亮湾,湾里渔港泊满即将出海捕捞的渔船;月亮湾的岸上,较远处是花园式的澳角小学,近处是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秀美的澳角渔村。登高望远,项南心旷神怡,喜挂眉梢,被澳角美景陶醉,称赞这里真是“人间仙景”。

项南一行下山时,恰好是澳角小学课间操活动时间,他们便走进学校参观。澳角小学有学生300来人,教师20多人。学校包括操场在内占地8000多平米,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2500平米。学校坐北朝南,面向大海,教室周围花草争艳,绿树成荫。教学楼二楼的荣誉室墙上挂满省、市、县颁发的“农村小学示范学校”“文明学校”“德育教育先进学校”“农村小学示范图书室”等奖状。参观结束后,学校领导拿来宣纸、笔、墨,请项南为学校题词。项南凝思片刻,欣然挥笔,一气呵成,写下笔墨酣畅、飘逸清新的题词:“澳角小学存:山好海好风光好,师好生好学校好。项南一九九一年五月三日。”项南既赞美了澳角村“山好海好风光风”,也肯定了澳角小学的办学成果。农村小学办得好,与其所在村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民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农村小学办得好,既是满足为农村培育人才的需要,也是满足村两会、村民们希望下一代茁壮成长的需要。题词字里行间深深蕴涵着项南对澳角小学培养更多英才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澳角村、对蝶岛发挥“山好海好风光好”特色,走在改革开放大潮潮头的期盼。这幅题词与学校获得的其他奖状、奖杯一道挂在荣誉室里,它就像一面旗帜,不断提醒、激励着澳角人:澳角的发展,系着项南那缕缕的情意;澳角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取得的丰颖硕果,是澳角人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项南前后三次下蝶岛调研,不仅给蝶岛人民带去了发展的希望,也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岛上:他不搞迎送、不用警车鸣笛开道,坚持与工作人员一同挤乘中巴士;他退掉酒席改吃“地瓜宴”,餐桌上只有“四菜一汤”不摆水酒,座谈会上撤下桌上的水果只留矿泉水……他不仅给蝶岛百姓留下一个个温馨、难忘的故事,也留下一片片淳厚的深情。

项南赞誉澳角小学题词

责任编辑/刘 薇

(作者系原东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编辑)

标签:;  ;  ;  ;  ;  ;  ;  ;  ;  ;  ;  

庄振基:项南和他不了的蝶岛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