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的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的管理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设计技术;质控管理

引言

现代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在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都涉及到相应的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其设计工作的内容也较为复杂,对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确保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1建筑设计质量概述

1.1内容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设计技术。在评估工程设计质量高低的时候,应该衡量工程设计方案中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一个设计质量较高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具有合理的功能分配以及协调一致的工程内容,并且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美观程度和外观新颖性。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良好的施工设计方案清晰的了解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施工流程等重要的施工信息。一个完备以及质量上乘的设计方案,应该体现出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等特征,要能够为实际的施工行为和施工变更提供科学的指导,要确保施工图纸设计合理。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风险预控内容,能够灵活的应对施工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按时的对工程进行交付。由此可见,要想设计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确实需要相应的设计技术的支撑。

1.2影响因素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设计方案不能按照自己的预期呈现出来。一般的分析影响因素的思路为人的因素、工程材料因素、设计技术因素、设计方法因素和设计大环境因素。首先分析人这一因素,这就和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密切相关,应该确保设计人员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工作要求。要是能够认真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将自己拥有的设计技术充分的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对于设计过程中的工程材料而言,能否呈现出设计质量和工程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果选用质量不过关且强度不够的工程材料,则直接导致建造而成的建筑不能充分发挥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效益。对于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而言,这两个因素是会随着社会技术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且不同的设计方法下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会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也会导致建筑的质量有细微的差异。最后是建筑工程设计活动开展的社会大环境,如果没有整体的建筑工程设计的氛围,或者是社会中的相关制度对工程设计行为有所约束,都会导致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质量不过关。

2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的管理措施

在执行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是有相应的管理流程的,具体的流程见下图1。质量管理人员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管理的目标,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技术质量管理活动。

图1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流程图

2.1策划阶段

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也分为好几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设计方案的策划阶段。在这一阶段,对设计技术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是密切监控项目组内的人员职责的落实情况,并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要严格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要求,制定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内容。

2.2方案设计阶段

在设计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主要是针对方案设计之后的会审工作的。要加强对设计方案的会审,各个专业人员要协调一致的对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对不恰当的方案设计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2.3施工图设计阶段

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都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和多种先进的技术,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更加简化,而且操作更加便捷,当前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设计质量控制人员要针对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1)设计开发的输入阶段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涉及到较多的输入环节。在设计开发的输入阶段,设计质量的控制人员要严格控制输入内容的准确性,并且统一化的对设计内容中的设计输入环节进行管理。设计开发的输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输入文件,要交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并且每一个设计人员都要有输入文件,是要做好对设计输入文件的评审。

(2)设计制图与验证

施工图纸的整个制图过程都要严格参照相应的规范,在制图及设计完成后,要进行设计验证。要确保验证程序和验证主体完整,以得出相符的设计阶段的输出和输入结果。

(3)设计会审阶段

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是一项重要的图纸设计环节,会审的主要项目是施工图纸设计是否符合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并且在会审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图纸的设计进行会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图纸不出现碰撞和遗漏现象。

(4)设计输出阶段

在完成基本的施工图纸设计工作之后,要将设计方案输出,即形成施工图纸。在输入施工图纸时,建筑工程对输入的图纸是有质量要求的,应该能够灵活的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输出图纸时,要对施工图纸的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且根据会审工作的结果,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备注出来,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确保,设计图纸能够转化成实用性较强的施工图纸。

(5)设计确认阶段

在输出施工图纸之后,建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要严格审查施工图纸中可能涉及到的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要关注其存在的安全问题是否对公众利益产生了较大的损害。在设计确认阶段,相关的确认人员要严格的审查工程建设类的强制性标准内容,并且与施工图纸相对照,确保设计过程不出现问题,而且施工图纸不存在严重的遗漏等。

(6)设计服务与更改阶段

在施工图纸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将施工图纸应用到施工现场,施工图纸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和协助,不利于施工单位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当发现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不符合的情况时,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更改,此外当业主需求发生改变时也也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在工程竣工交付阶段,也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在出现变更时,要确保相应的主体协调一致的对施工图纸进行重新的校正、审核和更改。

结语

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因此将其引申到建筑工程设计环节,也应该加强对设计技术质量的管理,而且在管理过程中要分阶段的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和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各个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目标相契合。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各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在现行的设计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下,重视对施工设计技术质量水平的评估,以有针对性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安全.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要点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6(16).

[2]徐亚军.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的管理[J].中华建设,2016(03).

[3]刘春雁.试析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6).

标签:;  ;  ;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技术质量的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