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线性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性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性,引信,无线电,求根,信号处理,形态学,光纤通信。

线性调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韩东,张海勇,王睿,王振[1](2019)在《模拟通信系统线性调制技术教学思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调制和解调技术是模拟调制的基础,也是数字带通调制的基础,在教学中,清晰的教学思路对于学员掌握相应内容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从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时域、频域的图形图像入手,逐层递进,依次分析调制和解调对时域和频域图形的影响。以调幅信号的辐射效率出发,提高辐射效率引出双边带调制,从双边带信号频谱占用二倍带宽,引出单边带调制,最后通过产生单边带信号的理想滤波器不能实现引出残留边带调制。(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5期)

郭守渊[2](2019)在《基于FBG大带宽线性调制光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光纤通信系统中滤波模块可调范围窄、损耗大和带宽精度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大范围带宽调制滤波结构,该结构核心部件采用螺杆微调结构对FBG中心波长进行大范围连续调谐控制。经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给出了该结构的最优参数,并通过实验测试可知,在该结构中螺杆微位移每改变0.1 mm,平均中心波长偏移量为415 pm,线性度高,线性度优于0.98的调制范围为1 545~1 565 nm,实现了大带宽连续线性调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需要大范围连续可调滤波的模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陶冶,杨喜娟[3](2019)在《线性调频信号的检测与调制参数估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在时频域对线性调频(Liner FM)信号进行检测与调制参数估计。先重排LFM信号的时频分布图,再使用直线检测方法和形态学细化的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对LFM信号检测与调制参数估计。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给出了实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重排时频谱图增强了时频聚集性,减小了交叉项的干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判断信号分量的参数;二者相比,前者能更好地抑制噪声的干扰,调频斜率估计误差更小;后者估计的信号起始频率更准确。(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孙梦捷,朱佳欢,李军,王国雨,刘峻[4](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回料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的技术差别,并使用DSC和MDSC分别对不同回料添加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行为进行了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分辨疑似LLDPE回料的优化MDSC测试条件:温度范围40℃~200℃,升温速率3℃/min,调制周期60s,调制振幅±1℃,吹扫气体为N_2,吹扫流量50mL/min。结果表明,采用MDSC测试方法能快速分辨LLDPE样品中是否含疑似回料,同时能区分实验中的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弥补了DSC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谢嘉,马强,刘忙龙,施坤林,杨金钢[5](2019)在《脉位编码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引信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续波调频、随机脉位调制单一体制引信信号及脉冲型复合信号无法兼顾分辨力、抗干扰能力和引信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脉位编码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引信信号。利用Costas序列良好的模糊特性和抗干扰特性重构了一种新的脉冲位置编码方式,结合波形选择法,构造了脉位编码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引信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调制引信信号在参数选择合理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线性调频信号良好的距离、速度分辨力,无需若干样本积累即拥有一定的伪随机特征,在一定距离和速度范围内,固有抗干扰能力优于线性调频信号,可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危伟,马辉[6](2019)在《基于线性自抗扰的脉宽调制整流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响应速度快、抗干扰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但控制目标单一且开关频率较高,使其功率转换率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叁相脉宽调制(PWM)整流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系统内环以功率为控制量,建立功率跟踪偏差的平方和开关频率为损耗函数,并利用滚动优化法选择最优开关状态,省去PWM调制,降低开关频率,另外引入两步预测法与重复控制消除控制延时造成的功率预测误差;电压外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抑制直流侧负载波动的影响.最后,建立基于TMS320F28335控制核心的实验平台,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文聪敏[7](2019)在《线性调制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波达方向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在雷达、通信、地震学、声呐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波达方向估计的相关技术;并从信号特征建模与利用的视角为波达方向估计提供了新的方案,同时在估计精度,计算复杂度和性能界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如下:第一,论文研究了以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信号为典型代表的线性调制信号的共轭对称特性,并针对信号的共轭对称特性进行了数学建模。共轭对称特性可以视为对非圆信号的非圆特性的一般化推广,因为该特性对圆信号和非圆信号均适用。第二,通过利用信号的共轭对称特性,论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线性调制信号的阵列处理扩展模型。在该扩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该算法根据线性调制信号共轭对称旋转因子的不同将阵列接收信号分为不同的组。其中每个组中的信号具有同样的旋转因子,扩展模型参数对于同一组信号也是一致的。最终的波达方向的估计结果通过综合各个组的结果得到。第叁,论文还对提出的估计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得出了误差协方差矩阵,并且给出了模型的克拉美-罗性能界(Cramer-Rao bounds,CRB)以从理论上证实其优越性。最后,我们还将提出的估计算法推广到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在论文中,所有的线性调制信号都以MPSK信号为例,该数学模型也可以推广到一般的线性调制信号,如多进制正交振幅调制信号(MQAM),或者由不同线性调制方式组成的混合信号,如MPSK和MQAM信号的组合信号。通过实验仿真,我们综合比较了经典算法和所提出的新算法的性能差异,计算机仿真结果有力证实了新提出的算法相对于目前已有算法的优势。其优势尤其体现在低信噪比、角度间隔近、信号数目或调制方式增多的情况下,新算法的估计精度所受影响不大,依然保持较高精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唐伟[8](2019)在《基于线性扫频信号调制的时间透镜的研究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的发展将进一步促使通信传输速率的提升。传统的电信号处理速度已经远远小于通信传输速率,用光信号处理代替电信号处理,已经成了突破通信系统瓶颈的趋势。空间光学中通过使用光学透镜就可以实现空间傅里叶变换以及全息影像等复杂功能,随着时空对偶原理的提出,空间光学中的信号处理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时域光信号处理,催生出了时间透镜。与空间透镜一样,时间透镜也具有系统元件少、功能强大的特点,是极具潜力的光信号处理方案。本文基于时空对偶原理,类比于空间透镜中聚焦高斯光束在衍射极限下形成艾里斑,推导出时域分辨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品质因数两大参数,并以此为标准分析了常见的时间透镜。普通的基于电光相位调制的线性时间透镜性能有限,而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实现方法系统过于复杂,还存在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因而本文提出了调制线性扫频信号实现新型时间透镜的方法,利用高速任意波形发生器直接产生两路正交的线性扫频信号,并通过I/Q调制方式调制到光波上,相比于传统电光相位调制的时间透镜,能够使时域孔径和品质因数实现数量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位调制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以及I/Q调制器的调制原理,从实验精度出发,利用I/Q调制器进行了线性扫频信号调制实验,时域孔径达到了4.4 ns,品质因数达到558,远远大于传统时间透镜。此外还研究了两种方法用于扩展线性扫频时间透镜带宽。本文还针对时间透镜在光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构建了基于线性扫频时间透镜的光脉冲整形仿真系统。在时域成像方面,探究了时间透镜对于脉宽为1 ps高斯脉冲的缩放因子范围,结合了I/Q调制器的调制过程,研究了各种系统因素对时域成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高阶相位项和失焦是产生时域像差的主要原因;时域傅里叶变换方面,对时间透镜的傅里叶变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色散系统中脉冲频谱传输的不变性以及高斯脉冲时域波形和频谱包络的对应性,实现了基于频域到时域转换的高斯脉冲无失真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陈齐乐,晏祺,郝新红,杜涵宇[9](2018)在《无线电近炸引信混沌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波形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无线电引信探测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设计一种混沌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无线电引信发射波形。以模糊函数为工具,理论推导了复合调制波形的模糊函数,定量分析与计算了发射波形分辨性能及抗有源欺骗式干扰性能,并进行了抗干扰性能的实验验证。仿真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混沌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信号波形具有更好的分辨性能以及更强的抗有源欺骗式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董雪莹[10](2018)在《基于相位调制的线性化微波光子链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波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以及光电设备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光电交叉的新学科——微波光子学。微波光子链路技术是微波光子学的核心技术。具有超带宽、损耗低、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光生微波信号、微波信号的光学处理方面相比较传统电学处理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有线电视等领域。在微波光子链路中,往往通过一个外置调制器把微波信号加载到光载波上,由于外置调制器的非线性影响,往往产生谐波失真与交调失真,从而影响微波光子链路的传输特性。因为叁阶交调失真项处在基频附近且通常很难通过现有的滤波器滤除,因而必须通过链路方案设计消除叁阶交调干扰,提高链路的性能。首先,介绍了微波光子链路的一些关键的性能参数,并推导分析引出动态范围这一概念。其次,理论分析微波光子链路的电光信号转换技术,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几种关于提高微波光子链路动态范围的方案,其性能各有利弊,例如采用双平行马赫曾德调制器的方案,在进行电光信号转换时,存在直流偏置点漂移问题。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化方案,在接收端涉及模数转换技术,增加链路复杂度。基于相位调制技术的微波光子链路因避免上述涉及的问题且链路结构相对简单而受到广泛应用。提出了基于双相位调制器的微波光子链路,通过推导与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抑制叁阶交调干扰,由于最终的输出的基频信号功率受原理本身限制有所削弱,且不能消除二阶干扰,因此也存在改进之处。最后,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线性优化方案,利用波分复用器对双光源相位调制进行单边带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链路动态范围,增强链路性能。本方案的原理核心是采用两路的波分复用器对每一支路实现相位调制信号到强度调制转换并适当抑制光载波功率,消除叁阶交调干扰。又由于两路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差π,两路信号合并后消除了二阶非线性失真,且基频信号的功率增大一倍,从而提高动态范围。并且单边带调制方案消除了链路色散的影响。解决了由于链路非线性产生的失真所带来的性能缺陷。(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线性调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光纤通信系统中滤波模块可调范围窄、损耗大和带宽精度低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大范围带宽调制滤波结构,该结构核心部件采用螺杆微调结构对FBG中心波长进行大范围连续调谐控制。经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给出了该结构的最优参数,并通过实验测试可知,在该结构中螺杆微位移每改变0.1 mm,平均中心波长偏移量为415 pm,线性度高,线性度优于0.98的调制范围为1 545~1 565 nm,实现了大带宽连续线性调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需要大范围连续可调滤波的模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性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东,张海勇,王睿,王振.模拟通信系统线性调制技术教学思路设计[J].高教学刊.2019

[2].郭守渊.基于FBG大带宽线性调制光滤波器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9

[3].陶冶,杨喜娟.线性调频信号的检测与调制参数估值[J].通信技术.2019

[4].孙梦捷,朱佳欢,李军,王国雨,刘峻.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回料鉴别中的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5].谢嘉,马强,刘忙龙,施坤林,杨金钢.脉位编码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引信信号[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9

[6].危伟,马辉.基于线性自抗扰的脉宽调制整流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文聪敏.线性调制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唐伟.基于线性扫频信号调制的时间透镜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陈齐乐,晏祺,郝新红,杜涵宇.无线电近炸引信混沌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波形设计与分析[J].兵工学报.2018

[10].董雪莹.基于相位调制的线性化微波光子链路[D].南京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  ;  ;  ;  

线性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