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辽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论文

李辽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论文

[摘 要]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态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能力不足的风险,回应现实关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能力不足的风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用和创新乏力的风险,学科大而不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合力不够、封闭孤立的危险,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背景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匮乏的风险。应对这些挑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引领社会思潮,区分思想观点分歧与政治立场分歧;要扎根社会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区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理论上的修正主义;要坚持“开放办学院”和“开放建学科”,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统筹好国内治理和国际合作两个大局,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承载着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自2005年设立以来,该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其自身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态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研究并化解这些风险,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主要成就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大大推进了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学科建设的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科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后,又对实施工程作出部署。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普遍设置。2008年8月,中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国高校都要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管理机构以后,各校纷纷响应。据统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16年达到454家,2017年达到653家。[3]2015年7月,中央召开会议认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期刊宣传阵地是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四大平台”。这些平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中宣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一系列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平台。这些平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第二,学科规范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制度和标准的出台:一是教材的统一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质量和规范性得到了很大提升。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2015年9月进行了修订),从宏观上加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服务等提出规范性标准和评价指标。这些制度和标准的设立,对于规范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要切实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后,各地各高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活动。2018年4月,教育部研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落实、教务安排、集体备课、教研室建设、听课制度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具体规定,特别强调要加强宏观指导,组织专家建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这些对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战略思维,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需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除了以上风险以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存在整体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学科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几个二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边界不清、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功能的发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带来挑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五,学科地位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突破了长期以来学科平台严重不足的瓶颈,并着力改善学科的社会认同程度、提高学科内部建设规范性、加强队伍建设,在学科规模等方面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社会地位稳步提升。有的高校“举全校之力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高校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称为“第一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称为“第一学科”。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定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航学科”。这些大大提升了广大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的获得感和自信心,大家的学科自信和专业自信明显增强;激发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创新进取的热情,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8].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他们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老师传递的“知识”,而是可以及时对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反应,融入自己的理解,积极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课堂留白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Five hundred and ninety-sev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We excluded fro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ve patients for incomplete data and 79 cirrhotic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scites and peripheral edema on nutritional parameters.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真学”、“不真懂”、“不真信”、“不真用”的情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的人言必称西方理论,用西方经济理论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用西方“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政治发展进程,故意用“现代文明为什么产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之类的话语来贬抑中华文明;有的人固守马列经典中的某些观点和话语并将其用来裁剪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全然不顾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有的人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把当代中国经济政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相提并论,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对采取“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的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得出一些荒谬的结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故意混淆视听,误导民众特别是青年,企图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上煽动是非,引发社会动荡,对于这种行径要予以深刻揭露和批判。

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期待方面能力不足的风险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关键时期,一批重大战略举措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相适应,需要从理论上对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予以论证、阐释和传播,使之最大限度地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支持。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大多数国家持支持和欢迎态度,但犹豫不决者有之,担心疑虑者亦有之。更有甚者,一些西方国家故意抹黑,将其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污蔑中国同非洲的交流合作是“新殖民主义”。对于这样的言论,需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予以坚决驳斥。同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提出以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赞成,并写进了联合国文件,但是如何在实践上予以推进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不仅是理论阐释和传播的问题,更是在国际层面提升国际话语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航学科,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诉求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所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智库贡献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学科智库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2.回应现实关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能力不足的风险

自从紫杉醇药物的涂层支架问世至今,诸多研究者展开对该涂层支架的多方面研究,发现紫杉醇对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程度,与其药物剂量呈明显依赖相关性。陈小龙等学者[3] 通过在兔双侧骼动脉的内部剥落部位,植入紫杉醇涂层支架,经研究发现涂层支架患者的新生内膜平均面积,相较裸支架患者呈明显较少效果。有相关临床研究发现[4] ,紫杉醇药物涂层的不同浓度,会不同程度的减少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改变患者骨架减小体积,在高浓度情况下能够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证实了紫杉醇抑制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与不同浓度剂量呈密切相关性。

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用和创新乏力的风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4.学科大而不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合力不够、封闭孤立的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数已达6.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4.6万人,兼职教师2.1万人。[2]尽管如此,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教师队伍仍然面临队伍数量不足、队伍发展不平衡、队伍发展不充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等不足。[3]在教学效果方面,虽然各地广泛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但仍然有优化的空间,如在注重整体性的同时个性化不足的问题,面对现实困惑解释不清楚、说理不透彻的问题,教学过于注重形式的热热闹闹而忽略“内容为王”的问题,教学投入大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等等。这些状况严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社会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学科发展的封闭性风险也很突出。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又开放的理论体系,其三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相连。这在客观上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保持两个方面的开放:一是保持实践上的开放,始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引领实践发展;二是保持理论上的开放,始终保持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现实问题是,由于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学院雨后春笋般设立,原本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化、科学化的初衷,在一些地方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对孤立以及与其他学院和相关学科的学术隔离,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作用的发挥。

5.国际形势发展变化背景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匮乏的风险

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满足,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满足;既包括对于过上富裕生活的期待,也包括对于整个社会政治昌明、社会繁荣、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等全方位的向往。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侧”,主导意识形态如何在“供给侧”层面提供“质高量足”的“精神食粮”,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首要任务。比如,在政治参与方面,如何破解西方话语关于“民主”、“自由”的迷雾,阐释和传播“中国式民主”的实质和合理性?在经济发展上,如何超越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文化发展上,如何有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创新时代文化,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所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81家,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229家,[1]全面覆盖一级学科所属七个二级学科。从教师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举措频出。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实施“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每年资助50名45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教育部思政司开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健全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此外,教育部将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四个一批”人才等项目中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

三、应对挑战的对策思考

从表2数据Cl-平衡浓度C e、平衡吸附量Q e计算 ln C e、ln Q e;以 ln Q e对 ln C e作图,并进行方程拟合得到图 1~3。

在处理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主导性不强的风险;二是包容性不足的风险。这两者都直接指向理论本身“解释力不足”的问题。所谓“主导性不强”,即面对不同社会思潮时说服力不强,不能正面回应关切,为广大民众提供理论指导,化解各种理论困惑和思想疑虑。有的人在阐释党的理论政策时不能抓住核心问题,脱离实际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有之。特别是有些“高级黑”现象时而出现在媒体和讲坛,这些言论哗众取宠,误导民众,对党和国家有害无益。所谓“包容性不足”,是指在不同思想和观念之间缺乏理性而冷静的交锋和对话,不能坦诚地倾听不同声音,吸收其合理化因子为我所用。事实上,越是能够理性看待不同意见,就越能体现价值自信。即使是不同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声音,只要不是以颠覆国家政权、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目的,都应采取虚怀若谷的态度认真倾听。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引领社会思潮,区分思想观点分歧与政治立场分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党的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与不同社会思潮的交锋中,要区分思想观点的分歧和政治立场分歧。对于思想观点上的分歧,需要找出分歧的原因,这样的分歧大多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相互从对方的观点中吸收合理的因素,最终达成思想观念上的共识;对于政治立场上的分歧,则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判断是非曲直,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作为衡量的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各项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化解立场分歧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处理不好就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因此,在理论交锋中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需要综合研究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让人心服口服、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3) 填料层:填料层厚度一般为2.5~3.0 m,最大不超过3.5 m,所安装物体为筛分后的矿化垃圾细料。在填料层中间,安装有通风复氧系统的水平和垂直花管。

2.扎根社会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区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理论上的修正主义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必然也要发展。要想让理论掌握群众,先要让理论吸引群众。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首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这就需要保持理论的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表现为对原有理论中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多次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防范修正主义。所谓修正主义,是指打着“创新”之名,实则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甚至走向反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就曾多次出现过修正主义。修正主义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麻痹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因此危害很大。防范修正主义,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为此,一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从战略上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不至于在发展方向上走偏;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要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为我所用,同时要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不能实行“拿来主义”;四是要遵循科学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即使是创新,也要经过试验,在试验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坚持“开放办学院”和“开放建学科”,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涉人才培养的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受教育者除了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外,还需要大量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营养,以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做到这一点,仅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相关专业和学院的作用,甚至是校外师资的智力资源。从人的成长需要来讲,需要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实际上,世界的整体性决定了人类知识的整体性。之所以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分类,主要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这种分类并不能打破世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要注重整体性思维,不能按照知识分类的办法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一归类,那样只会导致科学研究的自我封闭和人才培养的片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在发展过程中就借鉴了相关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开放意识,打破学科壁垒,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开放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开放建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化解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封闭化”、“孤立化”的风险,不断做大做强。

4.统筹好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两个大局,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质量和水平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当好国家智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使命。相对于其他智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智库角色有自身的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高校;二是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就当前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挥智库功能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如学科门类全、队伍人数多、国家投入大等,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队伍“智库意识”不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够、对外交流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大等。为此,一是要强化“智库意识”,在加强学术研究的同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对策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在各类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二是要加强对外联系,统筹好国际治理和国家治理两个大局,增加为国际治理、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机会。三是要提高成果质量,打造精品力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智库成果事关国家重大利益,特别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与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息息相关,也与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关,因此智库成果一定要对症下药。对内要“精准治理”,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尽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国际社会建言献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功能,彰显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2]陈占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3]刘武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状况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9)04-0059-05

[作者简介]李辽宁,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

标签:;  ;  ;  ;  ;  ;  ;  

李辽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