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蔡文冠,赵松,冯成志,冯文锋

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蔡文冠,赵松,冯成志,冯文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矮负面身体自我,听觉注意朝向,N2ac,LPCpc

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文献综述

蔡文冠,赵松,冯成志,冯文锋[1](2019)在《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对任务无关听觉身高词语的注意偏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矮负面身体自我指由于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而产生的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感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调控。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比较对象优于自己时,个体会进行上行比较,从而产生消极的认知,负面身体自我者相较于其他人会更频繁地将自己的身体与理想身材进行比较,因此对积极的身体相关信息(如瘦、高)的注意偏向与负面身体自我有密切关联。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胖负面身体自我者的注意偏向,而其他负面身体自我者(如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对身体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较少。现实生活中,听觉通道也是获得丰富信息的重要来源,但相关研究却大都采用视觉刺激。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对听觉身高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通过矮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 Physical Self-Shortness Scale,NPS-S)筛选出44名年轻男性参与实验,其中对身高不满意的矮负面身体自我实验组(high levels of height dissatisfaction, HHD)22人,对照组(low levels of height dissatisfaction, LHD)22人。采用线索-目标范式,在屏幕的左侧或者右侧随机呈现任务无关听觉"高相关词","矮相关词"和"中性词",间隔一段时间后(SOA=550 ms),在线索有效位置或线索无效位置(线索有效性50%)随机呈现倾斜或竖直的光栅刺激,要求被试对倾斜光栅目标刺激(20%)按键反应。结果显示,对于HHD被试,高相关词诱发的N2ac波幅显着大于矮相关词和中性词,而LHD被试并没有发现这一差异,表明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对任务无关的非预测性听觉"高相关词"存在注意偏向,证实了矮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会比较理论的关系,即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在日常生活中会过多关注理想的身高相关词,随即感受到理想的身高比自己的实际身高更有吸引力,从而进行上行社会比较,因此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估。(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郭玉丹,冯喜珍,白雪,周娟[2](2019)在《大众媒体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身体满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媒体所宣扬的"瘦即是美"影响着万千女性对瘦的追求。在大众媒体对"纤瘦"的过度标榜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自己体形偏胖,并因此产生了消极的身体认知、态度以及行为,即胖负面身体自我。为考察大众媒体中瘦理想女性形象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内隐和外显身体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2(图片类型:瘦理想女性图片、风景图片)×2 (胖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得分:高分组、低分组)×2(身体词词性: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瘦理想女性图片对女性内隐身体满意度的影响受到女性基线身体满意度水平的调节。(2)瘦理想女性图片不会对胖负面身体自我低分组女性的身体满意度产生影响,只对高分组女性的身体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被试的内隐层面和外显层面出现了分离:胖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女性的内隐身体满意度受到了瘦理想女性图片的消极影响,表现在被试对积极身体词的反应上,而外显身体满意度未受到瘦理想女性图片的影响。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为,本实验先测内隐后测外显的测量顺序干扰了胖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女性在外显身体满意度上的真实表现。为了进一步对其验证,开展了实验二。实验被试为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分量表(NPSS-F)上得分大于2.5的女性,采用2(测量顺序:先内隐后外显、先外显后内隐)×2(图片类型:瘦理想女性图片、风景图片)×2(身体词词性: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同时表明测量顺序对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身体满意度并不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扩展胖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理论,提高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承龙,徐坤宇,黄贤颖,陈娜娜,李佳琴[3](2019)在《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贵州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基本情况以及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GROS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P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以及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及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45.7%(802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社交焦虑问题;②情绪调节策略的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均与社交焦虑呈显着正相关(r表达抑制-社交焦虑=0.18,r认知重评-社交焦虑=0.08,P<0.01),个体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表达抑制呈显着正相关(r=0.18,P<0.01),但与认知重评相关不显着;③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在表达抑制与社交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16,间接效应为0.0735,中介效应量为0.32。结论: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水平中起中介的作用;可基于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进行干预以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霁蓉[4](2019)在《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身体图片注意偏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面身体自我通常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体消极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以及相对应的行为调控。国外大多文献中称其为身体意象失调。大量研究表明当代女性更容易产生负面的身体自我且身体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身材外貌上,而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是负面身体自我产生和维持的因素之一。目前,关于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论,对不同时间进程中测量出来的注意偏向成分(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与注意回避)也不太一致,其相关脑机制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与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相比较,对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进行研究,并将行为学实验与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fNIRS)技术相结合,以此来研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身体图片的注意偏向在不同时间进程的特点及主要成分,以及与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相比,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在对身体图片产生注意偏向时,大脑皮层的血氧变化及脑区激活差异。以6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被试,其中实验组(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和对照组(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各30人。实验一采用身体图片为刺激材料的点探测范式,通过控制刺激呈现时间(200ms、500ms),探讨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身体图片(胖图片和瘦图片)的注意偏向在不同刺激呈现时间的特点及主要成分。实验二则是将行为学和fNIRS技术相结合,探讨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0ms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在对身体图片(胖图片和瘦图片)的注意偏向以及在产生注意偏向时激活的相关脑区。行为学实验结果发现,当刺激呈现时间为200ms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胖图片产生了注意警觉;当刺激呈现时间为500ms时,只发现了在所有被试水平上对胖图片的注意脱离困难;当刺激呈现时间为1000ms时,观察到了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胖图片存在注意脱离困难。从近红外的结果上来看,在探测点与身体图片一致条件下,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在观看胖图片时在眶额叶皮层(通道13、19)的血氧激活显着大于在观看瘦图片和中性图片时的血氧激活,而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此时并无显着差异;而在探测点与身体图片不一致条件下,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在观看胖图片时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通道10、15、17)的血氧激活显着大于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且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正常女大学生在观看胖图片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血氧激活显着大于在观看中性图片时的血氧激活。所以得出以下结论: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胖图片的注意偏向模式为警觉-维持模式,即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对胖图片存在注意警觉,此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的相关脑区眶额叶皮层(OFC)得到激活,该脑区的激活可能有助于其更早的探测到胖图片的所在位置,产生注意警觉。而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在认知加工的晚期对胖图片存在注意脱离困难,此时高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的相关脑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激活水平下降,使其在认知加工的晚期不能控制注意从胖图片上快速脱离,所以产生注意脱离困难。(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余丹[5](2019)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正念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相貌不满意而产生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由于自我身体认知的偏差,更多的注意、记忆相貌相关的消极信息等,会引起对身体的消极情绪,产生诸如自动思维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本研究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陈红编制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相貌分量表(NPSS-A),以重庆市55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探究高中生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的关系,了解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思维特点;然后分别筛选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各30名,通过双耳分听干扰式范式、学习-再认范式,进行听觉的注意偏向、记忆偏向实验,探讨其注意、记忆特点;最后,结合前两部分研究得出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正念为基础的干预,以期改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状况。结果如下:(1)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自动思维得分显着高于低分组;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存在显着正相关;(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的掩蔽错误数多于正常对照组高中生;掩蔽错误数:消极相貌词>积极相貌词、中性词;探针反应时:中性词>积极相貌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注意偏向。(3)再认正确率: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对消极相貌词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积极相貌词,对照组对中性词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相貌词;再认敏感性: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能够更好辨别消极词,而对照组对于中性词的辨别优于相貌词;反应偏向:词性及实验分组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均不显着。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记忆偏向。(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组经过干预后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显着低于未经干预的对照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发现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更容易产生自动思维;研究二、叁采用实验法进一步发现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注意、记忆偏向,这种对消极信息的关注能够较好的解释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自动思维的产生;研究四发现结合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正念为基础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状况。(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于一潇[6](2019)在《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知觉以及对身体不满的短时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自我是个体对和自己身体信息有关的自我意识,是属于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身体自我满意度(physical self satisfac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各个方面的表现是否满意,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NPS)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先前较少有针对女大学生体重知觉现状的研究,对身体不满意的干预也少有短时性的,因此本研究以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为研究主线,主要关注胖这一分量,使用问卷法探究了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知觉现状并用实验法检验了对身体不满意的一项短时干预的效果。研究一旨在重点研究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知觉现状,首先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分量表(NPSS-F)筛选出每道题的平均得分大于2.5者,即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为实验组,得分低于2.5者归入控制组。接着使用女性身体图形评定量表(PFRS),303名女大学生选择准确代表自己胖瘦的图像(代表体重自我知觉);选择他人眼里最有吸引力的图像(代表体重主观社会标准);假定图像中人物和自己身高相同,估计PFRS真人照片图像体重值(代表对其他女性体重的知觉)。用以上指标测出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各项体重知觉指标上是否有明显差异。研究一得到如下结论:女大学生的理想体重严重偏瘦且低于正常水平,普遍认为严重偏瘦的女性身材更容易受异性青睐;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不满更加严重,理想体重的设定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体重不满程度;女大学生对BMI<27的身材知觉有估计值偏高的倾向,对BMI>27的身材有估计值偏低的倾向,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较胖且接近自己体型的身材有更准确的估计。研究二是对体重指数BMI处于正常范围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短时干预实验。被试均为从研究一中筛选的符合条件的被试以及在校内额外招募的女大学生。160名被试BMI处于正常范(18.5<BMI<23),实验为2(干预组vs控制组)×2(时间:前测vs后测)的实验设计,用身体自我状态量表(BISS)进行前后测,在前后测之间实验组完成干预任务,要求被试回想并描述一次身体或体型得到了他人的积极评论/评价的经历,控制组描述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或一档节目(综艺、电视剧、歌剧、音乐会等都可以)。结果发现组别主效应显着,说明干预组和控制组的干预后身体满意度有显着差异;时间主效应显着,说明所有被试的在前后测之间状态身体满意度都有显着提升;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着,两组的后测差异显着性高于前测,干预组的前后测差异比控制组更加明显。研究叁是对BMI>23的女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短时干预实验研究。159名被试BMI处于较重范围(BMI>23),实验为3(干预组1 vs干预组2 vs控制组)×2(时间:前测vs后测)的实验设计,研究叁的实验组干预任务和研究二的干预任务相似,但考虑到被试可能因为比较胖缺乏积极的身体评价经历,因此还可以回忆非身体相关的积极经历。控制组和研究二的控制任务相同。研究叁得出,组别主效应显着,说明叁组的实验处理后身体满意度差异显着。鉴于上述叁个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女大学生的理想体重严重偏瘦;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不满更加严重;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较胖且接近自己体型的身材有更准确的估计。(2)对于体重正常的女大学生(18.5<BMI<23),接受回忆身体受到积极评论的经历的干预任务可以有效提升身体满意度。(3)对于体重较重的女大学生(BMI>23),使其接受回忆身体受到积极评论的经历的干预任务不会提升身体满意度,而使其回忆受到积极评论的经历则会显着提升身体满意度。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考察了女大学生的体重知觉现状,同时,对于体重正常但身体不满意的女大学生,如果经常给予其积极的评价,或者经常使其暴露在类似的正向情境当中,会对改善其身体满意度有成效。这也对以后的心理健康和咨询工作提供了一个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5)

李承龙,谢琴红[7](2018)在《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贵州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GROS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以及社会交往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建立假设模型,并使用AMOS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1)贵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总平均分(31.05±13.01)低于问卷临界值34分,有45.7%(802名)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社交焦虑问题;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4.54±1.05)高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3.95±1.27);(2)大学生个体的表达抑制与社交焦虑、负面身体自我相关显着(r_(表达抑制-社交焦虑)=0.18,P_(表达抑制-社交焦虑)<0.01;r_(表达抑制-负面身体自我)=0.18,P_(表达抑制-负面身体自我)<0.01),认知重评与社交焦虑相关显着(r=0.08,P<0.01),但与负面身体自我相关不显着(r=0.02,P>0.05)(3)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在表达抑制与社交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果量为0.41。结论:近一半的贵州大学生存在着社交焦虑问题;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其社交焦虑水平,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的表达抑制和社交焦虑水平中起中介的作用;可基于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进行干预以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赵芷铭[8](2018)在《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社会回避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20名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社会回避的关系。结果表明:(1)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会回避呈显着正相关,与自尊显着负相关;自尊与社会回避呈显着负相关。(2)自尊在负面身体自我和社会回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黄璞月[9](2018)在《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完美主义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自我是自我概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感形成的重要来源。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是指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控制,是身体自我的负面取向。简单的说,是个体对自己身体较低的评价与消极情感体验及相应行为控制的综合,比如,认为自己很矮,并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并想尽办法去增高;认为自己很胖,过度节食、过度减肥,并且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等等,这在青少年中屡见不鲜。完美主义是个体力求完美的一种人格特质、特征或一种认知行为倾向,它分为积极与消极两面,消极的完美主义会让个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要求,片面消极地看待自己的身体,从而导致低自我价值感。本研究力求探讨负面身体自我、完美主义与自我价值感叁者之间的关系,验证完美主义是否在负面身体自我和自我价值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00名青少年,包括初中和高中各3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包括: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自我价值感量表(SWS)和中文本Frost完美主义量表(CFMPS),利用SPSS作为分析工具,使用了独立样本差异性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所得结论如下:(1)青少年总体对自己的身体是满意的,但大部分青少年存在身体负性认知,且年级间的负面身体自我差异显着。(2)青少年的负面身体自我、完美主义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显着,即对身体评价越低、越追求完美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低。(3)完美主义对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有部分中介作用,负面身体自我对自我价值感有负向预测作用,负面身体自我对完美主义有正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针对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身体自我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通过对青少年的身体自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观,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本研究也为学校和社会在相关的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例如进行辩证的审美观教育、帮助青少年悦纳自己、增加形象管理课程内容、进行积极的身体观教育、媒体进行积极的审美引导等。(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米亚平[10](2018)在《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外表完美主义、负面评价恐惧及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大学生面临着恋爱或人际交往等社交情境问题,有吸引力的外表能产生令人愉悦的情绪体验或让人接近的意愿,从而增加个体在社交过程中的信心。然而,对外表的过度重视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过多的关注体型和相貌、身体不满意、低自我价值感及持续负性情绪体验,严重者甚至出现饮食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状况。本研究以外表为出发点,选取目前女大学生较为突出的心理现象,具体有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和社交外表焦虑。依据理论推测负面身体自我对社交外表焦虑有影响,且负面评价恐惧和外表完美主义对解释两者的影响机制有帮助,因此研究选取哈尔滨市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究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给予有效建议。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及BMI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学科、年级上的差异不显着;负面评价恐惧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科、年级和BMI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外表完美主义在生源地、学科及年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是否独生子女和BMI上存在显着差异;社交外表焦虑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学科和年级上的差异不显着,但在BMI上的差异显着。(2)负面身体自我各维度与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各维度及社交外表焦虑均呈显着正相关。(3)负面身体自我对社交外表焦虑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4)负面评价恐惧在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5)外表完美主义在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6)负面评价恐惧和外表完美主义在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众媒体所宣扬的"瘦即是美"影响着万千女性对瘦的追求。在大众媒体对"纤瘦"的过度标榜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自己体形偏胖,并因此产生了消极的身体认知、态度以及行为,即胖负面身体自我。为考察大众媒体中瘦理想女性形象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内隐和外显身体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2(图片类型:瘦理想女性图片、风景图片)×2 (胖负面身体自我量表得分:高分组、低分组)×2(身体词词性: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瘦理想女性图片对女性内隐身体满意度的影响受到女性基线身体满意度水平的调节。(2)瘦理想女性图片不会对胖负面身体自我低分组女性的身体满意度产生影响,只对高分组女性的身体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被试的内隐层面和外显层面出现了分离:胖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女性的内隐身体满意度受到了瘦理想女性图片的消极影响,表现在被试对积极身体词的反应上,而外显身体满意度未受到瘦理想女性图片的影响。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为,本实验先测内隐后测外显的测量顺序干扰了胖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女性在外显身体满意度上的真实表现。为了进一步对其验证,开展了实验二。实验被试为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分量表(NPSS-F)上得分大于2.5的女性,采用2(测量顺序:先内隐后外显、先外显后内隐)×2(图片类型:瘦理想女性图片、风景图片)×2(身体词词性: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同时表明测量顺序对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身体满意度并不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扩展胖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理论,提高女性心理健康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参考文献

[1].蔡文冠,赵松,冯成志,冯文锋.矮负面身体自我者对任务无关听觉身高词语的注意偏向[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郭玉丹,冯喜珍,白雪,周娟.大众媒体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身体满意度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李承龙,徐坤宇,黄贤颖,陈娜娜,李佳琴.负面身体自我在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4].刘霁蓉.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大学生对身体图片注意偏向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5].余丹.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正念干预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6].于一潇.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的体重知觉以及对身体不满的短时干预[D].西南大学.2019

[7].李承龙,谢琴红.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赵芷铭.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社会回避的关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9].黄璞月.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完美主义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10].米亚平.女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外表完美主义、负面评价恐惧及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胖负面身体自我论文-蔡文冠,赵松,冯成志,冯文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