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思考

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思考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551700)

摘要:当前IT行业迅速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巨大,高职院校作为IT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但是当前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其培养学生的方式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关键,期望本文的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高职院校;培养方式

进入到新世纪后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高,这对于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人才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推行扩招政策,因而在高职院校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却不是很理想,还不能够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我国计算机人才需求现状

由于计算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缺口已经相当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对计算机人才需求增长保持在15%左右,其中对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最高,其占到最需求人才的70%以上。对于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我国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另外,由于计算机已经普及到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也为高校计算机学生提供出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人才就越来越高,因而在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从近年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优势逐渐减弱,就业形式逐渐严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升。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一直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的进行摸索,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仍然不够明确,缺乏精准的专业定位。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管理者认为高职院校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让高考落榜的学生能够有学可上,这种认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错位,不但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耽误了学生的前程。

2.2专业课程设置混乱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一个系统长远的规划,其课程的开设受人为主观影响因素比较大,当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够时,许多专业课程都不开设,而且所课程的课程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2.3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要想长足发展,其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亚种不足,一些院校就招聘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虽然这些教师拥有扎实的计算机力量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就不能够达到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教育的要求。

2.4实践教学缺乏

计算机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却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训机会,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经费,建设实训基地的能力很低,从而制约了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逐渐处于劣势,这也是造成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3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路

3.1改善教学模式

面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问题,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的立交桥模式,让计算机专业教学采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交叉的模式,使得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使得二者在教育层次中处于平等地位,从而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凭的社会认可度。

3.2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当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采取了校企联合教学的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业是2+1模式,但是该种模式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也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行积极宣传和推广。校企联合模式非常适合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因此,学校要积极对其进行推广,对于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从而使得全体师生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介入力度。校企联合模式的开展以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基础条件,因此在对学生培养规划方面让企业积极的参与进来,必要时可让其起主动性作用。然后在根据校企联合制定的培养规划下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再次,加强学生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严的现状,通过制动相应的考核制度约束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

3.3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其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遵循教学规律,符合计算机专业特性。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培养的方向和培养方法。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结合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科部自身特点,将专业培养定位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课程结构,从而使得教学能够逐渐接近目标。另外,课程结构的优化还需要以企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特性为向导,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三个方面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3.4改善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项目学习”教学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专题、项目的形式鼓励学生其深入的研究问题,从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将该方法应用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动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来讲尤为重要。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且其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参与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制定出科学、长远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学科带头人。另外,还需要将教师的学术水平培养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努力提升其教学质量,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莫志明.我国职业教育立交桥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4(2):61-64.

[2]周文锦.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55-57.

[3]吴新武.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4(12):109-113.

[4]殷新红,顾敏敏.论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通讯,2006(3):39-40.

[5]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4):15-18..

标签:;  ;  ;  

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