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组织力的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组织力的探索

二道河农场组织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强大的组织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就得不到有效落实,基层党组织就会逐步虚化、弱化甚至边缘化。因此,组织力的提升不仅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

一、组织力建设存在问题

结合多年从事组织工作实际,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五化”:

一是政治功能“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重经济社会发展,轻思想政治建设,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能力不足,“四个意识”不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抓党建主体责任履行不够,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工作方式只会耍年初开会、年中发文、年末考核“三板斧”,工作安排部署呈哑铃型,两头重,中间环节轻现象。

二是作用发挥“弱化”。有的党支部很少组织党员汇报思想,教育和监督不够,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有的党员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面对错误言行和坏人坏事不敢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勇敢斗争。

三是制度执行“简化”。有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到位,党员教育宣读式多,引导式,针对性少;管理上讲从严管理多、讲关心激励少,不够人性化;监督上监督工作学习多、监督日常生活少,没有形成全天候。

四是党建工作“虚化”。党建工作浮于表面,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讲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没有配套,口号喊得响、工作无实效。只抓“点”的选树,在“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整体效应发挥不足,群众认可度不高、参与率不高。

五是问责机制“缺化”。党建责任制和问责机制不完善。抓党建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一责任,支部委员的具体责任职责不清,履职不够,党建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力度不够,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责机制不健全。致使基层干部对抓党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基层党建抓得不够深入、不够扎实。

二、存在问题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工作不好抓,见效慢,而业务工作可以“立竿见影”,在抓党建和抓业务上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对称,影响了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二是工作能力不够。存在人事安排时将年纪相对大的、素质能力相对较弱的、性格相对较软的安排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影响党建工作开展。有些基层党支部书记“自身不硬难打铁”,对党建业务知识掌握不足,学习不多、思考不深、素质不高,不会开展党建工作,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三是考核机制不细。考核指标相对粗线条,考核标准不够精细化,只是一些“弹性很大的软约束”考核只是检查档案资料,对实际工作考核少,对质量和效果的测评考核少,检查走形式、监督走过场、而没有实实在在促进中心工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发挥不足,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三、提升组织力的措施对策

提升组织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提升组织力,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抓实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五强化、五提升”。

一是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引领力。在加强政治领导中提升组织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这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础和关键。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的地位凸显起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要压实政治责任。坚持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强化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和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基层党建季度督查制度,把管党治党责任一级一级压紧压实、压力一层一层传导到位。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重点是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三要提高政治能力,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引领具体化、形象化、有党味。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要做到“三必须”。即:必须悬挂党旗、必须佩带党徽、必须悬挂条幅。让党的标识感和庄重感凸显。

二是要把组织建设作为前提基础,强化工作覆盖,提升组织覆盖力。在创新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一要扩大组织覆盖。要抓好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要紧盯组织覆盖的“盲区、空白点”求突破,做到应建尽建,把党建工作的链条延伸到每一个领域。二要创新组织设置。提升组织力,要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方式,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实际,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项目上、楼宇上、网络上,在组织覆盖的基础上强化工作覆盖,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强化有效覆盖。

三是把队伍建设作为内在要求,强化作用发挥,提升组织凝聚力。在锻造过硬队伍中提升组织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和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主体支撑。一要加强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政治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管理,对党员进行“三务一加”式积分分类管理,形成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有效链条,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素质能力,在严格管理中凝聚正能量,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标准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长效机制,疏通党员出口。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划底线、亮标尺”,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三要完善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开展“三亮一查三满意”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划分责任区、认领志愿岗,落实“1+10”党员联系户等做法,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把制度建设作为基本保障,强化规范运行,提升组织执行力。在严肃制度执行中提升组织力。健全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党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求班子成员和机关科长每月到联系点不少于一次,党支部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推进组织生活全覆盖。每月至少确定1个“支部主题党日”开展组织生活。上级党组织要对党支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对不认真、不严肃的,批评指正;情况严重的,采取整顿等措施,进行组织处理。要做到制度上墙有展示,执行情况有记录,完成情况有监督,落实成效有考核。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务公开等工作制度落实。

五是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途径。强化攻坚克难,提升组织战斗力。在团结服务群众中提升组织力。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进一步突出服务功能。这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实需要。一要提升服务能力,把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结队帮扶、结对认亲等活动,把服务群众落实到党员的日常行为和经常性活动中,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确保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二要创新活动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传播手段和新沟通手段,用现代科技元素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活动吸引力,扩大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与接触,让组织活动走向基层、走向田头,提高党员的参与率和积极性。创新开展党员欢迎、群众满意、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活动从“偏于形式”向“突出作用”转变。通过创新开展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入融合,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努力使党员在改革上做尖兵、在落实上当能手、在服务上做模范、在业务上争一流。

四、总结

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是党的十九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升组织力是我们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夯实基层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障。

标签:;  ;  ;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组织力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