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论文和设计-刘小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包括伸入管道、修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伸入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移动管道,所述修复组件包括插接管、加热器和气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半径可调的移动器,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管道内进行局部点状修复时,将伸入管道伸进管道内,伸入管道包含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移动管道,因移动器半径可调,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通过两个移动器便于把伸入管道插进管道内,插接管将器体输入气囊中,使得气囊膨胀充满需要修复的管道内壁,气囊外壁涂有树脂层,将树脂层压覆在管道内壁,通过加热器加热再冷却,树脂层能够贴合在管道内壁,完成管道内壁修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管道(1)、修复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伸入管道(1)包括第一管道(1a)、第二管道(1b)和移动管道(1c),所述第一管道(1a)与第二管道(1b)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移动管道(1c)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修复组件(2)包括插接管(2a)、加热器(2b)和气囊(2c),所述插接管(2a)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加热器(2b)套设在插接管(2a)上,所述气囊(2c)套设在加热器(2b)和插接管(2a)上并位于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之间,所述气囊(2c)与插接管(2a)连通,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两个移动半径可调的移动器(3a),一个所述移动器(3a)套设在第一管道(1a)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另一个移动器(3a)套设在第二管道(1b)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

设计方案

1.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入管道(1)、修复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伸入管道(1)包括第一管道(1a)、第二管道(1b)和移动管道(1c),所述第一管道(1a)与第二管道(1b)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移动管道(1c)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修复组件(2)包括插接管(2a)、加热器(2b)和气囊(2c),所述插接管(2a)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加热器(2b)套设在插接管(2a)上,所述气囊(2c)套设在加热器(2b)和插接管(2a)上并位于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之间,所述气囊(2c)与插接管(2a)连通,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两个移动半径可调的移动器(3a),一个所述移动器(3a)套设在第一管道(1a)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另一个移动器(3a)套设在第二管道(1b)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器(3a)包括盖板(3b)、定位柱(3c)、伸缩弹簧(3d)、滑动环(3e)、旋转块(3f)和若干个铰接器(3g),所述盖板(3b)固定设置在第一管道(1a)的一端,所述定位柱(3c)固定设置在盖板(3b)上,所述滑动环(3e)可滑动的套设在定位柱(3c)上,若干个铰接器(3g)一端铰接设置在滑动环(3e)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盖板(3b)上,所述伸缩弹簧(3d)套设在定位柱(3c)上并位于盖板(3b)和滑动环(3e)之间,所述旋转块(3f)设置在定位柱(3c)远离盖板(3b)的一端并与定位柱(3c)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铰接器(3g)包括第一连杆(3h)、第二连杆(3i)和滚轮(3j),所述第一连杆(3h)一端与滑动环(3e)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i)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i)远离第一连杆(3h)的一端与盖板(3b)铰接,所述滚轮(3j)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连杆(3h)和第二连杆(3i)的铰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c)上设有供滑动环(3e)滑动的滑槽(3k),所述滑动环(3e)内侧壁上设有与滑槽(3k)滑动配合的滑块(3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2a)固定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内,所述插接管(2a)上位于第一管道(1a)与第二管道(1b)之间部分均匀设有若干个充气孔(2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c)套设在插接管(2a)上并与若干个充气孔(2d)连通,所述气囊(2c)与插接管(2a)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e),所述加热器(2b)位于气囊(2c)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外圆周壁上均匀设有滑条(1d),所述移动管道(1c)内侧壁设有与滑条(1d)滑动配合的滑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修复是指,对破损,泄漏的输送管道采取各种技术使其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其修复包括外防腐层修复与内修复两中技术。

点状树脂固化修复技术是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局部内衬修理的方法,其大致原理与CIPP整体修复相同,不同的是其只是在局部增添一个内衬,起到止漏、局部增加老管道结构强度等作用。修复时,将涂有树脂的毛毡用修复器使之紧贴老管,然后利用紫外线等方法加热固化。

目前管道局部修复装置在不同半径的管道中运动不够方便,并且在半径较大的管道中,由于气囊膨胀时上下高度不一致,导致管道内壁修复厚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包括伸入管道、修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伸入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移动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移动管道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所述修复组件包括插接管、加热器和气囊,所述插接管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所述加热器套设在插接管上,所述气囊套设在加热器和插接管上并位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所述气囊与插接管连通,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半径可调的移动器,一个所述移动器套设在第一管道远离修复组件的一端,另一个移动器套设在第二管道远离修复组件的一端。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器包括盖板、定位柱、伸缩弹簧、滑动环、旋转块和若干个铰接器,所述盖板固定设置在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定位柱固定设置在盖板上,所述滑动环可滑动的套设在定位柱上,若干个铰接器一端铰接设置在滑动环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盖板上,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定位柱上并位于盖板和滑动环之间,所述旋转块设置在定位柱远离盖板的一端并与定位柱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铰接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滚轮,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滑动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盖板铰接,所述滚轮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供滑动环滑动的滑槽,所述滑动环内侧壁上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管固定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所述插接管上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部分均匀设有若干个充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套设在插接管上并与若干个充气孔连通,所述气囊与插接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加热器位于气囊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圆周壁上均匀设有滑条,所述移动管道内侧壁设有与滑条滑动配合的滑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当需要对管道内进行局部点状修复时,将伸入管道伸进管道内,伸入管道包含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移动管道,因移动器半径可调,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通过两个移动器便于把伸入管道插进管道内,当运动到需要进行修复的位置,滑动移动管道,向插接管通气,插接管将器体输入气囊中,使得气囊膨胀充满需要修复的管道内壁,气囊外壁涂有树脂层,将树脂层压覆在管道内壁,通过加热器加热再冷却,树脂层能够贴合在管道内壁,再将气囊放气,取出伸入管道,完成管道内壁修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伸入管道1,第一管道1a,第二管道1b,移动管道1c,滑条1d,修复组件2,插接管2a,加热器2b,气囊2c,充气孔2d,密封圈2e,移动组件3,移动器3a,盖板3b,定位柱3c,伸缩弹簧3d,滑动环3e,旋转块3f,铰接器3g,第一连杆3h,第二连杆3i,滚轮3j,滑槽3k,滑块3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包括伸入管道1、修复组件2和移动组件3,所述伸入管道1包括第一管道1a、第二管道1b和移动管道1c,所述第一管道1a与第二管道1b对应设置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移动管道1c可滑动的套设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修复组件2包括插接管2a、加热器2b和气囊2c,所述插接管2a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上,所述加热器2b套设在插接管2a上,所述气囊2c套设在加热器2b和插接管2a上并位于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之间,所述气囊2c与插接管2a连通,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两个移动半径可调的移动器3a,一个所述移动器3a套设在第一管道1a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另一个移动器3a套设在第二管道1b远离修复组件2的一端。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管道内进行局部点状修复时,将伸入管道1伸进管道内,伸入管道1包含第一管道1a、第二管道1b和移动管道1c,因移动器3a半径可调,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通过两个移动器3a便于把伸入管道1插进管道内,当运动到需要进行修复的位置,滑动移动管道1c,向插接管2a通气,插接管2a将器体输入气囊2c中,使得气囊2c膨胀充满需要修复的管道内壁,气囊2c外壁涂有树脂层,将树脂层压覆在管道内壁,通过加热器2b加热再冷却,树脂层能够贴合在管道内壁,再将气囊2c放气,取出伸入管道1,完成管道内壁修复。

每个所述移动器3a包括盖板3b、定位柱3c、伸缩弹簧3d、滑动环3e、旋转块3f和若干个铰接器3g,所述盖板3b固定设置在第一管道1a的一端,所述定位柱3c固定设置在盖板3b上,所述滑动环3e可滑动的套设在定位柱3c上,若干个铰接器3g一端铰接设置在滑动环3e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盖板3b上,所述伸缩弹簧3d套设在定位柱3c上并位于盖板3b和滑动环3e之间,所述旋转块3f设置在定位柱3c远离盖板3b的一端并与定位柱3c螺纹连接,通常状态下,伸缩弹簧3d拉动滑动环3e,使得滑动环3e靠近盖板3b,此时铰接器3g半径最大,当需要伸入较小口径的管道内时,按压铰接器3g使得铰接器3g半径减小,此时伸缩弹簧3d被拉长,在伸缩弹簧3d的拉力作用下铰接器3g能够始终紧贴管道内壁,旋转块3f起到限位的作用。

每个所述铰接器3g包括第一连杆3h、第二连杆3i和滚轮3j,所述第一连杆3h一端与滑动环3e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i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i远离第一连杆3h的一端与盖板3b铰接,所述滚轮3j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连杆3h和第二连杆3i的铰接处,第一连杆3h和第二连杆3i铰接,当滑动环3e带动第一连杆3h朝着第二连杆3i方向移动时,铰接器3g半径增大,当滑动环3e带动第一连杆3h远离第二连杆3i方向移动时,铰接器3g半径减小。

所述定位柱3c上设有供滑动环3e滑动的滑槽3k,所述滑动环3e内侧壁上设有与滑槽3k滑动配合的滑块3m,滑动环3e仅能够在定位柱3c上滑动运动而不能转动。

所述插接管2a固定插接设置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内,所述插接管2a上位于第一管道1a与第二管道1b之间部分均匀设有若干个充气孔2d,插接管2a固定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内,因此通过拖动插接管2a能够带动伸入管道1移动,充气孔2d的设置便于对气囊2c进行充气。

所述气囊2c套设在插接管2a上并与若干个充气孔2d连通,所述气囊2c与插接管2a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e,所述加热器2b位于气囊2c内,充气孔2d充气时,气囊2c增大,密封圈2e起到密封的作用。

所述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外圆周壁上均匀设有滑条1d,所述移动管道1c内侧壁设有与滑条1d滑动配合的滑轨,滑条1d的设置便于移动管道1c在第一管道1a和第二管道1b外侧壁滑动,移动管道1c采用电动控制打开和关闭。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4016.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54031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F16L 55/1645

专利分类号:F16L55/1645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宁波清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清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同济路169号9-1-26

发明人:刘小会;陈君;沈林俊;刘胆伶

第一发明人:刘小会

当前权利人:宁波清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龚燮英

代理机构:112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非开挖式管道局部点状修复装置论文和设计-刘小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