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功能论文_侯长林,罗静,陈昌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教育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校,社会性,乡村,课程,功能,班集体,跨境。

学校教育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侯长林,罗静,陈昌芸[1](2019)在《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扶贫、乡村振兴叁者之间休戚相关:乡村扶贫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乡村振兴为乡村学校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指引,而乡村学校教育则是实现乡村脱贫与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支撑,省思乡村学校教育发挥文化功能,在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核心层主体性缺失及支持层有效扶持不足的主体困境,教育对象复杂化及发展动力不足的客体困境,教育结构单一及内容式微的介体困境,旧有机制羁绊及新的环境尚在生成的环体困境。基于此,可打造主体担当+精准供给的主体系统、共建外部推力+内生动力的客体系统、构建夯形铸魂+话语共生的介体系统、形成探索实践+创新理论的环体系统,进而发展乡村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展望未来,助推乡村扶贫与振兴,乡村学校教育可从叁方面着力:其一,围绕圆点,聚焦乡村人,促进乡土化与优质化融合发展;其二,找准支点,基于乡村情,实现现代化与特色化齐头并进;其叁,做出亮点,铸造乡村魂,达成历史性与创新性相通互融。(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英芹,吴坚[2](2019)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与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家庭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道德品行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公民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为改善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的错位现象,应转变社会传统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立法,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机制,发挥家庭与学校的不同教育功能,有效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9年06期)

谢英,童欢[3](2019)在《学校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基于教育功能的境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一个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接受社会文化、习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技能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的生长发展过程的一种解释和描述。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手段,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表现为既能促进人的个性化,又能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两大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狭义上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中做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班主任之友(小学版)》期刊2019年Z1期)

谢英,童欢[4](2019)在《学校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基于教育功能的境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一个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接受社会文化、习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技能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的生长发展过程的一种解释和描述。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手段,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表现为既能促进人的个性化,又能促进人的社会化这两大方面。本文主要探讨狭义上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中做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期刊2019年Z1期)

袁龙[5](2019)在《“学校运动队”对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关于"学校运动队"对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校运动队"的存在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使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学会管理时间、变得更加自信、自豪。(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段兆磊,彭泽平[6](2018)在《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功能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学校教育空间的建设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空间的特点。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既为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创造了环境与条件,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产生制约作用,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是有限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既要尊重与利用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独特功能,同时也必须加强学校教育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联系,弥补因学校教育空间的特殊性与社会性而造成的局限。(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34期)

王澍[7](2018)在《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国家认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发展的维度上,教育承载了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国家认同。概括来说,国家认同就是个体承认自己属于国家族群的一分子及其身份,是个体在政治、历史、文化、族群等方面的属于谁的归属感。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国家的世界,无论社会政治怎样动荡也无法消灭国家的概念。而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在内心不承认国家的存在,那么也无法在逻辑上推导出国家存在。这就带给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如何把国家的观念深深地渗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学校教育对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8年22期)

李思玉[8](2018)在《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受陕西省渭南市地理特级教师刘百虎先生来校讲学的启发,结合成长经历和亲身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与思考,在当前国家推行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背景下,浅谈对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8年11期)

董强[9](2018)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改进策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叁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针对这叁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王艳玲,杨菁,杨晓[10](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及其实现条件——基于对缅籍学生跨境入学现象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地区学校在启发民智、教化国民、促进边疆社会发展的同时,还承载着搭建国家间文化心理桥梁、传播中国文化、维护中国国家形象等衍生功能。问卷调查显示,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能够促进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推进区域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带动跨境民族地区经贸往来。但是,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面临管理制度缺失、办学条件不足等困境,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上移责任主体,保障教育投入;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外籍学生管理;破解升学难题,助力外籍学生成才。(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学校教育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家庭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道德品行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公民意识、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为改善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的错位现象,应转变社会传统教育观念,完善教育立法,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机制,发挥家庭与学校的不同教育功能,有效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教育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侯长林,罗静,陈昌芸.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文化功能省思[J].铜仁学院学报.2019

[2].胡英芹,吴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的错位与整合[J].基础教育参考.2019

[3].谢英,童欢.学校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基于教育功能的境脉[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9

[4].谢英,童欢.学校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基于教育功能的境脉[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9

[5].袁龙.“学校运动队”对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

[6].段兆磊,彭泽平.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功能的有限性探析——基于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7].王澍.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国家认同功能[J].中国德育.2018

[8].李思玉.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J].新课程(中学).2018

[9].董强.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改进策略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10].王艳玲,杨菁,杨晓.“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及其实现条件——基于对缅籍学生跨境入学现象的调查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信息化学校的教育功能模式小学生家长对家教功能认识信息化学校的教育功能模式武汉科技馆新馆向日葵的向阳性展品及...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鉴定验收项目学校质量保证体系模型

标签:;  ;  ;  ;  ;  ;  ;  

学校教育功能论文_侯长林,罗静,陈昌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