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诱捕装置论文和设计-谢沁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盖合在瓶身上的瓶盖,所述瓶身包括与瓶盖连接的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侧的内框,所述内框与外框具有间距形成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诱饵对白蚁的吸引力不足而导致的诱捕效率低的问题。结构简单,可以多次更换诱饵,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盖合在瓶身(1)上的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包括与瓶盖(2)连接的外框(3)以及设置在外框(3)内侧的内框(4),所述内框(4)与外框(3)具有间距形成内腔(5)和外腔(6),所述内腔(5)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6)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3)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4)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盖合在瓶身(1)上的瓶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1)包括与瓶盖(2)连接的外框(3)以及设置在外框(3)内侧的内框(4),所述内框(4)与外框(3)具有间距形成内腔(5)和外腔(6),所述内腔(5)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6)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3)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4)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1)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7)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4)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9),所述瓶盖(2)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9)对应的钩状的卡钩(10),所述翻边(9)上开有与卡钩(10)对应设置的卡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3)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4)的安装环(12),所述内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12)上的挂钩(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4)、外框(3)以及瓶盖(2)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较多的害虫防治方法有:喷洒化学农药、物理屏障防治、生物防治、监测控制系统等。实践表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人畜的安全,且直接导致害虫抗性、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

其中监测控制系统中使用的诱饵法因其有效、环保而被广泛应用于白蚁防治,是一种量少高效、绿色环保、对天敌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无公害生态防控技术,并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监测和防治效果。当前,国内外研制的诱捕器装置主要是由带微毒饵剂和诱饵构成,先利用装有诱饵的诱捕器引诱到白蚁时,再加入毒饵进行处理。诱饵法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饵剂,还取决于诱捕器的设计以及白蚁的取食行为。但是,对白蚁诱捕器设计方面的研究却几乎鲜有研究。

目前广泛使用的白蚁诱捕器对白蚁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好,导致诱捕器捕获白蚁所需时间长,效果差,这就造成了诱捕器的浪费,大大增加了防治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白蚁诱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诱饵对白蚁的吸引力不足而导致的诱捕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和盖合在瓶身上的瓶盖,所述瓶身包括与瓶盖连接的外框以及设置在外框内侧的内框,所述内框与外框具有间距形成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所述外腔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所述外框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所述内框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内腔和外腔,内腔放置诱饵,外腔填充引诱材料,能够增加诱捕装置的吸引力,并且把引诱材料和诱饵分隔开,方便后期在不影响已填充好的引诱材料的条件下,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诱捕装置安装埋设。

优选的,所述外框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圈能够增强外框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诱捕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瓶盖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对应的钩状的卡钩,所述翻边上开有与卡钩对应设置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钩插入卡孔后转动瓶盖能够在卡钩的作用下不容易打开,需要反向转动才能打开。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的安装环,所述内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上的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内框进行固定且结构简单,可以多次更换诱饵。

优选的,所述内框、外框以及瓶盖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装置生产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且绿色环保,不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化学物质,双隔层设计只需更换诱饵便可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有效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它不仅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蚁诱捕装置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身;2、瓶盖;3、外框;4、内框;5、内腔;6、外腔; 7、圆锥状结构;8、加固圈;9、翻边;10、卡勾;11、卡孔;12、安装环;1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结合图1和图2,一种白蚁诱捕装置,包括瓶身1和盖合在瓶身1上的瓶盖2,瓶身1包括与瓶盖2连接的外框3以及设置在外框3内侧的内框4,内框4与外框3具有间距形成内腔5和外腔6,内腔5内填充有松木块制作的诱饵,外腔6内填充有粘土制作的引诱材料,外框3的高度方向具有环形等距分布的长条状空隙,内框4为条纹状的圆柱结构。

设置内腔5和外腔6,内腔5放置诱饵,外腔6填充引诱材料,能够增加诱捕装置的吸引力,并且把引诱材料和诱饵分隔开,方便后期在不影响已填充好的引诱材料的条件下,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绿色环保,量少高效,容易制作,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生产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可有效增加诱捕器饵料的湿度,提升诱捕器吸引力,避免浪费。

外框3的底部呈圆锥状结构7,方便诱捕装置安装埋设。外框3圆锥部位的顶端固设有环状的加固圈8,加固圈8能够增强外框3的强度。

外框3的直径9cm,高度24cm,圆柱状瓶身1部分高20cm,圆锥状结构7瓶底高4cm,壁厚1-2mm,内框4的圆柱状的直径为6cm,高度20cm,壁厚1-2mm,容易制作,成本较低,诱捕效率高。

结合图3,外框3的顶端固定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边9,瓶盖2上固定设有两处与翻边9对应的钩状的卡钩10,两卡钩10的钩向相反,翻边 9上开有与卡钩10对应设置的卡孔11。卡钩10插入卡孔11后转动瓶盖 2能够在卡钩10的作用下不容易打开,需要反向转动才能打开。

外框3的顶部具有高出内框4的安装环12,内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钩在安装环12上的挂钩13,能够将内框4进行固定且结构简单。

内框4、外框3以及瓶盖2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模型,材料容易获得,成本低。

引诱材料由1:1.8的水和膨润土配比而成,膨润土会缓慢增加诱捕器内诱饵湿度,能显著增加诱捕器内部以及诱饵的湿度,从而提升对白蚁的吸引力,达到诱捕白蚁的目的。

本装置生产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且绿色环保,不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化学物质,双隔层设计只需更换诱饵便可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有效延长诱捕器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它不仅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048.9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7292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A01M 1/02

专利分类号:A01M1/02;A01M1/10

范畴分类:12F;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第一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发明人:谢沁希;王偲;熊鸿鹏;秦文权;梁仕萍;薛克娜;陈伟光;林炜;陈雪梅;孙朝辉;温秀军;马涛

第一发明人:谢沁希

当前权利人:华南农业大学

代理人:武媛;吕学文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CN201920007856X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论文和设计-谢沁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