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雨论文_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降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融水苗族自治县,水文,入渗,垄沟,滑坡,模型,径流。

模拟降雨论文文献综述

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1](2019)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垄沟坡度对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垄沟坡度对径流中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置4个垄沟坡度处理(0°,9°,18°和27°),研究了不同垄沟坡度对径流中速效磷(PO_4~(3-)—P)、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浓度和流失量的影响;并利用Inorganic—N/PO_4~(3-)—P、NO_3~-—N/PO_4~(3-)—P和NH_4~+—N/PO_4~(3-)—P 3种氮磷比,评价不同处理的富营养化风险。结果表明:(1)在降雨过程中,4个垄沟坡度处理径流中PO_4~(3-)—P、NO_3~-—N和NH_4~+—N浓度随时间均呈锯齿状变化;其流失量随时间变化均呈先增加后以锯齿状变化的趋势,且波动幅度大,最大值(16.60,1 020.73,48.35 mg)分别出现在垄沟坡度为0°,0°和9°处理。(2)4个垄沟坡度处理间相比较,径流中PO_4~(3-)—P和NH_4~+—N流失量均表现为0°>9°>27°>18°,其浓度最大值(0.50,1.08 mg/L)和最小值(0.37,0.76 mg/L)均分别出现在垄沟坡度为9°和18°处理;而径流中NO_3~-—N浓度和流失量均在垄沟坡度0°处理时为最大值(30.68 mg/L和64.16 mg/m~2),18°处理时为最小值(21.78 mg/L和42.22 mg/m~2)。(3)Inorganic—N/PO_4~(3-)—P率和NH_4~+—N/PO_4~(3-)—P率表明4个垄沟坡度处理径流中均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其中,垄沟坡度为0°处理的径流富营养化风险水平最高,27°处理的径流富营养化风险水平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横坡垄作的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评价、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和谋,梁心蓝,赵小东,金洪杰,吴荣文[2](2019)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3种雨强下,5种地形的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单凹陷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凹凸相连地表,且产流越早的地表其产流量和径流系数也越高;(2)在3种雨强下,5种地表的次降雨产沙量和产沙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凹凸相连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单凹陷地表<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产沙强度越大的地表其产沙过程越不稳定;(3)与光滑地表相比,地表凸起会加剧土壤流失,地表凹陷会减轻土壤流失,且凸起和凹陷组合的地表其减轻土壤流失的效应更显着;(4)降雨强度的增大会削弱不同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表起伏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有重要影响,光滑地表最易产生径流,凸起地表土壤流失最严重,凹凸相连地表蓄水保土效益最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3](2019)在《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预测积水和降雨情况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过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能合理考虑浸润锋处吸力作用和水分剖面形状的改进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计算方法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所需渗透参数的可靠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已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室内一维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积水入渗试验中浸润锋迁移过程和各测点水分变化过程;采用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比采用根据室内饱和渗透试验和持水曲线间接获得的参数所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降雨分析中,改进模型得到径流发生后的水分剖面基本接近于数值方法分析结果,特别是在试样干密度比较大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陈雨志,赵建军,余建乐,李涛,赖琪毅[4](2019)在《降雨条件下不良填筑路基破坏过程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良填筑路基在降雨条件下变形破坏机制,采用相似材料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再现填方路基变形破坏全过程,揭示降雨和软弱夹层与不良填筑路基变形破坏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雨水和坡后汇聚水流大量下渗,路基自重增加,下滑推力增大,坡体应力条件发生显着改变。软弱夹层相对隔水,下渗雨水在软弱夹层上运移受阻,夹层浸水软化,于坡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路基内部碎屑颗粒含量大,进而堵塞地下水消散通道,孔隙水压力持续增加,加剧坡体变形,最终导致路基失稳。该路基破坏过程可分为水流下渗、坡体应力调整、后缘拉裂缝形成、裂缝贯通-整体破坏四个阶段。(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王磊,孙文俊[5](2019)在《基于DEM数据的HEC-HMS和Vflo降雨特征模拟对比研究——以北京密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密云地区30 m和90 m DEM数据并运用ArcGIS软件提取该地区DEM数据的水文地理信息,通过分析水文模型HEC-HMS、EPASWMM和Vflo后选择应用HEC-HMS和Vflo模型对该地区降雨进行分析.同时,统计分析密云地区过去30年(1989—2018年)的降雨数据,并结合研究区水文情况,基于密云地区普通降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降雨数据选用HEC-HMS和Vflo软件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HEC-HMS和Vflo软件可有效地模拟密云地区的降雨情况.HEC-HMS和Vflo软件输出的仿真结果很好,仿真模型的确定系数均大于0.82.分析HEC-HMS软件输出的普通降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雨强度及其它参数,发现降雨强度越小模拟结果越接近实际数值,基于Vflo水文模拟软件也有相同结果.这同时也说明在对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进行水文模拟时需要开发或优化相应软件来满足实际需求,最终为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邱恩露,黄志强,陆仕壹,李永威[6](2019)在《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及模拟——以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安全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如何采用GeoStudio软件,利用SEEP/W与SLOPE/W耦合,对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安全村滑坡体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出边坡完全系数,并分析该滑坡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随后建立降雨量与滑坡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为后续滑坡监测及预警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0期)

张弛,滑申冰,朱德华,靳双龙,李响[7](2019)在《卫星与地面观测融合降雨产品精度与径流模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近年来卫星反演降雨产品逐渐成熟,但精度仍较差,不能满足现代水文气象业务和科研的需求,因此需要地面观测资料对其进行订正。文中采用的卫星与地面站融合数据是基于中国3万多个自动站降雨观测数据和CMORPH卫星反演降雨资料,采用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和OI(optimal interpolation)两步融合方法生成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0.1°/1h)的降雨量融合产品。通过在汉江丹江口水库以上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2008~2012年的融合降雨数据进行水文模拟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CMORPH卫星降雨与地面站点融合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该降雨产品能较好地捕捉到强度小于25 mm的中小降雨,其模拟的径流与流域下部高峰流量的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总水量比实测值低15.7%,NSE达0.723。研究成果为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雨量计融合降雨产品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文适用性提供了新的见解和经验,并为该数据在流域洪水模拟的水文预报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9期)

廖明,詹总谦,呙维,庞超,刘异[8](2019)在《动态数据驱动模式下的湖泊流域降雨径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流域汇水径流过程的模拟预测是一种复杂系统中的时间序列分析问题。模型选择上,现有的机理模型法与辨识模型法各有利弊。同时,现有的模型多采用静态数据驱动模拟,不能有效利用传感网实时观测数据来改善模拟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适应动态数据驱动的模式,可融合遥感数据与原位传感器站点数据的DTSM(Dynamic Data Driven Time Series Model)时序模拟预测模型,并在观测值与数值模拟之间建立了一种能动态反馈、自适应调整的模拟框架,解决了传统辨识模型法对时序信息挖掘较弱导致模拟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在鄱阳湖多个子流域入湖径流的案例中验证,显示静态数据驱动模式下,以不同数据源作为输入模拟时,本文DTSM模型的纳希效率系数Ens精度比机理模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比静态模式,动态数据驱动模式的模拟精度有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静态模式精度较低的流域,提高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林呀[9](2019)在《粘土心墙坝库水位骤降偶遇不同类型降雨上下游坝坡渗流与稳定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粘土心墙坝渗透稳定性,对四方井粘土心墙坝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孔压先减小后保持稳定,库水位下降速率与孔压的下降速率成正比.正常蓄水位加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孔压突然上升,随后快速下降至原值,不同类型降雨使得孔压峰值大小与孔压到达最大的时间不同;安全系数在降雨过程中急剧下降,而在降雨结束后快速上升最后呈现不变;降雨-库水位耦合情况下上游监测点孔压变化对上游坝坡监测点不敏感,而对下游坝坡监测点孔压敏感,安全系数在降雨发生时刻有个突然下降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大权,江兴元,邹妞妞,罗炳佳[10](2019)在《降雨渗流对堆积型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以贵州大榕滑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是堆积型滑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之一,滑坡的失稳和破坏与雨水渗流紧密相关。选取贵州省岑巩县大榕滑坡为研究对象,大榕滑坡为典型的古滑坡堆积区失稳,通过详细分析该堆积型滑坡形态特征、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及变形特征,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模拟降雨入渗时滑坡堆积体的瞬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瞬态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用于滑坡极限平衡分析,根据渗流场和应力场数值耦合分析不同降雨雨型、强度、历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是滑坡持续变形并失稳的诱发原因,与降雨类型相比降雨强度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滑坡稳定性在降雨结束后延滞一段时间达到最小,此时对滑坡的稳定性最不利,随后稳定性逐渐上升。(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模拟降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3种雨强下,5种地形的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单凹陷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凹凸相连地表,且产流越早的地表其产流量和径流系数也越高;(2)在3种雨强下,5种地表的次降雨产沙量和产沙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凹凸相连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单凹陷地表<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产沙强度越大的地表其产沙过程越不稳定;(3)与光滑地表相比,地表凸起会加剧土壤流失,地表凹陷会减轻土壤流失,且凸起和凹陷组合的地表其减轻土壤流失的效应更显着;(4)降雨强度的增大会削弱不同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表起伏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有重要影响,光滑地表最易产生径流,凸起地表土壤流失最严重,凹凸相连地表蓄水保土效益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降雨论文参考文献

[1].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模拟降雨条件下垄沟坡度对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李和谋,梁心蓝,赵小东,金洪杰,吴荣文.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胡海军,李博鹏,田堪良,巴亚东,崔玉军.积水和降雨下非饱和重塑黄土水分入渗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雨志,赵建军,余建乐,李涛,赖琪毅.降雨条件下不良填筑路基破坏过程物理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王磊,孙文俊.基于DEM数据的HEC-HMS和Vflo降雨特征模拟对比研究——以北京密云区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9

[6].邱恩露,黄志强,陆仕壹,李永威.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及模拟——以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安全村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9

[7].张弛,滑申冰,朱德华,靳双龙,李响.卫星与地面观测融合降雨产品精度与径流模拟评估[J].人民长江.2019

[8].廖明,詹总谦,呙维,庞超,刘异.动态数据驱动模式下的湖泊流域降雨径流模拟[J].遥感学报.2019

[9].林呀.粘土心墙坝库水位骤降偶遇不同类型降雨上下游坝坡渗流与稳定数值模拟[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大权,江兴元,邹妞妞,罗炳佳.降雨渗流对堆积型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以贵州大榕滑坡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和CN模型模拟研究事件流域入渗和径...监测点位置示意图滑面点安全系数等值线分布图直方图分布及拟合和CN模型应用初损量观测值率定稳定...不同降雨时段的重要变形现象记录

标签:;  ;  ;  ;  ;  ;  ;  

模拟降雨论文_扈晓碟,张含玉,刘前进,徐相忠,邱德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