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汽修专业中的运用

浅析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汽修专业中的运用

(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211600)

摘要:目前中职校汽修专业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定岗育人,学生具备实操能力强的技术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修专业;运用

传统学徒制在我国历史久远,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继承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课堂培养、单纯理论传授为主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推动职业教育汽修专业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职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传统汽修课程体系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僵化落后

目前中职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仍存在过多的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理论课设置过多,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落后,校内实训设备较为单一,设备陈旧,实践课程与企业的实际岗位无法有效衔接,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很难形成有效的理论知识迁移,工作能力也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

(二)专业教师技术水平不高

中职汽修专业为汽车后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走向整车维护、故障诊断等工作岗位。现在中职校专业教师中学历较高,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很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强,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岗位需求认识不足。目前实践教学的大部分还是学校聘请的具有一线操作经验的企业老师傅,他们在教学模式上还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上,与真正的实操教学相去甚远,这种师资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达不到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用工标准。

(三)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的办校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目前政府对职业教育普遍重视不足,在财政上投入不够,没有资金的支持,职业学校在师资、教学基地、教材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就无从谈起。中职校无论在内部运行机制、办学模式、还是教育教学改革观念,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缺乏吸引力,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应变能力,缺乏办学活力,导致发展遇到困难。

二、现代学徒制的目的和区别

世界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逐渐有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机器为主要工具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也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基础上突出重点是“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学生的主体、身份以及师生关系均发生了变化,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从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来看,一是身份的转变。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操作技能,现在学徒制跟随师傅和教师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培养目标的转变。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实训基地建设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现代学徒制中,对于学徒学习而言,其主要就是将课堂学习及企业实训进行结合。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学徒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师傅进行指导而将相关培训学习内容完成。四是考核方式的转变。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其在学徒培养方面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其要求在经过一定时间教育及培训之后,学徒应当能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资格考试。而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其评价标准主要就是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师傅对学徒技能进行判断。

三、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应用

学校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并注重学校的“教育能力”和企业的“职业能力”,共同制定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的深度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共同培养学生在企业的生产技能。掌握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

(一)建立依托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要更多是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将汽修专业按企业的生产环节作为实训基础,引入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是实现现代学徒教学模式的硬件条件,企业参与管理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提前感受到作为一名员工接受企业管理,经过学校系统车间实训,学生考核合格者才能输送到企业里。企业根据生产需求,选择有经验的师傅来带这些“徒弟”,专业教师下企业共同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体会到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是什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用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二)改善学校实训设备,强化学生的学徒化管理

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改善汽修专业的实训设备,没有切近生产实际的实训环境,学生的实训能力就不能有效提升,通过校企业合作,一方面按企业的模式建设现代化教学中心和整车实训区,另一方面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利用暑假、寒假,将教师派驻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企业为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培训,不断学习汽修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从汽修一线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另外,因为学生最终是要走向企业的,在学校期间,提前熟悉一下企业的管理制度,实现学生的学徒化多角度,多层次的管理,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总之,在现代师徒制大环境下,中职学校推进双主体培养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学习和借鉴,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多方参与的长效的现代学徒制,只有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扶玲.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

[3]刘红.我国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带徒能力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标签:;  ;  ;  

浅析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汽修专业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