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性认知到量化管控的城市色彩规划实践

由感性认知到量化管控的城市色彩规划实践

张楠1谭沈群2

1.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4

2.杭州北斗星色彩研究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色彩面貌的失序与对城市特色品质的追求,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很多城市得到推广运用。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色彩出现的色彩污染、“千城一面”、特色丧失以及色彩规划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文章在梳理城市色彩的基本价值和提出城市色彩规划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色彩设计法则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以城市色彩价值为基础,探讨城市色彩规划的技术体系,可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感性认知;量化管控

引言

城市色彩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信息载体,也是最能影响人们感知城市特质的表现要素。随着我国城镇化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色彩的品质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城市的色彩形象趋同、色彩污染、色彩杂乱无序以及美感缺失、地域文化特色丧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针对当前城市色彩及其规划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城市色彩相关研究和部分城市的色彩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对城市色彩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进行再梳理,提出城市色彩规划的基本原则,建立基于城市色彩基本价值的由感性认知到量化管控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并以柳州市城市色彩规划为例,探讨城市色彩规划编制的技术体系。

1城市色彩面临的问题

1.1城市色彩影响因素的变化

城市色彩是人们在城市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及历史等众多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主观上对城市整体的反映。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导致了不同地域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色彩审美观念和色彩表现。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两大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地方建筑材料,是影响城市色彩形成的基础因素,一般较为稳定。

1.2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实施效果不理想

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实施效果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缺乏共同的、好的城市色彩认知标准,导致规划与当地的社会大众和文化环境脱离,缺乏认同。专业规划人员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色彩认知没有达成共识,在规划编制中未能真正采纳公众和建设主体对城市色彩的认知,规划得不到公众和建设主体的认可,最后色彩规划往往变成了规划编制人员一厢情愿的色彩设计。期望通过色彩设计来控制城市色彩,而忽略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其结果往往是色彩设计“流产”。

(2)感性的色彩认知未能有效转变为可供操作的标准化的规划管理成果,实施的基础不牢靠。色彩认知因人而异,城市色彩的审美也会有差异,纷繁复杂的主观感性认知如何转化为能被各方接受的标准化的规划技术成果和实施管理的措施,始终是色彩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衔接中的难题。

2城市色彩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1城市色彩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色彩面临的不断加剧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对加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需求。张姝总结国内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的趋势已从最初的关注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逐渐转向关注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从关注城市色彩主色调转向关注具体区域的色彩特色。但是无论是从色彩设计审美还是从色彩心理、色彩地理的角度研究出发,城市色彩规划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样的城市色彩才是好的城市色彩,只有从本源上认识城市色彩规划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和原则,才有可能给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2.2城市色彩规划技术路线包含“色彩

2.2.1调研评价—统一城市色彩的感性认知

色彩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从色彩的角度看城市,城市本身就是一种色彩的表现体,人们生活在城市里,就是生活在某种色彩关系之中。城市色彩是视觉和心理感知的城市整体,既包括相同的、实体的物质部分,也包括不同的、虚的、感性认知的精神部分,物质部分既是视觉感知的基础,也是色彩规划的实体对象,精神部分既是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与价值所在。统一城市色彩的认知,首先需要在精神层面的感性认知达成共识,这是对广大人群而言抛开具体差异的物质色彩表象能够达成一致的精神层面认知的要素,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公众参与色彩调研的方式实现;其次,需要在色彩专业技术层面对现状城市色彩进行提取,提炼城市色彩色谱,与公众色彩调研的结果进行校核,达到统一规划编制技术人员与社会公众的城市色彩认知的目的。

2.2.2色彩目标—量化城市目标色彩的参数区间

结合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公众对城市色彩愿景的调研,按照色彩景观、色彩健康、文脉传承及文化艺术特色四个色彩规划基本原则,统一城市的色彩建设目标。对不具备色彩专业知识的公众而言,色彩建设目标是属于语义分析形式的感性的、精神层面的抽象概念,因此在规划编制中需要通过色彩心理分析建立与抽象概念相对应的规划目标色彩,对照标准化的色彩体系,将规划目标色彩转化为色彩标准体系中的色彩参数区间,实现将城市色彩的感性认知转化为量化的规划指标。

3城市色彩规划实践

3.1柳州市城市色彩认知调研评价

柳州市州拥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山水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与峻秀的山景及抱城而流的柳江共同构成柳州市城市色彩最大的色彩环境背景。规划编制人员对建构筑物、山体、水体、植被等城市实物要素进行实地观测拍照、拍摄视频记录,提取图像、影像色彩信息,建立观测点的色彩信息数据库,分析、归纳数据库信息,提取城市色彩图谱,根据色彩图谱对象建立色彩规划对象体系,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形成专业编制人员对城市色彩的认知。

3.2明确色彩建设目标及色彩取值区间

在现状色彩调研认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规划提出了“青山绿水、清秀淡雅、四季彩城”的三重色彩定位和规划方案,分别对应城市背景色、城市建筑色及城市环境色彩(包括园林植物色、灯光照明色)三个层面。规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进行了方案公示,开辟了“网络留言、规划满意度问卷、规划局信箱、现场咨询”四个渠道征集市民意见,突破了原有规划公示方式,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与市民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广泛听取了民意,汇聚了民智,同时也有效地向市民传达了规划信息,提高了此次规划的可信度和合理性。

3.3规划管控体系的构建

规划结合柳州市“一主三新,一江两岸,多点支撑”的城市结构,引导色彩沿江、沿城市主要发展轴线有机渐变过渡,由中心彩逐渐过渡到外围暖、冷、雅几种色彩模式。例如,城市中心区位置商业发达,生活及商业商务活动氛围都较为浓厚,用色纯度较其他区域就可以有所提高,突出城市活力。

结语

城市色彩规划的新鲜内容,犹如为城市规划引入了缤纷的色彩阳光,终于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渲染了绚丽的笔触。如同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进步一样,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尽管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尽管还有乱色撩人眼,但是在中国城市建设的舞台上,城市色彩规划的大幕已经徐徐开启,色彩的光芒已经显露,即将上演的精彩城市色彩大戏,值得我们翘首以待。

参考文献:

[1]郭红雨蔡云楠,以色彩渲染城市-关于广州城市色彩控制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7.1,P115-118.

[2]郭红雨蔡云楠,以广州为例的城市色彩风貌研究,《风景园林》,2006年6期,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2006年度)优秀论文集专辑.

[3]袁新敏.“城市色彩”之我见[J].城乡建设,2001(6):59-60.

标签:;  ;  ;  

由感性认知到量化管控的城市色彩规划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