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寻的论文_李友年,王霞,陈星阳,郑鵾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寻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防空导弹,噪声,路径,偏角,卡尔,引信,折射率。

红外寻的论文文献综述

李友年,王霞,陈星阳,郑鵾鹏[1](2015)在《红外寻的导弹舵机舵偏角速率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寻的导弹输入噪声主要有视线角测量噪声、闪烁噪声、目标均匀分布机动噪声。从红外寻的导弹输入噪声的角度,利用伴随分析方法,对舵机舵偏角速率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目标机动对舵机角速率的需求很小,闪烁噪声对舵机角速率需求较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胡华恩,张爱军[2](2014)在《基于MSP430的多点红外寻物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传统寻物器的使用及防丢失能力,设计了一种以传统单点寻物模块为基础的多功能寻物器。利用红外通信技术,重新定义设备识别引导码,解决了通信网络中地址及数据匹配问题,实现单发送端可寻找多接收端,接收端也可反向寻找发送端等功能。寻物系统以单片机MSP430为主控芯片,利用芯片多种工作模式及超低功耗特性,降低系统电量损耗,为寻物器功能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宋晓瑜,蒋永馨,王爽,吴慧敏,华鑫[3](2014)在《智能车红外寻迹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本院科技创新活动,设计了智能车红外寻迹导航系统。系统以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的指定C型车为平台,以MC9S12XS128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智能车系统,搭载红外传感器,并对其布局进行了介绍,实现智能车的自主寻迹功能。实验证明,系统硬件设计合理,控制算法及路径识别算法有效,实现了智能车在跑道上快速稳定的行驶。(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4年07期)

钱昕,殷庆纵,王栋[4](2012)在《智能探月车红外寻迹自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探月车红外循迹自动控制中主要采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的模拟光电传感器阵列进行路径检测;通过A/D采样方式检测非线性模拟量,对传感器采样数据及相对误差进行处理,引入变尺度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控制参数采用实时非线性整定,实现智能闭环控制;另外,应用模糊控制技术推导增量式PD计算公式,通过编程设定可调节参数以改善小车寻迹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缩短探月车的控制响应时间,降低随机干扰,优化循迹路线,有效地克服其在行驶中易产生振荡、转弯时反应迟钝、机动性差的缺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10期)

龚冬梅,张海涛,龚梅[5](2012)在《卡尔曼滤波在红外寻的导弹被动制导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空导弹红外寻的导引头仅能够测量角度或角速度信息,无法测出弹目相对距离、目标速度和目标加速度等先进制导律所需要的制导参数问题,将最优卡尔曼滤波应用于制导回路中,由此估计出目标运动的状态信息,将其应用于简化制导回路,并以比例导引和扩展比例导引为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加入滤波后的制导系统可明显提高导弹制导精度。(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跃青[6](2011)在《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初制导进行了定性研究。根据期望前置角,讨论了导弹发射出筒后的侧向力控制方案,给出了发射时下沉的补偿措施。分析了俄制针式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系统的控制律并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1年04期)

薛文忠,潘昌荣,苏奇文,牛军浩[7](2011)在《便携式红外寻的导弹近炸引信延迟引爆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攻击小目标的能力,采用近炸引信是非常必要的。而导弹的近炸引信探测装置一般在碰撞目标前即已启动,因此只有设置合适的延迟起爆时间,才能使战斗部尽可能多的破片击中目标,以获得最佳的杀伤效果,提高对目标的杀伤概率。通过对近炸引信启动与引战配合进行数学建模,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仿真计算,获取迎攻和尾追状态下近炸引信引爆延迟时间与击中目标破片数量的关系,以确定最佳引爆延迟时间。(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张国宾[8](2011)在《红外寻的导引头检测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代战争具有作战环境情况复杂、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武器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决定攻击对抗能力的关键所在。抗干扰能力是衡量导弹武器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红外寻的导引头的研制和生产中,迫切要求专用导引头检测装置。本课题研究的红外寻的导引头检测装置,采用硬件和软件技术由计算机控制的混合式模拟器。导引头接收到的辐射量与弹幕距离平方有反比关系,由此本文通过改变可变光阑的开口大小,控制辐射量的输出来模拟不同弹目距离上的导引头所接收的辐射。上位机人机界面由VC完成,下位机控制系统由DSP-TMS320F2812作主控芯片。(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1-03-01)

王定超,刘新学,闫双卡[9](2009)在《气动湍流对红外寻的导弹探测性能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红外制导导弹,其光学头罩与大气之间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头罩周围的气体密度发生变化,导致流场的气体折射率脉动,从而使光学接收器上图像和位移或者光学信号减弱使跟踪方向发生偏差。分析了气动湍流对红外导引头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蒙源愿,宋锦武[10](2007)在《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干扰技术是新一代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分析了机载红外干扰的种类,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红外抗干扰技术、原理及方法作了相关的研究和介绍,对未来红外抗干扰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红外寻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传统寻物器的使用及防丢失能力,设计了一种以传统单点寻物模块为基础的多功能寻物器。利用红外通信技术,重新定义设备识别引导码,解决了通信网络中地址及数据匹配问题,实现单发送端可寻找多接收端,接收端也可反向寻找发送端等功能。寻物系统以单片机MSP430为主控芯片,利用芯片多种工作模式及超低功耗特性,降低系统电量损耗,为寻物器功能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寻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友年,王霞,陈星阳,郑鵾鹏.红外寻的导弹舵机舵偏角速率需求分析[J].四川兵工学报.2015

[2].胡华恩,张爱军.基于MSP430的多点红外寻物器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4

[3].宋晓瑜,蒋永馨,王爽,吴慧敏,华鑫.智能车红外寻迹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

[4].钱昕,殷庆纵,王栋.智能探月车红外寻迹自动控制策略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5].龚冬梅,张海涛,龚梅.卡尔曼滤波在红外寻的导弹被动制导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2

[6].跃青.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探索[J].上海航天.2011

[7].薛文忠,潘昌荣,苏奇文,牛军浩.便携式红外寻的导弹近炸引信延迟引爆时间的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

[8].张国宾.红外寻的导引头检测装置[D].长春理工大学.2011

[9].王定超,刘新学,闫双卡.气动湍流对红外寻的导弹探测性能影响的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

[10].蒙源愿,宋锦武.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抗干扰技术[J].弹道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制导控制...红外寻的制导的空空导弹在实际...波音公司研制的红外寻的制导仿...1 R-73K 红外寻的导弹冲淡干扰效果示意图(☆为箔条云假目标...导弹速度曲线

标签:;  ;  ;  ;  ;  ;  ;  

红外寻的论文_李友年,王霞,陈星阳,郑鵾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