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体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体育,学校,维度,善行,述评,道德教育。

体育伦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富学,汪全先[1](2019)在《论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失衡与复归》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体育伦理品性反映的是学校体育中各类思想意识与关系规范的品质和特征。良好的伦理品性是学校体育展现育人功能的逻辑起点,也是反映学校体育价值观念、构建学校体育实践秩序的基础与前提。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学校体育的独特育人作用时常被低估与遮蔽,导致其伦理品性出现失衡的状态,具体表征为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等社会主流思想对学校体育伦理秩序的冲击;价值一元化与二元对立论等哲学观念对学校体育伦理价值的曲解;实用性、效率性、标准化的教育思维对学校体育伦理规范的侵扰。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复归,要建立在抵御社会主流意识的冲击、挣脱程式化哲学观念的束缚、破除固化教育思维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之上,通过创设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复归环境、重塑复归取向、构建复归秩序、规范复归程式、优化复归路径等手段,避开经济利益的驱使、外在力量的干扰与社会各界不合理的预期和诉求。保持学校体育的本质与特征,运用符合标准的伦理行为去探索与设计学校体育的发展路径,使学校体育蕴含的伦理品性在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寻求身心挑战、感受生命激情、享受自我超越的过程中生发与形成,进而展现出学校体育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建构和谐生动的学校体育伦理关系与秩序。(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汪全先[2](2019)在《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及其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体育伦理蕴含着学校体育中人之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及相关主体各种人际关系处理的道德准则,其存在着复杂的结构系统。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包含时间、空间及层次叁个维度的子系统,这叁个子系统统一于学校体育伦理结构系统之内,相互关联、相互耦合。时间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演化及重构,呈现着学校体育伦理的动态构成;空间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内部伦理与外部伦理环境,显现着学校体育伦理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层次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的底线伦理、均衡伦理及圣德伦理叁个层次,内蕴着学校体育中人之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汪全先,王健[3](2019)在《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人性逻辑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体育是否具有伦理属性是能否以伦理介入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提,对其确认与把握将为学校体育伦理研究提供内在依据与理论凭借。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任何一个环节、过程都离不开人性取向的判断,人性假设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伦理道德孕育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即人性或人的本性的折射,那么人性中必然内蕴着伦理道德,由此可以推断,人性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按照事物推演的逻辑,既然人性内在具有伦理属性,而人性假设已经被确证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可以确认学校体育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中主要体现为:学校体育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实质伦理关系,学校体育终极目标具有伦理蕴意,学校体育实践需要伦理的规范与约束。依据人性逻辑对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确认与探索,既有利于明晰学校体育的伦理内涵,也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伦理的研究体系。(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唐代兴[4](2019)在《体育伦理:从基本概念到学科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道德、体育美德和体育伦理方法构成体育伦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以此为规范,体育伦理学研究为基础、应用、本体叁维:体育人性论、体育生命伦理、体育运动伦理和体育伦理心理学,构成其基础研究,探求体育伦理自然律和人文律;体育竞技伦理、体育市场伦理、体育健康伦理和体育教育伦理,构成其应用研究,揭示体育伦理社会律;体育伦理学的本体研究包含体育伦理哲学、体育伦理方法、体育伦理文化和体育伦理史研究,其重心探讨体育伦理自然律、人文律和社会律的合生运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童兵兵[5](2019)在《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之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体育伦理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有组织、有序列地对运动员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员协调体育运动相关者的各种关系以及对此所进行的价值追问、善恶判断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通过对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素质的调查,解读当前体育伦理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制定伦理道德教育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育、结合课程建设、建构教育评价体系、净化体育伦理环境的实践构想,希望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注入强劲的内动力。(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车旭升[6](2018)在《德国的体育伦理模型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中国体育需要对当代体育伦理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综合构建。传播到我国的体育伦理学理论大多以北美学者的研究成果居多,而现代哲学的诞生地德国的体育伦理学理论几乎未见。了解德国体育伦理学理论,可为我国广大的体育伦理研究者提供新的视野和理论参考。德国的体育伦理理论大多以竞技体育为主要讨论对象,其体育伦理学模型主要有共存型体育伦理模型、制度型体育伦理模型、实用型体育伦理模型、阿佩尔对话型体育伦理模型、康德哲学的体育伦理模型等。(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8年23期)

李守培[7](2018)在《中西方体育伦理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西方体育伦理研究进行述评,认为西方体育伦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已拥有数量众多的有影响力的体育伦理着作;形成了专门的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学术期刊;体育伦理研究机构和体育哲学伦理学网站在西方国家不断建成。西方体育伦理研究的主要特色是:研究内容系统化,虽以竞技体育为主要范围,但视野开阔;研究内容细致化,注重实证和应用研究。我国体育伦理研究取得的成绩为:代表性学术着作的相继出版,奠定了体育伦理研究的基础;大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持续推动着体育伦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体育伦理尤其竞技体育伦理问题,引发了伦理学界专家、学者跨学科的关注。我国体育伦理研究存在的问题是:针对中国传统体育的伦理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致使大量研究的深度不够;中西体育伦理学界缺少沟通,中国的体育伦理研究不够系统。(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段炼[8](2018)在《“善行河北”视角下的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善行河北"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公民道德的意识,更是一种社会优良作风的体现。本文以"善行河北"道德主题活动为切入点,探究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体现。(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32期)

邰鹏峰,朱坤如[9](2018)在《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体育伦理的构建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进入公众视线,此后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涵盖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伦理的构建自然也不例外。结合当下社会实际和体育发展的现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石聚焦体育伦理的构建原则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为打造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理论依据与价值引领。(本文来源于《体育师友》期刊2018年05期)

秦浩[10](2018)在《从历史层面看体育伦理对我国体育立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制定的体育法要和体育伦理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体育伦理的有力补充。体育伦理是体育法诞生的基础,并深刻影响着体育立法的目的。体育法的体育伦理规则的逻辑起点是人文;以人为本是以体育价值为导向的体育伦理规律,人文是一部体育法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并提供理论规则支持。确认我国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积极建立体育运动权利救济机制,健全内部体育组织相应处罚程序的规章制度,完善体育相关的法律责任主体制度和环境安全保护义务的法律规定。(本文来源于《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体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校体育伦理蕴含着学校体育中人之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及相关主体各种人际关系处理的道德准则,其存在着复杂的结构系统。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包含时间、空间及层次叁个维度的子系统,这叁个子系统统一于学校体育伦理结构系统之内,相互关联、相互耦合。时间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伦理的形成、演化及重构,呈现着学校体育伦理的动态构成;空间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内部伦理与外部伦理环境,显现着学校体育伦理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层次维度的子系统包含学校体育的底线伦理、均衡伦理及圣德伦理叁个层次,内蕴着学校体育中人之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富学,汪全先.论学校体育伦理品性的失衡与复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

[2].汪全先.学校体育伦理的结构系统及其维度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

[3].汪全先,王健.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人性逻辑确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

[4].唐代兴.体育伦理:从基本概念到学科视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

[5].童兵兵.优秀运动员体育伦理道德教育之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

[6].车旭升.德国的体育伦理模型审视[J].教育观察.2018

[7].李守培.中西方体育伦理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8

[8].段炼.“善行河北”视角下的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研究[J].科技风.2018

[9].邰鹏峰,朱坤如.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体育伦理的构建原则研究[J].体育师友.2018

[10].秦浩.从历史层面看体育伦理对我国体育立法的影响[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  ;  ;  

体育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