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小说论文_何晓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伍尔夫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灯塔,意象,道家,时间,小说。

伍尔夫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涛[1](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水”中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水意象描写,探讨了人生方方面面的话题:生与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精神世界与物质外界等问题。深入考察和分析这些水意象可以看出,伍尔夫女性主义人生观思想和道家水哲学思想至少在以下叁个方面是遥相呼应的:自然虚静的生存理念;柔弱不争的处世智慧;有无循环的生死顿悟。道家水哲学思想有利于建构适合两性和谐发展的女性主义思想,同时解构具有明显男权本位化特征的西方二元论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贾晶晶[2](2019)在《论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精神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析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蕴藏的精神内涵,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事、物表层行为和内在心理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伍尔夫对于人性、人生的深层思考:看似确定行为背后的不确定性;父子、夫妻关系的对抗与和解;生的"失去"与死的"得到"之间的对立统一;人性外在与内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这些充满隐喻的思考不仅构筑了伍尔夫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观察视角,更加表明了人性和人生的复杂性,指出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是人类战胜困难的真正来源。(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欣悦[3](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着名女性小说家和杂文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其他女性作家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伍尔夫的研究从一度集中于她的文学成就,转而分析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众所周知,伍尔夫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作品创作,《到灯塔去》就是其中之一。伍尔夫早年所遭受的苦难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女性意识的种子。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和女权运动先驱,伍尔夫在生活中极力主张女权主义。在其女权主义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伍尔夫对于女性崛起的强烈渴望。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研究,进而探究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作品《到灯塔去》,阐释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叁章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即以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庞德的意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定性研究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解析拉姆齐夫人在小说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她在家庭中是贤妻良母,在社会中却表现出对打破男权社会的渴望。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但是文中的新女性丽莉却替拉姆齐夫人实现了愿望,她通过作画消除了两性隔阂最终走向双性同体。第五章通过“灯塔”、“窗”、“颜色”、“海洋”和“房中天使”等与小说人物密切相关的意象,分析其所蕴含的女性主义内涵。通过意象我们能看到,拉姆齐夫人所代表的典型维多利亚女性与丽莉所代表的新女性内心世界截然不同,进而阐释伍尔夫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崛起的渴望,以及她所倡导的调和之道,即双性同体思想。总之,全面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要分析其小说中人物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要阐释其小说中意象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两个方面解析《到灯塔去》所折射的女性主义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创作思想,从更广阔的角度领悟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并且将其应用于当今社会,这对构建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及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蒋展[4](2019)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画面感的认知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富于画面感。结合认知规律,分析文字与画面在读者头脑中的认知转化,能够探究出伍尔夫所用文字与画面感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海浪》《日与夜》《幕间》《雅阁的房间》《到灯塔去》《岁月》等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置于认知语境中剖析,会发现作者在文本中隐藏了指令,以指导读者脑海中画面感的形成。根据斯卡利《由书而梦》中的理论,文本中使用了"薄膜擦过""花的想象"等指令,从坚固性与细节处来帮助读者构建静态的画面;又借助"明亮光照""轻薄性""添加与移除"等指令,使读者对于动态的画面也能够有生动的感受。伍尔夫的小说写作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而能使读者在头脑中轻易地绘制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并赋予画面动态感,从而实现从文字到画面的转化。(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王美雪[5](2018)在《论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尔夫是女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在伍尔夫的作品中,其大部分叙事策略都融入了双性意识,叙事和叙事形式反映了伍尔夫选择叙事策略的意图。(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熊志超[6](2018)在《道家死亡哲学视阈下的伍尔夫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几乎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每一部小说的主题,她的小说中往往充斥着对死亡的恐惧,死亡的感伤,当然也有对生与死的思考。道家哲学中"出生入死"、"方死方生"的生死观,与伍尔夫的死亡思考有着共通之处。在伍尔夫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死而不亡,他们的肉体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不灭的存在着,而且改变了活着的那些人,让他们在亡者的精神存在中达到艺术的巅峰。(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7期)

黎梓翎[7](2018)在《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现代性及视觉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英国社会急剧变化,文学现代性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的密切相关,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构建的视觉世界窥见现代性在现代生活反映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以及人们经历现代生活中的自我认同矛盾和危机。本文力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所反映的现代性特征与视觉文化批评的关系。伍尔夫在该小说通过视觉建构反映了叁种文化意识,一是现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观察现代性产的自我批评意识,二是中产阶级隐形的焦虑意识,叁是二十世纪英国的国民集体意识。本论文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概念和W.J.T.米歇尔的图像理论为基础,主要阐述现代性与艺术形象创作的关系。由于传统基督教不再能满足人们图腾崇拜的需求,哲学和科学发展强调的理性与逻辑逐渐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现代人开始通过视觉艺术建构现代视觉图景。本节展示了伍尔夫如何通过莉莉·布里斯克的视觉角度传达了她对现代性的困惑。小说人物莉莉渴望探索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艺术探索过程中把现代性的特征转化成象征意义的意象。本节将结合伍尔夫传记式的研究反映了作者用视觉构建的方式展现了现代性的本质。第二部分反映在现代社会里中产阶级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分为两节讨论。第一节从社会学范畴以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探讨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在信息高速传播的过程中,个人预测未来事件的主观性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所见所感带来的心理冲击会引发个人焦虑,而这种焦虑在阶级冲突问题面前削弱了群体与个人的联系。第二节通过描述中产阶级对当时传染病肺结核的恐惧,结合优生学理论探讨牛奶的安全问题背后隐藏的集体共同体的焦虑。当,猖獗的流行性疾病和不稳定的社会政策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现代性的不连续性,社会被认为是一个充满变化、断裂式前进的社会,这种断裂式发展和不连续性进而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导致中产阶级共同体的身份意识也变得模糊。第叁部分主要探讨现代性与民族认同意识重建的关系。房屋被认为是权力和安全的象征,而家庭装饰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被认定为女性在家庭内部空间的权力的延伸。然而,莉莉·布里斯克试图克服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焦虑,她拒绝了繁琐的家庭事务并且逃离了房子内部空间,这意味着她成功抵制了父权意识的入侵和拒绝她作为女性而被社会标签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伍尔夫参观英国世博会的经历使她清楚地看到了大英帝国如何从视觉层面合理化殖民地扩张,建立国民信心和加强共同体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英国世界博览会向英国公众传递的视觉印象,目的在于表明英国仍然有足够的实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无论是在家庭空间还是社会公共空间,视觉化过程中的现代性经验和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现代视觉图景。本文在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建构探讨伍尔夫对现代性的文化认知和身份认同。伍尔夫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审视和构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视觉艺术中反映个人自我认知,但现代性的疏离感导致了集体共同体意识的缺失,这也正是大英帝国需要世博会来建立国民自信心的原因之一。上帝形象的缺席导致了现代人不再寄托于宗教,而是重新审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在充满疏离感、不连续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把信任选择权从宗教的手中夺回,并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2)

周倩[8](2018)在《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中的色彩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探讨了俄罗斯芭蕾对伍尔夫小说创作造成的影响,并从色彩元素这一主题出发,结合相关作品探寻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9期)

马琰,王峰[9](2018)在《伍尔夫小说意识流诗性研究新进展——评《句法文体视角下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汉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文体视角下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汉译研究》阐明了伍尔夫特别的、诗性的句子结构对其小说文体风格的重要作用。作者考察了伍尔夫主要的诗性句子在马爱农、孙梁和苏美、谷启楠、崔人元和秦可四个汉译本中的翻译,认为对其诗性的句子结构的不恰当处理会造成文体和美学效果的失落或者变形,进而影响作品主题意义和艺术效果的再现。作者理论运用娴熟,选例精当,分析得当,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研究具有跨学科、视角新颖等特点,可供翻译学和文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者、高校师生或译者学习或借鉴。(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秀昭[10](2018)在《伍尔夫小说中的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中,时间是一个囊括哲学、美学、主题、形式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概念。这一综合概念既包含对传统观念的继承,也体现了现代性的时间理念,具有双面效应和动态发展两大特点。在时间观方面,伍尔夫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主客观时间分类、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另一方面又在强调主观心理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存在的瞬间”为代表的现代倾向的时间观。同时,随着伍尔夫对“非存在”、外在现实和表层自我认识的加深,她对客观时间的态度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主题层面,伍尔夫小说中共有个人化时间主题和非个人化时间主题两大类,并呈现出动态转换的特点。个人化时间主题继承了传统文学中感慨人生短促的个人时间经验,注重对个人生活经验的表现,并逐步走向对抽象的、整体性的人类自我发展的关注。非个人化时间主题则重点关注整体人类、历史、世界等宏大层面,并逐渐回归到对个人的关怀。在书写时间的艺术层面,受时间观和时间主题的影响,特殊的时间结构与表现技巧使得伍尔夫的小说中呈现多样的时间效果。宏观层面的时间结构呈现为线性与圆形交织的时间结构,从而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时间节奏。微观层面的时间结构则主要表现为过去、现在、未来叁重时间的交融渗透,凸显意识无序的、跳跃的流动。主观时间的呈现手法主要为叙述性内心独白和内心分析;客观时间的呈现方式为以钟声为代表的时间记录和以人物言行为代表的外部事件。在区分主客观时间的基础上,伍尔夫小说中时间的联接技巧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主观时间的联接、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区别。她以隧道联接法来联接同一主体的意识流动;以全知叙述者联接、空间联接、中心刺激物联接和主题联接方法联接不同主体的意识流动;以客观时间的呈现方式,和特殊的动词、连词、符号,来区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无论是时间观,还是主题层面、时间艺术层面,伍尔夫笔下的时间都呈现出双面效应和动态发展两大特点。伍尔夫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综合的、真实的、诗意的时间杰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8)

伍尔夫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析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蕴藏的精神内涵,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事、物表层行为和内在心理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伍尔夫对于人性、人生的深层思考:看似确定行为背后的不确定性;父子、夫妻关系的对抗与和解;生的"失去"与死的"得到"之间的对立统一;人性外在与内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这些充满隐喻的思考不仅构筑了伍尔夫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观察视角,更加表明了人性和人生的复杂性,指出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是人类战胜困难的真正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伍尔夫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晓涛.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水”中之“道”[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贾晶晶.论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精神隐喻[J].宿州学院学报.2019

[3].周欣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4].蒋展.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画面感的认知阐释[J].学术探索.2019

[5].王美雪.论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叙事技巧[J].黑河学院学报.2018

[6].熊志超.道家死亡哲学视阈下的伍尔夫小说创作[J].文学教育(上).2018

[7].黎梓翎.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现代性及视觉建构[D].西南大学.2018

[8].周倩.俄罗斯芭蕾与伍尔夫小说中的色彩元素[J].戏剧之家.2018

[9].马琰,王峰.伍尔夫小说意识流诗性研究新进展——评《句法文体视角下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汉译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王秀昭.伍尔夫小说中的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詹姆斯·乔仁{斯,写作之余弹奏着爱尔...从图式理论解析时间蒙太奇中的隐性连...一3、图2.5一2.8、图2.9图片由陈小没...

标签:;  ;  ;  ;  ;  ;  ;  

伍尔夫小说论文_何晓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