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论文和设计-李科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n型架、第一槽体、弹簧、第二槽体、封堵装置、压紧装置、供气管、支架、第一压力表及第二压力表;在底座上安装有封堵装置以及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在第一槽体内安装有用于放置进气管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第二槽体能相对第一槽体在远离或靠近封堵装置的方向上运动,在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进气管的通孔一端内,在弹簧弹力下第二槽体远离第一压力表;在第二槽体上方安装有与底座固定的n型架。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设备来实现对进气管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n型架、第一槽体、弹簧、第二槽体、封堵装置、压紧装置、供气管、支架、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二压力表;在底座上安装有封堵装置以及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在第一槽体内安装有用于放置进气管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第二槽体能相对第一槽体在远离或靠近封堵装置的方向上运动,第二槽体连接至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槽体,在第一槽体背离封堵装置的一端固定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进气管的通孔一端内,在弹簧弹力下第二槽体远离第一压力表;在第二槽体上方安装有与底座固定的n型架,n型架上安装有用于从竖直方向上压紧进气管的压紧装置;封堵装置包括:封堵盘以及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部连接至封堵盘,封堵盘用于封堵进气管通孔另一端,封堵盘上安装有供气管,供气管一端用于连通进气管的通孔,在封堵盘上安装有的第二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通孔内。

设计方案

1.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n型架、第一槽体、弹簧、第二槽体、封堵装置、压紧装置、供气管、支架、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二压力表;

在底座上安装有封堵装置以及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在第一槽体内安装有用于放置进气管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第二槽体能相对第一槽体在远离或靠近封堵装置的方向上运动,第二槽体连接至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槽体,在第一槽体背离封堵装置的一端固定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进气管的通孔一端内,在弹簧弹力下第二槽体远离第一压力表;

在第二槽体上方安装有与底座固定的n型架,n型架上安装有用于从竖直方向上压紧进气管的压紧装置;

封堵装置包括:封堵盘以及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部连接至封堵盘,封堵盘用于封堵进气管通孔另一端,封堵盘上安装有供气管,供气管一端用于连通进气管的通孔,在封堵盘上安装有的第二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以及液压杆,压紧块底面形状与进气管外壁形状相匹配,压紧块连接至液压杆一端,液压杆另一端连接至n型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向第二槽体和第一槽体所在方向延伸,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至封堵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以及金属感应器,在压紧块的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金属感应器,金属感应器用于当压紧块压紧在进气管上时感应进气管上的螺钉,金属感应器、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二压紧表均电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开关三极管基极,第一开关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集电极连接至第一提示灯阴极,第一提示灯阳极连接至电源,控制器连接第二开关三极管基极,第二开关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三极管集电极连接至第二提示灯阴极,第二提示灯阳极连接至电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管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进气管1内设置有通孔,通孔一端从进气管1一端穿出,通孔另一端从进气管1另一端穿出,进气管1壁上开设有若干螺孔,螺孔与通孔连通,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金属做成的螺钉2,为了保证进气管1内的装载物质不从螺孔内壁与螺钉2之间缝隙露出,需要对进气管1进行气密性检测,避免出现装载物质泄漏情况,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进气管1的气密性检测工装,以保证产品的出厂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设备来实现对进气管进行气密性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n型架、第一槽体、弹簧、第二槽体、封堵装置、压紧装置、供气管、支架、第一压力表以及第二压力表;在底座上安装有封堵装置以及第一槽体,第一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在第一槽体内安装有用于放置进气管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面向封堵装置开口,第二槽体能相对第一槽体在远离或靠近封堵装置的方向上运动,第二槽体连接至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槽体,在第一槽体背离封堵装置的一端固定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第一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进气管的通孔一端内,在弹簧弹力下第二槽体远离第一压力表;在第二槽体上方安装有与底座固定的n型架,n型架上安装有用于从竖直方向上压紧进气管的压紧装置;封堵装置包括:封堵盘以及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水平驱动机构的输出部连接至封堵盘,封堵盘用于封堵进气管通孔另一端,封堵盘上安装有供气管,供气管一端用于连通进气管的通孔,在封堵盘上安装有的第二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的检测端能伸入至通孔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封堵盘,实现了对通孔一端进行封堵,同时封堵盘也为供气管提供了安装基础,实现了为通孔内供气;

2)通过在封堵盘上设置第二压力表,实现了通孔供气处的压力检测,通过设置第一压力表实现了对通孔出气处的压力检测,可以读出第一压力表的压力值为p1,第二压力表的压力值为P2,没有出现漏气时压力值p1与压力值P2的比例为稳定值k,如果实时检测到的压力值p1与压力值P2的比例值偏离稳定值k较大,即可判断进气管有漏气现象,实现了自动供气、自动封堵和自动压紧,实现了对进气管气密性的检测,能够检查出来漏气的产品,避免了不合格产品出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进气管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

附图标记:底座10、n型架20、第一槽体3、第二槽体5、封堵装置6、封堵盘61、水平驱动机构62、压紧装置7、压紧块71、液压杆72、供气管8、支架9、第一压力表14、第二压力表11、安装架12、金属感应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10、n型架20、第一槽体3、弹簧、第二槽体5、封堵装置6、压紧装置7、供气管8、支架9、第一压力表14以及第二压力表11;在底座10上安装有封堵装置6以及第一槽体3,第一槽体3面向封堵装置6开口,在第一槽体3内安装有用于放置进气管的第二槽体5,第二槽体5面向封堵装置6开口,第二槽体5能相对第一槽体3在远离或靠近封堵装置6的方向上运动,第二槽体5连接至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槽体3,在第一槽体3背离封堵装置6的一端固定有支架9,在支架9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14,第一压力表14的检测端能伸入至进气管的通孔一端内,在弹簧弹力下第二槽体5远离第一压力表14,以避免第一压力表14阻碍进气管放在第二槽体5上;在第二槽体5上方安装有与底座10固定的n型架20,n型架20上安装有用于从竖直方向上压紧进气管的压紧装置7;封堵装置6包括:封堵盘61以及水平驱动机构62,水平驱动机构62安装在底座10上,水平驱动机构62的输出部连接至封堵盘61,封堵盘61用于封堵进气管通孔另一端,封堵盘61上安装有供气管8,供气管8一端用于连通进气管的通孔,在封堵盘61上安装有的第二压力表11,第二压力表11的检测端能伸入至通孔内。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压紧装置7,压紧装置7包括:压紧块71以及液压杆72,压紧块71底面形状与进气管外壁形状相匹配,压紧块71连接至液压杆72一端,液压杆72另一端连接至n型架20。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水平驱动机构62,水平驱动机构62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向第二槽体5和第一槽体3所在方向延伸,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至封堵盘61。

为了避免当螺钉漏装时进气管产品就出厂,该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还包括:安装架12以及金属感应器13,在压紧块71的侧壁上安装有安装架12,安装架12上安装有金属感应器13,金属感应器13用于当压紧块71压紧在进气管上时感应进气管上的螺钉,金属感应器13、第一压力表14以及第二压紧表均电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开关三极管基极,第一开关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集电极连接至第一提示灯阴极,第一提示灯阳极连接至电源,控制器连接第二开关三极管基极,第二开关三极管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三极管集电极连接至第二提示灯阴极,第二提示灯阳极连接至电源。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进气管放在第二槽体5内,由于第二槽体5凹陷形成与进气管外壁配合的凹槽,凹槽内壁形状与进气管配合,以实现对进气管进行定位;然后,启动气缸,使得封堵盘61伸入至第二槽体5内,封堵盘61与进气管紧贴,封堵盘61通过进气管带动第二槽体5向第一压力表14移动,最终弹簧被压缩,第一压力表14伸入至进气管通孔一端,实现封堵进气管通孔另一端,在弹簧弹力下缓冲了封堵盘61对进气管的一定的压力,避免了封堵盘61压伤进气管;再后,启动液压杆72,使得压紧块71将进气管压紧在第二槽体5内,同时金属感应器13也位于进气管的螺钉旁;最后,供气管8远离封堵盘61的端部连通至压缩机,启动压缩机,向进气管内供气,气体从第二压力表11流动至第一压力表14,第一压力表14和第二压力表11分别检测通孔两端压力,第一压力表14将采集到的压力值p1传送给控制器,第二压力表11将采集到的压力值p2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p1和p2的比值k’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是,则不漏气,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三极管不闭合且第一提示灯不亮;如果不是,则漏气,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三极管闭合且第一提示灯亮;与此同时,金属感应器13将监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是否有金属螺钉,若有,则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三极管不闭合且第二提示灯不亮;若无,则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三极管闭合且第二提示灯亮,提示该产品漏装螺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9185.2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198025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G01M 3/28

专利分类号:G01M3/2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2760 重庆市璧山县璧泉街道永嘉大道113号

发明人:李科志

第一发明人:李科志

当前权利人: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兴顺

代理机构:50239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进气管的气密性检测工装论文和设计-李科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