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中子辐照论文_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快中子辐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快中子,中子,纳米,损伤,玉米,油花,晶粒。

快中子辐照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1](2018)在《快中子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培育花生新品种宇花1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拓新的花生育种方法,本文对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栽花生品种鲁花11号成熟种子为试材,经快中子辐照处理后取种子胚小叶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再生苗。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田间,83个单株经自交获得种子。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育,从83个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了107份突变体,分别在主茎高、分枝数、荚果形状和大小、种皮颜色、内种皮颜色、含油率、蛋白含量等性状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从突变体后代中直接选育出低油早熟耐涝大花生新品种宇花1号,其产量比亲本鲁花11号增产14%以上;含油率(47.0%)比鲁花11号低5.1个百分点。宇花1号2015年通过了安徽省新品种登记鉴定,比对照品种鲁花8号平均增产13.08%。研究结果说明,辐照结合组织培养是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2](2019)在《快中子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培育花生新品种宇花7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拓新的花生育种方法,对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栽花生品种鲁花11号成熟种子为试材,经快中子辐照处理后取种子胚小叶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再生苗。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田间,83个单株获得种子。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育,从83个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了107份突变体,分别在主茎高、分枝数、荚果形状和大小、种皮颜色、内种皮颜色、含油率、蛋白含量等性状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从突变体后代中选育出了低油早熟耐涝大花生新品种宇花7号,其产量比亲本鲁花11号增产14%以上;其含油率(47.0%)比鲁花11号低5.1个百分点。宇花7号2016年参加辽宁省新品种登记试验,比对照品种白沙1017平均增产13.8%。2018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花生(2018) 370105"。研究结果说明,辐照结合组织培养是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忠祥,徐大鹏,连晓荣,周文期,寇思荣[3](2018)在《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52Cf裂变中子源辐照郑单958(ZD958)和武9086(W9086)干种子至吸收剂量为0.98、1.26、1.51、1.97、2.48、3.37 Gy。考察吸收剂量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1代植株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吸收剂量为3.37 Gy时,W9086的发芽势为42.4%,ZD958的发芽势为61.6%;W9086的发芽率为61.6%,ZD958的发芽率为73.7%;W9086的芽长为2.7 cm,ZD958的芽长为4.0 cm;W9086的根长为4.9 cm,ZD958的根长为4.9 cm;W9086的根数目为3.0,ZD958的根数目为3.7,均比对照组低。结果提示,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W9086的抑制作用比对ZD958的明显,表明不同玉米种子对快中子辐照的敏感性不同。(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忠祥,徐大鹏,连晓荣,周文期,寇思荣[4](2017)在《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快中子辐照玉米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为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有益的种质资源,本实验采用低剂量(0.36~4.19 Gy)的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LY8405和PH6WC干种子。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核畸变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收剂量4.19Gy对自交系LY8405的M1染色体分裂行为影响效应最为明显,2.48 Gy对自交系PH6WC的M_1染色体分裂行为影响效应次之;辐照M_2、M_3代突变类型包括株型、叶色、穗形、株高、籽粒形状及大小等;生物学和细胞学效应表明,2.48~4.19 Gy的吸收剂量是0.36~4.19 Gy范围内快中子辐照选育玉米突变体的适宜剂量。(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余枭,闫思齐,文万信,张保国,王仁生[5](2017)在《NaI闪烁体的快中子辐照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子瞬发γ活化分析(Prompt Gamma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PGNAA)是工业物料成分检测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大体积NaI闪烁体探测器测量物料被中子活化后的瞬发γ能谱来分析物料成分。测量过程中,NaI晶体处于较强的快中子场中,该快中子场对晶体的辐照损伤是影响NaI探测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而NaI探测器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PGNAA整体设备的性能。本文基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FBR-Ⅱ(China Fast Burst Reactor Ⅱ)型反应堆,精确地测量了NaI闪烁体在裂变中子场的10~8 cm~(-2)、10~9 cm~(-2)、10~(10) cm~(-2)、10~(11)cm~(-2)、10~(12) cm~(-2)、10~(13) cm~(-2)、10~(14)cm~(-2)共7个中子注量照射后,NaI闪烁体组装的闪烁体探测器的性能变化。测量结果表明,NaI探测器除有较强的中子活化效应外,能量分辨率未发生显着变化,这为PGNAA设备中探测器的中子屏蔽设计和寿命估计提供了重要参数。(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王潇,于颖琪,郑洁莹,单振刚,雷润宏[6](2016)在《14MeV快中子辐照对大鼠免疫系统的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4MeV快中子对Wistar雄性大鼠进行5Gy的全身照射,观察其免疫系统损伤情况及氧化应激的相关变化.大鼠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辐射后1,7,14d3个时间点取血液、胸腺和脾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后第1d,辐照组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降至最低,照后第7、14d有所恢复,但仍不足正常组的1/2.血小板数在照后第1d开始减少,至第7d达到最低值,第14d仍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而大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辐照后14d明显低于正常组.另外胸腺和脾脏均出现萎缩,脏器指数明显减小.血浆、胸腺和脾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SOD酶活性及MDA值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说明快中子辐射影响血浆、胸腺和脾脏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胸腺和脾脏的萎缩以及一系列组织形态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大鼠的正常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何铁,王新华,郑普,安力,郭海萍[7](2015)在《隐藏爆炸物检测装置快中子辐照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广隐藏爆炸物检测装置在反恐领域的应用,对快中子辐照炸药、食品及药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装置的快中子辐照炸药安全性评估模型。通过能量沉积计算及炸药起爆机理分析可知,快中子辐照炸药不会产生爆炸的危险。采用剂量分析法对快中子辐照食品及药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隐藏爆炸物检测装置的快中子辐照条件下,食品及药品的辐照剂量在国家和国际限定的标准内,快中子辐照食品及药品的安全性是可接受的。(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宋言红[8](2015)在《纳米晶Al的制备及其快中子辐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工业技术的发展,反应堆结构材料将面临越来越严苛的中子辐照条件。中子辐照下,材料内部产生大量缺陷,进而造成膨胀、硬化、非晶化和脆化等导致材料的失效。对传统材料进行结构强化和性能优化已难以满足未来核工业对材料抗辐照性能的要求,这促进了对新型抗辐照材料的研究。由于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性质,近几十年来纳米晶材料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晶材料最大的结构特征是其细小的晶粒尺寸(纳米级)导致其拥有远多于普通材料的界面和晶界。以往的研究表明,晶界或界面能充当间隙原子及空位的陷阱,因此拥有大量晶界的纳米晶材料可能表现出优异的抗辐照性能。铝及合金由于拥有良好的热、电、力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目前,已能通过一些方法制备出高致密度的块体纳米晶Al,其强度和硬度分别可达到粗晶Al的3~16倍和2~11倍。真空热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纳米晶材料制备技术,然而目前还没有详细系统的讨论真空热压制备纳米晶Al的报道。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的纳米Al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技术制得了致密的纳米晶Al块体。系统地讨论了热压温度和压力对热压纳米晶Al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随后对纳米晶Al进行了不同剂量水平的快中子(E>1 Me V)辐照,讨论了快中子辐照对纳米晶Al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压纳米晶Al块体的显微硬度分布在0.8~1.98 GPa范围内,且随热压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热压压力的增大出现先快后慢的增长。不同的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范围内,不同的固结机理主导着纳米晶Al的致密化过程。低密度块体表现出明显的压痕尺寸效应,而高密度块体并没有表现出这种现象。随不同的快中子辐照剂量,纳米晶Al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了2.09%~9.09%(2.6~11 nm),显微硬度增大了3.54%~4.37%(62.6~76.9 MPa)。随着中子剂量的增加,纳米晶Al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显微硬度的增长率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5)

宋言红,罗江山,范晓强,邢丕峰,易勇[9](2015)在《纳米晶Al的快中子辐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热压技术将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得的纳米Al粉压制成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20nm的块体,并对其进行了注量为1.9×1012~7.2×1014 cm-2的快中子(E>1 MeV)辐照。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SEM-EDS)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快中子辐照对纳米晶Al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快中子辐照同时造成了纳米晶Al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和显微硬度提高。随快中子辐照注量的增大,纳米晶Al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显微硬度分别增大了2.09%~9.09%和3.54%~4.37%。纳米晶Al的平均晶粒尺寸的增长率随快中子注量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杨帅,陈贵锋,王永[10](2014)在《快中子辐照直拉硅中非晶区的FTI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高剂量快中子辐照直拉单晶硅中的辐照缺陷。研究表明,当中子剂量超过1018n·cm-2,在硅晶体会引入大量的非晶区和少量的非晶层(由连续的非晶区组成),分别在FTIR光谱中引入485和529.2 cm-1两个吸收带。退火实验表明,非晶区(485 cm-1)经150℃热处理后开始再结晶,有效的退火温度约为300℃;非晶层(529.2 cm-1)经300℃热处理后开始再结晶,有效的退火温度为500℃左右。(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4年10期)

快中子辐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开拓新的花生育种方法,对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栽花生品种鲁花11号成熟种子为试材,经快中子辐照处理后取种子胚小叶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再生苗。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田间,83个单株获得种子。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育,从83个再生植株后代中获得了107份突变体,分别在主茎高、分枝数、荚果形状和大小、种皮颜色、内种皮颜色、含油率、蛋白含量等性状上发生了明显变异。从突变体后代中选育出了低油早熟耐涝大花生新品种宇花7号,其产量比亲本鲁花11号增产14%以上;其含油率(47.0%)比鲁花11号低5.1个百分点。宇花7号2016年参加辽宁省新品种登记试验,比对照品种白沙1017平均增产13.8%。2018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花生(2018) 370105"。研究结果说明,辐照结合组织培养是创造花生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中子辐照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快中子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培育花生新品种宇花1号[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2].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快中子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培育花生新品种宇花7号[J].生物工程学报.2019

[3].刘忠祥,徐大鹏,连晓荣,周文期,寇思荣.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8

[4].刘忠祥,徐大鹏,连晓荣,周文期,寇思荣.快中子辐照玉米自交系的细胞学效应及后代变异[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7

[5].余枭,闫思齐,文万信,张保国,王仁生.NaI闪烁体的快中子辐照损伤[J].核技术.2017

[6].王潇,于颖琪,郑洁莹,单振刚,雷润宏.14MeV快中子辐照对大鼠免疫系统的损伤[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7].何铁,王新华,郑普,安力,郭海萍.隐藏爆炸物检测装置快中子辐照安全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

[8].宋言红.纳米晶Al的制备及其快中子辐照效应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

[9].宋言红,罗江山,范晓强,邢丕峰,易勇.纳米晶Al的快中子辐照效应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

[10].杨帅,陈贵锋,王永.快中子辐照直拉硅中非晶区的FTIR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4

论文知识图

压水堆核电站中RPV内部结构示意图快中子辐照处理胚小叶再生苗及其...快中子辐照样品在200—450℃退火...快中子辐照样品在200—1100℃退火...快中子辐照突变株CMC酶活快中子辐照突变株FPA酶活

标签:;  ;  ;  ;  ;  ;  ;  

快中子辐照论文_王霞,刘录祥,乔利仙,隋炯明,姜德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