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根据诊断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X线组与超声组,每组均为30例,X线组应用乳腺钼靶摄片诊断,超声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X线组检出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7例,诊断符合率为86.7%;超声组检出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16例,诊断符合率为73.3%;X线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腺钼靶摄片影像表现主要为单纯钙化点、钙化点伴肿块、钙化点伴结构紊乱、单纯结构紊乱、结构紊乱伴肿块、单纯肿块;出现乳腺内微小密集钙化点25例,占比83.3%。结论: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密集钙化灶,具有操作简便、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乳腺钼靶摄片;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作用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癌前病变率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1]。近年来,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情况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经体检、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女性;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根据诊断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成X线组与超声组,每组均为30例。X线组:年龄30~73岁,平均(52.6±10.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6±3.1)个月;病变部位中,左侧14例,右侧16例。超声组:龄30~72岁,平均(52.3±10.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8±3.0)个月;病变部位中,左侧15例,右侧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乳腺钼靶摄片检查方法

运用芬兰PlanmedNuance数字乳腺X射线机与Selenia图像采集系统。常规行CC位、MLO位拍摄。成像运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曝光量为3~5mGy,管电压为25~35kV。

1.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GE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0赫兹。患者体位为仰卧位,两臂肘关节呈90度,垂放于头部双侧,完全显露乳房与腋窝。多维度扫描乳腺、两侧腋窝,重点观察病症形态、边际、有无钙化等。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血流形态、走形,选择血管丰富区域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测量血流阻力指数。

1.3诊断标准

根据BI-RADS-US标准进行诊断,I~III级视为良性病变,IV~V级视为恶性病变[2]。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2)发现乳腺钼靶摄片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特征。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比X线组检出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7例,诊断符合率为86.7%;超声组检出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16例,诊断符合率为73.3%;X线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性病症,其病灶只限于基膜,且不累及间质[3]。相关研究报道指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大多数患者最终诱发浸润性导管癌[4]。所以,及早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对提升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包括钼靶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以及乳管镜检查、乳腺核素显像、乳腺CT以及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检查方法的不同,影像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检查不受致密型乳腺的影响,具有无电离辐射的特点,但是因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肿瘤通常较小,超声检查时难以发现,且对于钙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超声检查时,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导管、乳腺纤维囊性变中可出现不规则肿块、管状低回声信号,在扩张的导管中可见微小乳头状肿瘤[5]。对于X线检查无特殊征象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应用超声检查时还可发现囊内病变。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腺钼靶X线表现可分成钙化和非钙化两种,其中钙化是该疾病最多见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单纯钙化、钙化伴肿块等。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表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乳腺导管原位癌是否出现钙化,与乳腺导管原位癌有无坏死有较大关系,坏死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更易出现钙化[6]。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乳腺钼靶摄片与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显示:X线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过程中发现,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腺钼靶摄片影像表现主要为钙化、肿块、结构紊乱等,且大多数患者可观察到乳腺内微小密集钙化点,这对临床确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可发现乳腺内的微小密集钙化灶,具有操作简便、诊断符合率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学勤,李逢春,汪秀玲.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诊断的价值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9):601-603.

[2]陈理强,罗朝军,钟海琼.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2):2317-2319.

[3]李京伟,王静,杨青中,等.3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中彩色超声和钼靶X线诊断结果的一致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6):144-145.

[4]李荣华,陈锦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数字钼靶X线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24):36-37.

[5]王占秋,李京龙,黄松涛,等.乳腺MRI与乳腺X线在导管原位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6):1089-1091.

[6]邱凯涛,姚海东,刘娜.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6):13-16.

标签:;  ;  ;  

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