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

山东上和律师事务所山东临沂276003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使得文学艺术领域作品的创作以及科学研究的智力成果不再为人类所垄断,同时也引发了这一类型创作物是否可以成为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作品。本文在对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理论的分析中,通过将人工智能与法人等可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非自然人主体对比研究,旨在解决人工智能创造物在法律归属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引言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一门通过人类的设计及其与计算机的交互(“人工”),使得计算机能够尽可能逼真地模仿人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并拥有学习、反馈、交流、决策等人脑所特有的能力(“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通常被视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其中也包含着大量逻辑学、数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早在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就曾提出著名的“图灵实验”,即如果一台计算机对人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足以达到与真人的回答相混的程度,就可认定这台计算机具有智能。时至今日,赋予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完成本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到的事情”的能力,更成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最重要目标。

一、人工智能创作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内涵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源于计算机科学,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特定思维过程的智能行为的学科,现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疾病诊断、智能翻译甚至投资决策、智能采集、法律查询、起草合同等。在人类进行的智力活动时,用计算机来辅佐实现人类的创意,就像人利用笔和纸来纪录其艺术创作一样,任何作品都有可能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这对知识产权法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冲击。随着现在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程序在辅助人类进行智力创造活动中的地位愈发的重要,新闻撰写机器人的产生开始使创作脱离了人的本身,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并填入人类创作好的模板中。美联社在财报、球赛、突发事件等拥有固定格式的新闻撰写中广泛的应用了这种机器人,他把记者从庞杂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考虑更深刻的问题。专利法、著作权法曾经都初衷都是为了保护和激励人创造的智慧成果,而现今人工智能以超人意料的速度高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模仿音乐家谱写乐曲、编撰俳句短诗等,完全可以以假乱真[1]。

二、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风险及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一)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布局风险

(1)国外巨头企业掌握大量人工智能专利,我国企业专利储备整体较薄弱虽然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总体数量多,但应用型专利占据着很高的比例。以深度学习为例,目前深度学习相关国内专利中涉及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和框架的专利方案占比低,大多是探索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解决和提高如医疗诊断、图像识别与搜索、人脸识别、道路交通等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型专利为主;相反,IBM、微软、谷歌等国外科技巨头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早,专利储量大,具有很多基础性专利。我国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力开展研究,但专利数量和基础研究层面的积累尚难与国外的巨头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专利储备整体较薄弱,未来人工智能产品市场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2)人工智能投资热度高涨,创业型公司不断涌现,企业收购频繁,专利格局变化人工智能是当前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商最为关注的领域,据统计,美国AI公司总融资金额达978亿元,占据全球总融资的50.10%,中国融资635亿元,占全球AI公司总融资额的33.18%,仅2017年前3个月国内AI获投项目已有36个,千万级别融资占据半数以上。在资本市场的驱动下,创业型公司不断涌现,企业间的收购频繁,专利作为企业最具价值的资产,随着收购、并购的发生,专利权人不断变化,专利格局也发生变动,加剧了专利风险的不确定性。

(3)国外巨头企业进入中国,广泛布局,给国内产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市场,已成为主要的专利目标申请国,国外巨头企业IBM、微软、三星、谷歌以及部分日本企业已经将专利的触角深入到国内,专利布局的领域涉及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关键技术和产品,随着国内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国外专利权人必然会发起诉讼,获取经济利益。

(二)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的建议

(1)加强芯片、算法和类脑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专利布局当前全球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大量布局,相关专利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深度学习应用等基础技术到通用技术的多个层面,但AI芯片、深度学习算法和类脑智能这些人工智能最为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博弈之中,是全球科技界发展的重点。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上述人工智能芯片、算法、类脑智能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积累。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芯片、算法以及前沿技术的研究,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2)跟踪国外标杆企业专利布局方向,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在人工智能全球专利申请总体数量上,中美两国走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队列,但从专利权人在关键技术方面专利拥有量角度,IBM、微软、谷歌、三星、东芝、苹果等美韩日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巨头企业正在引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通过跟踪上述科技巨头企业的专利申请动态和布局策略,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外领先企业的技术投入和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企业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3)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与收购并举加强专利储备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机构之一,目前全球各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领军人物均来自于美国等世界知名高校,国内如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具有较多的积累,国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联合研发是当前加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的有效措施。

(4)构建人工智能标准规范体系,推动我国核心专利进入相关标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加强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究,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同时,提出加快推动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等细分应用领域的行业协会和联盟制定相关标准;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结语

当前人工智能是技术和产业界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专利作为企业核心技术的载体和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受到全球科技企业的普遍重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技术专利涌现,专利竞争格局也将更加复杂,建议国内企业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在了解和洞察国际先进企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清企业的自身优势,积极布局优势核心技术,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红,李文宇.人工智能专利初探及知识产权建议[J].电信网技术,2018(01):12-16.

[2]吴汉东,张平,张晓津.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J].中国法律评论,2018(02):1-24.

标签:;  ;  ;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