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一、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铭杰,张宏福,梁慨慷,张晓琪,李思奥,张军伟,班舒悦,王荣华,范育新[1](2022)在《中国西部典型岩浆铂族元素矿床超常富集成矿机制》文中认为中国西部探明了一系列与新元古代以来幔源岩浆有关的镍铜铂族元素(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岩浆矿床,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金川镍铜铂族硫化物矿床、峨眉山二叠纪大火成岩省金宝山铂族元素矿床等记录了不同构造环境幔源岩浆PGE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亲铁性的铂族元素高度富集于地核,深部地幔起源、高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中PGE含量较高,地幔岩浆系统不同条件下铂族元素以纳米态元素簇、合金、硫化物熔体或超临界流体运移-聚集成矿,在阶段性岩浆房多阶段、多途径富集,成矿作用类型丰富。华北-华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PGE含量均略高于原始地幔值;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PGE含量从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略有降低,表明存在PGE抽取岩浆事件。中国西部新元古代以来的幔源岩浆源区PGE不亏损、岩浆活动时间长、岩浆-硫化物相互作用PGE多阶段富集及地幔柱岩浆动力学背景是PGE超常富集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其控制因素及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对查明PGE成矿潜力和拓展资源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韩一筱[2](2021)在《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约90%的铂族元素资源蕴藏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被多国列为关键或战略矿产,受到极大的关注。但中国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铂族元素匮乏,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环境影响大。金川铜镍铂族元素矿床和夏日哈木镍钴矿床是我国仅有的两个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在我国铜镍钴铂族元素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人对二者的产出背景、成矿时代、成矿元素、矿石品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但对铂族元素特征并未进行过系统的对比研究。铂族元素不仅作为重要的资源,也是岩浆过程的良好指示剂。对其差异性研究对于两个矿床的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异同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凝聚了中国铂族元素演化规律、运移机制以及成矿条件等重要的成矿理论。本次工作依据比较学的研究思路,在深刻认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全岩铂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电子探针主量元素测试、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试、原位硫同位素的方法,对两个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矿石、矿物的铂族元素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查明二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由此进一步认识两个矿床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异同。再者,根据二者不同的铂族元素赋存特点,对比总结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运移机制、成矿条件,对今后铂族元素找矿提供指导。通过系统对比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金川矿床不同矿区岩石的铂族元素和半金属元素含量较为均一,显示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矿石的铂族元素含量变化非常大,Ⅰ矿区、Ⅱ矿区、Ⅳ矿区矿石中的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其中Pt和Pd富集程度远高于Ir、Ru、Rh。但Pt、Pd具有不一致的变化,而Ru、Rh、Ir变化基本一致;Bi、Se、Te显着富集,但As的变化不明显。相比之下,夏日哈木矿床全岩铂族元素含量极低,但As、Bi含量较高。(2)根据TABs与PGEs的关系、TABs和PGEs与S的相关性,可以很好的指示PGM在岩浆中的表现形式。金川Ⅰ矿区PGE主要为铂族金属单质或合金和少量铂族金属化合物、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Ⅱ矿区PGE主要为铂族金属化合物、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Ⅳ矿区PGE和夏日哈木矿床相似,无铂族矿物,主要为硫化物中的类质同像替代。(3)结合尖晶石在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的不同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典型的PGE矿床的尖晶石类型对比,认为铝铬铁矿可能作为PGE成矿的指示矿物,代表着特定的岩浆来源或物理化学条件。(4)两个矿床成矿元素不同的重要表现为金川矿床广泛发育铂族矿物、金银矿物;夏日哈木矿床广泛发育砷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辉砷镍矿、紫硫镍矿等镍钴矿物。(5)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Pt(可能还有Ir)的赋存状态为铂族矿物,倾向于在早期与富As熔体直接形成Pt As2(可能为Ir As S)或在贫半金属的环境下形成铂族元素单质或合金;Pd除了以铂族矿物存在,还呈类质同像替代黄铜矿及方黄铜矿中的Fe存在;Rh主要以类质同像替代黄铜矿及方黄铜矿中的Fe。(6)铂族元素是否成矿主要取决于岩浆作用形成铂族矿物的多少。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硫化物中铂族元素含量相近,但具有不同的全岩铂族元素含量,主要原因为:与金川矿床相比,夏日哈木岩浆源区硫化物少、部分熔融程度低、岩浆氧化程度低、岩浆结晶分异程度较高、深部熔离作用较强、R因子较低。(7)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矿物主要是岩浆成因的,但由于Pt不易进入硫化物中,早期形成铂族矿物后残余的Pt可以进入热液从而在合适的条件下发生Pt的热液矿化。(8)通过两个矿床的对比研究,总结了铂族元素的成矿条件如下:即岩浆源区存在大量硫化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岩浆的持续补给、有限的深部熔离作用、存在铂族元素的“捕获剂”和良好的分异和堆积过程。

许志河[3](2020)在《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旗岭-漂河川-长仁岩浆型铜镍成矿带位于吉中-延吉活动陆缘中部,中亚造山带东南缘。自显生宙以来,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的叠加与转换过程,形成了大量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近年来,在中亚造山带西段(天山-阿尔泰段)相继发现了喀拉通克、黄山、图拉尔根、坡北等大型铜镍矿,然而中亚造山带东南段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找矿工作并无重大突破。同时,研究区地质找矿工作多偏重矿床尺度的观测和研究,缺乏区域成岩成矿动力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导致上述各方面脱节,很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本论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红旗岭大型铜镍矿、漂河川中型镍矿、以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但找矿前景较好的的长仁-獐项中型铜镍矿作为典型矿床。论文从研究区中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入手,以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区域小比例尺地球物理学为方法,对研究区内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原生岩浆、岩浆源区、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成岩事件划分为两期:印支期(250~204Ma),为岩石圈拆沉背景,软流圈上涌底侵岩石圈地幔发生大比例熔融的产物,因源区硫化物耗尽或极少残留,故该期成矿潜力极佳;燕山期(191~175Ma),为洋壳俯冲弧后伸展背景,幔源岩浆熔融比例较小,铜镍成矿金属储存于源区硫化物中故该期岩体成矿潜力较差。针对典型矿区开展大比例尺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如:高精度重力、地面磁测、地面瞬变电磁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等)为研究方法,圈定研究区镁铁-超铁质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深部为单一开放式的岩浆主通道;浅部由多个次级岩浆通道组成。同时开展精细化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重、磁边界识别(ED)及离散小波变换(DWT)技术可以用于厘定岩体与围岩、岩体与矿体以及矿体与围岩的边界;最后,本文根据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体产出部位,建立不同成矿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并圈定3个A级和1个B级找矿远景区。

王焰,钟宏,曹勇华,魏博,陈晨[4](2020)在《我国铂族元素、钴和铬主要矿床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矿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赋含铂族元素(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钴(Co)和铬(Cr)资源的主要矿床类型普遍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几乎全部的PGE储量和约一半的Co储量,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是Cr的主要来源.我国一直未发现与层状岩体有关的大型铂族元素和层状铬铁矿矿床,也缺乏全球Co储量占比很高的沉积层控型铜钴矿和红土型镍钴矿,唯一的大型铬铁矿矿床赋存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已发现的PGE、Co和Cr主要矿床类型及其分布,并总结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矿床在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微-纳米尺度下PGE的赋存状态研究、镁铁-超镁铁质岩及相关矿床中Co的迁移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资源潜力、以及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中Cr迁移-富集机制的精细刻画等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薛昊日[5](2020)在《吉林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吉林省地处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及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共同影响区域,区内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伴随着不同时期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形成了大量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在这些岩体中孕育着一批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红旗岭、赤柏松等大中型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的发现,奠定了吉林省镍资源大省的地位,为国家镍资源保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吉林省在铜镍硫化物矿床勘查中并无重大找矿突破,这表明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及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程度上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成岩成矿岩体年代学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作用等,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严重制约着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以现代成矿理论为基础,野外勘查调研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探讨不同时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综合分析研究典型矿床,通过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为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论文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系统的总结了吉林省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认为其经历了太古宙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古元古代辽吉洋构造演化,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构造域的发展与演化及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2.通过地质学及年代学研究,将吉林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成岩事件划分为5个阶段:(1)新太古代晚期(25892398Ma),代表岩体有荏田6号、9号岩体,小陈木沟含矿岩体,新太古代晚期发生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闭合后的造山伸展环境是该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形成的主要地球动力学背景;(2)古元古代中期(22371820Ma),代表岩体有赤柏松1号岩体,形成于辽吉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3)中元古代中期(1200Ma),代表岩体有汉阳沟岩体,其所在的龙岗地块在中元古时期处于强烈的伸展环境,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终裂解时限相对应;(4)中晚三叠世(245206Ma),代表岩体有漂河川4、5号岩体、长仁-獐项5、6、11号岩体、西北岔115号岩体以及石人沟含矿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5)早侏罗世(191175Ma),代表岩体有福洞15、26号岩体,该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体制下弧后伸展环境的产物。3.通过对吉林地区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认为小陈木构铜镍硫化物矿床原生岩浆起源于受地壳混染或流体交代的亏损型地幔,在熔融期重力分异作用明显,矿石中存在的角砾,代表其形成于动荡的岩浆环境之中,通过年代学研究,该矿床为全国最古老的铜镍硫化物矿床(2589±10 Ma)。对成矿时代争议较大的赤柏松铜镍矿进行矿床成因分析研究,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确定该矿床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2237±62 Ma),属于熔离-贯入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对红旗岭、长仁-獐项、漂河川、二道沟、石人沟开展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东段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时间应起于245Ma,止于206Ma。其中长仁-獐项、漂河川、二道沟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低硅、低钛、高镁、贫碱、低∑REE的特征,富集LILE、亏损HFSE,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岩浆源区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部分源区遭受富集地幔混染。S主要来自于上地幔,原始岩浆来源于原始地幔10%20%的部分熔融,深部熔离作用导致铂族元素亏损,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一定成度地壳物质的混染。4.通过对早侏罗世福洞岩群进行成矿潜力分析,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局部熔融比例太小,硫化物在源区发生熔离,无法在地壳聚集成矿。5.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很强的成矿专属性,表现在(1)含矿岩体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2)分异充分的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有利于成矿,辉石岩相是主要的含矿岩相,橄辉岩、辉橄岩、苏长岩次之,辉长岩一般不含矿;(3)含矿岩石发育贵橄榄石和古铜辉石,Fo≈En,镁铁质岩m/f值介于0.52,超镁铁质岩m/f值介于26之间,对成矿非常有利;(4)含矿岩相具有高镁、低硅、低钙、低∑REE,富集LILE、亏损HFSE的特征,Cr、Co和Ni含量较高;(5)地幔源区发生较大比例的部分熔融,达到高镁玄武质或苦橄质玄武岩浆的范畴。6.在判别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的建立,对各个时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成矿与找矿潜力作出客观评价,认为中-晚三叠世是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重要的成矿期,该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数量较多,岩体分异程度高,岩相复杂,含矿率高,找矿潜力最大;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自北向南展布,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与中—晚三叠世岩体相似,形成于大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同样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新太古代晚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由于岩体形成时代古老,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变化过程,对矿体的保存条件要求苛刻,找矿难度较大;中元古代中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分异程度较差,矿化程度较弱,国内同一时期形成的铜镍硫化物矿床较少,该期的成矿潜力不清,在勘查中每个岩体要结合岩体形态、分异程度、侵位深度和矿化特征等具体分析;早侏罗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在兴蒙造山带东段零星分布,岩相相对单一,绝大部分为辉长岩(脉),岩体的矿化较弱,因其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比例太小,导致大量硫化物滞留在地幔而无法形成富含金属元素的硫不饱和原始岩浆,因而不具找矿潜力。

崔梦萌[6](2020)在《中亚造山带东段五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性质及铂族元素成矿作用》文中指出中亚造山带东段出露有大量三叠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赋存有重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而铂族元素(PGE)含量较低。我国黑龙江省的五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凯地块内,靠近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为中亚造山带唯一富集铂钯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本论文对五星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采样,并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厘定了该岩体的属性,讨论了其母岩浆性质、成岩构造背景及PGE富集与分异的控制因素。五星岩体主要由角闪-橄榄单斜辉石岩、角闪单斜辉石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及闪长岩组成。造岩矿物为单斜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无斜方辉石。角闪石分布在所有的岩相中,矿物化学成分上为韭闪石;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贫TiO2;斜长石主要为拉长石和钠长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具有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及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指示该岩体是未受地壳混染的同源母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所有岩相中不同硅酸盐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低,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特征。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主要集中于δ34S=6~9‰,明显高于地幔硫同位素组成,表明地幔源区有俯冲物质的加入。这一系列的岩石学、矿物学和矿物化学分析,表明五星岩体具有阿拉斯加型岩体的性质。五星岩体的矿石结构主要呈海绵陨铁、浸染状及硫化物珠滴状分布于角闪单斜辉石岩和单斜辉石岩中。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及铂族元素矿物。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常与磁黄铁矿共生,且常沿着磁黄铁矿的边缘或者内部裂隙产出。铂族元素矿物主要包括砷铂矿及自然铂,其分布状态与硫化物密切相关,常见三种产出形式:分布在贱金属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接触处;包裹于磁黄铁矿中;沿磁黄铁矿或单斜辉石颗粒的裂隙产出。这些产出特征以及硫化物硫同位素成分和PGE配分型式,表明地幔源区PGE富集、高程度部分熔融、源区中的硫加入、硫化物的影响以及含水熔体对PGE的迁移作用是五星岩体富集PGE的控制因素。

卢宜冠,和文言[7](2018)在《滇西金宝山富铂钯岩体岩浆源区研究:铂族元素和Sr-Nd同位素约束》文中研究指明金宝山杂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毗邻哀牢山造山带北段,岩体中蕴含丰富的铂钯资源,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中大型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岩体的主要组成为辉石橄榄岩,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辉石橄榄岩中。地幔是镍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最重要的源区,因而对Ni、Cu及PGE等元素行为的研究,是剖析岩浆型Ni-Cu-PGE矿床源区特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获得金宝山岩体中辉橄岩铂族元素及Sr-Nd同位素数据,结合前人对ELIP中不同类型岩石系列PGE成分研究及Ni、Cu、PGE等元素在岩浆和硫化物中的分配系数,半定量模拟得到金宝山原始岩浆的形成源于地幔中-高度部分熔融(25%~40%)形成的富PGE岩浆(含12.8×10-9 Pd,9.8×10-9 Pt,0.6×10-9 Rh和0.7×10-9 Ir),其铂族元素成分与ELIP苦橄岩成分相当,并且岩浆在演化的过程中遭受了10%~20%地壳混染作用。利用批式部分熔融公式及各铂族元素在硅酸盐矿物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反演计算得到产生金宝山熔体的地幔约含有5.3×10-9 Pd,7.5×10-9 Pt,0.75×10-9 Rh和1.5×10-9 Ir,相比原始地幔而言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富集PGE的特征。这表明地幔中-高度部分熔融+大量岩浆与硫化物的充分反应是形成大型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的一种可具备的条件。

卢宜冠,和文言[8](2018)在《滇西金宝山铂钯矿床S-O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制约》文中认为金宝山铂钯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毗邻哀牢山造山带北段,是三江成矿带唯一的大型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以往的研究中,金宝山岩体是否经历地壳混染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硫饱和机制和矿床成因的认识。前人对矿石中硫化物的S同位素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δ34S值位于1‰2‰,表现为幔源特征,显示少量或无明显地壳混染作用。本文对含非常规硫化物组合(紫硫镍矿-黄铁矿-黄铜矿)的矿石展开了同位素研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利用质量平衡原理定量建立了R值(硅酸盐岩浆/硫化物)、百分百硫化物PGE含量和δ34S之间的关系。富PGE矿石具有较高的R值(200010000)和PGE含量(如Ir百分百硫化物:2429×10-910738×10-9),并具有地幔特征的δ34S范围(1‰2‰),而贫PGE(如Ir百分百硫化物:449×10-92017×10-9)的矿石R值较低(5002000),表现出显着的地壳S同位素的特征(4.4‰6.7‰)。此外,Re-Os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宝山铂钯矿床相比一些富硫化物铜镍矿床(如力马河和杨柳坪)具有较低的γOs(21.960.5)和较高R值,是大量岩浆与硫化物反应导致的结果,表明其矿石γOs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应岩体的地壳混染程度。因此我们在利用S-Os同位素在研究岩浆型铜镍铂族元素矿床时需特别注意,虽然δ34S和γOs的大小通常作为研究地壳混染作用的指示剂,但它们却往往受到矿床类型(铂钯矿床、铜镍矿床)以及矿石类型(富PGE矿石、贫PGE矿石)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R值的铂族元素矿床,矿石呈现出接近幔源特征的δ34S和γOs同位素值并不能排除其在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地壳物质的加入,而应综合SrNd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断是否发生了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

尤敏鑫,张照伟,刘建民,张江伟,王亚磊,钱兵[9](2017)在《攀西地区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与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攀西地区沿南北向断裂带内分布着一系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及岩浆型Cu-Ni-(PGE)矿床,它们具有一定的含矿差异性。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对比表明:除新远古时期形成的冷水箐CuNi-PGE矿床以外,杨柳坪、力马河、白马寨、朱布、金宝山矿床均与峨眉山低钛(LT)玄武岩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同为峨眉山地幔柱的产物;Sr-Nd、Re-Os、S同位素对比表明攀西地区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母岩浆均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PGE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硫化物熔离进而导致成矿。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以及不同的硫化物熔离进程最终导致该地区具有相同地幔柱源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不同的含矿性,金宝山、朱布PGE矿床为母岩浆演化早期阶段的产物,杨柳坪Cu-Ni-PGE矿床为母岩浆演化中期阶段的产物,而力马河、白马寨铜-镍矿床为母岩浆演化至晚期阶段的产物。

朱飞霖,白梅,陶琰[10](2017)在《攀西小关河地区核桃树富铂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核桃树富铂岩浆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会理县小关河地区,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含较高铂族元素含量的岩浆硫化物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核桃树岩体及部分硫化物矿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铂族元素的系统分析,讨论了该岩体的岩浆源区及母岩浆性质、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研究认为,核桃树含矿岩体属拉斑玄武岩成因系列,具有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铂族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型式与金宝山铂钯矿相似,没有PGE相对于Ni和Cu的明显亏损,Pt和Pd相对Os、Ir、Ru和Rh富集,为PPGE富集的左倾型式,Pd/Ir=1.513.1,低于一般大陆拉斑玄武岩,与原始地幔接近。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及模拟分析表明,成矿母岩浆MgO约为11.93%、SiO2约为49.88%、FeOT约为13.71%、TiO2约为2.61%,为高Mg拉斑玄武质岩浆,是由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岩浆源区成分的地幔经过较高程度(约20.17%)的部分熔融形成的苦橄质岩浆演化而来。与小关河地区主要的几类岩浆硫化物矿床的镍铜铂族元素组成及硫化物熔离模式对比分析发现,核桃树高的PGE含量和低的Cu/Pd比值说明了该矿床的硫化物是从PGE不亏损的玄武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类似金宝山矿床。成岩成矿机制分析认为,部分熔融形成的苦橄质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以橄榄石(约12.7%)为代表的镁铁质矿物堆积,并形成残余髙镁玄武质岩浆;部分残余髙镁玄武质岩浆向浅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混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岩浆S饱和,触发硫化物熔离作用的发生(R值为200050000),熔离出硫化物熔体与岩浆通道内晶出的橄榄石构成含矿"晶粥",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在浅部岩浆房中由于重力影响发生堆积作用形成具有较富PGE的含矿岩体,R值较大变化正好与PGE含量较大变化相对应。

二、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西部典型岩浆铂族元素矿床超常富集成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国西部铂族金属成矿岩浆作用
    1.1 新元古代岩浆铂族成矿作用
    1.2 古生代造山带岩浆铂族成矿作用
    1.3 二叠纪地幔柱岩浆PGE成矿作用
2 岩浆铂族元素富集条件与控制因素
    2.1 岩浆源区富集
        2.1.1 铂族元素赋存形式
        2.1.2 铂族元素部分熔融富集
    2.2 岩浆演化过程富集
        2.2.1 PGE原子束或合金富集
        2.2.2 岩浆不混熔硫化物熔体富集
        2.2.3 结晶分异作用富集
        2.2.4 岩浆混合作用富集
    2.3 流体运移富集
3 铂族元素超常富集岩浆系统动力学
    3.1 岩浆源区
    3.2 岩浆系统
        3.2.1 幔源大规模岩浆长期活动系统
        3.2.2 外源硫加入与壳源混染作用
        3.2.3 铂族金属富集成矿类型的多样性
    3.3 构造环境
4 结论

(2)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现状
        1.2.2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现状
        1.2.3 中国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二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地质背景对比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矿床地质
        2.4.1 金川矿床地质
        2.4.2 夏日哈木矿床地质
第三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岩矿石铂族及半金属元素特征
    3.1 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3.1.1 金川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3.1.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含量
    3.2 铂族元素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3.2.1 金川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3.2.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及半金属元素与S相关性
    3.3 半金属元素与铂族元素的关系
    3.4 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3.4.1 金川矿床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3.4.2 夏日哈木矿床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
    3.5 小结
第四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与铂族矿物相关的矿物学研究
    4.1 尖晶石
        4.1.1 形态特征
        4.1.2 化学特征
        4.1.3 端元划分
    4.2 铂族矿物
    4.3 金银矿物
    4.4 镍钴矿物
    4.5 贱金属硫化物
        4.5.1 形态特征
        4.5.2 成分特征
第五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尖晶石和硫化物铂族元素组成
    5.1 尖晶石微量元素
        5.1.1 金川矿床尖晶石微量元素
        5.1.2 夏日哈木矿床尖晶石微量元素
    5.2 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5.2.1 金川矿床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5.2.2 夏日哈木矿床镍黄铁矿微量元素
    5.3 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5.3.1 金川矿床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5.3.2 夏日哈木矿床磁黄铁矿微量元素
    5.4 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5.4.1 金川矿床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5.4.2 夏日哈木矿床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微量元素
    5.5 小结
第六章 金川和夏日哈木矿床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异同
    6.1 岩浆源区
    6.2 部分熔融程度
        6.2.1 部分熔融程度与PGE的关系
        6.2.2 氧化还原状态对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
    6.3 岩浆结晶分异与深部熔离作用
    6.4 S饱和机制
        6.4.1 金川矿床S饱和机制
        6.4.2 夏日哈木矿床S饱和机制
    6.5 铂族元素演化规律与赋存状态
        6.5.1 Pt的行为
        6.5.2 As的独特性
        6.5.3 Rh的行为
        6.5.4 Pd的行为
        6.5.5 铂族元素赋存状态
        6.5.6 PGE演化模式图
    6.6 铂族元素的运移机制
        6.6.1 岩浆作用
        6.6.2 热液作用
        6.6.3 衡量因素
    6.7 铂族元素成矿的条件
        6.7.1 岩浆源区存在大量的硫化物
        6.7.2 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
        6.7.3 岩浆的持续补给
        6.7.4 有限的深部熔离作用
        6.7.5 存在铂族元素的“捕获剂”
        6.7.6 良好的分异和堆积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区范围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所属领域
        1.2.2 选题来源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岩浆型铜镍矿床的研究现状
        1.3.2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地球物理勘查现状
        1.3.3 找矿模型与成矿预测的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认识
        1.5.1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
        1.5.2 典型矿区多学科调查与研究
        1.5.3 地球物理勘查研究
        1.5.4 找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
    1.6 取得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太古宙岩浆岩
        2.3.2 元古代岩浆岩
        2.3.3 古生代岩浆岩
        2.3.4 中生代侵入岩
        2.3.5 新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重力场特征
    2.5 区域磁场特征
    2.6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地球动力学背景
    3.1 古陆核形成与演化阶段
        3.1.1 古陆核的形成
        3.1.2 古陆核的裂解
    3.2 辽吉洋演化阶段
        3.2.1 辽吉洋俯冲
        3.2.2 辽吉洋闭合
        3.2.3 辽吉洋闭合后伸展
    3.3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阶段
    3.4 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3.4.1 古亚洲洋俯冲
        3.4.2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
    3.5 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3.5.1 福洞岩群
        3.5.2 年代学与同位素特征
        3.5.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5.4 岩浆源区
        3.5.5 成岩构造背景
第4章 典型矿区多学科综合调查
    4.1 典型矿区地质特征
        4.1.1 红旗岭
        4.1.2 漂河川
        4.1.3 长仁-獐项
    4.2 成岩-成矿时代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4.3.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4.4 原生岩浆与岩浆演化
        4.4.1 岩浆源区性质
        4.4.2 岩浆熔融程度
        4.4.3 同化混染作用
        4.4.4 铂族元素亏损
    4.5 矿床成因
        4.5.1 成矿构造背景
        4.5.2 矿床成因
第5章 矿化信息提取与地球物理勘查
    5.1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5.1.1 边界识别
        5.1.2 离散小波变换
        5.1.3 2.5 维人机交互式正反演
    5.2 多尺度深部地球物理勘查
        5.2.1 电磁法勘查
        5.2.2 井中地球物理勘查
    5.3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
    5.4 地球物理对岩浆通道识别
第6章 找矿模型及预测
    6.1 成矿模式
        6.1.1 红旗岭
        6.1.2 漂河川
        6.1.3 长仁-獐项
    6.2 综合找矿模型
        6.2.1 地质模型
        6.2.2 地球物理模型
        6.2.3 找矿评价指标
        6.2.4 找矿方向
    6.3 找矿预测
        6.3.1 红旗岭A级找矿远景区
        6.3.2 漂河川A级找矿远景区
        6.3.3 长仁-獐项A级找矿远景区
        6.3.4 六颗松B级找矿远景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我国铂族元素、钴和铬主要矿床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矿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铂族元素、钴和铬矿床的分布
    1.1 赋含PGE的主要矿床类型及分布
    1.2 我国主要含钴矿床的类型和分布
    1.3 我国主要铬铁矿矿床类型及分布
2 主要矿床类型中铂族元素、钴和铬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
    2.1 岩浆和后期热液改造过程与PGE富集机制
    2.2 地幔部分熔融过程、分配系数、热液活动、风化作用与Co富集机制
    2.3 岩浆的Cr来源及铬铁矿富集机制
3 研究展望
    3.1 微-纳米尺度下PGE的赋存状态研究
    3.2 镁铁-超镁铁质岩及相关矿床中Co的迁移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资源潜力
    3.3 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中Cr迁移-富集机制的精细刻画
4 结语

(5)吉林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意义及依托项目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1.3.2 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勘查及研究现状
        1.3.3 存在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实验测试方法
    1.6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7 主要研究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宇
        2.2.2 古元古界
        2.2.3 新元古界
        2.2.4 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伊通—舒兰断裂
        2.3.2 辉发河—古洞河断裂
        2.3.3 敦化-密山断裂
        2.3.4 集安—两江断裂
    2.4 区域侵入岩
        2.4.1 太古宙
        2.4.2 元古代
        2.4.3 古生代
        2.4.4 中生代
        2.4.5 新生代
    2.5 区域变质岩
        2.5.1 新太古代
        2.5.2 古元古代
        2.5.3 新元古代
        2.5.4 早古生代
    2.6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3.1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与发展
        3.1.1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陆核演化发展过程
        3.1.2 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与演化
    3.2 辽吉洋演化阶段
        3.2.1 “辽吉洋”大地构造属性
        3.2.2 “辽吉洋”的构造演化
    3.3 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
        3.3.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特征
        3.3.2 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
        3.3.3 地球化学元素特征
        3.3.4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3.4 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
        3.4.1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
        3.4.2 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
    3.5 环太平洋构造域演化
        3.5.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特征
        3.5.2 年代学特征
        3.5.3 地球化学特征
        3.5.4 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性质
        3.5.5 成岩构造背景
    3.6 吉林地区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相关的构造演化史
第4章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及典型矿床研究
    4.1 吉林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
    4.2 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
        4.2.1 小陈木构铜镍硫化物矿床
        4.2.2 赤柏松铜镍硫化物矿床
        4.2.3 中-晚三叠世铜镍硫化物矿床
        4.2.4 早侏罗世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分析
第5章 区域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5.1 区域成矿条件
        5.1.1 地层条件
        5.1.2 构造条件
        5.1.3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
    5.2 成矿规律
        5.2.1 时空分布规律
        5.2.2 矿化富集规律
    5.3 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5.3.1 找矿潜力评价
        5.3.2 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中亚造山带东段五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性质及铂族元素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铂族元素矿床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五星岩体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已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中亚造山带地质演化
    2.2 中亚造山带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
第3章 五星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岩体特征
        3.1.1 岩体规模、形态与产状
        3.1.2 岩石学特征
    3.2 矿体特征
        3.2.1 矿体规模、形态与产状
        3.2.2 矿石结构与类型
        3.2.3 硫化物特征
        3.2.4 铂族元素矿物特征
第4章 五星岩体矿物化学特征
    4.1 硅酸盐矿物化学
        4.1.1 分析方法
        4.1.2 单斜辉石主微量元素
        4.1.3 角闪石主微量元素
        4.1.4 斜长石主微量元素
    4.2 硫化物矿物化学
        4.2.1 分析方法
        4.2.2 硫化物主量元素
        4.2.3 硫同位素
第5章 五星岩体的性质与成因
    5.1 五星岩体的阿拉斯加型岩体性质
    5.2 地幔源区与母岩浆性质
    5.3 成岩成矿构造背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五星岩体PGE成矿作用及意义
    6.1 五星岩体PGE分布特征
    6.2 五星岩体PGE分异因素
    6.3 找矿方向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滇西金宝山富铂钯岩体岩浆源区研究:铂族元素和Sr-Nd同位素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及矿床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1 样品采集和岩相学特征
    2.2 分析方法及结果
3 讨论
    3.1 岩浆源区特征
    3.2 原始岩浆及地幔铂族元素成分
4 结论

(8)滇西金宝山铂钯矿床S-O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及矿床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1 样品采集和岩相学特征
    2.2 分析方法
3 讨论
    3.1 R值效应
        3.1.1 R值对硫同位素的影响
        3.1.2 R值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影响
    3.2 S-Os同位素对金宝山富PGE岩体成因的指示与应用
4 结论

(9)攀西地区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与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矿(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岩体地质特征
3 攀西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3.1 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
        3.2.1 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2.2 全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2.3 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3 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讨论
5 结论

(10)攀西小关河地区核桃树富铂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岩相学特征
3 样品处理及分析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全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稀土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4.2.1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4.2.2 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4.3 PGE元素组成特征
5 讨论
    5.1 母岩浆成分
    5.2 岩浆成因
        5.2.1 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及源区特征
        5.2.2 部分熔融程度
    5.3 硫化物熔离作用
    5.4 成因机制分析
6 结论

四、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西部典型岩浆铂族元素矿床超常富集成矿机制[J]. 张铭杰,张宏福,梁慨慷,张晓琪,李思奥,张军伟,班舒悦,王荣华,范育新. 地学前缘, 2022(01)
  • [2]金川与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对比研究[D]. 韩一筱. 长安大学, 2021(02)
  • [3]吉林省中东部中生代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及预测研究[D]. 许志河. 吉林大学, 2020(03)
  • [4]我国铂族元素、钴和铬主要矿床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矿机制[J]. 王焰,钟宏,曹勇华,魏博,陈晨. 科学通报, 2020(33)
  • [5]吉林省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薛昊日. 吉林大学, 2020(01)
  • [6]中亚造山带东段五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性质及铂族元素成矿作用[D]. 崔梦萌.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20(04)
  • [7]滇西金宝山富铂钯岩体岩浆源区研究:铂族元素和Sr-Nd同位素约束[J]. 卢宜冠,和文言. 地学前缘, 2018(06)
  • [8]滇西金宝山铂钯矿床S-O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制约[J]. 卢宜冠,和文言. 岩石学报, 2018(05)
  • [9]攀西地区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与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矿[J]. 尤敏鑫,张照伟,刘建民,张江伟,王亚磊,钱兵. 西北地质, 2017(03)
  • [10]攀西小关河地区核桃树富铂岩浆硫化物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J]. 朱飞霖,白梅,陶琰. 岩石学报, 2017(07)

标签:;  ;  ;  ;  

金宝山岩体铂族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