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_张彦龙,穆跃,李元敬,万鹏,冯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硝化细菌,结构,疏水,呼伦贝尔,叶绿体,座子。

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龙,穆跃,李元敬,万鹏,冯磊[1](2018)在《地理环境和基因型对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对西藏和东北东宁两地不同品种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总糖、还原糖、粗纤维、粗脂肪等常量成分受基因型影响显着,西藏独特环境主要影响黑木耳钙、铁、锌、镁等矿质元素和多酚、黄酮、黑色素等功能性成分的积累。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超过基因型。伴随着营养组成的变化,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弹性、凝聚力、黏性、咀嚼度、回复力,基因型仅影响了黑木耳硬度。黑木耳电镜观察显示相似结果,西藏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黑木耳表观形态类似,而东宁种植黑木耳与西藏种植的黑木耳表观形态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更多依赖于环境因素,基因型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黑木耳栽培和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严俊杰,王瑞清,谢斌,张磊,李肖[2](2016)在《草菇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组成、结构及其表达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细胞防御活性氧毒害作用的第一道防线,在生物体应答胁迫、抵抗衰老以及细胞分化等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草菇基因组测序结果注释获得1个Cu-Zn SOD编码基因和2个Mn SOD编码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v_Mn SOD1定位于细胞质中,Vv_Mn SOD2定位于线粒体中;信号肽的预测结果显示:Vv_Cu-Zn SOD1含有一段17aa的信号肽序列,属于extracellular Cu-Zn SOD(ec Cu-Zn SOD)。转录组reads定位结果显示:3个Vv_sod基因均存在复杂的可变剪接方式,有可能是草菇出现多个SOD同工酶的主要原因;其中,Vv_Cu-Znsod1起始密码子位于第4个内含子(I4)上,只有在I4保留时该序列才可翻译成有SOD功能域的蛋白序列。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Vv_Cu-Znsod1及Vv_Mnsod2在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共表达模式并在蛋形期菌盖表达量最高,这与担子中核配的发生速率一致,推测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核配的发生相关;低温胁迫可诱导草菇3个sod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说明草菇的3个sod基因均参与了低温应答过程。本研究发现草菇含有一个的ec Cu-Zn SOD,但未发现intracellular Cu-Zn SOD(ic Cu-Zn SOD),这是首次在担子菌中发现的ec Cu-Zn SOD,该发现意味着草菇的抗氧化系统与其他真菌存在较大差异;草菇缺少ic Cu-Zn SOD,而ec Cu-Zn SOD基因仅在I4保留时才可发挥正常功能,可能是导致草菇不耐低温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9)

王婷,刘丽丽,高文萱[3](2016)在《牛场肥水灌溉对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徐水县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和克隆文库构建,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清水灌溉CK、无机肥灌溉CF、不同牛场肥水灌溉T4、T5和T11)下土壤中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着性差异,施肥条件对nos Z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说明本试验土壤中nos Z型反硝化细菌对施肥不敏感,群落稳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nos Z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彭霄鹏[4](2015)在《杨树木质素合成基因C3H与HCT表达下调对细胞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化石能源由于不可再生,破坏生态并且污染环境,用途必然受限,因此未来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日益迫切。用生物乙醇这样的生物燃料替代石化燃料(石油、天然气、煤)将减少相关行业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并且避免了由此而来的所有环境问题。杨树作为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由于分布广、适应性强、速丰生产、易于无性繁殖且遗传背景清楚,而成为林木生物质能源研究的首选。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由木质素、半纤维素及纤维素叁者的紧密结合产生的抗降解屏障作用是纤维素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障碍,且细胞壁中的木质素是造成木材造纸污染和生产纤维乙醇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抑制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来降低木质素含量或改变木质素成分,从而提高木材纤维素转化效率并降低转化成本。本论文选定莽草酸/奎尼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基因和毛白杨香豆酰莽草酸/奎宁酸羟化酶C3H基因为调控目标,通过根癌农杆菌叶盘转化法转化银腺杨无性系84K,经过NPT-Ⅱ基因和目标基因片段的PCR鉴定后转基因植株移栽至温室,低温诱导后扦插繁殖,最终得到C3H1-RNAi有26个株系73个单株,HCT1-RNAi有9个株系26个单株。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新萌枝条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目标基因转录表达量,C3H1-RNAi转基因株系中10、55、57的C3H1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植株平均下调了75%,HCT1-RNAi转基因株系中202、205、207的HCT基因比野生型植株的平均表达量下调了69%。通过表型观察发现,同一时期生长的转基因植株株高明显比野生型要矮,组培苗观察转基因植株根系比野生型发达,不定根增长,侧根数量明显增多。C3H1-RNAi和HCT1-RNAi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84K植株茎横切面解剖结构观察比较发现,木质部中转基因植株的细胞壁相对野生型总体变薄,细胞腔相对较小,导管较多,导管分布杂乱;野生型细胞壁相对较厚,导管分布均一,转基因植株韧皮纤维细胞较野生型数量少。HCT1-RNAi转基因株系木射线相对野生型植株明显增加,反映出转基因植株木质部发育和木质素沉积方式发生了改变。此外,C3H1-RNAi和HCT1-RNAi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植株内中外叁层木质部的平均导管腔茎、导管壁、木纤维腔径、木纤维壁均变小。壁腔比值都小于1,比较适合作为造纸纤维原料。在转基因杨树材性分析方面,本论文采用红外光谱,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碳谱,二维技术和磷谱结合的方法),凝胶色谱(GPC)等方法对分离纯化的木质素做了如下研究:(1)采用磨木木质素(MWL)结合后续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梯度提取的方法从HCT-RNAi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中选择性得到位于不同区域的木质素组分。研究发现,对于转基因和对照组,CEL相比MWL均具有较多的p-0-4'连接结构和较高的S/G比。HCT基因调节的杨树木质素中可以观察到少量的H单元。此外,HCT-RNAi转基因杨树木质素中的对羟基苯甲酯(PB)含量有所增加。(2)采用纤维素酶弱酸解木质素方法(EMAL)从HCT1-RNAi与C3H1-RNAi转基因植株以及对照植株中得到了原本木质素,研究发现,C3H及HCT基因下调引使得HCT-EMAL和C3H-EMAL中的总甲氧基含量下降,而相应的S/G比例有所上升。同时,HCT-EMAL及C3H-EMAL中p-0-4'连接的量相比于野生标准样品EMAL有所增加,但p-β'和p-5'连接含量有所降低,木质素中醚键的升高将有利于后续的脱木素处理。此外,HCT和C3H转基因杨树木质素(EMAL)中的对羟基苯甲酯(PB)含量有所增加。(3)为了更好地理解转基因前后的杨树木材中的半纤维素的变化,本论文从C3H1 -RNAi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84K中分离提取得到了DMSO和碱溶性半纤维素。采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技术(定量碳谱与二维核磁共振结合的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解析半纤维素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发现C3H-RNAi转基因杨树的半纤维素的分子量比野生型要高,同时C3H-RNAi转基因材料的DMSO和碱溶性半纤维素分子量的分散系数更均一,说明了从转基因杨树中更有利于提取分子量更高且分散系数更均一的半纤维素组分。此外,相比碱性半纤维素提取方法,DMSO提取的半纤维素样品中除了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还具有其它杂聚糖;而碱提取的半纤维素主要是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还具有其它杂聚糖;而碱提取的半纤维素主要是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综上所述,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改变木质素的成分和结构,进而改善转基因杨木脱木素等化学加工性质,同时能够改善半纤维素的提取和分离,这将为林木材性改良,木质纤维素高效利用以及生物质能源型杨树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李刚,修伟明,王杰,吴元凤,赵建宁[5](2015)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呼伦贝尔沙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单播冰草、单播羊柴、单播柠条、冰草+柠条和冰草+柠条+羊柴+披碱草)为研究对象,以完全退化的沙地为对照,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土壤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并探讨了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单播羊柴模式土壤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单播冰草和单播柠条,而两种混播模式最低,这5种植被恢复模式均显着高于对照裸地。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nirK基因片段与NCBI数据库中的nirK基因的相似度在81%~99%之间,分别归属于苍白杆菌属、根瘤菌属及不可培养的细菌,其中与不可培养细菌相关的片段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典范对应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pH、全氮、全磷和含水量对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且5种理化因子间均具有极显着相关性,说明这5种理化因子相互关联,共同对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组成变化起到决定作用。(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苗苗,刘毅,盛荣,秦红灵,伍延正[6](2013)在《稻草还田对水稻土固氮基因(nifH)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稻草还田(C)、氮磷钾(NPK)、氮磷钾加稻草还田(NPK+C)和不施肥对照(CK)4个处理,在晚稻的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土样,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长期稻草还田对水稻土含nifH基因固氮微生物群落丰度、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草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均显着增加nifH基因的丰度(分蘖期除外),NPK+C处理中含nifH基因的微生物数量最高;nifH基因组成也受到长期施肥的影响,其中CK处理nifH基因组成与各施肥处理明显不同,C与NPK处理间nifH基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而NPK与NPK+C处理间无显着差异.长期施肥不会引起含nifH基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显着改变.可见,稻草还田不仅引起nifH基因群落的组成发生变化,而且导致其数量显着增加,因而可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张雯迪[7](2013)在《表面与内核的组成结构对PDMAEMA基两亲性共聚物纳米粒基因递送功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是癌症、病毒感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极具潜力的治疗手段。目前,阳离子聚合物作为非病毒载体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毒性较大和递送效率不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聚阳离子载体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聚(2-(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DMAEMA)、聚己内酯(PCL)以及聚乙二醇(PEG)形成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基础上,研究了纳米粒表面修饰层和疏水内核的组成结构对纳米粒的基因递送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CL-g-PDMAEMA NPs/DNA(NP-D)纳米复合物表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引入PEG接枝的聚谷氨酸(PGA-g-PEG,简称GP)形成叁元复合物,能够改善载体的生物相容性,但PEG修饰会引起转染效率降低。本文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主链和侧链分子量的GP,考察叁元复合物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以及DNA阻滞能力等物化特性,探究PGA以及接枝的PEG分子量对细胞毒性、胞内摄取、体外基因转染的影响。经过本章实验,我们优化出的NP-D-GP结构是:PEG接枝率为7、分子量为46000的GP,电荷比为10/1/5为的NP-D-GP。表面PEG修饰会降低载体细胞内吞和溶酶体逃逸能力。透明质酸(HA)具有受体介导肿瘤细胞特异性内吞以及细胞内外透明质酸酶(Hyal-1)响应性降解脱壳的特点,有利于克服PEG修饰窘境,提高细胞转染效率。我们合成了PEG化HA(HA-g-PEG,HP),对粒径、zeta电位、凝胶电泳、体外细胞胞吞及转染、细胞相容性以及体内递送进行评价,探讨不同聚阴离子和PEG接枝率对基因递送功能的影响。HP能很好屏蔽二元复合物NP-D表面的正电荷,有效提高复合物NP-D-HP的细胞相容性,实现胞内脱壳去PEG,因而有效提高了基因转染效率。为了进一步探究疏水段结构对DNA的负载、细胞内吞和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本文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PCL和环醚侧基单元改性的PCL为疏水嵌段聚阳离子,PEG-PCL-PDMAEMA(PEC), PEG-P(CL-co-TOUSO)-PDMAEMA (PCT)体外考察了疏水段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疏水链段分子量,可以提高PEC纳米粒抗DNA酶降解的能力、促进载体与细胞结合和内吞作用,进而提高转染效率。此外,在PCL段中引入环醚侧基单元,能够提高基因转染效率,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王啸晨[8](2012)在《4种观赏竹花叶色素组成、结构分析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叶片常因具有独特的斑纹而使其观赏价值倍增,观叶竹种的叶片具有白色或黄色条纹使其成为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为探讨观赏竹叶条状斑纹的成因,本研究以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a tranquillans f. shiroshima H.Okaura)、白纹椎谷笹(Sasaellaglabra f. albo-striata Muroi)、菲黄竹(Sasa auricoma E. G. Camu)、黄条金刚竹(Pleioblaseus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tus Muroi et Yuk)等4种观赏竹为材料,对其主要的色素组成、叶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竹子叶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功能研究,以期为揭示观赏竹花叶形成的机理奠定基础,为竹类植物良种选育的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主要色素组成分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分析结果显示,4种竹子叶片变色区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表明其光合色素的生物合成受阻。RP-HPLC分析显示表明,4种竹子绿色区叶片和变色区叶片的黄酮类物质的主要吸收峰的出峰时间和峰型趋于一致,表明各种物质的组成基本相同,这意味着花叶中黄酮类合成代谢可能对叶片的颜色没有影响。第二,叶片形态与结构分析。采用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对有颜色差异的叶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白纹阴阳竹和白纹椎谷笹叶片绿、白条带区域的表皮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而白色区叶片的叶肉细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叶绿体变异(基粒片层降解、产生嗜锇颗粒等);菲黄竹和黄条金刚竹不同颜色区的叶片在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却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异。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变异可能是导致白纹阴阳竹和白纹椎谷笹花叶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不是菲黄竹和黄条金刚竹花叶形成的主要原因。第叁,原叶绿素酸酯氧还酶(POR)基因克隆与分析。采用RT-PCR方法,获得白纹阴阳竹、白纹椎谷笹、菲黄竹和黄条金刚竹的POR基因的编码区(ORF)序列,长度均为1185bp,共编码394个氨基酸,其中N端的58个氨基酸为导肽,成熟蛋白为336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HtPOR、SgPOR、SaPOR和PkPOR。同源性分析显示竹子成熟蛋白区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采用相同的引物,以4种竹子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POR基因编码区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显示4种竹子的POR编码区的基因组序列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第四,HtPOR体外表达与活性鉴定。将HtPOR编码成熟蛋白的序列连入表达载体pMAL-P5X,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ER2523中,经IPTG诱导体外表达,获得了高丰度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过Amylose亲和树脂纯化后,能够获得浓度约为1mg·mL~(-1)的纯化蛋白。建立体外酶促反应体系来鉴定蛋白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室温光照条件下,pH为7.2的反应体系中,HtPOR融合蛋白能够催化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转变为叶绿素酸酯(Chlide),具有生物活性。第五,Western Blotting分析。以纯化后的HtPOR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以Anti-MBP-HtPOR抗体为一抗,对白纹阴阳竹的花叶不同部位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叶片绿色区组织中检测到POR蛋白积累,而叶片白色区组织中未检测到POR蛋白。不同部位组织中POR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证明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完整是白纹阴阳竹花叶的叶绿素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2-05-01)

李萍[9](2012)在《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z-t遗传位点结构组成和动态变化及AvrPiz-t半胱氨酸残基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能够利用自身抗病基因(R)与对应的病原菌无毒基因(Avr)之间的互作诱导抗病性,提高免疫力。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t与对应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z-t间的特异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本研究分析了稻瘟菌无毒和有毒菌株之间AvrPiz-t位点的结构和序列变异,并鉴定了AvrPiz-t的功能。序列比较发现,无毒菌株AvrPiz-t位点的基因组片段AvrPiz-t-ZB15比有毒菌株的片段avrPiz-t-70-15多了两个预测基因。在编码区,基因序列和基因间的排列顺序都显示出很好的共线性关系。然而,在实验分析中发现,高频率的转座子插入或缺失及组成的动态变化导致了AvrPiz-t遗传位点在有毒和无毒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AvrPiz-t-ZB15和avrPiz-t-70-15区域转座子分别占据基因组序列的27.3%和43.2%,表明转座子在AvrPiz-t位点的组成和进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观点讲,稻瘟菌可能利用多种转座子家族调控特定Avr基因的稳定性以抵抗水稻R基因的识别。功能研究发现,AvrPiz-t能够抑制BAX所介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本研究中,利用水稻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系统,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序列分析发现AvrPiz-t编码一个108个氨基酸的未知功能的预测分泌蛋白,而其成熟蛋白AvrPiz-tgo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推测它们可能参与AvrPiz-t蛋白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检测4个半胱氨酸残基对AvrPiz-t功能的影响,我们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这4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进行了定点突变并构建了相应的稻瘟菌互补载体。功能互补分析发现,上述4个突变体都丧失了AvrPiz-t无毒基因的功能。由此推断,这4个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对AvrPiz-t蛋白的无毒功能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8)

白大章,李桂芳,董慧芹,邱巍,杨小亮[10](2011)在《中国美利奴绵羊MHC ClassⅡb区349I12 BAC克隆插入片段基因组成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已测序的中国美利奴绵羊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MHC区段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制备探针,筛选中国美利奴绵羊(新疆军垦型)混合组织cDNA文库,以期获得该MHC片段的基因组成与结构信息。用中国美利奴绵羊MHC ClassⅡb区域内的349I12 BAC克隆,BsaJⅠ酶切后制备α-32P放射性探针,以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正常中国美利奴绵羊cDNA文库,并将分离所得的cDNA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基因结构分析。以349I12 BAC克隆制备探针经过两轮的噬菌斑原位杂交筛选,获得19个cDNA阳性克隆,经测序、比对等进一步分析确定获得17条不同序列,其中7条序列与免疫相关。绵羊20号染色体上的MHC区段包含表达序列,且多为断裂基因,对其基因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相应基因功能及调控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细胞防御活性氧毒害作用的第一道防线,在生物体应答胁迫、抵抗衰老以及细胞分化等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草菇基因组测序结果注释获得1个Cu-Zn SOD编码基因和2个Mn SOD编码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v_Mn SOD1定位于细胞质中,Vv_Mn SOD2定位于线粒体中;信号肽的预测结果显示:Vv_Cu-Zn SOD1含有一段17aa的信号肽序列,属于extracellular Cu-Zn SOD(ec Cu-Zn SOD)。转录组reads定位结果显示:3个Vv_sod基因均存在复杂的可变剪接方式,有可能是草菇出现多个SOD同工酶的主要原因;其中,Vv_Cu-Znsod1起始密码子位于第4个内含子(I4)上,只有在I4保留时该序列才可翻译成有SOD功能域的蛋白序列。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Vv_Cu-Znsod1及Vv_Mnsod2在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共表达模式并在蛋形期菌盖表达量最高,这与担子中核配的发生速率一致,推测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核配的发生相关;低温胁迫可诱导草菇3个sod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说明草菇的3个sod基因均参与了低温应答过程。本研究发现草菇含有一个的ec Cu-Zn SOD,但未发现intracellular Cu-Zn SOD(ic Cu-Zn SOD),这是首次在担子菌中发现的ec Cu-Zn SOD,该发现意味着草菇的抗氧化系统与其他真菌存在较大差异;草菇缺少ic Cu-Zn SOD,而ec Cu-Zn SOD基因仅在I4保留时才可发挥正常功能,可能是导致草菇不耐低温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彦龙,穆跃,李元敬,万鹏,冯磊.地理环境和基因型对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

[2].严俊杰,王瑞清,谢斌,张磊,李肖.草菇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基因的组成、结构及其表达的特殊性[C].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3].王婷,刘丽丽,高文萱.牛场肥水灌溉对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

[4].彭霄鹏.杨树木质素合成基因C3H与HCT表达下调对细胞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

[5].李刚,修伟明,王杰,吴元凤,赵建宁.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反硝化细菌nirK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5

[6].张苗苗,刘毅,盛荣,秦红灵,伍延正.稻草还田对水稻土固氮基因(nifH)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

[7].张雯迪.表面与内核的组成结构对PDMAEMA基两亲性共聚物纳米粒基因递送功效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3

[8].王啸晨.4种观赏竹花叶色素组成、结构分析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9].李萍.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z-t遗传位点结构组成和动态变化及AvrPiz-t半胱氨酸残基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2

[10].白大章,李桂芳,董慧芹,邱巍,杨小亮.中国美利奴绵羊MHCClassⅡb区349I12BAC克隆插入片段基因组成与结构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南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结构组成及...前期克隆的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一6演化元程序设计的组织结构梅岭霉素与阿维菌素的化学结构比较[...南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结构组成及...利用软件e一ustalx对OXHS蛋白中结构域...

标签:;  ;  ;  ;  ;  ;  ;  

基因组成与结构论文_张彦龙,穆跃,李元敬,万鹏,冯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