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显性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性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显性,知识,隐性,外语学习,习得,学习法。

文献综述

戴菁[1](2019)在《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习得非显性语言知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学生在习得非显性语言知识时所面临的障碍,探寻教师如何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指导学生习得非显性语言知识及其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19年Z1期)

牛群[2](2007)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显性语言知识运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外语课堂教学的去语法现象较为普遍,因为许多研究者认为传统的语法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不能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语言形式的能力。然而,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领域中出现的诸多理论及相应所产生的教学法却没有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许多专家开始重新审视显性语言知识在外语学习及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学界对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已有广泛而深入的阐述,各种研究与实验也并不鲜见,但把外语学习者的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情况并不多。本文试图验证中国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显性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性,以求为外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教学策略。论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以下具体问题:(1)对显性二语知识的策略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的相关性如何?(2)学生具备的显性知识的有效性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多大帮助?(3)哪些显性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是容易习得的?哪些是相对困难的?(4)显性知识能否单独的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为了验证显性语言知识的策略运用能力和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性,笔者对16名吉林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显性语言知识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实验对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显性语言知识运用的质和量与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外语水平成正比;外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对语言规则描述的有效性也有差别,并与任务完成的质量相关联;显性规则的应用范围也影响到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依存,共同促进中介语发展。实验结果给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启示,并针对教师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显性语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当然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笔者希望将来的研究可以从多维的角度和实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中国学生对显性语言知识的运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5-16)

李晶亮[3](2006)在《用右脑背诵学习法将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同学做了大量的语法、词汇题,津津乐道于研究语法规则、词汇,条条框框背了一大堆,可落实到书面、口头交际上,就句式单调,堆砌简单句,遣词造句错误百出,语法、词汇及其表达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本文来源于《考试(教研版)》期刊2006年06期)

陈方[4](2002)在《语言迁移与显性语言知识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二语习得与二语教学研究领域里提出了不少理论,每个理论在刚出现时都会强调它比其他理论的优越性,却没有一个能满意地解决所有问题。Titone提出的Glossodynamic Model (Danesi,1991)结合了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科学学习论以及人文主义学习论,是应用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根据该模型的原理,本文指出语言课堂中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提出策略性地运用语言迁移和显性语言知识对促进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的理论背景,包括可习性理论、认知学理论、有关语言迁移、显性/隐性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及交际策略的理论。其次,论文阐述了笔者在无锡江南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个小规模调查研究。该研究采取口头报告的方法,发现10位实验对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显性语言知识运用的质和量与任务完成的情况成正比,而与他们所受到的汉语迁移的负面影响成反比。这就证明了语言迁移和显性语言知识的策略性运用在外语学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基于这一实验结果,笔者认为,只要对学生有帮助,外语教师不必完全放弃语法教学及母语——外语比较教学。传统方法应该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和交际教学法相辅相成。本文最后指出了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2-04-01)

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外语课堂教学的去语法现象较为普遍,因为许多研究者认为传统的语法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不能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语言形式的能力。然而,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领域中出现的诸多理论及相应所产生的教学法却没有一个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许多专家开始重新审视显性语言知识在外语学习及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学界对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已有广泛而深入的阐述,各种研究与实验也并不鲜见,但把外语学习者的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情况并不多。本文试图验证中国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显性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性,以求为外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教学策略。论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以下具体问题:(1)对显性二语知识的策略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的相关性如何?(2)学生具备的显性知识的有效性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多大帮助?(3)哪些显性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是容易习得的?哪些是相对困难的?(4)显性知识能否单独的促进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为了验证显性语言知识的策略运用能力和学生外语水平的相关性,笔者对16名吉林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显性语言知识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实验对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显性语言知识运用的质和量与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外语水平成正比;外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对语言规则描述的有效性也有差别,并与任务完成的质量相关联;显性规则的应用范围也影响到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依存,共同促进中介语发展。实验结果给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启示,并针对教师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显性语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当然本研究也有其局限性,笔者希望将来的研究可以从多维的角度和实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中国学生对显性语言知识的运用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参考文献

[1].戴菁.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习得非显性语言知识初探[J].现代教学.2019

[2].牛群.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显性语言知识运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李晶亮.用右脑背诵学习法将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J].考试(教研版).2006

[4].陈方.语言迁移与显性语言知识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2

标签:;  ;  ;  ;  ;  ;  ;  

显性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