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振系统论文-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贾海峰

激振系统论文-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贾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流激振,迷宫密封,转子系统,有限元

激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贾海峰[1](2019)在《密封-转子系统气流激振问题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密封中发生气流激振的故障诊断问题,基于有限元方法,应用Muzynska非线性密封力模型建立了密封-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积分方法研究了升/降速过程的气流激振失稳规律和振动特性,并分析了在变速和稳速情况下偏心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激振力会使系统固有频率升高,使发生共振时的振幅降低;发生气流激振会出现锁频现象并伴有组合频率特征;降速时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强从而导致切向惯性力很弱,惯性效应不明显;当偏心量较小时频谱上只出现了锁频,随着偏心增大组合频率出现并不断丰富;稳速时气流激振频率随偏心的提高而增大,并出现了频率突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明杰,武志斐,徐光钊[2](2019)在《蓄能器主要参数对液压激振台系统影响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压激振台系统换向时刻压力冲击问题,为了能够合理选择蓄能器参数,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建立并分析了蓄能器及其连接管道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该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蓄能器接口处的管路长度与直径几乎不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率,缩短管长、增大管径可降低压力冲击;蓄能器体积对系统压力冲击影响不明显,但减小体积可有助于提高系统响应速率;蓄能器预充气压力对系统压力冲击影响明显,当蓄能器预充气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80%~90%时,系统压力冲击较低,而且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表现良好。(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9期)

化春键,任皓靖,陆云健[3](2019)在《双频激振系统下带V型槽棒料下料寿命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频激振系统下带V型槽棒料下料研究,需要建立下料寿命与带V型槽棒料几何参数及加载状态之间的关系。首先推导出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SIF计算公式,并根据建立的双频激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绘制出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所受应力谱,将复杂的应力简化处理,从而获得复合频率激振下的带V型槽棒料裂纹尖端的SIF值。然后根据裂纹扩展寿命公式,推导获得单频激振下的下料寿命模型,并依据SIF可以迭加的原理,获得复合频率激振下的下料寿命模型。最后通过搭建的双频激振系统设计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的规律一致,验证了所建立的下料寿命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陈辉,陆春月,赵宏,郭文杰[4](2019)在《液压激振打桩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偏心式液压振动打桩机存在结构复杂、参振质量大以及能源利用低的缺点,将液压激振技术应用于振动打桩中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了解与分析现有液压激振器的结构、性能等特点,进行了新型液压激振器的总体结构设计;推导液压激振打桩系统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在AMESim平台中建立了液压激振打桩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如泵排量、频率、管路长度等参数对液压激振打桩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设计液压激振打桩系统的实验模型,采用理论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对比不同频率下实验位移曲线与仿真位移曲线,得出了与仿真结果大致相同的结论,而且也验证了液压激振打桩系统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0期)

邓攀[5](2019)在《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电液激振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方向,截止到2015年,我国累计已建成1.9万公里高速铁路。虽然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路基动力响应理论与试验技术跟不上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而且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路基的冲击作用也不断加重。因此,通过轨道路基原位试验来研究路基动力响应规律,保证高速列车稳定运行,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特点及电液激振控制技术,开展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电液激振控制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电液总体设计,确定该电液系统主要元件技术参数,并将其划分为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和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两部分。(2)建立了比例减压阀数学模型和AMESim模型,进行了比例减压阀动静态特性仿真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比例减压阀鲁棒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给出了观测器的设计结构以及观测器增益L和控制器增益K的求取方法;基于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辨识参数,提出了一种鲁棒输出反馈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ROFMRAC),并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3)将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分解为伺服阀系统传函G_(SVK)、流量非线性部分g(u)和动压缸传函G_(QL)叁部分;设计了基于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的辨识实验;利用MATLAB辨识工具箱,开展基于OE、ARX和Transfer Functions模型与最小二乘和预报误差算法的传统辨识;提出了一种粒子群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根据粒子群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辨识的传函参数,给出了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参数及表达式,最终确定其状态方程描述。(4)构造了一种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积分滑模自适应控制,采用参数自适应估计来减小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通过使滑模切换函数收敛来实现对目标期望变量X_d的跟踪;采用双滑模结构,分别设计动压缸位移子系统滑模自适应控制和动压缸输出压力子系统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得到动压缸期望位移ξ_(d1)近似表达式,将所需设置的期望变量减少到一个;在动压缸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双滑模面基础上,提出了一种RBF神经网络反步滑模自适应控制,通过引入两个RBF神经网络来逼近系统中不确定项f_1、f_2,将自适应参数减小到2个,大大简化了控制器参数设计难度,并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控制性能。(5)搭建了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近等效实验与仿真平台,利用MATLAB软件开发了该实验平台控制软件,开展静压缸电液比例系统和动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的近等效实验与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控制算法具有很好地压力跟踪性能,可为建造高速铁路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云山,顾大卫,张居乾,张学良,闻邦椿[6](2019)在《叁激振器振动系统的振动同步传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振动同步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现象,无直接驱动源的激振器仍能跟随其他有源驱动的激振器进行同步运转,称之为振动同步传动。针对叁机驱动水平放置的振动试验台,应用Lagrange能量方程建立动力学模型,根据线性迭加原理得到系统稳定时的响应,利用时间双尺度法获取系统的平均力矩平衡方程,并给出了系统实现振动同步和振动同步传动的同步性判据及同步状态与振动同步传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判据。在供电频率50Hz的试验条件下,测得电机2及电机3断电前后系统稳态时的激振器相位差,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为振动同步传动理论在多机振动同步机械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2期)

侯勇俊,谭海军,方潘,吴先进,蒋瑞[7](2019)在《双激振电机驱动旋转振动筛系统的同步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振动筛广泛用于矿业、农业生产等领域。其具有效率高、密封性好、可连续作业和体积小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提出了旋转振动筛系统的简化物理模型。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旋转振动筛系统的空间运动动力学方程,引入无量纲参数,将动力学方程转化为无量纲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该方程求解,得出该系统在各个自由度方面的响应。利用庞加莱法和中心流形定理推导出系统的自同步平衡方程和稳定性准则。通过数值仿真和机电耦合仿真相互印证其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7期)

王燕[8](2019)在《振动筛激振器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其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箱式激振器人工测试中的不确定性给设备造成的质量隐患,通过对在线无人测试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以及软件平台的搭建,最终形成激振器出厂动态性能的在线无人测试平台。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采集温度和噪声信号,经光纤传至上位机,由软件平台进一步进行记录分析及故障诊断,确保了激振器产品的出厂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期刊2019年02期)

张娅,陈康,王维民,姜兴安[9](2019)在《考虑气流激振下汽轮机转子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小密封间隙是提高透平机械工作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同时也会因工作间隙减小而使动静结构件之间发生碰摩故障,为此针对某实际发生碰摩故障的汽轮机转子系统构建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考虑气流激振作用的同时,通过对系统在不同位置发生碰摩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碰摩点处发生局部碰摩时轴承处的振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支撑轴承处的轴心轨迹、频谱图等特征图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系统主要为同频周期运动,但频谱中会出现高频成分;随着碰摩点靠近轴承或转子系统中心,系统的运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8字形和椭圆等轨迹,时域波形图中出现了削波现象;不同位置碰摩振动现象不同,可根据轴承处的响应特征图估计出碰摩故障发生的位置。(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许琦,姚红良,刘子良,闻邦椿[10](2018)在《动力吸振器对转子系统气流激振稳定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流激振引起离心压缩机转子振动失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动力吸振方法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建立流体激励作用下转子-吸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Lyapunov理论研究附加吸振器后流体激励作用下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了吸振器参数变化对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力吸振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子系统失稳转速,吸振器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转子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激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液压激振台系统换向时刻压力冲击问题,为了能够合理选择蓄能器参数,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建立并分析了蓄能器及其连接管道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该仿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蓄能器接口处的管路长度与直径几乎不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率,缩短管长、增大管径可降低压力冲击;蓄能器体积对系统压力冲击影响不明显,但减小体积可有助于提高系统响应速率;蓄能器预充气压力对系统压力冲击影响明显,当蓄能器预充气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80%~90%时,系统压力冲击较低,而且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表现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贾海峰.密封-转子系统气流激振问题数值仿真[J].航空动力学报.2019

[2].李明杰,武志斐,徐光钊.蓄能器主要参数对液压激振台系统影响的仿真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3].化春键,任皓靖,陆云健.双频激振系统下带V型槽棒料下料寿命模型[J].锻压技术.2019

[4].陈辉,陆春月,赵宏,郭文杰.液压激振打桩系统动态特性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5].邓攀.轨道路基动力响应试验系统电液激振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6].刘云山,顾大卫,张居乾,张学良,闻邦椿.叁激振器振动系统的振动同步传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7].侯勇俊,谭海军,方潘,吴先进,蒋瑞.双激振电机驱动旋转振动筛系统的同步理论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8].王燕.振动筛激振器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其试验分析[J].山西煤炭.2019

[9].张娅,陈康,王维民,姜兴安.考虑气流激振下汽轮机转子系统碰摩动力学特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许琦,姚红良,刘子良,闻邦椿.动力吸振器对转子系统气流激振稳定性影响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

标签:;  ;  ;  ;  

激振系统论文-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贾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