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访问论文_张大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发访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库,系统,通量,负载均衡,通信,互联网,遥感。

并发访问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鹏[1](2018)在《远传水表数据平台高并发访问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对供水行业中远传水表数据平台的高并发访问承受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该文针对基于Oracle数据库搭建的远传水表数据平台,从系统架构、网络设备配置、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优化和业务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以期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8年34期)

蔡涛,陈志鹏,牛德姣,王杰,詹毕晟[2](2019)在《支持高并发访问的新型NVM存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I/O系统软件栈是影响NVM存储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NVM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不均衡、写寿命有限等问题,设计了同异步融合的访问请求管理策略;在使用异步策略管理数据量较大的写操作的同时,仍然使用同步策略管理读请求和少量数据的写请求。针对多核处理器环境下不同计算核心访问存储系统时地址转换开销大的问题,设计了面向多核处理器地址转换缓存策略,减少地址转换的时间开销。最后实现了支持高并发访问NVM存储系统(CNVMS)的原型,并使用通用测试工具进行了随机读写、顺序读写、混合读写和实际应用负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PMBD相比,所提策略能提高1%~22%的读写速度和9%~15%的IOPS,验证了CNVMS策略能有效提高NVM存储系统的I/O性能和访问请求处理速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陈大才[3](2018)在《基于Nginx的高并发访问服务器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用户量不断增大,用户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传统的服务器架构已经不能承受住来自海量用户的并发请求了。本文通过对Nginx服务器进行研究,掌握了Nginx的系统架构,分析了Nginx能够处理海量高并发的原因。通过对商品抢购场景进行需求分析,总结了高并发访问产生的客观原因,并分析了影响服务器并发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服务器并发能力的策略和算法。商品抢购这个需求在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火车票抢购还是抢红包都是其应用场景。造成高并发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降低并发量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影响并发量提升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的,有设计问题,有软硬件性能问题,有算法性能问题,这些都是可以提升的。本文通过研究现有的负载均衡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模型和独立训练节点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得到响应时间预测模型,来预测新请求的响应时间;根据每个服务器节点的预估响应时间,将请求分配给具有最少响应时间的服务器节点,从而提高集群中请求分配的均衡性,提高集群的效率。为了降低机器学习算法对负载均衡器的性能压力,本文采用独立节点来训练预测模型,并通过降低特征参数的数量级来降低机器学习过程的运算量。本文尽可能的从算法层面减少集群内部的网络通信量,进一步降低响应时间。本文通过对叁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对比实验,均表明本算法能降低中小集群高并发场景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何文海[4](2017)在《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分析服务器对瞬间大并发量访问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器在对瞬间大并发量访问进行响应过程中,由于其LVS负载均衡算法是以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进行默认的,因此会造成负载不均衡,从而影响了服务器对瞬间大并发量访问的响应时间。为此,在LV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它通过动态推送信息的方式来对服务器负载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采用分簇并行处理的方式来实现任务的分解与转移,从而达到缩短服务器的响应时间,提高服务器对瞬间大并发量访问应对能力的目的。本文便基于这种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方法对服务器的相关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7年19期)

董鹏,李海涛[5](2017)在《高并发访问下数据库连接池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与此同时,用户对与网络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好。现在对于通讯访问的便捷性和高校性,已经成为现在网络通讯的宗旨,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在网络访问中,最为复杂也就属远程数据库访问了,在访问用户以较少的情况下,访问效果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网络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大型的网络数据库是不可能只有极少数的用户访问,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访问模式的话,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许多问题,如用户等待时间过长、系统崩溃等问题,随各种模式的连接池开始脱颖而出"连接池",解决了现有网络高并发的访问难题,而对于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优化却很少被研究,该文主要研究如何将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达到最优化。(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张河[6](2017)在《基于Netty框架的多用户并发访问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即时通信因为其便捷、可靠的特点,逐渐替代了传统通信方式成为信息交互的首选。作者参与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高分科教服务平台的研发,该平台是一种跨平台、服务众多用户的遥感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通过与遥感科教服务平台网站交互,将平台网站中的相应功能如网站登录、遥感影像数据下载等,集成于通信工具中,满足众多用户的通信、传输、下载需求。其中,保障服务器峰值的稳定服务是关键之一。遥感科教服务平台涉及十八个行业和部门,具有用户量众多的特点。传统的NIO、原生态的Netty等常见的并发访问技术,不能满足该项目中并发通信的需要。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用户活跃度区分策略。该策略通过查询用户通信记录,兼顾用户对消息的敏感程度,对用户当前状态进行判断,将不活跃用户采用伪在线处理,降低了不活跃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在不活跃用户状态转换时,即时进行状态转换,保障用户的正常通信。通过对比验证,改进之后服务端的并发服务用户数量提高了84%,服务端同等并发压力下的系统吞吐量提高了18%。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有以下几点:(1)提出了一种用户活跃度区分策略,针对即时通信应用高并发、平台无关性的需求,选择Netty框架搭建服务端,并在Netty框架基础上对用户活跃度进行区分,通过将用户进行活跃度判断,对空闲用户进行伪在线操作,降低空闲用户对服务器的资源占用,提升了服务器的并发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器压力测试、服务器响应时间测试、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策略改进,服务端并发服务用户数量和吞吐量显着提升。(2)将优化策略应用于即时通信应用的方案设计中。为服务端设计状态切换事件,及时处理用户状态切换请求,并通过缓存伪在线用户信息,保障用户伪在线处理时不丢失消息。在客户端设计状态监测与切换模块,对空闲状态的用户进行状态切换,对由空闲到活跃的用户及时进行唤醒,灵活进行客户端的状态切换。(3)将上述设计方案与具体遥感应用相结合,将方案应用于遥感通信子系统中。系统实现了即时通信、数据下载、应用下载叁个主要功能,达到了文章研究背景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常正超[7](2016)在《高并发访问量下网络I/O模型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量并发访问时,如何选择网络IO模型将是提高服务器性能的关键。该文通过对Linux环境下几种网络I/O模型的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网络IO模型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6年19期)

杨振灵[8](2016)在《高并发数据库访问性能测试与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上订票、在线购物等服务是一类典型的基于数据库的高并发访问应用。高并发带来的系统性能瓶颈为这类应用的扩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影响了用户体验。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到服务端产生响应,中间涉及并发访问量、原始数据集和查询结果集大小、内存容量、不同软件性能以及CPU利用率等诸多因素影响系统整体性能。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给出充分的分析和广泛的实验,以挖掘可提高整体系统性能的因素,为新型高效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赵伟[9](2016)在《仿真模型数据高通量共享与并发访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性能计算和高通量计算的概念,结合当前复杂仿真系统的应用特点,给出了高通量仿真的定义。高通量仿真指的是利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在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的运算效率完成大规模仿真任务的计算机仿真过程。高通量仿真与以往的仿真系统相比有较大的不同。高通量仿真系统应用范围更广,不再是针对特定的领域。而且高通量仿真中,涉及了知识背景各异的用户,不同的用户的关注层面差别巨大。仿真过程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并发运行大量耦合性弱的仿真作业,而且系统在执行这些仿真作业时往往需要实例化大量复用的仿真模型,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总的来说,高通量仿真具有:异构、高吞吐、高并发、高可靠性等特点。高通量仿真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于I/O的频繁访问,而且仿真过程一般运行在异构的、动态的分布式系统中,那么I/O的访问效率可能会成为仿真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仿真过程中,如果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读写效率较低,那么在整个仿真过程中,可能会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I/O访问过程中,因此,需要有一种方法来改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读写速率,并且在读写速率提升的同时,还要保证其高可靠性,这是本文研究的最根本所在。仿真过程中,对于I/O的访问,一定会涉及到模型的进程对于I/O的访问,本文首先会构建一个高通量仿真支撑平台,在此平台中,上层封装了仿真推进引擎,仿真推进过程是一个多进程推进的过程,在多进程协同运行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避免死锁的方法,本文利用空消息算法来有效避免死锁的发生,系统的下层就是实际的物理存储,如果想提升物理介质的存储速度,更换物理存储是最直接的方式,在本系统中,使用了内存作为文件系统,但是由于内存的易失性,单纯使用内存可靠性难以保证,而通过利用Alluxio可以有效避免内存的缺陷。本文所构建的高通量仿真支撑平台优点如下:(1)可以满足高通量仿真过程中,模型进程对于I/O的高并发访问。(2)在本文所设计的高通量仿真支撑平台时,抛弃了传统的基于HDFS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而选择采用基于内存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由于内存介质的读写速率远远高于磁盘,所以在面对高并发访问时,其效率会比传统的基于磁盘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高很多。(3)高通量仿真支撑平台的底层存储采用分层结构,上层为内存,下层为HDD,这样做既保证了I/O访问的效率,又保证了分布式文件系统对于数据的存储量。本文实现了一个仿真支撑平台,此平台是面向高通量仿真而设计的,结合高通量仿真过程中高并发、高吞吐量的实际情况,系统实现时对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优化,最终解决仿真过程中频繁对I/O访问所带来的瓶颈问题,提升仿真的效率。本系统用C++编程实现了仿真推进引擎和避免死锁的空消息算法,然后用Java语言实现了对文件系统的访问,通过代理将两者相结合实现了仿真过程中对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高并发访问。本文中实现的高通量仿真支撑平台可以有效的改善访问I/O带来的瓶颈,和传统的大数据仿真相比,会有更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闵婧[10](2016)在《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S盒置换单元并发访问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密码算法中的S盒置换单元作为非线性计算模块,用于模糊明文和密文之间的关系。可重构系统具有了高灵活和高能效的优势,适用于密码算法等数据密集型应用。对于S盒置换单元,逻辑电路实现方式面积效率高,但无法适应多种算法,查找表实现方式能够克服这一不足,但巨大的存储资源开销影响了整个可重构系统的面积效率。本文面向多种分组密码算法的S盒置换单元,设计并发访问的查找表结构设计,优化提高基于查找表实现的S盒置换单元的面积效率。本文以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可重构系统架构为验证平台,从查找表电路结构和查找表阵列结构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分组密码算法的S盒置换单元查找表模块。在电路结构方面,提炼分组密码算法的S盒置换特征,分析查找表容量、端口数目变化与面积、访问并发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给定算法集条件下,获得高面积效率的查找表大小和端口数目设计,并进行全定制多端口SRAM存储器版图设计;在阵列结构方面,在单轮函数内s盒大小不一的应用需求以及高性能的目标驱动下,针对大数据位宽和表容量造成的面积资源耗用大的问题,本文基于查找表的级联结构,设计了可重构S盒置换单元模式,进而在多轮函数间高访问并发度的应用需求下,针对多份相同存储的S盒置换信息导致的存储冗余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多端口并发访问存储单元的存储复用、存储共享的查找表结构,最终在可重构系统上进行密码算法映射,进行实现,验证了面积、性能的优化结果。本文SRAM电路实现采用SMIC 40nm CMOS工艺,电路运行主频为500MHz,查找表模块面向多种S盒置换模式支持并发访问,面积约为26467μm2,其中四端口256深8bits宽的SRAM面积为6002μm2,平均面积效率达到3131.87 bits/mm2/cycle,该查找表模块应用于已有可重构架构,在相同的访问并发度需求下,本文所设计的查找表单元面积减小了68.69%,本文所设计的查找表单元比Cryptor的面积效率提升了235.28%,比RPU的面积效率提升了160.03%,比RCPA的面积效率提升了29.23%,比COBRA的面积效率提升了108.15%.(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并发访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I/O系统软件栈是影响NVM存储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NVM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不均衡、写寿命有限等问题,设计了同异步融合的访问请求管理策略;在使用异步策略管理数据量较大的写操作的同时,仍然使用同步策略管理读请求和少量数据的写请求。针对多核处理器环境下不同计算核心访问存储系统时地址转换开销大的问题,设计了面向多核处理器地址转换缓存策略,减少地址转换的时间开销。最后实现了支持高并发访问NVM存储系统(CNVMS)的原型,并使用通用测试工具进行了随机读写、顺序读写、混合读写和实际应用负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PMBD相比,所提策略能提高1%~22%的读写速度和9%~15%的IOPS,验证了CNVMS策略能有效提高NVM存储系统的I/O性能和访问请求处理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发访问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大鹏.远传水表数据平台高并发访问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

[2].蔡涛,陈志鹏,牛德姣,王杰,詹毕晟.支持高并发访问的新型NVM存储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9

[3].陈大才.基于Nginx的高并发访问服务器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8

[4].何文海.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分析服务器对瞬间大并发量访问的优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5].董鹏,李海涛.高并发访问下数据库连接池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6].张河.基于Netty框架的多用户并发访问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大学.2017

[7].常正超.高并发访问量下网络I/O模型选择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8].杨振灵.高并发数据库访问性能测试与制约因素分析[J].大众科技.2016

[9].赵伟.仿真模型数据高通量共享与并发访问[D].北京理工大学.2016

[10].闵婧.面向分组密码算法的S盒置换单元并发访问结构设计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并发访问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图并发访问测试程序8.3‘测试结果...终端多APN并发访问控制流程并发访问连接响应情况并发访问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并发访问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标签:;  ;  ;  ;  ;  ;  ;  

并发访问论文_张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