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晶界论文_孔令一,刘哲源,李依轩,黄宗吉,高英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晶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合金,应力,取向,双晶,模型,晶粒。

亚晶界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一,刘哲源,李依轩,黄宗吉,高英俊[1](2018)在《小角对称晶界及亚晶界湮没过程的晶体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六角相的位错相互作用的情况,以揭示其运动及能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晶体相场(Phase-Field Crystal,PFC)模型,模拟小角对称双晶所形成的晶界及亚晶界在应力作用下的湮没机制,并从位错运动及能量变化角度分析该机制。【结果】亚晶界运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体系能量增加,反映了位错的攀移和滑移过程,以及生成的亚晶界迁移;第二阶段是体系自由能量降低的阶段,反映了亚晶界位错相互之间靠近吸引,发生湮没的过程;第叁阶段是重复前两个阶段,最后位错全部湮没消失,形成完整单晶。【结论】PFC模型能较好地用于研究六角相双晶在施加应力作用下由位错形成的晶界(包括亚晶界)的运动。(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英俊,黄礼琳,周文权,全四龙,林葵[2](2015)在《高温应变下的亚晶界湮没与位错旋转机制的晶体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先进的晶体相场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高温条件下的小角对称倾侧晶界,在施加应变下的晶界分解和亚晶界湮没的过程.研究表明:对于不靠近固-液共存温度的高温(T1)预熔化样品,施加应变下的晶界位错发生滑移运动,生成亚晶界和新的晶粒.随后,具有相反Burgers矢量的位错亚晶界相向运动,新晶粒不断吞噬旧晶粒而长大,最后发生亚晶界相遇湮没,亚晶界和预熔化区域消失,双晶转变为完整单晶.对于靠近固-液共存温度的高温(T2)预熔化样品,在应变作用下,生成的亚晶界相向运动,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形成位错对偶极子,发生亚晶界位错结构二次转换,之后亚晶界运动反向,往回迁移运动,最后与另一列返回的亚晶界相向靠近,相互作用转变成"之"字形的亚晶界,然后湮没消失,整个体系转变为单晶.对于高温T2预熔化亚晶界,在应变作用下,形成位错对偶极子的过程中,偶极子的2个位错对的预熔化区域开始扩张、连通,形成近似棒状区域.这一过程的实质是高温预熔化区内部的原子晶格变软,使得在应变作用下,原子排列可以较容易的发生滑移和扭转变形,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位错相互作用,出现了位错萌生、形核和增殖,位错分解和湮没等一系列位错反应,由此引起了位错的Burgers矢量方向的改变和亚晶界位错类型交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鲁娜,王永欣,陈铮[3](2014)在《非对称倾侧亚晶界的晶体相场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晶体相场法研究非对称倾侧亚晶界结构及其在应力作用下的微观运动机制.分别从温度、倾斜度角以及应力施加方向等方面对其结构及迁移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非对称倾侧亚晶界由符号相同的一排刃型位错等距排列,部分出现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刃型位错构成的位错组;在应力作用下,非对称倾侧亚晶界迁移的微观机制包括位错的滑移和攀移、位错组分解、单个位错与位错组反应、单个位错分解以及位错湮灭;温度降低和倾斜度增大都会阻碍亚晶界的迁移过程;应力方向改变导致位错运动方向改变,从而改变晶界迁移形式.(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18期)

顾伟,李静媛,王一德,卢继延,周玉焕[4](2014)在《淬火弹性应变能对7050铝合金时效亚晶界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7050铝合金型材在固溶淬火与分级时效各阶段亚晶界的演变,阐明亚晶界形成与晶粒内取向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溶淬火后长轴为200μm、短轴为80μm的纺锤状粗晶组织经过(121℃,360 min)+(177℃,60 min)双级时效处理后,被分割碎化成20μm左右的等轴状细小亚晶组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证实碎化由小角度晶界分割造成,且固溶淬火后晶面的弯曲程度经时效后降低了77.8%。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使淬火散乱位错逐步形成位错列和小角度晶界。二级时效时MgZn2相在亚晶界上析出,促进了Graff试剂的侵蚀效果,使得在光学显微镜(OM)下可观察到亚晶界。(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姜柯达,陈龙,张云崖,邓运来[5](2014)在《亚晶界对Al-Zn-Mg-Cu合金淬火过程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末端淬火试验研究了亚晶界对Al-7.01Zn-1.26Mg-1.43Cu合金淬火过程中的淬透性和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两组试样分别在440°C和480°C温度下固溶处理,以获得不同的再结晶分数。结果表明,亚晶界能够增大合金最大硬度值,但会明显降低淬透层深度。由于亚晶界的增加而引起的表面能的变化降低了相变激活能,故能够促进η′相的形成及向η相的转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4年07期)

邓芊芊,华平,欧梅莲,白新源,高英俊[6](2014)在《初始原子排列对亚晶界湮没影响的晶体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初始原子对亚晶界湮没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晶体相场模型模拟亚晶界结构在应力作用下的湮没过程,并从位错运动和能量变化角度对湮没过程进行分析,同时讨论初始原子在两晶粒交界处的对齐程度对其后亚晶界湮没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初始晶界原子排列错位1/4晶格常数时,首先位错在晶界处攀移,然后位错同时分离成两个,一个分离出的位错停留于原位,另一个则进入亚晶内部进行攀移和滑移直至相遇湮没,之后原来停留于原位的位错在攀移一段时间后也进入亚晶内部进行攀移和滑移,最终相遇湮没,形成单晶。而初始晶界原子排列错位1/2晶格常数时,湮没过程与初始晶界原子排列错位1/4晶格常数时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亚晶界湮没过程中,位错直接进入亚晶内部进行攀移和滑移,位错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位错全部湮没,形成单晶。同时体系能量将随应力的增加而波动下降,形成4个明显的峰谷。(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张云崖[7](2013)在《Al-Zn-Mg-Cu合金再结晶的控制及亚晶界对MgZn_2粒子析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l-Zn-Mg-Cu合金的制造中往往希望得到较少的再结晶组织,因为粗大的再结晶晶粒会显着影响该系铝合金的强度、断裂韧性及抗腐蚀性能。当MgZn2相在基体中以半共格状态(η'-MgZn2)弥散析出,并且没有长大粗化时,铝合金才会获得很高的力学性能;而固溶后的合金在淬火过程中形成的粗大的平衡相是淬火敏感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亚晶界对MgZn2相析出的影响,以及以上两个因素耦合后材料的性能,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TMT处理获得的纳米/亚微米MgZn2粒子同时具备一定的体积分数及热稳定性时,可以阻碍变形和固溶过程中晶界的迁移,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固溶后再结晶体积分数。与基体共格的Al3(Sc, Zr)粒子降低了A13Zr粒子的晶界贫化程度,有明显的钉扎位错及晶界迁移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热变形及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将固溶后基体的再结晶百分数降低到10%以下。分级均匀化有利于A13Zr粒子在晶内、晶界均匀析出,进而降低合金最终的再结晶百分数。(2)随着Al-Zn-Mg-Cu合金中界面(亚晶界)体积百分数的增多,升温时效过程中MgZn2相,尤其是非平衡的η’相析出激活能降低,导致其析出温度提前。根据计算结果,η’相析出激活能降低与亚晶界提供的界面能接近。界面(亚晶界)对MgZn2相降温过程的影响与升温过程相似,即η’相析出温度提前。这可能对淬透性产生复杂的影响。(3)大量存在的亚晶可以产生显着的亚结构强化,同时促进强化相的析出,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相比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能量较低,不易形成腐蚀通道,同时亚晶界有效促进了第二相的析出,增加了第二相的形核质点,从而降低了第二相在晶界连续析出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Al-Zn-Mg-Cu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亚晶界由于促进了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提高了合金的淬火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4-01)

杨涛,陈铮,董卫平[8](2011)在《应力诱发双位错组亚晶界湮没的晶体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晶体相场模型模拟了对称倾侧亚晶界结构及其在应力作用下的湮没机制,并从位错运动和能量角度对湮没机制进行分析,此外还分别讨论了温度、位向差和应力方向对亚晶界湮没的影响.研究表明,亚晶界是由呈一定角度的双位错组垂直分布组成的;亚晶界的湮没过程包括4个阶段:位错的攀移,位错的分离与攀滑移,位错的再次攀移和再次分离、攀滑移;温度的降低阻碍亚晶界的湮没;位向差小的亚晶界先于位向差大的亚晶界湮没,且湮没速度较快;亚晶界上应力方向的改变会引起湮没过程中位错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亚晶界的湮没,压应力有利于亚晶界的湮没.(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赵志龙,张光,韩栋,陈铮[9](1998)在《2090铝锂合金中T_1相与亚晶界间的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EM技术和位错应力场的计算,研究了2090AlLi合金中片状脱溶相T1在小角度晶界上的非均匀沉淀情况。TEM观察结果表明,仅有一种T1相的变体可在亚晶界上析出。通过对[110]束向下所出现的惯析面平行于(111)和(111)晶面的两种变体与刃型位错墙的弹性交互作用能的计算,得到了在亚晶界上所析出的变体具有较低的弹性交互作用能的结论,因而该变体在亚晶界上析出时具有较小的形核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1998年03期)

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10](1997)在《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黄绪正(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重庆630060)ResearchonSubboundaryFreeLiNbO3SingleCrystalUsedforHighFrequen...(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1997年Z1期)

亚晶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先进的晶体相场模型,分别模拟了不同高温条件下的小角对称倾侧晶界,在施加应变下的晶界分解和亚晶界湮没的过程.研究表明:对于不靠近固-液共存温度的高温(T1)预熔化样品,施加应变下的晶界位错发生滑移运动,生成亚晶界和新的晶粒.随后,具有相反Burgers矢量的位错亚晶界相向运动,新晶粒不断吞噬旧晶粒而长大,最后发生亚晶界相遇湮没,亚晶界和预熔化区域消失,双晶转变为完整单晶.对于靠近固-液共存温度的高温(T2)预熔化样品,在应变作用下,生成的亚晶界相向运动,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形成位错对偶极子,发生亚晶界位错结构二次转换,之后亚晶界运动反向,往回迁移运动,最后与另一列返回的亚晶界相向靠近,相互作用转变成"之"字形的亚晶界,然后湮没消失,整个体系转变为单晶.对于高温T2预熔化亚晶界,在应变作用下,形成位错对偶极子的过程中,偶极子的2个位错对的预熔化区域开始扩张、连通,形成近似棒状区域.这一过程的实质是高温预熔化区内部的原子晶格变软,使得在应变作用下,原子排列可以较容易的发生滑移和扭转变形,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位错相互作用,出现了位错萌生、形核和增殖,位错分解和湮没等一系列位错反应,由此引起了位错的Burgers矢量方向的改变和亚晶界位错类型交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晶界论文参考文献

[1].孔令一,刘哲源,李依轩,黄宗吉,高英俊.小角对称晶界及亚晶界湮没过程的晶体相场模拟[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8

[2].高英俊,黄礼琳,周文权,全四龙,林葵.高温应变下的亚晶界湮没与位错旋转机制的晶体相场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

[3].鲁娜,王永欣,陈铮.非对称倾侧亚晶界的晶体相场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4

[4].顾伟,李静媛,王一德,卢继延,周玉焕.淬火弹性应变能对7050铝合金时效亚晶界演变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

[5].姜柯达,陈龙,张云崖,邓运来.亚晶界对Al-Zn-Mg-Cu合金淬火过程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4

[6].邓芊芊,华平,欧梅莲,白新源,高英俊.初始原子排列对亚晶界湮没影响的晶体相场模拟[J].广西科学.2014

[7].张云崖.Al-Zn-Mg-Cu合金再结晶的控制及亚晶界对MgZn_2粒子析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

[8].杨涛,陈铮,董卫平.应力诱发双位错组亚晶界湮没的晶体相场模拟[J].金属学报.2011

[9].赵志龙,张光,韩栋,陈铮.2090铝锂合金中T_1相与亚晶界间的交互作用[J].稀有金属.1998

[10].陈淑芬,史榜春,胡少勤,赵启鹏,李和新.高频SAW器件用无亚晶界铌酸锂单晶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纯铝150℃、1.10-2s-1条件下扭转至真...不同温度退火后的再结晶组织:(a)300℃...不同变形量AS91合金铸态组织中的Mg2S...亚晶演化示意图(a)由于ρw的增加导致...不同热挤压工艺下挤压态NZ30K合金的金...一113#试样的TEM显微结构

标签:;  ;  ;  ;  ;  ;  ;  

亚晶界论文_孔令一,刘哲源,李依轩,黄宗吉,高英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