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郑红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郑红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641300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采集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测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在其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并按照不同时间送检,对比分析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中,钾离子(2.59±0.23)mmol/L、钠离子(179.11±21.31)mmol/L、氯离子(59.32±12.36)mmol/L、血肌酐(99.46±11.19)mmol/L均明显低于异侧血标本钾离子(3.89±0.36)mmol/L、钠离子(141.13±25.33)mmol/L、氯离子(97.12±13.21)mmol/L、血肌酐(138.34±1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送检血标本中,ALT(61.00±5.7IU/L)、AST(19.00±4.2IU/L)、GLU(5.00±0.6mmol/L)与常规送检ALT(68.00±6.4IU/L)、AST(26.00±5.2IU/L)、GLU(6.50±0.9mmol/L)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中的误差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存在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提高生化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结果

血细胞检测是临床上生化检验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均与机体中血液细胞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几年来,为提高血细胞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血细胞检测的研究中[1-2]。血细胞检测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疾病辅助诊断方法,主要对患者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细胞成分进行检测,以辅助诊断贫血等疾病,但常规的诊断方法并不是十分可靠[3-4]。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采集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特选取50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测的患者资料,研究后,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50例接受血液生化检测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一份血液标本,确保被采血者在采血前均空腹,采集其静脉血作为标本后,将其迅速放入干燥的真空抗凝管中,放前在管内加入EDTA-K2,混合均匀后在当天完成该检测。本组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方法与目的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确保研究对象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为: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法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计数,按照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操作规定严格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5]

分别对同侧手臂的抽血标本、异侧手臂产抽取的血标本生化学检测结果情况进行统计与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对规范时间内送检的血液标本、1h后送检的血液标本的生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侧手臂采集血液标本生化检测结果对比

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中,钾离子(2.59±0.23)mmol/L、钠离子(179.11±21.31)mmol/L、氯离子(59.32±12.36)mmol/L、血肌酐(99.46±11.19)mmol/L均明显低于异侧血标本钾离子(3.89±0.36)mmol/L、钠离子(141.13±25.33)mmol/L、氯离子(97.12±13.21)mmol/L、血肌酐(138.34±1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生化学检查手段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血液标本检测时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血液标本在采集的过程中,其不同侧手臂的采血位置、采血后送检的时间等均对患者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化学检查的准确性,临床上血液标本的采集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应尽量将所需标本在同一侧手臂采集完成,避免改变采血部位对血液检查结果的影响,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需安排专门人员及时送到检验科接受检查,以便于在血液采集后放置的过程中,其部分成分发生改变,造成检查结果失去准确性,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6];③注意特殊血液标本的保存,避免血液在采集后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不准确等[7]。避免人为因素对计数结果产生的主观影响,使计数的结果更精准明确,安全可靠,更方便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常见的生化检查指标有肌酐、BUN及尿酸等,均属于小分子物质,可以被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8]。肌酐,也叫肌酸酐,是临床上生化检查常用的指标之一,其在血液循环进入泌尿系统后只会被肾小球滤过却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9-10]。所以,血清中的肌酸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疾病。本研究中显示,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中,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异侧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中,不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其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措施的选择,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1h后送检血标本中,ALT、AST、GLU与常规送检ALT、AST、GLU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必须及时送检,以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医务人员选择治疗的手段,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患者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误差,则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十分恶劣,因此,必须严格对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进行控制,以便于提高生化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患者的接受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吴连杰,任继欣,李雪梅,等.探讨多种抗凝血浆对急诊生化离子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39-1740.

[2]蓝丹,肖望贤.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l66.

[3]GUXQ.AnalysistheInfluenceofRelatedFactorsonBiochenmicalTestResultswithBloodCollectedof300Cases[J].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2015,22(4):56-57.

[4]税勇.血液标本采集x寸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2(26):128-129.

[5]罗付连,陈德慧.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8):2332.

[6]姚维菊,不同血液样本在常规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68-469.

[7]汪仙德,程金莲.EDTA-K2对血糖、血脂和肾功能检测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82-83.

[8]赵兴.血液生化检验的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9-30.

[9]沈爱永.检验科血液生化检验的临床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20):83.

[10]苏东,桂满元,王永娜,等.EDTA-K2抗凝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校正方法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74-76.

标签:;  ;  ;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