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本体和安装板,所述车载终端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滑孔,且四个所述滑孔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套,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套内均穿设有第一滑杆,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均通过两个弹簧和所述滑孔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和第二螺栓,方便对安装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一滑杆、真空吸盘、凹槽和伸缩组件,方便将车载终端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同时在需要维护车载终端本体时,方便将车载终端本体从安装板上取下,不用连同安装板一起拆卸,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本体(1)和安装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滑孔(7),且四个所述滑孔(7)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套(19),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套(19)内均穿设有第一滑杆(3),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顶端均通过两个弹簧(20)和所述滑孔(7)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6),且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吸附在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18),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搭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17),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栓(17)分别螺纹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8)内,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11),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内设置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通过四个气管(2)固定连通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5)。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本体(1)和安装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滑孔(7),且四个所述滑孔(7)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套(19),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套(19)内均穿设有第一滑杆(3),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顶端均通过两个弹簧(20)和所述滑孔(7)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6),且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吸附在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18),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搭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17),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栓(17)分别螺纹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8)内,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11),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内设置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通过四个气管(2)固定连通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1)包括定位柱(116),所述定位柱(116)上开设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113),所述第二滑套(113)内穿设有第二滑杆(111),所述通孔(11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4),且两个所述滑槽(11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15),且两个所述滑块(115)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杆(111)的上下两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呈矩形分布在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的底部四角处,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内侧面均开设有凹槽(9),且四个所述第二滑杆(111)分别搭接在四个所述凹槽(9)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6)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2)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螺纹孔(1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2),所述螺纹柱(12)远离所述定位柱(1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13),所述螺纹柱(12)的另一端与转轴(15)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车载终端是指能安装在车辆、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直接由外部电源供电的,并使用外部天线的无线电对讲机,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生产调度、保安指挥等业务;
现有的车载终端设备在功能方面已经十分完善,但是在安装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有的车载终端设备一般是直接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相应的设备上,但是这种安装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一旦车载终端设备出现问题,还需重新拆卸,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方便安装的车载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具有方便安装和方便拆卸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本体和安装板,所述车载终端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滑孔,且四个所述滑孔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套,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套内均穿设有第一滑杆,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均通过两个弹簧和所述滑孔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且四个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搭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车载终端本体内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四个气管固定连通四个所述真空吸盘,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内穿设有第二滑杆,所述通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杆的上下两侧面。
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滑杆呈矩形分布在所述车载终端本体的底部四角处,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的内侧面均开设有凹槽,且四个所述第二滑杆分别搭接在四个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远离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和第二螺栓,方便对安装板进行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一滑杆、真空吸盘、凹槽和伸缩组件,方便将车载终端本体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同时在需要维护车载终端本体时,方便将车载终端本体从安装板上取下,不用连同安装板一起拆卸,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使车载本体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孔、螺纹柱和转轮,方便带动第二滑杆从凹槽内脱离,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使得滑杆在滑套内滑动时保持稳定,不会转动,通过设置气管,方便气泵抽取真空吸盘内的空气。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载终端本体;2、气管;3、第一滑杆;4、安装板;5、第二螺栓;6、真空吸盘;7、滑孔;8、固定板;9、凹槽;10、气泵;11、定位组件;111、第二滑杆;112、通孔;113、第二滑套;114、滑槽;115、滑块; 116、定位柱;12、螺纹柱;13、转轮;14、第二螺纹孔;15、转轴;16、轴承;17、第一螺栓;18、第一螺纹孔;19、第一滑套;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本体1和安装板4,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滑孔 7,且四个所述滑孔7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套19,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套19 内均穿设有第一滑杆3,第一滑套19保证第一滑杆3在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顶端均通过两个弹簧20和所述滑孔7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车载终端本体1遇到震动时,弹簧20依靠自身弹力,将车载终端本体 1遇到的震动减缓化解,从而使车载终端本体1保持稳定,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6,且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吸附在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通过设置四个真空吸盘6内,方便将车载终端本体1稳固的安装在安装板4的顶部,保证车载终端本体1能够正常工作,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孔18,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搭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螺栓17,且四个所述第一螺栓17分别螺纹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8内,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18和第一螺栓17,使固定板8和安装板4紧密的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组件11,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内设置有气泵10,所述气泵10通过四个气管2 固定连通四个所述真空吸盘6,气泵10通过气管2控制真空吸盘6内的空气流动,从而方便控制真空吸盘6的工作状态,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螺栓5,通过设置四个第二螺栓5,方便对安装板4进行固定安装。
具体的,所述定位组件11包括定位柱116,所述定位柱116上开设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113,所述第二滑套113内穿设有第二滑杆111,第二滑套113保证第二滑杆111在滑动时保持稳定,所述通孔11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4,且两个所述滑槽11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15,且两个所述滑块115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杆111的上下两侧面,通过设置滑槽114和滑块115,使第二滑杆111在左右滑动时保持稳定,不会转动。
具体的,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呈矩形分布在所述车载终端本体1的底部四角处,且四个所述第一滑杆3的内侧面均开设有凹槽9,且四个所述第二滑杆111分别搭接在四个所述凹槽9内,通过设置凹槽9,使第二滑杆111搭接在凹槽9内,从而使车载终端本体1能够更加稳定的安装在安装板4上。
具体的,所述定位柱116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通孔112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螺纹孔1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2,所述螺纹柱12远离所述定位柱1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13,所述螺纹柱12的另一端与转轴15 固定连接,通过转轮13可以控制螺纹柱12转动,通过使螺纹柱12在第二螺纹孔14内转动,从而使螺纹柱12能够左右运动,螺纹柱12运动时会通过轴承16和转轴15带动第二滑杆111同步运动,从而方便控制第二滑杆111的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四个第二螺栓5将安装板4 固定安装在需要安装车载终端本体1处,然后将四个第一螺栓17螺纹连接在四个第一螺纹孔18内,使固定板8和安装板4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四个真空吸盘6搭接在安装板4的顶部,然后通过转动转轮13,螺纹柱12在第二螺纹孔14内转动,从而使螺纹柱12能够左右运动,螺纹柱12运动时会通过轴承16和转轴15带动第二滑杆111同步运动,使第二滑杆111搭接在凹槽9内,从而使车载终端本体1保持稳定,然后使车载终端本体1接通外部电源,然后通过车载终端本体1控制气泵10工作,使气泵10抽空真空吸盘6内的空气,使真空吸盘6紧密的吸附在安装板4的顶部,在车载终端本体1遇到震动时,弹簧20依靠自身弹力,将车载终端本体1遇到的震动减缓化解,从而使车载终端本体1保持稳定,需要对车载终端本体1进行拆卸时,只需转动转轮13使第二滑杆111从凹槽9内脱离,然后通过车载终端本体1控制气泵 10向真空吸盘6内充气,使真空吸盘6停止工作,即可将车载终端本体1拆下,不用连同安装板4和固定板8一起拆下,方便下次安装,方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525.6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1945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0R11/02
专利分类号:B60R1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深圳明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明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头关口二路智恒战略性新兴产业园30栋106B房
发明人:余燕福;曹学飞
第一发明人:余燕福
当前权利人:深圳明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丁敬伟
代理机构:4435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德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终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