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城市,公民,农民工,敦煌,公民权,职业选择。

城市公民文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丁晓[1](2019)在《从城市与公民文化背景探讨公共艺术的服务——以敦煌石窟寺艺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艺术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及公共艺术大量服务于城市和公民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出现转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后,大众对城市功能和公民身份的认同更深入,间接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公共领域为公共空间艺术这个概念准备了土壤。甚至可以说,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程度和艺术理念价值不断深化直接就与公民对精神需求的程度、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吕伊雯[2](2017)在《培养全球公民:多元文化环境中大学的角色——访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副校长默罕默德·卢特菲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默罕默德·卢特菲教授是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副校长,主管合作关系构建与国际化发展。卢特菲教授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的国际预备会员以及高等教育全球领导者计划参考群体的成员、欧洲质量保证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博洛尼亚基本大学价值观与权利大宪章观察组织理事;他还是"大学创客工场"智库学术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由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建立,旨在促进创新与创业教育。卢特菲教授负责向超过25个国家发起合作并对合作关系进行协调,包括部分政府层面的合作关系,与不同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机构之间在学习、教学与商业方面的合作,以及开展一些针对大学领导力培训的项目。他还从事过许多欧盟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与学历评审及质量保证工作。此外,他还根据欧洲在该领域的经验,指导黎巴嫩、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的高等教育部门就如何培养高等教育领导者制定行动框架。2017年6月,卢特菲教授来华访问期间接受了我刊专访。在采访中,他指出,卡迪夫城市大学不断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促进学生全球流动;促进政-产-学合作,把教育国际化的成果带回当地社区;培养大学领导者的治理能力,发挥高等教育领导力作用;贯彻《欧洲大学宪章》基本精神,支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7年15期)

徐伟明,解丽霞[3](2017)在《公民文化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及路径选择研究——以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文化作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理念和技术,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变量。具体表现为以价值认同增强城市凝聚力,以制度有序规范城市软实力的生成机制,以公共参与激活城市软实力的内生性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城市软实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城市精神已形成与价值认同不平衡相并存;市民参与意识增强与制度供给不足相并存;市民道德素质较高与社会资本相对薄弱相并存;参与方式多元化与象征性参与的现实相并存。鉴于此,本文以培育公民文化为现实切入点,创新城市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公共精神"的化育与养成,社会资本的孕育与建构,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汉生,向开红[4](2016)在《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城市文化发展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精神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状况。因此,从培育公民精神的现实路径着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互动关系,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11期)

杨励思[5](2015)在《科学文化城市如何提升公民科普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人力资源和科学文化创新如何提升创新与科学文化建设能力?我们可以从欧盟资助的“PLACES”项目出发,对科学和创新交流进行探讨。PLACES项目旨在明确“科学文化城市”以及科学传播和科技使用的含义。欧洲60多个城市致力于创新和实验活动,意在提高公民的参(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11-05)

任珺[6](2014)在《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梳理了文化公民权理念在当代文化政策中的发展,探讨了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文化政策的执行并落实文化权利的保障措施,及未来工作的重点。公民文化参与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公民参与文化领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及公共治理活动的行为,是参与式治理视野下文化公民权的深层发展。城市更新运动中地方性文化治理强调了公民文化参与、基层赋权、自治管理,注重社会网络的建立,是文化公民权在当代城市治理策略中运用的重要体现。基于以上理论探讨,以保障文化公民权为内容的深圳城市治理策略为案例,探讨市民文化权利与责任意识培育及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参与障碍消除的路径,分析其中透露的实践意义、问题及未来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期刊2014年02期)

王洪元[7](2014)在《街道管理与城市公民文化的呼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街道作为城市的伴生物和重要公共领域之一,已成为建设城市文化不可忽视的管理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街道的管理,对于打造城市文化尤其是公民文化,发掘城市独特魅力,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州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孙阳阳[8](2012)在《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设与公民主体性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着文化滞后的困境,其中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公民主体性严重缺失。社区公民缺乏主体意识,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发展。城市社区面临的这一问题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文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社区政治文化的核心缺失,并从培育和重建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社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本文来源于《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叶匡政[9](2010)在《草根崛起:城市文化中的公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打郭德纲拿着菜刀砍向相声这根电线,一路火光带闪电,人们重新发现了相声的魅力;"海派清口"周立波,以极简的舞台、一个提纲(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0年02期)

王小梅[10](2009)在《为城市新公民构筑公共文化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今年暑假,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免费艺术课程,同时在贵阳市群众艺术馆和贵阳市乌当区青少年宫开课。 30名来自新添叁小和顺海小学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将每星期两次到乌当区青少年宫上课,而贵阳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农民工(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09-07-22)

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默罕默德·卢特菲教授是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副校长,主管合作关系构建与国际化发展。卢特菲教授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会的国际预备会员以及高等教育全球领导者计划参考群体的成员、欧洲质量保证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博洛尼亚基本大学价值观与权利大宪章观察组织理事;他还是"大学创客工场"智库学术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由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建立,旨在促进创新与创业教育。卢特菲教授负责向超过25个国家发起合作并对合作关系进行协调,包括部分政府层面的合作关系,与不同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机构之间在学习、教学与商业方面的合作,以及开展一些针对大学领导力培训的项目。他还从事过许多欧盟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与学历评审及质量保证工作。此外,他还根据欧洲在该领域的经验,指导黎巴嫩、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的高等教育部门就如何培养高等教育领导者制定行动框架。2017年6月,卢特菲教授来华访问期间接受了我刊专访。在采访中,他指出,卡迪夫城市大学不断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促进学生全球流动;促进政-产-学合作,把教育国际化的成果带回当地社区;培养大学领导者的治理能力,发挥高等教育领导力作用;贯彻《欧洲大学宪章》基本精神,支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丁晓.从城市与公民文化背景探讨公共艺术的服务——以敦煌石窟寺艺术为例[J].大观(论坛).2019

[2].吕伊雯.培养全球公民:多元文化环境中大学的角色——访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副校长默罕默德·卢特菲教授[J].世界教育信息.2017

[3].徐伟明,解丽霞.公民文化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及路径选择研究——以广州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张汉生,向开红.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城市文化发展关系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

[5].杨励思.科学文化城市如何提升公民科普精神[N].科技日报.2015

[6].任珺.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4

[7].王洪元.街道管理与城市公民文化的呼应[J].福州党校学报.2014

[8].孙阳阳.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设与公民主体性缺失[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

[9].叶匡政.草根崛起:城市文化中的公民精神[J].同舟共进.2010

[10].王小梅.为城市新公民构筑公共文化空间[N].贵州日报.2009

标签:;  ;  ;  ;  ;  ;  ;  

城市公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