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烃量论文_吴翔,吴建光,高向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烃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质,动力学,盆地,资源,本溪,等值线,生油。

生烃量论文文献综述

吴翔,吴建光,高向东[1](2018)在《临兴地区本溪组泥页岩生烃潜力及生烃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临兴地区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有机地化特征的系统分析,包括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实现了研究区目的层的生烃潜力评价,且恢复了泥页岩的生排烃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本溪组泥页岩泥页岩累积厚度较薄,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腐植型为主,偏生气型,有机质成熟度高,已经进入生油气窗,烃量为平均为5.42mg/g,排烃量平均为4.14mg/g,排烃效率平均为75%,排烃效率高。整体来看,研究区本溪组泥页岩具有生烃供气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煤层气》期刊2018年04期)

陈方文,卢双舫,丁雪[2](2014)在《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生烃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层段岩芯分析资料的积累和丰富,有必要再次对其烃源岩和生烃量开展评价。通过对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岩芯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以低成熟度烃源岩样品的高温热模拟实验为基础,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成烃转化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其生烃量。研究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未成熟至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生烃门限大约为1 500 m,约在1 750 m开始大量生烃;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青二叁段和嫩一段烃源岩以生油为主,生油量分别为195.95×108t、241.79×108t和134.77×108t,生气量分别为36.89×1011m3、17.64×1011m3和4.02×1011m3,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油、气资源量分别为(28.63~57.25)×108t和(0.29~0.59)×1011m3。(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文磊,薛海涛,卢双舫,李吉君[3](2011)在《成因法计算生烃量的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因法是估算资源量的一种重要方法,生烃量计算是成因法估算资源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所选用的资料数量、品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其它一些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同一地区的生烃量计算值是不同的。本文着重对成因法计算生烃量计算公式中的重点参数,包括烃源岩的面积和厚度、密度、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转化率等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个参数在选取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减小这些不确定性的一些观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1年03期)

李慧莉,邵志兵,金之钧,何治亮[4](2007)在《多旋回盆地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的变化特征。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的生烃量与简单连续生烃相比并不相同。烃源岩两次不连续累计生烃量大于连续生烃量;不同的两次不连续生烃中,烃源岩累计生烃量也不相同。对热模拟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不连续生烃量与连续生烃量的差别主要反映了生烃过程、排烃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外界环境的影响。多旋回盆地中的古老烃源岩,在漫长而复杂的生烃过程中,其生烃量与简单的连续生烃相比可能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7年02期)

王跃文,卢双舫[5](2005)在《烃源岩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反映与烃源岩生烃相关的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在一定勘探风险约束下确定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对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相关参数做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根据参数的概型分布特征及在原始数据的约束下随机抽样,用抽样数据模拟计算生烃量;经过多次抽样模拟计算,统计生烃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得到在不同概率下的生烃量.与确定性评价结果相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法计算的生烃量分别对应着用概率统计法得到的75%和100%的概率,即从风险角度分析,有75%的把握相信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化学动力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而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模拟实验的评价结果.(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张亚明,陈振东,周秀艳[6](2002)在《辽西地区中上元古界生烃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对辽西地区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确定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皆具生烃能力,尤其是雾迷山组为本区重要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圈定出烃源岩的厚度及范围,并对其生烃量进行了估算。(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兰酊[7](2002)在《总生烃量—资源量—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与决策规划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评价方法的改进、发展及其选择应用决定了资源评价的工作质量和预测精度。金之钧等综合归纳了八种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成因原则、黑箱原则、相似性原则、最弱因素法则、测不准原理、地质滤波理论、无限逼近原则以及系统原则。其中,成因原则是指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所遵守的从油气生成到运移、再到聚集成藏的原则,它是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最基本的原则。成因原则的核心是依据物质平衡法则,在弄清油气生成过程基础上,计算生烃量并分别求得各过程中的油气耗散量,最终计算资源量。根据成因原则可以得到总生烃量—资源量—储量关系的宝塔图(图1)。(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02年01期)

夏新宇,戴金星[8](2000)在《碳酸盐岩生烃指标及生烃量评价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存在大量平均有机碳丰度很低(一般小于0.20%)、但仍能达到以往提出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下限(一般在0.10%)的碳酸盐岩,多年的勘探未发现其能生成原生工业性油气藏,表明该下限提得过低,原因在于传统观点笼统地认为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生烃能力较高、碳酸盐岩排烃率高、提出过高的高演化阶段碳酸盐岩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并且未考虑运移散失。在重新考虑这些因素后,认为烃源岩平均有机碳下限指标应主要由实际情况的类比来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高—过成熟阶段的烃源岩以及气源岩的有机碳丰度下限未必分别明显低于泥岩烃源岩、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和油源岩,它们的平均有机碳含量都应在0.40%~0.50%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蒲秀刚,柳飒,高岗,郝石生,朱雷[9](2000)在《利用粘球形藻干酪根的动力学特征模拟塔中A井O_(2+3)碳酸盐岩段的生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粘球形藻是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和全球奥陶系烃源岩的重要生烃母质。根据粘球形藻干酪根的热解实验和化学反应动力学串联一级反应原理 ,可求出该干酪根任意生烃率时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借此建立了化学动力学生烃强度和生烃量求取模型 ,并模拟计算了塔中 A井 O2 +3碳酸盐岩段在地质历史上的生烃强度和累积生烃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地质》期刊2000年01期)

钱家麟,李术元,王剑秋[10](1998)在《应用化学动力学计算生油岩生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应用化学动力学计算生油岩生烃量技术,包括实验方法、多种热解动力学模型及其适用性、动力学参数的求取,并结合有关地质参数应用动力学模型计算现场不同埋深、不同生油岩的生烃率,从而估算油田工区的生油气量;并对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和临清凹陷、辽东湾西部凹陷、江苏油田龙岗洼陷和吐哈油田进行了生烃量计算。(本文来源于《勘探家》期刊1998年02期)

生烃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年来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层段岩芯分析资料的积累和丰富,有必要再次对其烃源岩和生烃量开展评价。通过对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岩芯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以低成熟度烃源岩样品的高温热模拟实验为基础,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成烃转化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其生烃量。研究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处于未成熟至成熟的热演化阶段,生烃门限大约为1 500 m,约在1 750 m开始大量生烃;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青二叁段和嫩一段烃源岩以生油为主,生油量分别为195.95×108t、241.79×108t和134.77×108t,生气量分别为36.89×1011m3、17.64×1011m3和4.02×1011m3,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油、气资源量分别为(28.63~57.25)×108t和(0.29~0.59)×1011m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烃量论文参考文献

[1].吴翔,吴建光,高向东.临兴地区本溪组泥页岩生烃潜力及生烃量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8

[2].陈方文,卢双舫,丁雪.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生烃量评价[J].沉积学报.2014

[3].刘文磊,薛海涛,卢双舫,李吉君.成因法计算生烃量的不确定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4].李慧莉,邵志兵,金之钧,何治亮.多旋回盆地复杂生烃史条件下烃源岩生烃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

[5].王跃文,卢双舫.烃源岩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

[6].张亚明,陈振东,周秀艳.辽西地区中上元古界生烃量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兰酊.总生烃量—资源量—储量[J].海相油气地质.2002

[8].夏新宇,戴金星.碳酸盐岩生烃指标及生烃量评价的新认识[J].石油学报.2000

[9].蒲秀刚,柳飒,高岗,郝石生,朱雷.利用粘球形藻干酪根的动力学特征模拟塔中A井O_(2+3)碳酸盐岩段的生烃量[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

[10].钱家麟,李术元,王剑秋.应用化学动力学计算生油岩生烃量[J].勘探家.1998

论文知识图

滩坝砂岩相势控藏模式牛庄洼陷原油经断层输导进入滩坝中成...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碳分布直...芭蕉滩剖面志留系大型角石化石白音查干凹陷钻遇地层柱状图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叁垛组沉积时(35.3 ...

标签:;  ;  ;  ;  ;  ;  ;  

生烃量论文_吴翔,吴建光,高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