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传输系统论文_王淑钰,薄纯玲,王杰,王轩,茅沁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药物,系统,大分子,纳米,石墨,粒子,供体。

药物传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淑钰,薄纯玲,王杰,王轩,茅沁怡[1](2018)在《构建乙氧基化磷脂稳定的油酸囊泡用作药物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各类囊泡的优缺点,介绍了以油酸囊泡作为主体并辅以乙氧基化磷脂,使其形成非离子两亲物与油酸的复合囊泡作为纳米载体及其药物缓释性,并总结了脂肪酸囊泡的其他研究进展以及在日用化学品和洗涤用品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杜影[2](2018)在《pH及还原响应型纳米粒子用于细胞内药物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药物传输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和研究热点。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药物传输不仅可以大大延长化疗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而且能够通过增强渗透率和保留(EPR)效应实现在病灶部位的药量最大化累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目前,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有脂质体、纳米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球、药物-聚合物共轭物和聚合物胶束等。其中,聚离子复合物胶束(PIC)是由一组具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纳米载体,近年来在药物传输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例如,Kataoka等系统研究了基于聚氨基酸的PIC胶束,并将其应用于DNA、RNA以及蛋白质药物的传输。张希等通过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和带反电荷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超两亲性自组装”的PIC胶束。所得的PIC胶束还具有酶、紫外光以及H_2O_2氧化响应等特点,可用作智能的药物传输载体。本文描述了一种由聚乙二醇单甲醚-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和小分子2,2'-二硫代琥珀酸制成的PIC胶束,所得PIC胶束粒径在65-75nm,且具有狭窄的粒径分布。采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聚乙二醇单甲醚-缩醛化葡聚糖的纳米粒子(AC-DEX NPs),并将其用作pH和还原双响应药物递送系统。体外细胞毒性测试表明所得PIC胶束及AC-DEX NPs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在水和生理盐水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纳米粒子结构。进一步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将其包载在PIC胶束和AC-DEX NPs中。所得载药的PIC胶束和AC-DEX NPs具有pH和GSH双重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即在低pH和高GSH浓度条件下,可以加速DOX释放。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显示,两种载药纳米粒子均可以被MCF-7肿瘤细胞有效内吞,并实现高效的细胞内药物释放。最后,MTT实验表明,两种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出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其IC_(50)与DOX纯药相近。综上,我们所制备的PIC胶束和AC-DEX NPs将有望用作细胞内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化疗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连花[3](2017)在《pH和还原双响应交联聚乙二醇-葡聚糖纳米粒子用作细胞内药物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研发了许多种环境敏感的聚合物纳米粒子(NPs)用作肿瘤靶向传输抗肿瘤药物的智能纳米载体。临床和预临床研究已经表明,聚合物纳米载体能够延长体内的循环时间,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特定靶向到肿瘤组织,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率。由于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细胞具有特定的肿瘤微环境,所设计的纳米载体通常能够在血液循环中稳定存在,一旦在肿瘤部位或细胞内空间遇到生物刺激,便能响应性地释放所担载物。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广泛研究了各种响应性刺激,如pH,谷胱甘肽(GSH),温度,光和酶。为了研发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的刺激敏感性材料,已经将多种功能和刺激响应部分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的不同聚合物相结合。葡聚糖是亲水性多糖,已经广泛应用于构建纳米粒子药物传输系统。抗肿瘤药物可以直接键合到葡聚糖的骨架上,也可以包载到葡聚糖构建的疏水核胶束中,用于全身药物传输系统。然而,很少有关于核交联葡聚糖用于抗肿瘤传输系统的报道。pH和还原双重敏感的纳米粒子广泛应用于刺激响应药物载体,用来改善抗癌药物在细胞内的传输。如何在提高载药效率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如何实现药物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少量释放,同时在细胞内条件下快速释放等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简单的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一种聚乙二醇接枝葡聚糖纳米粒子(CPD NPs),用于pH与还原双响应药物传输体系。所得到的CPD纳米粒子是均匀的球形结构,粒径大小在69 nm至107 nm之间。随后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高效担载到CPD纳米粒子中,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说明该载药体系具有还原及pH双重响应性。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明载阿霉素的CPD纳米粒子可以有效的进入到细胞内,并且能够在细胞微环境中成功释放阿霉素。另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CPD纳米粒子对于正常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均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载阿霉素的CPD纳米粒子能够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因此,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该种生物相容的CPD纳米粒子拥有巨大潜力应用于细胞内药物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关旸,王博[4](2017)在《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传输系统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具有优越的抗肿瘤作用,但多数小分子NO供体稳定性不高、适用范围窄、靶向性不强,而NO供体型药物传输系统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当前NO供体型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概括了NO和抗癌药物协同治疗肿瘤的成果和特点,展望了NO供体型药物传输系统在抗肿瘤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7年10期)

刘轶,徐京城,汪秀南,张法达[5](2016)在《树形大分子和石墨烯药物传输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癌症方法存在选择性差和毒副作用强等缺点,药物传输系统可有效提高药物靶向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滞留时间,在传统抗癌药物、蛋白质药物和光动力学治疗用光敏剂的输运方面存在潜在应用。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药物传输系统(DDS)具有高搭载效率、靶向输送和可控释放等优点,但对载体材料和药物分子间的结合及其影响因素的微观理解比较缺乏。我们以石墨烯和树形大分子载体材料为例,对搭载的抗癌药物系统进行了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全原子水平上系统考察了树形大分子代数和石墨烯片大小及其表面功能化、搭载药物分子的种类、数目以及不同搭载方式对DDS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扩散的影响,为设计开发新型纳米药物传输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期刊2016-07-01)

张少飞,杨建东,柳明珠,吕少瑜,高春梅[6](2016)在《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状大分子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部存在空腔且分子尺寸可控,因此,树状大分子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肽类树状大分子是指在树状大分子结构中含有肽键的一类大分子,因其具有类似蛋白质一样的球状结构,且具有优异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细胞低毒性等特点,所以,肽类树状大分子可以作为药物传输的载体.此外,肽类树状大分子的疏水空腔可以装载疏水性药物,对其起到增溶和缓释作用.综述了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并对其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机制及其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高文霞,何斌[7](2016)在《基于药物-载体间π-π堆叠作用构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经成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纳米药物传输系统进行简介,然后聚焦于通过药物-载体间π-π堆叠作用构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对高分子胶束、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以及可注射小分子(水)凝胶等叁种基于药物-载体间π-π堆叠作用构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郭莉婷[8](2016)在《基于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研究目的本部分实验研究评估聚乙二醇(PEG)-聚赖氨酸(PLL)-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 (PEG-PLL-PLGA)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s)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G、PLL及PLGA作为合成新型纳米载药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NDDS)的原料,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得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并将PEG-PLL-PLGA包载经典化疗药物柔红霉素(doxorubicin,DNR)。采用一系列实验检测该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如MTT实验评价PEG-PLL-PLGA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内DNR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溶血试验评价纳米粒有无溶血作用;小鼠尾静脉注射DNR-PEG-PLL-PLGA以测定其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眼球取血方法,检测小鼠肝肾功能;病理组织学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MN)评价其有无致畸及致突变作用。结果成功制备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下PEG-PLL-PLGA呈球形或近似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29+15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I)为0.085±0.017(n= 3), Zeta电位为-20.1±1.6 mV;不同浓度的PEG-PLL-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均为1级,均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FCM显示DNR组的相对荧光强度(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FI)为4.27+2.06, DNR-PEG-PLL-PLGA组RFI为4.39±1.8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NR组和DNR-PEG-PLL-PLGA组均能显着增加细胞内DNR浓度(P< 0.05), PEG-PLL-PLG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肉眼观察法显示无溶血发生;LDso为464.4 mg/kg,95%的可信区间为399-541.8 mg/kg,纳米粒具有较广的安全值范围;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测示,DNR-PEG-PLL-PLG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变化形态;微核试验证实该纳米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结论PEG-PLL-PLGA在体外和体内均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为PEG-PLL-PLGA作为化疗药物传输系统的载体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粒的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目的本部分实验研究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修饰的PEG-PLL-PLGA纳米粒共聚合抗肿瘤药物DNR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治疗白血病裸鼠移植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疗效及体内靶向性分布。方法选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共载DNR和Tet的PEG-PLL-PLGA,利用载体末端羟基二咪唑(carbonyldiimidazole, CDI)基团能自发地与Tf的氨基反应,形成Tf-PEG-PLL-PLGA,采用高速冷冻离心法及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蛋白交联率,合成DNR-Tet-Tf-PEG-PLL-PLGA (PEG-PLL-PLGA缩写成NPs,即DNR-Tet-Tf-NPs)聚合物载药纳米粒。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长大至75-150 mm3时,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NR组,DNR和Tet组,DNR-NPs组,DNR-Tet-NPs组和DNR-Tet-Tf-NPs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隔天给药,观察纳米粒的抗肿瘤作用,并测定肿瘤的生长体积,计算肿瘤抑瘤率。用药14天后处死动物,取各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肿瘤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Bax, Bcl-2和Survivin的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以及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靶向及耐药相关抗体TfR, P-gp, MRP和NF-κ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DNR在血浆、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的浓度。FCM检测近红外染料(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NIRF) NIR797是否包载至纳米粒中,近红外活体成像实验检测NIR797-labeled DNR-NPs和NIR797-labeled DNR-Tf-NPs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DNR-Tet-Tf-NPs组肿瘤抑制率最高(P<0.05),抑瘤作用最强,同时能够逆转肿瘤MDR,且具有靶向抗肿瘤作用。HE染色显示各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肿瘤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DNR组相比,Bax和Caspase-3蛋白在DNR-Tet-NPs组和DNR-Tet-Tf-NPs组中表达明显增加,而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DNR-Tet-Tf-NPs组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最强,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最弱。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DNR-Tet-Tf-NPs组能够下调P-gp, MRP, NF-κ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Tf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HPLC实验结果显示DNR-Tet-Tf-NPs组经裸鼠尾静脉给药4h后,在肿瘤组织中的DNR浓度明显高于DNR-Tet-NPs组。近红外活体成像结果显示,通过主要脏器及肿瘤部位的近红外成像发现,大量的荧光信号主要聚集在肿瘤部位。在注射72 h后,最强的信号到达了裸鼠成瘤的部位。非Tf修饰的NIR797-labeled DNR-NPs组也有相同的成像的结果,但是肿瘤的荧光信号比Tf修饰的NIR797-labeled DNR-Tf-NPs组弱。结论DNR-Tet-Tf-NPs具有良好的逆转耐药及主动靶向能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1-01)

盛竹君,徐维平,徐婷娟,金勤玉,吴亚东[9](2015)在《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脂质体制备方法及靶向脂质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和新型制备方法(微流控流体聚焦法、超临界反相蒸发法和冷冻干燥法)。新型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一、无残留有机溶剂等优点。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靶向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物理化学靶向脂质体、配体靶向脂质体)可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在药物传输系统中,脂质体传输系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5年23期)

汪秀南,刘轶,徐京城,李生娟,张法达[10](2015)在《石墨烯基药物传输系统结合强度和药物扩散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石墨烯片层上分别搭载抗癌药物分子CE6、DOX、MTX、SN38,构建多种石墨烯-药物分子复合体系。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石墨烯片层大小、药物分子的种类、数目以及搭载方式对复合体系结合强度和药物分子扩散的影响。计算表明,石墨烯片的形变对石墨烯和药物分子的结合有决定作用。石墨烯片的边界对药物分子的扩散有限制作用;相比单面搭载药物分子,双面搭载通常会延缓药物分子的扩散。(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16期)

药物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药物传输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和研究热点。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药物传输不仅可以大大延长化疗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而且能够通过增强渗透率和保留(EPR)效应实现在病灶部位的药量最大化累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目前,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有脂质体、纳米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球、药物-聚合物共轭物和聚合物胶束等。其中,聚离子复合物胶束(PIC)是由一组具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纳米载体,近年来在药物传输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例如,Kataoka等系统研究了基于聚氨基酸的PIC胶束,并将其应用于DNA、RNA以及蛋白质药物的传输。张希等通过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和带反电荷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超两亲性自组装”的PIC胶束。所得的PIC胶束还具有酶、紫外光以及H_2O_2氧化响应等特点,可用作智能的药物传输载体。本文描述了一种由聚乙二醇单甲醚-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和小分子2,2'-二硫代琥珀酸制成的PIC胶束,所得PIC胶束粒径在65-75nm,且具有狭窄的粒径分布。采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聚乙二醇单甲醚-缩醛化葡聚糖的纳米粒子(AC-DEX NPs),并将其用作pH和还原双响应药物递送系统。体外细胞毒性测试表明所得PIC胶束及AC-DEX NPs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在水和生理盐水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纳米粒子结构。进一步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将其包载在PIC胶束和AC-DEX NPs中。所得载药的PIC胶束和AC-DEX NPs具有pH和GSH双重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即在低pH和高GSH浓度条件下,可以加速DOX释放。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显示,两种载药纳米粒子均可以被MCF-7肿瘤细胞有效内吞,并实现高效的细胞内药物释放。最后,MTT实验表明,两种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出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其IC_(50)与DOX纯药相近。综上,我们所制备的PIC胶束和AC-DEX NPs将有望用作细胞内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化疗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淑钰,薄纯玲,王杰,王轩,茅沁怡.构建乙氧基化磷脂稳定的油酸囊泡用作药物传输系统[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8

[2].杜影.pH及还原响应型纳米粒子用于细胞内药物传输系统[D].长春工业大学.2018

[3].连花.pH和还原双响应交联聚乙二醇-葡聚糖纳米粒子用作细胞内药物传输系统[D].长春工业大学.2017

[4].关旸,王博.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传输系统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J].现代养生.2017

[5].刘轶,徐京城,汪秀南,张法达.树形大分子和石墨烯药物传输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2016

[6].张少飞,杨建东,柳明珠,吕少瑜,高春梅.肽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6

[7].高文霞,何斌.基于药物-载体间π-π堆叠作用构建的抗肿瘤纳米药物传输系统[J].高分子通报.2016

[8].郭莉婷.基于PEG-PLL-PLGA聚合物纳米药物传输系统靶向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

[9].盛竹君,徐维平,徐婷娟,金勤玉,吴亚东.脂质体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业.2015

[10].汪秀南,刘轶,徐京城,李生娟,张法达.石墨烯基药物传输系统结合强度和药物扩散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功能材料.2015

论文知识图

药物传输微系统启动过程序列图药物传输微系统用例模型不同电压驱动下泵膜的截面变形Fig.6...氧化纤维素-盐酸去甲麻黄碱前药的合...材料用于磁性药物传输系统...生物响应(a)和光响应(b)的MSN纳米材...

标签:;  ;  ;  ;  ;  ;  ;  

药物传输系统论文_王淑钰,薄纯玲,王杰,王轩,茅沁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