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卫:《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献疑论文

李学卫:《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献疑论文

摘要:出版家章锡琛点校的《张载集》,优先充分利用诸版本互校,同时利用《周易系辞精义》参校的编校说明。然而在编校过程中,章氏过分倚重《周易系辞精义》删改、增补凤翔府本《张子全书·易说》原文。加之张载著作思想深邃,旁及易学、佛学等,校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删改、增补误解作者本义;另有一些删改、增补虽无伤原文大旨,但不利于保护张载著作文本的完整性。梳理《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可疑之处,对于深入研究张载著作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哲学;宋明理学;关学;《张载集·横渠易说》;《周易系辞精义》

章锡琛点校的《张载集》在明清《张子全书》基础上内容有所增益,卷次篇目有所调整,是研究张载“关学”较好的资料。《张载集》有编校说明:“本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沈自彰凤翔府《张子全书》官刻本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刻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周易系辞精义》(古逸丛书本)参校,书中各篇互见的文字也作了内校。”[1]1著名学者林乐昌教授编校的《张子全书》,在前言“张载著作流传与重新编校”条目下,充分肯定了《张载集》与明清《张子全书》相比的特点和优点,也指出五条比较严重的缺陷和偏差[2]25。其前两条:“一是选择版本有局限,即仅囿限于清代版本,而未能据宋明古本进行校勘,结果导致文字讹误比较严重,仅《正蒙》一种著作的文字讹误便达到七十多处。二是校勘方法有偏差,偏好使用‘他校’方法,即依据他书(例如《周易系辞精义》等)校改本书,除用《张子抄释》对校约四十处(占全书出校六百六十余处的百分之七)外,未用所选其他四种不同版本的张载著作集对校,有违于校勘先用对校的原则;而且还偏好使用‘内校’方法,即依据张载不同时期著作当中的文字进行互校,无视张载不同时期著述及思想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既不符合张载思想发展的实际,也不利于对张载思想的演变过程做动态研究。”[2]25《张载集·横渠易说》出注382条。依“通志堂本”对校仅有6条。单纯依《周易系辞精义》他校183条。依据《精义》《理窟》及《语录》校1条、依《精义》和《易传》校1条,依《精义》和《正蒙》校11条、依《精义》和《周易》校1条。依《精义》和上下文校9条,合计竟达208条,即与《周易系辞精义》相关的校注约占54.45%。可见章氏对《周易系辞精义》的倚重。其中73条注《横渠易说》时,附带注明《周易系辞精义》脱衍错讹。另有79条非校注《横渠易说》,实注明《周易系辞精义》文字讹误脱衍等。二项合计152条,约占39.79%。说明章氏对《周易系辞精义》之粗疏有所觉察。

中弹的鬼子坚持了几秒,身子一歪,瘫倒在一架鹿砦上,刀枪都脱了手,滚落到一边。他瞪着一只空洞的眼看见余晖落日。

《周易系辞精义》,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以为存二卷,清末学者杨守敬《古逸丛书》收录为一卷,又分上、下卷。《朱子语录》卷122吕伯恭条,朱子与门人李德之的两则对话论及《周易系辞精义》,认为编得杂,缺乏抉择与裁剪。《朱子语类》载朱子语录二则:

李德之问:“《系辞精义》编得如何?”曰:“编得亦杂,只是前辈说话有一二句与《系辞》相杂者皆载。只如‘触类而长之’,前辈曾说此便载入,更不暇问是与不是。”

或问《系辞精义》,曰:“这文字虽然是裒集得做一处,其实与本文经旨多有难通者。如伊川说话与横渠说话,都有一时意见如此,故如此说。若用本经文一二句看得亦自通,只要成片看,便上不接得前,下不带得后……”[3]

这也反证此书确为吕氏所编,然而后人又怀疑此书非吕氏自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言:“《馆阁书目》以为托祖谦之名。”《直斋书录解题》载:“《系辞精义》二卷:吕祖谦集程氏诸家之说,程传不及《系辞》故也。《馆阁书目》以为托祖谦之名。”[4]《四库全书》仅录于存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旧本题‘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初,程子作《易传》不及《系辞》。此书似集诸家之说,补其所缺,然去取未为精审。陈振孙《书录解题》引《馆阁书目》,以是书为托祖谦之名,殆必有据也。”[5]《古逸丛书》录此书又名《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无前面六字,杨守敬于《跋》中也说:“《精义》题晦庵先生校正,恐皆是坊贾所为”“所载诸家之说剪截失当,谓为伪托似不诬。”[6]《周易系辞精义》详解今本《系辞》上下,还包括《说卦》《序卦》《杂卦》。于范仲淹、胡瑗、周敦颐、张载、二程、吕大临等涉《系辞》义理者皆收入。杨氏认为可资辑录佚文之用,故收于《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续修四库全书》等录此书俱用《古逸丛书》本[7]82。此书虽有保存文献之功,然据以校勘作者原著的可靠性却有待商榷。

(2)个体独立,独董在监督上市公司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发表客观意见必须做到个体的独立性。即独立董事必须独立于公司中董事会的团体,并代表着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章氏据《周易系辞精义》对《横渠易说》的二百余条校注中,不少原文本通顺完整,然注者未解原文深意,据《周易系辞精义》修改原文。试举例如下:

(一)张载《易传·系辞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天地虽一物,理须从〔此〕〔一〕分别。太始者语物之始,乾全体之而不遗,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盖莫如乾。成物者,物既形矣,故言作,已入于形(气)〔器〕〔二〕也,初未尝有地而乾渐形,不谓(知)〔之〕〔三〕作,谓之何哉?然而乾以不求知而知,故其知也速;坤以不为而为,故其成也广。[1]178

下有脚注:〔一〕“此”字依《精义》补。〔二〕“器”字依下文改。〔三〕“之”字依《精义》改。

按:据《张载集》编校说明,“凡衍误的字句均用小字排印,加上圆括号;补脱和改正的字句,用于正文同样的字体排印,加上方括号。”[1]2圆括号内的“气”“知”章氏以为衍误,方括号内的“此”“器”“之”分别是章氏认为应该增补或改正的字。下文同此,不再一一说明。

强化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本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避免重演绎推理、轻归纳综合,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课程教学分课内与课外两部分,其中课内教学包括课堂讲授、研讨课和习题讲解等内容,而课外学习包括课程作业、大作业和项目学习等内容。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7]92

(六)张载于《易传·系辞上》“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此处校注可疑,补改之后有伤原文要旨。“天地虽一物,理须从分别”,句式整洁对称,含义深刻,不必据改。张载的宇宙观受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影响颇深。据《晋书·天文志》载,宣夜说认为“天了无质”,“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也”[8]。张载认为宇宙间充满了气,天地万物一气而已,万物乃气之客形。宇宙间无非气和气暂且聚合而成的有形之物,形、气之外更无一物。天地万物一气而已,故言“天地为一物”。清轻之阳气为天,重浊之阴气为地,天文地理有分别,故言“理须从分别”。而所谓“太始”,即《系辞》中的“大始”,《易纬·乾凿度》中有详细的描述。《钦定四库全书周易乾凿度》卷下载:

(二)张载于《易传·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由此可见,“301条款”是一项美国制定的单方面发动调查的国内法规则,美国总统凭此规定可采取单方行动使美国从他国对其不公平贸易行为中解脱出来。

言知者,知而己;言能者,涉于形(气)〔器〕,(能)能成物也。“易则易知”,“易知则有亲”。今夫虎豹之为物,豢之虽驯,人亦不敢遂以亲狎,为其难测。惟其平易,则易知易从一作信,“信则人任焉”,以其可〔从〕信,人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体至广,所以〔有言难〕,有言易,有言小,有言大,无乎不在。〔一〕[注]此“〔一〕”是章氏为沈自彰凤翔府本《张子全书·易说》原文所作脚注序号,下面引文中“〔二〕〔四〕〔六〕”等,同此。该段引文见张载《张载集》,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78~179页。

下有脚注:〔一〕以上均依《精义》删补改正,但“信则人任焉”句《精义》误“则人从信焉”。

调料,本身就有调和原料不易被人接受味道的作用。不过,调料千万不能过多,以免遮盖主料的味道,而且过量调料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按:“一作信”为《张子全书》原有的注文。此类注文《张载集》中都以小号字体排印,以区别正文。下文同此。

此处校注可疑。“能能成物也”中第一个“能”字不必删。因为“言知者,知而己;言能者,涉于形气,能,能成物也”。此句正是对上文“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中“知”和“能”的解释,而误置于此。“形气”不必改为“形器”,上条已经辨析。而“从”和“有言难”也可以不必补,其他版本也没有这几个字,仅据《周易系辞精义》而补,证据尚显不足。“信则人任焉”,非直接引文,不可加引号。试整理如下:

言知者,知而己;言能者,涉于形气,能,能成物也。“易则易知”“易知则有亲”:今夫虎豹之为物,豢之虽驯,人亦不敢遂以亲狎,为其难测。惟其平易,则易知易从一作信,信则人任焉,以其可信,人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体至广,所以有言易,有言小,有言大,无乎不在。

(三)张载于《易传·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坤至柔而动也刚”,〔刚〕〔二〕乃积大势成而然尔。[1]179

下有脚注:〔二〕“刚”字依《精义》补。

按:“坤至柔而动也刚”,乃《坤·文言》首句。则此句是对《坤·文言》的解说。因句式和下文“乾至键无体,为感速,故易知;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1]179相似而误置于此。又《坤·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成而然尔”本通顺,“乃积大势成而然尔”是对“坤”卦的解释,或者说是对“坤至柔而动也刚”这句话的解释。《周易系辞精义》则加一个“刚”字,“乃积大势成而然尔”就成为对“刚”的解释。

(四)张载于《易传·说卦》“一阴一阳之为道”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易》有圣人之道四,曰以言者尚其辞,必至于圣人,然后其言乃能无(敝)〔蔽〕〔六〕,盖由精义所自出也,故辞不可以不修。[1]198

下有脚注:〔二〕以上均依《精义》删补改正。此条之前,《精义》有“学不能自信而明者”一段,与后“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页一九一)下复出。

2.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辨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传递的思想内容依赖于其思辨能力。一般而言,思辨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即跨文化交际口语能力较强。

按:“善之犹言”属于古代汉语的固定句式。《周易系辞精义》将“善”上读,将“之”删去,虽无伤大旨,然而诸本皆作“善之犹言”,《周易系辞精义》的句式是孤证,不足为凭。“仁者不已其仁,始谓之仁;知者不已其知,方谓之知”是条件从句,强调“仁者”当“不已其仁”,“知者”当“不已其知”。《周易系辞精义》则改“始”“方”为“姑且”的“姑”,是对张载原文宗旨的误解。张载学说体系中,“精义入神”相应于“大人”境界;“穷神知化”相应于“圣人”境界[注]张载有以下论述:“精义入神,利用安身,此大人之事。大人之事则在思勉力行,可以推而至之;未之或知以上事,是圣人盛德自致,非思勉可得。犹大而化之,大则人为可勉也,化则待利用安身以崇德,然后德盛仁熟,自然而致也,故曰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自是别隔为一节。”参见《张载集》,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17页。。“化”正是“穷神知化”省称,将“化”删去,显系误解张载原文。

(五)张载于《易传·系辞上》“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言继继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仁知各以成性,犹(仁礼以成性)〔三〕勉勉而不息,可谓善成,而存存在乎性。仁知见之,所谓“曲能有诚”者也〔四〕。[1]187

下有脚注:〔三〕依《精义》删,下依《精义》合并。〔四〕《精义》脱“也”字。

按:此处标点不当。“勉勉而不息可谓善,成而存存在乎性”正是张载解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也是对“言继继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做进一步解释。章氏标点却是“勉勉而不息可谓善成,而存存在乎性”,这样断句显系误解原著。又,张载既谈“仁知成性”“知礼成性”,也谈“仁礼成性”。《正蒙·至当篇》:“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设位而易行。”[1]37《横渠易说·上经》:“仁统天下之善,礼嘉天下之会,义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动。”[1]72这里,张载将“仁礼义信”并言。又《张子语录》:“生成覆帱,天之道也;亦可谓理。仁义礼智,人之道也;亦可谓性。”[1]324张载认为仁义礼智都属于人性的内涵。《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学者且须观礼,盖礼者滋养人德性,又使人有常业,守得定,又可学便可行,又可集得义。”[1]279在张载看来,守礼也是滋养德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张载还谈到仁与礼的关系:例如,《张子语录》云:“虚者,仁之原,忠恕者与仁俱生,礼义者仁之用。”[1]325又《经学理窟·义理》:“仁不得义则不行,不得礼则不立,不得智则不知,不得信则不能守,此致一之道也。”[1]274又《经学理窟·礼乐》:“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1]265总之,“仁礼成性”和“仁知成性”“知礼成性”等都是张载成性学说的重要内容,删去“仁礼成性”理由尚显不足。林乐昌先生编校《张子全书》就没有删除这四个字[2]210。

《易纬》认为“太易”经“太初”发展到“太始”阶段,“气”“形”均已经出现,故而张载认为“已入于形气”。《系辞》有所谓圣人“观象制器”的说法,“器”有所专指,乃是进入人类社会后才有事物。“形气”“形器”在张载著作中含义有所不同。“形气”指太虚之气及其聚合而成的有形之物。“形器”则指有形之物,也包括人类制作的器物。张载此处探讨天地始生之时,以及天地各自在生成万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形气”不必改为“形器”。又,“不谓知作,谓之何哉?”中的“知作”,正是《系辞》第一章述说乾坤在生成万物中的作用,即对“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概括。故“知作”不能改为“之作”。又,下文“言知者,知而己;言能者,涉于形气,能,能成物也”,则是张载解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而误置于下文,当移至此条下。

对不同类型的茄子种质资源进行遮光处理,通过性状对比,将套袋获得的69份茄子种质进行了光敏类型的分组,得到了5份光不敏感型茄子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确定了145号光不敏感型紫茄中花色苷的种类主要为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套袋茄果果皮中的花青素的含量约为同株系未套袋茄果果皮花青素含量的83.1%,遮光环境并未影响光不敏感型紫茄中花青素的主要种类。

按:原文通顺完整。试整理如下:

4.定期优化第三方网上平台餐饮服务。结合实际需求,创建科学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评估。同时,还要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下有脚注:〔一〕以上依《精义》补正。《精义》“大小”作“小大”,“虽”作“矣”,“乌得”作“乌乎”。

按:林乐昌教授认为,深耕易耨方能使庄稼不易倒伏,故“立”不可改为“生”。而“济时之才”也可通[2]219-220。

(七)张载于《易传·系辞上》“《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通天下为一物(在己)〔而己〕,惟是要精义入神。〔六〕[1]217

下有脚注:〔六〕二字依《精义》改,此下依《精义》分。

按:此处标点不当。将“在己”改为“而已”上读,是误解张载原义。林乐昌教授认为,“在己”当下读:通天下为一物,在己惟是要精义入神[2]219-231。通为一物言说“天下”,“精义入神”言说个人心性修养。

(八)张载于《易传·系辞下》“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八卦有体,故象在其中。错综为六十四爻,〔爻〕〔三〕彖所趋各异,故曰“情言”。[1]232

下有脚注:〔三〕“爻”字依《精义》补。

按:《周易系辞精义》“爻”上读,显系错误。易学史上从无“六十四爻”说法。张载多处言及六十四卦而省称“六十四”。例如,张载于《易传·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论天地之道”下有解说:“三阴三阳一升一降而变成八卦,错综为六十四,分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也”[1]181。于《横渠易说·系辞下》“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下有解说“先立乾坤以为易之门户,既定刚柔之体,极其变动以尽其时,至于六十四,此易之所以教人也”[1]225。林乐昌先生编校《张子全书》本就没有“补爻”之说[2]239。

(九)张载于《易传·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2.1 出血型甲状腺囊性结节新型硬化剂聚多卡醇微创治疗后随访结果 15例结节术前平均体积(17.41±13.84)mL,治疗后 1周、1个月、3个月超声复查甲状腺囊性结节的囊腔体积变化,囊腔逐步缩小,结节平均体积分别为(8.20±5.97)mL,(1.88±1.66)mL,(1.18±1.51)mL,术后 1个月及3个月复查,囊腔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两者与术前囊腔体积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释氏〔元〕无(天)用,故不取理。彼以(性)〔有〕〔八〕为无,吾儒以参为性,故先穷理而后尽性。[1]234

下有脚注:〔八〕以上依《精义》改。

按:章氏补“元”、删“天”、改“性”为“有”,显系误读张载原文。张载在《正蒙·大心篇》中表达过相同的思想:“释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围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缘天地。”[1]26这是张载从理学角度对佛教的批评。佛教心性论正是以“体用伦”来表达的。说佛教“无天用”还可以说得通,《周易系辞精义》将其改为“元无用”就说不通了。《横渠易说·系辞上》还有:“释氏之言性不识易,识易然后尽性,盖易则有无动静可以兼而不偏举也。”[1]206显然,张载认为佛教是讲“性”的,只是以性为空、为无而已。而《易传·系辞上》所谓“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正是张载认为的“天用”。所谓佛教以“性为无”尚能说得通,而《周易系辞精义》改为“以有为无”,则是对佛教理论粗疏的理解。

在《张载集》中,章氏据《周易系辞精义》对张载原文进行了大量的“删改补”,虽算不上误解,于张载原文大旨无碍,却不利于保存原著原貌。试举例如下:

劳务派遣制度是企业和打工者间的桥梁,使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有限配置。但对于村民来说,劳务派遣打工方式也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在劳务派遣制度下,打工者无法和正式的工人同工同酬,也缺乏应得的福利保障。

(一)张载于《横渠易说·系辞上》“大衍之数”章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参天两地,五也。……凡三五乘天地之数,总四十有五,并参天两地(者)〔自然之〕数(之)五,共五十。……〔一〕[1]196

下有脚注:〔一〕以上依《精义》删补。《精义》此条与下连接,“太极”误“太衍”。

按:章氏据《周易系辞精义》将“并参天两地者数之五”改为“并参天两地自然之数五”,大抵还是张载所谓“参天两地,五也”意思,张载认为“参”“两”即“三”“两”。

(二)张载于《横渠易说·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一阴一阳是道也,能继继体此而不已者,善也。善,(之)犹言能继此者也;其成就之者,则必俟见性,是之谓圣。仁者不已其仁,(始)〔姑〕谓之仁;知者不已其知,(方)〔姑〕谓之知;(此)是〔谓〕致曲,曲能有诚也,诚则有变,(化)必仁知会合乃为圣人也。(前)〔所〕谓圣者,于一节上成性也。夷惠所以亦得称圣人,然行在一节而己。“百姓日用而不知”,盖所〔以〕用莫非在道。……〔二〕[1]187

下有脚注:〔六〕“曰”字《精义》脱。“蔽”字依《精义》改。

按:观“人言命字极难,辞之尽理而无害者,须出于精义”,依文义此处当用“弊”。蔽,原意小草,常引申为遮蔽、蒙蔽、阴暗等;弊,原意倒伏,常引申为毙尽、仆顿、弊端等。敝,原意破衣,常引申破败等,也用于谦称。然古人三字也通用。

(三)张载于《横渠易说·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礼(成)教备,养道足,而后刑可行,政可明,明而不疑。备一作修〔二〕[1]214

下有脚注:〔二〕“成”字依《精义》删。此下依《精义》分。注文原置下条末,今移此。《精义》无注文。

事无大小,不能明〔则〕何由能处!虽至粗至小之事,亦莫非开物成务。譬如不深耕易褥,则穑乌得而(立)〔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是则开物成务者,必也有济(时)〔世〕之才。〔一〕[1]202

礼成教备养道足,而后刑可行,政可明,明而不疑。备一作修。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在兽用领域仍为市场空白,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在兽用领域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依据《兽用消毒剂鉴定技术规范》[8]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9]相关要求进行其对不同菌种的杀菌试验以及不同因素对其消毒效果的影响试验,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溶液的杀菌效果,为兽医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四)张载于《横渠易说·系辞下》“《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正惟存神尔。〔一〕不能利用,(使)〔便〕不思不勉,执多以御,故憧憧(之)心劳而德丧矣。将陈恬知交养,故序日月寒暑屈信相感之义(也)。〔二〕[1]215

下有脚注:〔二〕以上均依《精义》删改,《精义》“矣”字上脱“而德丧”三字。

按:原文自通顺完整,试整理如下:

正惟存神尔。不能利用,使不思不勉,执多以御,故憧憧之心劳而德丧矣。将陈恬知交养,故序日月寒暑、屈信相感之义也。

(五)仍在此条下又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义有精粗,穷理则至于精义,若(精义)尽性则〔即〕是入神,盖(为)〔惟〕一故神。〔五〕[1]217

下有脚注:〔五〕以上均依《精义》改正。

按:《周易系辞精义》与张载原文大旨不远,但原文自通顺完整。

1996年,适逢团场机车改制,在很多机车驾驶员犹豫时,孙改会不管不顾,硬是靠东挪西凑的钱,在连队带头把他那辆开惯了的铁牛55拖拉机买了下来。同时,他和妻子承包的棉花地也增加到了100余亩。尽管孙改会领着妻子每天忙得跟个陀螺似地,但一年年不断递增的经济收入让他把想要创业、创新的视野和心胸放得更长、更远。

(六)《横渠易说·系辞下》载:“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推而行之存乎通,所谓合德;(隤)〔确〕然(确)〔隤〕然,所谓有体。〔二〕[1]225

下有脚注:〔二〕以上均依《精义》改正。

按:《周易系辞精义》与张载原文含义相同,不必据《周易系辞精义》改动原文。

(七)《横渠易说·系辞下》“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下有解说,章氏点校如下:

天能(为)〔谓〕性,人谋(为)〔谓〕〔一〕能。[1]232

Clouds approach from southern mountain, heavy snow will fall right away.

下有脚注:〔一〕两“谓”字依《精义》改。

按:《周易系辞精义》与张载原文含义意相近。然原文“为”表示判断,《周易系辞精义》“谓”表示指称,原文似乎更为贴切。

总之,“易说”虽非“易传”逐字逐句解释《周易》经传,但仍属于传统经学,仍是对经传文字的解说和发挥。《周易系辞精义》往往疏于此,引用张载文字不够严谨。张载著作富有文采,运思艰深,极具开创精神。而章氏在点校过程中,对《周易系辞精义》本身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仅据该书轻易改动原文,既不利于保存张载著作原貌,也容易让人对张载的思想造成误解。

参考文献:

[1] 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

[2] 张载.张子全书[M].林乐昌编校.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3] 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50.

[4]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3.

[5] 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2.

[6] 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M]∥黄灵庚,吴战垒编.吕祖谦全集:第2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37-138.

[7] 林忠军.《易纬》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2.

[8]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79.

TextualResearchontheAnnotationsforZhangZaiJi·HengQuYiShuo

LI Xue-wei

(SchoolofLiterature,XizangMinzuUniversity,Xianyang710082,China)

Abstract: In proofreading ZhangZaiJi(in Chinese Pinyin), Zhang Xichen, a publisher, made full use of various editions and meanwhile referred to the editing instructions of ZhouYiXiCiJingYi(in Chinese Pinyin). In the process of edition and compilation, Zhang Xichen laid overemphasis on ZhouYiXiCiJingYi (in Chinese Pinyin) to delete and supplement the original of Fengxiang edition, ZhangZiQuanShu·YiShuo(in Chinese Pinyin). Because of the profoundness of Zhang Zai’s theory and involvement in Yi Learning and Buddhism, his collations included some mistakes and wrong supplementations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ideas. Despite some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without distorting the original themes, they spoiled the integrity of Zhang Zai’s contex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ummarize and verify the dubious collations and annotations about ZhangZaiJi·HengQuYiShuo(in Chinese Pinyin) for further study of Zhang Zai’s works and thoughts.

Keywords: Chinese philosophy; Neo-Confucianism; Guan School; ZhangZaiJi·HengQuYiShuo(in Chinese Pinyin); ZhouYiXiCiJingYi(in Chinese Pinyin)

中图分类号:B2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19)01-0059-07

收稿日期:2018-09-13

作者简介:李学卫,男,河南汝州人,哲学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宋明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贾马燕]

标签:;  ;  ;  ;  ;  ;  ;  ;  ;  ;  ;  ;  

李学卫:《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献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