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声乐作品论文-李珊,齐建立

现代声乐作品论文-李珊,齐建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声乐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现代声乐教学

现代声乐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李珊,齐建立[1](2019)在《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点为主要依据,从有助于声音的训练、有助于对气息的掌控、有助于对演唱风格的把握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歌唱者的演唱能力。(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陈力[2](2019)在《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浅谈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参考,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探讨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6期)

王淑芳,刘子涵[3](2018)在《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作品演唱中,我们常遇到歌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的发音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将"de(t?)"唱"di"音,而大多数作品中发"di"音似乎更符合歌唱发音韵律。本文主要以现代声乐作品为例,从歌唱发声韵律审美来分析"的""地"的这一发音现象,以期梳理其规律特点,能更好地为歌唱服务。(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11期)

陈红[4](2018)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在思考中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二者相似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上。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板式变化及大众艺术审美改变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借鉴了传统戏曲在气息、语言、韵味等方面的表演技巧,融合了戏曲中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方式,使现代民族声乐的舞台表演情感更丰富,形式更立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审美观的不断变化,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应当辨证地看待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关系,坚持在辨证中思考,在发展中传承,促进现代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3期)

杜晓[5](2017)在《浅谈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的戏曲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可谓是海纳百川,源远流长,这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演唱风格还是文化内涵,在当今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当然这要得益于我们所拥有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背景,和数千年累积起来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5期)

夏蕾[6](2017)在《京剧音乐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打、做等几种形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声乐、京剧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很大冲击,为了解决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困境,实现京剧与民族声乐的良好结合,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帮助。对此,本文就京剧音乐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7年01期)

管仁红[7](2016)在《地方音乐文化的现代诠释——评王安潮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在安徽省黄梅戏故乡桐城市黄梅戏剧院举行的"王安潮原创作品音乐会"吸引了各方的关注。着名指挥家、安徽省音协副主席撒世斌认为它深入地弘扬了地方音乐的艺术品格与发展空间,着名歌唱家、安徽省声乐学会副主席肖应泽评价它提升了桐城音乐文化的深度与厚度。着名文艺评论家李广顺更是将其称为是一种"艺术现象",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惠民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它展现了浓厚的地方音乐韵味,发展了极高的群文艺术层次,是近年来地方音乐文化建设发展中"高峰高原"建构思想的一(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期刊2016年07期)

陈诺[8](2016)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京剧音乐元素的运用及演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京剧是中国的国剧、也是我国的国粹,已经有了约150年的历史,因在北京形成与发展,故称之为京剧。清乾隆70大寿时,“四大徽班”进京祝寿演出,于当时同在京城的湖北汉调艺人们同台合作演出,后又吸收昆曲和个地方的民间小调,相互影响,互相吸收,逐渐演变成为如今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京剧的主要表演艺术形式有:唱(指的是演唱。声乐部分)、念(指的是念白、旁白、韵白)、做(指的是表演,也是人们常说的做功)、打(指的是表演,也是人们常说的做功)。唱、念、做、打是京剧演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其中最主要的唱功,由于每位演员自身的音色不同,角色的行当也就不同。行当又分为:生、旦、净、丑。由于剧种的逐渐减少,原先的“末”角逐步归到了“生”角里。(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6-06-30)

白永欣[9](2016)在《维瓦尔第女声声乐作品在现代音乐意识下的演绎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维瓦尔第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点。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巴洛克作品在不同的年代里经过人们不断地创新、发掘,形成了各种现代意识下的成熟演绎,维瓦尔第的声乐作品奇巧、精湛,给人们留有广阔的演绎空间。(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白莉[10](2015)在《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是现代民族声乐作品的立足点。纵观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虽然经历过辉煌时期,但是,过于规范化的发声方法,使得歌手唱腔上单一、舞台风格上一致,甚至于声音都是雷同的,因此而形成了"千人一腔"的局面。为了有效地缓解现代民族声乐的这种尴尬局面,可提出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声乐作品中,以使声乐演唱技法扩宽,为声乐演唱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现代声乐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参考,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探讨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声乐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珊,齐建立.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2].陈力.从现代审美的角度浅谈傅磬老师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J].艺术评鉴.2019

[3].王淑芳,刘子涵.结构助词“的”“地”在现代声乐作品演唱中的发音分析[J].当代音乐.2018

[4].陈红.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在思考中传承[J].北方音乐.2018

[5].杜晓.浅谈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的戏曲元素[J].中国文艺家.2017

[6].夏蕾.京剧音乐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分析[J].通俗歌曲.2017

[7].管仁红.地方音乐文化的现代诠释——评王安潮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6

[8].陈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京剧音乐元素的运用及演唱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6

[9].白永欣.维瓦尔第女声声乐作品在现代音乐意识下的演绎空间[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李白莉.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J].普洱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现代声乐作品论文-李珊,齐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