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之构建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之构建

胡少波(榆林学院思政部,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入学后直接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多年的教改实践,从教学依据、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笔者认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其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审议,吸纳了多方面的宝贵意见,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因而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是全国高校开展“基础”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教材和教材的使用必须衔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否真正做到以新教材为基本依据,能否贯彻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不走样,就自然而然地提出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适于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而又不脱离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是教学体系构建的主体

“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入学后直接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对于“基础课”,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开设此课的必要性,但又或多或少、不同层次地存在着接受上的认知偏差和情感障碍,没有从提高自身素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内在需要出发,形成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理论课过多地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者和接受者。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其过程是大学生的良好品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感情、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

三、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

我们对《基础》课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初步的探索,一定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在“教”的过程中注重指引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亲身实践与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1.多媒体教学

首先,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文字、音频、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应用媒体,使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可以给课堂教学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刺激。其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2.讨论辩论式教学

传统教学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忽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把它仅仅看成是掌握理性知识的条件。这样对学生主体的排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得学习者丧失学习的天性和兴趣。例如,在讲“人生价值”问题时,就可以以讨论辩论的方式来切入正题,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张华为救老人而牺牲的事例,是否有价值?学生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必然有“牺牲不值得”的观点,这时,教师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说明生命的平等性、个人创造物质财富的有限性和精神财富的无穷性以及对张华英勇行为的肯定。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人生价值的意义。

3.网络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调节情绪的重要渠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这个平台的恰当使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实时性极大地迎合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主动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点,积极寻求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契合点,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网络主题论坛等,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答疑的交流平台;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拓宽课堂教学领域,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案例教学

教材是一般原理,案例是现实;教材是理论,案例是实际;教材是一般,案例是具体;教材是骨架,案例是血肉。案例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亲切性,可以帮助人们深化和理解一般,运用典型案例于教学中,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运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授课内容,及时加上涉及到各种难点问题的案例内容,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重要桥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要在教材体系的框架下去选择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教材与学生成长、发展、成长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对自身成长的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4).

[2]郝文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赵海燕,戴秀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

[4]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

[5]鲁文英,王袁媛,沈永真,杨志梅,石霞.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科学之友,2009,(35).

标签:;  ;  ;  

浅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之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