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论文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和硫族元素构成,结构通式为MX2,其中M和X分别代表过渡金属和硫族元素。与石墨烯类似,过渡金属硫化物也是二维层状材料,层内由共价键键合形成六角网状结构,层间由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然而,纯的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大多数电子和光电子上的应用。相反,已有研究表明,MoS2由块体材料厚度逐渐减小为单层材料时,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同样,电子输运测试结果表明,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大的开关比等。但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及光发射强度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为了突破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自身光吸收和光发射强度低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将贵金属纳米颗粒独特的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作为激发泵浦,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致发光效率,使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为其在光学、生物、存储、电学以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对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贵金属纳米球、纳米棒、纳米岛、纳米盘、纳米天线、纳米核壳等结构对光进行汇聚,激发贵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再将能量转移给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进而在其中产生高强度的光吸收和光发射,对其光学特性产生明显的调制作用,并研究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的增强特性。前期报道中主要采用电子束刻蚀、旋涂、浸润等方法来构筑复合纳米结构,但以上方法构筑的复合纳米结构中贵金属纳米颗粒沉积位置不可控,无序的纳米颗粒易在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边缘和缺陷位置沉积,导致基面位置纳米颗粒厚度不均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应用。另外,当前关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排列方式及间距等结构参数对复合纳米结构光电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几种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构筑方法,并综合对比了不同构筑方法的利弊,评述了其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强度的改变,最后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展望了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发展前景。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生长和制备2D TMDs
  •   1.1 机械剥离法
  •   1.2 液相剥离法
  •   1.3 锂离子插层法
  •   1.4 化学气相沉积法
  •   1.5 水热合成法
  • 2 NM NPs-2D TMDs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
  •   2.1 物理沉积法
  •   2.2 化学还原沉积法
  • 3 NM NPs-2D TMDs复合纳米结构光电性能的研究
  •   3.1 光致发光
  •   3.2 光生电流
  • 4 结语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治涌,水世显,张显,杨鹏,万艳芬

    关键词: 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光致发光,光生电流

    来源: 材料导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材料科学

    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1177,51771170,11764044),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FB080,2018FB090),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6zzx001)~~

    分类号: TB383.1

    页码: 426-432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394K

    下载量: 459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3(08)
    • [2].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天津大学成功研发出纯金属纳米颗粒材料[J]. 上海金属 2008(04)
    • [4].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表征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J]. 环境化学 2017(02)
    • [5].生产金属纳米颗粒的新方法[J]. 粉末冶金技术 2013(05)
    • [6].含金属纳米颗粒化妆品(皂和香波)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9(02)
    • [7].镍基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煤炭与化工 2018(07)
    • [8].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非线性介质谐波的发展现状[J]. 中国光学 2016(02)
    • [9].铜-银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的醛-端炔加成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16(05)
    • [10].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微生物合成[J]. 化学进展 2019(06)
    • [11].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与工程 2019(04)
    • [12].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面形状关系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4(03)
    • [13].影响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因素评述[J]. 功能材料 2010(02)
    • [14].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研究进展及催化应用展望[J]. 广东化工 2017(22)
    • [15].具有窄带透明窗口的金属纳米颗粒流体吸收器[J]. 微纳电子技术 2018(07)
    • [16].微波辅助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7].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耦合的研究及其对理解近场光学探测的意义[J]. 科学通报 2009(15)
    • [18].贵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刻蚀硅表面微纳结构现状[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7)
    • [19].溶胶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参数和机理研究[J]. 炭素技术 2010(03)
    • [20].石墨烯/双金属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及实验研究[J]. 中国激光 2016(03)
    • [21].硅酸盐玻璃中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精细结构[J]. 硅酸盐学报 2012(02)
    • [22].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三价砷的方法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04)
    • [23].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06)
    • [24].《自然·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将改变太阳能电池[J]. 粉末冶金工业 2020(04)
    • [25].反胶束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颗粒阵列[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6)
    • [26].金属纳米颗粒对污水处理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J]. 净水技术 2019(S1)
    • [27].生物质还原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与黏合 2017(05)
    • [28].Pt/Cu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催化制氢活性[J]. 化学通报 2015(03)
    • [29].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温度、熔化熵及熔化焓的尺寸效应[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0].表面增强光学力与光操纵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19(14)

    标签:;  ;  ;  

    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