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生态系统“123+3M”治理路径初探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123+3M”治理路径初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网络舆论系统是一个由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网络舆论规范三者组成的人造生态系统。在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网络舆论主体应按照既定的网络舆论规范发表自身见解,才能维持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网络生态问题的发生。本文以生态学的视角,解释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三要素之间的联系,结合当今社会网络热门事件,分析时下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特点及现状,探索123+3M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政府创新治理新路径。

关键词:生态;网络舆论系统;政府治理

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传统媒体在政府的管控之下主导社会舆论大方向,并有选择性的将社会事件单项“灌输”给大众。“互联网+”、“网络大数据”带动生产方式转型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互联网平台成为大众聚焦社会事件,广发言论的新渠道,传统舆论导向机制被打破,“由点及点”式的网络舆论导向机制创建大众畅所欲言的新载体。[1]

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网民数量的剧增带动网络舆论系统的超负荷运转,恶性舆论如“毒瘤”蔓延。

一、网络舆论的现状

(一)负面情绪的扩散

互联网舆论平台的匿名性、随意性的特点为大众“口无遮拦”提供可能。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大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坎坷、挫折等负面情绪容易“积压”,一经点燃便“不可收”。网络负面情绪如病毒般扩散、延展,久而久之形成集聚效应,造成网络舆论集群化事件。[2]

2016年8月14日凌晨,“草根”明星王宝强的一条离婚声明“引炸”新浪微博,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多数网友扒出其妻子马蓉和宋喆的出轨照片,迅速占据各大新闻网站娱乐头条,风头力压里约奥运会。新浪微博、新闻、博客等对此事件都是爆发式关注。新浪微博搜索结果甚至达到了99万多。

由于互联网平台广泛的辐射力,越来越多的大众关注事态的发展。某些微博营销号甚至编造不实报道,针对“明星”、“出轨”等一系列热搜高频词进行炒作,赚取高点击率。鉴于王宝强此前一直树立的憨厚老实的形象,舆论大众纷纷表示对王宝强的支持。受情绪的指引,多数网友攻陷宋喆与马蓉的微博,对他们进行谩骂与言语攻击,对马蓉进行人肉搜索、谩骂、侮辱,造成社会行为的极化。

(二)舆论焦点日益敏感

在政府管控的传统媒体的舆论生态系统下,社会大众迫于政府权威压力,对政治敏感类事件多采取围观的心态,甚至是缄口不言。互联网为舆论大众穿上“隐身马甲”,对社会敏感类话题畅所欲言,针砭时弊。

天津8•12爆炸事件发生后,备受社会公众关注,根据博约大数据中心搜集到的信息,截至2015年8月28日,微博、报纸、网民对事故处理的关注度分别为45%、35%、32%。报纸发布的多为舆情引导类信息,约为24%。事实证明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事故追责类报道。事故追责类报道仅占7%。公众舆论的焦点与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一致,难以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

二、政府治理路径

(一)新治理理念引领政府行动

各级政府要树立“与网俱进”的创新观念,走网络群众路线,提高网络舆论素养与自我约束能力。首先,政府把党政干部网络素质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工作人员网络技术的培训。其次,政府应确立“危机常态化”治理理念,加强预警,防患未然。最后,还要树立“合作战略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目标来对待。同时还要注重人文关怀,网络舆论群体之所以会发出“煽动性”的言论是因为他们某些权力利益的受损,诉求渠道受阻。所以,政府要强调“人文关怀”、“合作意识”,促进平等对话,社会、政府以及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集思广益。

(二)“123+3M”的网络舆情创新管理模式

“123+3M”网络舆情创新管理模式中,“1”是指“一个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络舆情治理要以民为本,引导网民发表客观公正的评论。

“2”是指“两个平台”,线上线下强强联合。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传统媒体在虚拟社会的延伸,治理网络生态系统,同时也要关注传统舆论生态系统现实空间的治理,“一碗水端平”,打通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的阻隔,线上线下联动互通。

“3”是指“三个主体”,3个主体分别是“政府、网络管理者、公民”。网络舆情创新管理模式的3个主体如三角形的3个点,3点固定,发挥合力,坚不可摧。首先,在“铁三角”的关系中,政府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把握大局,指导各项工作的进行。其次,政府指导网络管理者的工作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网络管理者又为政府提供技术培训,两者如双桨,协同发展。最后,公民是网络舆情的主力军,公民不是被动的政策“接收者”,要发挥主人公精神,主动关心社会事件。

“3M”是指3个机制。首先,各级政府之间建立“协调统一、高效敏捷、严谨规范”的网络舆论预案机制,正确引导网络大众舆论,把握时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蔓延。其次,建立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源头,理性分析,并在微博、政府网站等相关媒体进行事态报道,维稳大众情绪。最后,建立网络舆论突发事件处理问责机制。对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负责人进行惩治,对处理事件工作人员的消极懒散行为进行批评或处罚。

(三)健全网络舆论相关法律规范

健全普及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制度,重要政府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舆情工作机构,组织专门队伍班子,运用专门舆情监测分析技术,搜索分析舆情信息,并及时编写内参报告。

同时健全网络舆情引导制度与网络舆情干预和管制制度,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民公正客观发声。同时设立“网络把关人”,及时筛选污蔑性言论。严格推行资格鉴定考核制度,严把职业资格证书关。及时整合网络新闻资源,搭建政府管理的主流网络媒体。

参考文献:

[1]谢金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研究——以网络政治舆论为分析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04:90-101.

[2]徐晓军,彭扬帆.论网络舆论风险的演化及其防范路径——以武汉市为个案[J].学术论坛,2013,09:165-171.

作者简介:徐晓阳(1994-),女,汉族,山东东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

本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fjj20161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123+3M”治理路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