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系相对稳定论文_秦向阳,李占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坝系相对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黄土高原,隆德,系数,粗沙,布局,河坝。

坝系相对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秦向阳,李占斌[1](2010)在《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与布局优化规划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规划是当前小流域坝系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对坝系规划及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了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溢洪道流量优化设计的坝系布局优化模型和建坝时序优化模型,编制了坝系规划计算机自动优化流程图,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韭园沟小流域坝系优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建设优化规划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晶莹[2](2010)在《定西市安定区称钩河坝系相对稳定分析及水资源利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定区称钩河坝系是2004年被列为黄河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项目,经过4a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叁大效益显着,坝系控制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06%,该坝系规划设计到位,布局合理,坝系相对稳定率和淤积年限符合工程建设运行要求,水资源有效解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灌溉水源。(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0年20期)

秦向阳,李占斌[3](2010)在《韭园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典型小流域的坝系优化布局,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优化方法和模型,为小流域坝系建设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溢洪道流量综合优化设计的坝系布局优化模型和建坝时序优化模型,并以韭园沟流域为例进行坝系优化布局研究。【结果】(1)在P=1%条件下,坝址优化的最大坝高为龙王庙1号坝,最大坝高为33.97m,最低坝高为马家沟2号坝,坝高为14.08m;拦泥滞洪总库容和洪水总量以韭园沟大坝最高,分别为160.78万和29.48万m3。(2)建坝时序优化以王茂沟2号坝、西堰沟村前坝、蒲家坬大坝、叁角坪新坝最先建坝,王茂沟1号坝最后兴建(第21年)。【结论】优化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对指导韭园沟流域坝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类似小流域的坝系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8期)

黄峰,肖培青[4](2008)在《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取得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记者从黄委水土保持局获悉,“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课题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于1月8日顺利通过了该局组织的验收。(本文来源于《黄河报》期刊2008-01-10)

曹文洪,胡海华,吉祖稳[5](2007)在《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的内涵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然聚湫和不同类型地区的坝系相对稳定系数,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区洪量模数、土壤侵蚀模数和稳定系数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流域洪量模数、土壤侵蚀模数均与坝系稳定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坝系相对稳定系数随流域洪量模数和土壤侵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以延安市淤地坝建设为例,分析研究了坝系相对稳定的骨干坝与中小型坝的配置比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卫红,魏良滨,李永军[6](2007)在《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系数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研究,结合正在开展的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坝系项目提出了坝系相对稳定的内涵及不同类型区坝系相对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07年04期)

王英顺,徐新华[7](2005)在《相对稳定坝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建设管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出发,通过对初步建成小流域坝系的调查研究,认为相对稳定坝系须经过建设期、配套完善期、相对稳定期3个阶段才能形成。介绍了每个阶段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建设期是通过各级沟道淤地坝的建设,逐步形成小流域坝系的基本骨架,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初步控制;配套完善期是分析小流域坝系实现相对稳定的可行性和确定坝系配套完善方案;相对稳定期包括合理安排各类淤地坝的加高岁修工程、及时处理坝系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局部损坏等问题和建立坝系可持续发展基金。利用坝系形成过程及其阶段划分理论对黄土高原坝系所处阶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当前坝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05年12期)

王英顺,田安民,朱莉莉[8](2005)在《坝系相对稳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坝系是指小流域沟道中由淤地坝组成的工程体系。坝系与相对稳定坝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流域坝系要达到相对稳定,必须同时满足坝系安全、坝系保收、坝系工程加高工程量和坝系控制洪水泥沙四个条件。提出和完善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有关概念,计算和讨论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类型区坝系相对稳定系数临界值的取值范围,并应用坝系相对稳定判别系数对黄河中游地区15条坝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05年04期)

史学建[9](2005)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淤地坝相对稳定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辨析了坝系相对稳定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的分析,说明了淤地坝相对稳定标准的局限性,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5年04期)

田永宏,郑宝明,杨明,刘海军,张霞[10](2004)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是指当淤地坝达到一定高度 ,坝地面积与集流面积的比例达到一定数值之后 ,淤地坝对洪水泥沙将长期控制而不致影响坝地作物的生长 ,达到产水产沙与用水用沙的相对平衡。据对陕北、晋西、内蒙西南地区小流域的调查研究 ,坝系相对稳定需要满足的防洪保坝标准 ,应选用淤地坝最高的校核洪水标准 ,即洪水重现期约500年 ;坝地允许淹水深度0.8m ,淹水历时小于7d ,可作为衡量坝地作物保收的标准。坝系相对稳定的条件是 :坝地面积与坝控制流域面积之比0.04~0.05 ,流域骨干坝和大型坝总的剩余滞洪库容应大于当地100年到200年一遇校核洪水的总量 ,骨干工程与中小型淤地坝的比例一般为1∶2~9。(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期刊2004年04期)

坝系相对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定区称钩河坝系是2004年被列为黄河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项目,经过4a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叁大效益显着,坝系控制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9.06%,该坝系规划设计到位,布局合理,坝系相对稳定率和淤积年限符合工程建设运行要求,水资源有效解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灌溉水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坝系相对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秦向阳,李占斌.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与布局优化规划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

[2].张晶莹.定西市安定区称钩河坝系相对稳定分析及水资源利用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

[3].秦向阳,李占斌.韭园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黄峰,肖培青.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取得突破[N].黄河报.2008

[5].曹文洪,胡海华,吉祖稳.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J].水利学报.2007

[6].王卫红,魏良滨,李永军.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系数的实践与探索[J].东北水利水电.2007

[7].王英顺,徐新华.相对稳定坝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建设管理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5

[8].王英顺,田安民,朱莉莉.坝系相对稳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5

[9].史学建.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及建议[J].中国水利.2005

[10].田永宏,郑宝明,杨明,刘海军,张霞.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

论文知识图

骨干坝布坝密度与侵蚀模数关系不同侵蚀区侵蚀模数与相对稳定系数关...不同侵蚀区洪量模数与相对稳定系数关...7100m3泥沙量在4号坝地等效淤积厚...淤地坝系层次结构图兴沟流域相对稳定坝系形成过程网络计划...

标签:;  ;  ;  ;  ;  ;  ;  

坝系相对稳定论文_秦向阳,李占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