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不同海拔小粒咖啡生长发育调查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咖啡生长发育调查

一、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郭周卿[1](2020)在《西物东语 ——朱苦拉咖啡的社会生命故事》文中认为现代世界体系中,作为全球化饮品的咖啡在各国家和地区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咖啡文化。咖啡自清末进入中国社会后因其“洋物”属性而长期被放置于中国饮食文化体系的边缘,仅被少数群体所接触和消费,这种“身份区隔”是理解咖啡在中国的文化意涵之背景之一。本文以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平川镇的一个彝族村落——朱苦拉为田野对象,考察咖啡这种西方“西来物”从1904年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偶然引入种植至今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生命历程。朱苦拉咖啡社会生命故事的书写,关涉人类学的历史叙述、全球化与本土化、物性与身体感、物的市场化与符号化等多个面向,展现物与社会通过人的生产生活实践而混融一体的历史过程。研究得出以下基本认识:(一)咖啡在传入朱苦拉后百余年间经历了从他者向我者的身份转换,从自在的物质资源向具有“符号价值”的文化资源的角色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带来的咖啡树每年产出的咖啡主要满足传教士群体的日常消费需要,作为传教士世俗生活中的“必需品”,并未以饮品的形式出现在地方民众日常生活中,也未被外界社会知晓和重视,一直处于幽居深山的自然缓慢发展状态。1950年代初期传教士离开朱苦拉后,咖啡因与当时云南省农垦外贸经济的某种“耦合”才逐渐以经济作物的身份在朱苦拉地区发挥经济价值。虽然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以“中国咖啡发祥地”之名进行过实地考察,但随后咖啡仍默默无闻数十载,只在朱苦拉地方社会充当“土特产”的角色出现在大众的社会交往生活中,直到21世纪初,才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朱苦拉咖啡“重新被发现”与中国社会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和中国咖啡产业及文化发展的特殊性相关联,其后走向市场化与符号化的重要前提也正是其积攒了百余年的咖啡历史文化。(二)朱苦拉咖啡成为地方资源的过程既是“被发现”、被市场化的过程,也是各方力量凝视、操控和使之符号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朱苦拉地方社会关于西方传教士群体的陈年往事的“小历史”借助咖啡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大历史”相勾连;百年咖啡种植历史使得朱苦拉这个偏远民族村落的“小地方”与中国云南咖啡产业乃至世界咖啡版图的“大世界”相对接;在一系列市场化开发行为中,朱苦拉咖啡被学者、专家、政府、市场等多方力量持续包裹着并形成一股合力,也促使其被形塑为一种“文化符号”,各种力量通过对朱苦拉咖啡的符号操纵和运用以实现自身利益诉求,作为“符号”的朱苦拉咖啡的小社会与整个现代市场体系相融入;越来越多关于朱苦拉咖啡的文字书写将咖啡连带朱苦拉地区的历史传说、人物故事放置于更庞大的历史书写框架中。由此显现出物的地方历史与国家历史、地方村落社会与国家大社会、自在历史与书写历史形成某些互动与互构。(三)论文从朱苦拉咖啡的历史叙述与传播轨迹、朱苦拉咖啡文化的生成、咖啡产业市场化开发、市场化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且始终秉承一个重要观点,即承认物性的存在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反馈功能。在朱苦拉咖啡市场化进程中,朱苦拉地方社会也必然被卷入到现代市场体系中,咖啡直接或间接的带来地方社会的文化再生产、再结构,以及朱苦拉人生计观念的不断变迁。朱苦拉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传统咖啡加工制饮工艺并就地代代传承,使咖啡成为兼具凉药、茶饮、经济作物、地方土特产等多重身份的物,正是当地人对咖啡的认知观念及身体感规训与把握的结果,造就了朱苦拉咖啡物性的特殊性。在此意义层面,咖啡这种“西来”物在朱苦拉这个“东方”具体社会中实现了新的文化实践与话语表达。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朱苦拉咖啡与国际统一标准体系下的咖啡形成对比并形塑着朱苦拉地方的咖啡文化以及市场消费者的品味需求,事实上这也是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发展的某种可能的取向。

刘安琪[2](2020)在《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与成虫触角感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云南省咖啡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以幼虫蛀食树干造成危害。幼虫的蛀食行为导致树干的生长受阻,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即便中度危害,果实品质也受到影响,造成咖啡产量不同程度下降,虫害防控成本增加。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危害对咖啡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幼虫在整个幼虫期都在树干内隐蔽生活,其蛀食行为机制一直未能揭示,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食行为的认知,以及针对性的开展科学防控均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首次通过对受害木段的解析,辨析幼虫蛀道的分布以及行进特征,探究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在树干内的行为踪迹,以此阐释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的蛀食行为。利用信息素诱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该天牛绿色防控路径,触角感器研究是开展化学气味物质筛选的基础,是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开展诱捕防控必须破解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开展了形态学研究,对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和分布等重要信息进行详尽描述和统计分析,获得重要发现和关键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的研究表明:1)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在树干韧皮部、木质部均造成危害。幼虫自孵化后在韧皮部先环食,形成复杂、曲折的蛀道后,大多数再朝树干下方取食。以3龄幼虫开始深入木质部内危害,木质部蛀道总体上与树干平行或向地面垂直的方向延伸;2)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在韧皮部蛀食所形成的蛀道平均长为5.00±0.96cm,平均垂直高度为8.28±1.40cm。木质部蛀道平均长度为30.36±1.2cm,平均垂直高度为16.57±1.60cm;3)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为独立蛀道,但当幼虫数量过多时,蛀道间相互交错甚至出现覆盖现象;4)幼虫蛀道为封闭式。在整个幼虫发育期间,幼虫排泄的虫粪不被排出蛀道,堆积在韧皮部蛀道和木质部蛀道内:5)幼虫蛀道在树干的中下部分布较多,尤其是在直径2.5~3.0cm范围内,蛀道数量最多;6)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产卵场所、蛀入孔和羽化孔集中分布在咖啡树干的中部、胸径2.0~3.5cm范围内;7)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系统的分布与树干直径相关性较强,在树干直径2.5~3.0cm的范围集中分布。2、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研究结果显示:1)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拥有9类感器,含19种类型,即:毛形感器(2个亚型)、刺形感器(4个亚型)、锥形感器(7个亚型)、凹槽钉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2)首次在咖啡灭字脊虎天牛触角上发现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齿形感器的分布;3)触角背面的感器总数最多,其次为触角侧面,触角腹面的感器总数最少;4)刺形感器在触角上属分布最多的感器类型,在触角各节都有分布;其次是耳形和锥形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第2~9亚节;腔锥形感器最少;5)触角的外形在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长度上雌虫触角较雄虫触角长;6)触角感器的类型以及分布在雌雄间存在差异,如:钟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上发现,凹槽钉形感器在雌虫触角上的分布明显多于雄虫。简言之,关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的蛀道研究中基于蛀道的分布特征,首次阐释了幼虫蛀食行为机制;关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研究,首次全面描述了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以及分布,提出了有探索价值的新发现。这些研究成果补充了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基础研究的空缺,深化了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认知。基于这些认知,为探求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控的新措施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科学探索及生产防控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孙彩梅,罗吉,王琨,高佳琪,郝淑美,谭静[3](2019)在《云南不同产地及品种小粒种咖啡豆化学及卫生指标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云南是生态环境最多样的省份,因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各地出产的咖啡豆品质不同,研究云南不同产地咖啡豆的品质特点可为其合理种植及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云南保山和普洱2个主产区的不同海拔、不同品种小粒种咖啡豆样品共50份为材料,对其主要品质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水浸出物、咖啡因、总糖、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重金属砷、铅、镉的含量共11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个产地咖啡豆的主要化学指标(水浸出物、总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和卫生指标(重金属砷、铅、镉含量)均达到行业标准NY/T 604-2006和地方标准DB53/T 154.5-2006,而且水浸出物含量、总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显着高于地方标准;在品质特点方面,保山出产的卡蒂姆咖啡豆水分含量较低而水浸出物、总糖和粗脂肪含量较高,普洱出产的卡蒂姆咖啡豆灰分、咖啡因和粗纤维含量较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咖啡豆的品质因品种和产地而不同,而海拔与除蛋白质之外的其余品质指标相关均不显着。【结论】云南保山和普洱所产的咖啡豆均为优质咖啡豆,品质有异但各具特色,各地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合理进行选择和开发利用。

白学慧,李锦红,萧自位,郭铁英,周华,肖兵,马关润,赵明珠,张洪波,Xia Hongyun[4](2019)在《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咖啡灭字虎天牛是云南咖啡种植区危害咖啡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云南咖啡植区I年完成1代,全年发生2~3次成虫高峰期,世代重严重。为了较好的防治该虫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印度对该虫抗性选育种和利用化学合成的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等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对该虫的防治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对该虫的综合治理和实现减药增效的建议。

萧自位,张洪波,田素梅,周华,赵明珠,白学慧[5](2019)在《云南咖啡生豆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云南小粒种咖啡生豆品质与海拔和纬度的相关性,并对咖啡生豆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咖啡生豆物理性状与海拔和纬度有显着(p<0.05)相关性;粗脂肪和纬度有显着(p<0.05)相关性;云南咖啡产区咖啡生豆品质综合评分均在80分以下,大部分区域啡生豆品质综合评分在60~70分,评分较高的主要分布在普洱和临沧地区。

肖兵,郭铁英,白学慧,周华,李锦红,张洪波[6](2019)在《中粒种咖啡在云南德宏的试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气温的变化,一些中低海拔的环境冬季低温升高,种植中粒种咖啡的风险降低。试验研究表明,在德宏地区能种植橡胶的环境可发展中粒种咖啡生产,中粒种咖啡抗病虫害较强,咖啡豆产量高,品质较优,能生产出中粒种精品咖啡,种植效益提高。

李亚男,黄家雄,吕玉兰,张晓芳,黄健,武瑞瑞,左艳秀,罗心平,李贵平,毕晓菲,杨阳,刘航秀,严炜[7](2018)在《怒江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咖啡果实性状差异分析》文中提出对怒江干热河谷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鲜果与咖啡豆的物理性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花芽分化、开花及果实生长时环境条件的差异,咖啡鲜果和咖啡豆在不同成熟期的性状存在极显着差异,同时该地区的咖啡开花及成熟期相对较迟,但咖啡果实成熟充分,果实及咖啡豆颗粒较大。

武瑞瑞,李贵平,李亚男,杨阳,黄健,张晓芳,高贤玉,黄家雄[8](2018)在《潞江坝干热河谷区3个咖啡品种果实性状调查》文中认为为研究不同品种咖啡豆质量的好坏,测量保山市潞江坝热经所引进的3个咖啡新品种的鲜果果实性状,对3个引进咖啡品种鲜果和种子物理性状的纵径、横径、重量以及果皮重和果皮厚进行邓肯检测和相关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咖啡豆质量方面没有显着差异,有些品种在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厚度、果皮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有差异。从3个品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结出,咖啡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厚度、果皮重、种子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正相关;种子重与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正相关;果皮重,每个品种的相关性不同,品种1与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种子重呈显着正相关;品种2与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厚度呈负相关;品种3与果皮厚度呈显着正相关。3个引进品种的咖啡果实没有表现出优异性,建议种植在高海拔地区。

武瑞瑞,吕玉兰,黄家雄,李贵平,李亚男,黄健,杨阳,张晓芳[9](2017)在《不同海拔咖啡果实性状比较分析》文中认为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着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周萌,罗梓文,李云娜,刘杰,王雪松,霍达,龙亚芹,李荣福[10](2014)在《5个咖啡品种在临沧市幸福镇生长情况调查》文中认为通过调查5个咖啡品种在云南省临沧市幸福镇的生长情况,得到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咖啡品种,为今后临沧市的咖啡推广起到促进作用。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咖啡植株的株高、茎粗、一级分枝的对数和长度,以及鲜果千粒重。结果发现,咖啡品种卡杜埃瑞吉诺和维拉萨奇在调查期间持续快速生长,其余3个品种只在第一年表现出快速生长,在2013—2014年间则生长缓慢。卡杜埃瑞吉诺在所有调查品种中一级分枝对数和长度都最大,并且鲜果千粒重仅次于卡杜埃44,单株产量最高。维拉萨奇的一级分枝对数和长度以及鲜果千粒重仅次于卡杜埃瑞吉诺,单株产量接近卡杜埃44。通过调查发现,咖啡品种卡杜埃44、卡杜埃瑞吉诺和维拉萨奇较其他2个咖啡品种更适合在临沧市种植。

二、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西物东语 ——朱苦拉咖啡的社会生命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物与社会的研究取向
        (二)作为符号消费的物体系
        (三)布迪厄资本实践理论
        (四)学界对咖啡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点
    五、田野点介绍
第一章 故事之源:朱苦拉咖啡被发现
    第一节 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物及其历史
        一、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咖啡的全球传播
        二、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其反思
        三、早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洋物”观
    第二节 咖啡在中国:身份被区隔的历史
        一、从晚清到民初——:模糊不清的西洋饮品
        二、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口岸消费的饮品
        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小资”的标签
    第三节 开放时代咖啡消费的兴起
        一、开放时代:情调与有闲的咖啡消费
        二、嗜好时代:咖啡产业模式多样化
        三、朱苦拉咖啡被发现
    小结
第二章 朱苦拉咖啡历史的地方叙述
    第一节 朱苦拉的历史与生态
        一、朱苦拉地区的历史叙述
        二、朱苦拉地区的自然生境
        三、朱苦拉咖啡的生态适应
    第二节 传教士将咖啡引种朱苦拉
        一、历史背景:天主教在清代的传教策略
        二、关键人物:在云南的天主教传教士
        三、重要事件:田德能传教士将咖啡引入朱苦拉
    第三节 咖啡树在朱苦拉地区的权属变迁
        一、传教士的咖啡树(1904-1952)
        二、村民集体所有的咖啡树(1952-1982)
        三、包产到户的咖啡树(1982-2013)
        四、渔泡江两岸的经济之树(2013至今)
    小结
第三章 朱苦拉咖啡文化的生成
    第一节 加工工艺层面:从果实到饮品
        一、朱苦拉咖啡加工制饮工艺的习得
        二、朱苦拉咖啡的传统制饮工艺的内容
    第二节 日常生活层面:朱苦拉咖啡的多重身份
        一、传教士带来的新物种(1904-1952)
        二、值钱的经济作物(1952-1982)
        三、地方土特产(1982-2007)
    第三节 身体感层面:朱苦拉人的咖啡观
        一、颇有讲究的朱苦拉咖啡
        二、国际标准体系下的朱苦拉咖啡
        三、咖啡的物性与符号化要素
    小结
第四章 朱苦拉咖啡的市场化
    第一节 市场开发
        一、商业资本进入
        二、举办咖啡文化论坛
        三、各媒体拍摄纪录片
        四、政府聚焦施策
    第二节 朱苦拉咖啡市场化中的博弈与冲突
        一、朱苦拉地方社会传统生计模式
        二、价格之外:渔泡江两岸咖啡交易中的冲突
        三、朱苦拉咖啡市场化中的力量博弈
    第三节 朱苦拉咖啡的消费:从乡村到城市
        一、朱苦拉咖啡在村落:手工咖啡产品的出现
        二、朱苦拉咖啡在宾川:与宾川咖啡文化的交融
        三、朱苦拉咖啡在昆明:走向品牌化
    小结
第五章 卷入市场后的朱苦拉地方社会
    第一节 朱苦拉社会自我观念的延伸
        一、朱苦拉人的自我观念
        二、咖啡成为朱苦拉社会的一部分
        三、依赖市场后的朱苦拉社会面貌
    第二节 市场化带来的朱苦拉社会之变
        一、自我裂变:朱苦拉村落内部
        二、他者眼光:村落之间的关系
        三、反观自我:朱苦拉社会生计观念的变迁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与成虫触角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1.1 咖啡研究概述
        1.1.1 咖啡种类与形态特征
        1.1.2 咖啡的分布
        1.1.3 云南咖啡现状
        1.1.4 咖啡的病虫害
    1.2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研究概述
        1.2.1 分布与寄主
        1.2.2 天敌种类
        1.2.3 形态特征
        1.2.4 生物学习性
        1.2.5 生活史
        1.2.6 危害特征
        1.2.7 防治措施
    1.3 天牛蛀食行为研究
    1.4 昆虫触角感器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与立题依据
2.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幼虫蛀道系统观察
        2.2.2 蛀道系统与树干高度的关系
        2.2.3 蛀道系统与树干直径的关系
    2.3 讨论
3.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电镜观察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样品制备和扫描电镜观察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触角形态
        3.2.2 触角感器类型
        3.2.3 触角感器形态特征
        3.2.4 触角感器的分布
    3.3 讨论
4.总结
    4.1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分析
    4.2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电镜观察
5.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云南不同产地及品种小粒种咖啡豆化学及卫生指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
    2.2 灰分
    2.3 水浸出物
    2.4 咖啡因
    2.5 总糖
    2.6 蛋白质
    2.7 粗脂肪
    2.8 粗纤维
    2.9 卫生指标
3 讨 论
4 结 论

(4)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发生规律的确定
2 抗天牛选育种的研究
3 国内外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的进展
4 国内外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防控替代技术研究进展
    4.1 国外替代技术的研究进展
        4.1.1 印度咖啡园人工清除虫伤枝
        4.1.2 在印度咖啡双层荫蔽控制灭字脊虎天牛
        4.1.3 印度性信息素在控制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研究及应用
        4.1.4 其它东南亚咖啡生产国
    4.2 国内替代技术研究的进展
        4.2.1 开展了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4.2.2 复合栽培技术:
        4.2.3 物理防治
        4.2.4 木材粉碎机及时清除咖啡虫伤枝试验研究
        4.2.5生物防治:
        4.2.4天牛的诱捕和趋避作用的试验
        4.2.5 其他研究
5 对云南咖啡园灭字脊虎天牛防控管理的建议
    5.1 重视使用抗锈品种,提高咖啡抗虫能力
    5.2 用替代技术有机结合防控灭字脊虎天牛

(5)云南咖啡生豆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咖啡生豆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语

(6)中粒种咖啡在云南德宏的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粒种咖啡引种保存情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参试品种
    2.2 试验地环境
    2.3 试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情况
    3.2 冬季低温对不同咖啡品种的影响
    3.3 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
    3.4 产量表现
    3.5 咖啡豆物理性状及内含物含量
        3.5.1 咖啡豆物理性状比较
        3.5.2 中粒种咖啡豆内含物含量
    3.6 中粒种咖啡杯品测定结果
4 推广试种情况
5 结论与讨论

(7)怒江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咖啡果实性状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时间和品种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果千粒质量
    2.2 果皮质量
    2.3 果胶质量
    2.4 带壳豆质量
    2.5 咖啡壳质量
    2.6 咖啡米质量
    2.7 圆豆质量
    2.8 缺陷豆质量
    2.9 正常豆质量
3 结论

(8)潞江坝干热河谷区3个咖啡品种果实性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采集地
        1.1.2 咖啡果样品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咖啡鲜果果实性状基本描述
    2.2 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果实性状差异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9)不同海拔咖啡果实性状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采集地
        1.1.2 咖啡果样品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性状测试结果
    2.2 果实性状差异性分析
    2.3 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10)5个咖啡品种在临沧市幸福镇生长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1. 种植地概况
        2. 调查品种
        (1) 卡杜拉
        (2) 卡杜埃瑞吉诺
        (3) 卡杜埃44
        (4) 维拉萨奇
        (5) 卡蒂莫7963
    (二)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调查结果
        1. 卡杜拉生长情况
        2. 卡杜埃瑞吉诺生长情况
        3. 卡杜埃44生长情况
        4. 维拉萨奇生长情况
        5. 卡蒂莫7963生长情况
    (二) 结果分析
        1. 卡杜拉结果分析
        2. 卡杜埃瑞吉诺结果分析
        3. 卡杜埃44结果分析
        4. 维拉萨奇结果分析
        5. 卡蒂莫7963结果分析
        6.5个咖啡品种鲜果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结果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

四、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物东语 ——朱苦拉咖啡的社会生命故事[D]. 郭周卿. 西南民族大学, 2020(11)
  • [2]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蛀道与成虫触角感器研究[D]. 刘安琪. 云南大学, 2020(08)
  • [3]云南不同产地及品种小粒种咖啡豆化学及卫生指标比较[J]. 孙彩梅,罗吉,王琨,高佳琪,郝淑美,谭静.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 [4]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A]. 白学慧,李锦红,萧自位,郭铁英,周华,肖兵,马关润,赵明珠,张洪波,Xia Hongyun. 2019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5]云南咖啡生豆品质研究[J]. 萧自位,张洪波,田素梅,周华,赵明珠,白学慧. 食品工业, 2019(02)
  • [6]中粒种咖啡在云南德宏的试种研究[J]. 肖兵,郭铁英,白学慧,周华,李锦红,张洪波. 热带农业科技, 2019(02)
  • [7]怒江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咖啡果实性状差异分析[J]. 李亚男,黄家雄,吕玉兰,张晓芳,黄健,武瑞瑞,左艳秀,罗心平,李贵平,毕晓菲,杨阳,刘航秀,严炜. 农产品加工, 2018(07)
  • [8]潞江坝干热河谷区3个咖啡品种果实性状调查[J]. 武瑞瑞,李贵平,李亚男,杨阳,黄健,张晓芳,高贤玉,黄家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3)
  • [9]不同海拔咖啡果实性状比较分析[J]. 武瑞瑞,吕玉兰,黄家雄,李贵平,李亚男,黄健,杨阳,张晓芳. 热带农业科学, 2017(01)
  • [10]5个咖啡品种在临沧市幸福镇生长情况调查[J]. 周萌,罗梓文,李云娜,刘杰,王雪松,霍达,龙亚芹,李荣福. 中国热带农业, 2014(06)

标签:;  ;  ;  ;  ;  

云南不同海拔小粒咖啡生长发育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