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会影响论文_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社会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游,社会,旅游地,乡村,企业,西江,张家口。

旅游社会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1](2019)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和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雪峰山景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从"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两大维度选取17个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贫困户身份标签、农户认可程度、农户需求程度、信息公开程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政府引导效果等变量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农户团结程度具有显着负向影响,农户自身能力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童晓云[2](2019)在《冬奥会旅游形象对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指的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目的是为了充分反映旅游地的主要旅游优势,真正把握旅游地的资源特点,总结出能够全面展现和反映旅游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形象品牌,使游客们通过(本文来源于《张家口日报》期刊2019-10-26)

徐凤增,林亚楠,王晨光[3](2019)在《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较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社会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形式,逐渐成为解决乡村贫困、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方式。在鲁中地区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创业的社会价值创造属性、经济价值创造属性及创新属性,都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均衡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村落精英的操持下,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较好地诠释了社会创业的"初心",而社会创业也为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了动力源。在当今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这一个案研究具有普遍意义,既有助于探索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也可进一步丰富社会创业理论体系内容及应用情境。(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宋竹芳[4](2019)在《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旅游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优质旅游的背景下,亟需旅游企业保持成长性。在众多影响旅游企业成长性的因素中,社会资本和企业转型升级被公认为是关键因素。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中连接需求方(旅游消费者)和供给方(上游供应商)的中介机构,处于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位置,离开旅游企业的通力合作,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很难进行。其中,在规模上占据旅游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小旅游企业,成为决定旅游产业成长性的关键。但是与成熟旅游企业相比,中小型旅游企业在资源获取、利用、整合和消化吸收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我国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小旅游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变化和资源限制,旅游企业的边界不断拓展,加之中小旅游企业的先天特性更需要资源外取和转型升级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中小旅游企业作为连接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天然桥梁,身处旅游市场网络中并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利用各种资源,并内化为转型升级及成长的基础。那么,社会资本是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直接动因吗?在外部社会资本内化的过程中中小旅游企业有没有进行相应的转型与升级?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对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有没有差异?这些问题对于揭示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起作用的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中小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资本实现转型升级及提高成长绩效这一主旨而展开研究,意在从微观视角揭示单个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逻辑,为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路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第一,构建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与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叁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对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成长绩效这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第二,探讨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分别对转型升级、成长绩效的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第叁,结合研究主题,确定了本研究主要变量的维度划分、测量方法和测量题项,在小样本预调研及问卷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正式调查问卷;第四,利用收集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及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制,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维度在中介作用中的路径依赖差异。最后,在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境下,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我国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系是否相同。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的叁个维度均对其成长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小旅游企业由于先天不足,需要利用市场网络资源并内化为社会资本,将深层次矛盾进行挖掘和解锁,不断调和日益突出的劳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2)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促使其成长绩效的提升。成长绩效是检验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社会资本+转型升级”成为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提升的新路径;(3)环境动态性在社会资本认知维度与旅游企业转型和升级之间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只有高质量、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沟通语言,才能促进中小型旅游企业社会资本转变为其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1)开发了本土情境下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量表。充分考虑了我国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发展背景的情境下,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预测,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运用该量表对我国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测度。(2)揭示了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前因变量的内容,探讨了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3)提出了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成长绩效的理论框架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中小旅游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影响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中介过程,丰富了旅游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胡昕[5](2019)在《生态旅游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评价——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耦合角度加以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和熵值法等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社会、生态、经济叁大系统出发,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对农户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子,以此更好地进行生计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该研究区域而言尚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农户可以更为直接地参与其中,说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度。(2)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多样,其中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影响显着。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中,风险变化更胜于其收入提升机遇,表明其系统脆弱性增强,而这正是与农户社会资本欠缺、对乡村旅游机遇的认知不充分有关。结论: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农户生计脆弱性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既有外生冲击力的驱动,同时还与农户自身的社会和认知等资本有关。(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袁箐,陈楠[6](2019)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居民地方意象对其节庆旅游支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但目的地居民的地方意象却缺乏系统研究,节庆研究范畴也亟待旅游理论的涉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开封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该地举办的各类节庆为研究内容,构建居民地方意象、节庆影响感知与节庆支持度间关系模型,使用AMOS和SPSS PROCESS分别验证结构模型与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认知意象、情感意象、整体意象同样适用于居民地方意象的建构;居民的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均对节庆支持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认知意象则对节庆支持度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居民的节庆影响感知分别在其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节庆支持度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在整体意象与节庆支持度间不存在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婷[7](2019)在《旅游地社会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社区增权的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旅游业的纵深化发展,旅游景区(景点)与社区的利益关系愈加紧密。当地居民积极依附旅游景区参与旅游生产与发展过程,成为改善社区居民生计、优化旅游服务体系、塑造舒适旅游环境的重要途径,进而为增加旅游景区利益、实现旅游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当前社区的发展强调对居民赋权,居民的“主人”地位被强化,社区增权亦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社区增权理论,廓清旅游地社会责任对社区参与作用机理,对于协调景区与社区居民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足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享发展理论”,湖南省雪峰山旅游经营公司依托当地优质山水资源赋存,形成了利益共享式长效扶贫机制,促使当地贫困村民能够实现有序脱贫,最终实现景区与当地社区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与此同时,溆浦雪峰山旅游经营公司积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能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工作满意度,加之社区增权的强化作用,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意愿。因此,科学量化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参以及社区增权关系,明晰研究区社会责任对社区参与的作用机制成为本文的重难点与创新点。鉴于此,本研究随机采用访谈及问卷形式调研湖南溆浦雪峰山旅游区居民,继而利用SPSS软件及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社会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的作用机理。结论如下:(1)雪峰山旅游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呈中等水平,人口统计学变量成为影响参与程度差异的重要因子;(2)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案例地社区参与存在显着正向影响;社区增权对社区参与有显着正向影响,但政治赋权维度对社区参与无显着正向影响。(3)社区增权在旅游地社会责任和社区参与之间起调节作用,而政治赋权在旅游地社会责任和社区参与之间并不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本文立足于社区增权、相关旅游立法及景区管理制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议对策,以期为湖南溆浦雪峰山旅游区规划及社区管理提供科学有效启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甘德伟,黄国浩,黄月美[8](2019)在《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空间差异及机理分析:贵州西江苗寨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西江苗寨群为研究样区,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社区环境四个维度,提取出旅游影响下社会文化显着变迁因子的要素集。再利用SPSS19.0软件对各维度项目层要素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公因子,进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通过得分情况高低来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西江村寨社会文化变迁程度也因受旅游影响不同而在时空上形成差异,总体表现为由核心区向周边变迁程度递减的距离衰减趋势。(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9年03期)

李伯华,黄洁,窦银娣[9](2019)在《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1)空间距离临近性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敏感性产生了一定的扰动,但影响程度有限,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的东部。(2)单一的季节性旅游自然景观或单一的文化景观开发是当前许多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发展存在的主要现象,这种开发模式不利于乡村旅游地的长久发展。(3)景观类型与核心区相同时无法有效吸引游客,而景观类型具有独特性时能有效吸引游客。(4)适应能力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敏感性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等8个指标对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3期)

颜琳[10](2019)在《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开发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纪念品是文化资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代表了旅游地的形象和地域文化特质。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析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开发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开发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但随着旅游地商业化程度加深,旅游纪念品市场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接待地居民对其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信心,导致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危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旅游社会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游形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指的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目的是为了充分反映旅游地的主要旅游优势,真正把握旅游地的资源特点,总结出能够全面展现和反映旅游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形象品牌,使游客们通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社会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1].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童晓云.冬奥会旅游形象对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N].张家口日报.2019

[3].徐凤增,林亚楠,王晨光.社会创业对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J].民俗研究.2019

[4].宋竹芳.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胡昕.生态旅游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评价——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J].林业经济.2019

[6].袁箐,陈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居民地方意象对其节庆旅游支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李婷.旅游地社会责任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社区增权的调节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甘德伟,黄国浩,黄月美.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空间差异及机理分析:贵州西江苗寨案例[J].度假旅游.2019

[9].李伯华,黄洁,窦银娣.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10].颜琳.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开发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Saveriades和Alexis的承载力与旅游该模型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据巴特勒,有...社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旅游扶贫社会绩效的传统和经济评价Perdue et al.旅游发展和社区满足模式...

标签:;  ;  ;  ;  ;  ;  ;  

旅游社会影响论文_罗文斌,唐叶枝,张辛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