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疾病诊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中医疾病诊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庆市万州区弹子镇卫生院重庆404046)

【摘要】中医在我国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独立的发展体系,具备自身在诊断方面的特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是贯穿中医领域的思想方法。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通联系、相互影响、密切相关的关系。作为中医,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诊断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本文对中医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对中医疾病诊断进行完善。

【关键词】中医;疾病诊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356-01

中医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形式,将辩证以及整体进行结合,发明了四诊疾病治疗方法,通过望闻问切收集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症。论治,就是根据“证”确定相应的治法,并遣方用药。辨证是基础,论治是关键,没有准确的辨证就没有科学的论治。因此中医疾病诊断要求其整体性较强,需要结合病情的整体表现制定适宜的治疗计划,提升治疗效果。但是现阶段中医疾病诊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中医疾病诊断特征

1.1整体性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器官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对于疾病的判断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人体局部的病理变化也会对整体的气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疾病诊断不仅需要关注局部的各项变化情况,还需要维持整体的稳定性,在诊断过程中不仅重视某一器官的病变,而是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1.2环境性

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不能脱离于自然界而单独的存在,因此进行中医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界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对人体都是影响性的因素,这些外部变化对机体的影响是较大的,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病情进行判断,分析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治疗上做到因时、因地、因人的对病情进行判断,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1.3联系性

人生活在相应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的关系,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都对人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健康。中医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外部环境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通过辩证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且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而提升治疗的整体质量。

2.中医疾病诊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系统准确性不足

现阶段中医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相应的资料完整性不足,缺乏病史的采集以及分析,无法为辩证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的判断不够系统,不能围绕主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整体的治疗过程中各种思路混乱,无法突出重点,对于患者的病情症状了解不充分,造成病情诊断不准确,因此需要加强对疾病判断能力的提升,可以敏锐的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利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补充,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确保疾病判断的准确性。

2.2忽视辩证环节

中医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忽视了患者自身的适宜性,造成以下两种问题的从“症”到“药”,如患者“头痛”,医生立即想到“川芎、白芷、蒿本、蔓荆子”等;从“症”到“方”,如患者“咳嗽”,医生就想到“止嗽散、三拗汤、桑菊饮”等。但是对于患者的体质没有进行灵活的分析,造成主方在加减方面不够灵活,因此需要在治病情诊断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自身疾病的分析,重视对药方的灵活性进行判断,准确运用“四诊合参”进行辩证分析,制定更加适宜的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对药方进行加减,提升治疗效果,防止在治疗中出现断章取义、顾此失彼的情况。

2.3全面性不足

中医与西医之间是存在一些区别的,西医中的一些检查结果对于中医病情的诊断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病情判断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西医的一些检查结果,而是应该遵循中医相应理论,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对病情进行研究。同时对于一些偏方以及秘方保持谨慎的态度,特别是一些治疗咳嗽以及癌症的秘方,虽然这些药方可能在治疗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结合病情实际进行适宜的加减,毕竟同一个病症,在不同的人或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病程,其病情也不完全一致,故不能“一方一病”,也不能“一病一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医师在学习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工作中,不能忘记中医的特点,而是应该在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一丝不苟地、科学地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辨证论治,开展临床工作。同时,中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好中医各科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分析、不断总结,继承好中医学,结合病情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适宜的治疗方法,全面提升中医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将中医治疗与中医发展进行结合,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我国的中医事业发扬光大,对我国独有的医学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吴万垠.中医肿瘤诊疗中的诊断、辨病、辨证与辨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018(19):1-2.

[2]王海莉.中医理论教学的困惑与中医思维能力训练——兼议中医理论的实验教学问题[J].医学与哲学(A),2017,38(10):87-90.

[3]陶嘉磊,张宗明,汪受传.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J].医学与哲学(A),2015,36(08):85-87.

[4]田飞,常俊,赵静,郭世珍,姜智浩,陆小左,曹宏梅.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天津中医药,2015,32(07):445-448.

[5]闵莉,林雪娟,杜含光,朱龙,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中医杂志,2015,56(04):271-273.

[6]朱向东,梁永林,王燕.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01):152-156.

标签:;  ;  ;  

在中医疾病诊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