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度评估论文_马赞,王鹏,胡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度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信度,指标体系,模型,方法,数据,报文,组合。

可信度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马赞,王鹏,胡剑波[1](2019)在《航空电子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可信度评估方法存在评估时间较长、均方误差偏高、可信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liefF算法的航空电子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分析航空电子系统基础数据,构建系统可信度模型,可信度模型的信任值包含主观信任值、直接信任值以及推荐信任值叁个方面,由叁个信任值推导出电子系统可信度最终信任值。根据最终信任值,利用主观判别方法分别计算航空电子系统定性指标可信度、可信度指标主观权重值、可信度指标客观权重值,根据指标综合性权重值给出评估结果。在上述基础上,采用ReliefF算法筛选整个航空电子系统可信度评估指标,并完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缩短了评估时间,降低了均方误差,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1期)

李颖臻,曾清乐[2](2019)在《阻拦过程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飞机阻拦过程,了解飞机阻拦过程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对阻拦过程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建模。将飞机阻拦过程各个指标进行可信度分层,并使用模糊层次评估法对阻拦过程建模整体评估,不仅评估了阻拦过程仿真系统的可接受性,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引言:伴着科学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的迅猛发展,仿真与建模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同时仿真也变的越来越层次化。仿真拥有成本小、可反复性等优点,但是建模与仿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且各个方面的数据不全面,因此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系统差异多少,或者说在百分之多少能代表实际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阻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化的系统,实物实验会耗费(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9期)

周华良,郑玉平,徐建松,李友军[3](2019)在《混合组网下采样值传输时延值测量的可信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网络采样、网络跳闸应用中模拟量采样值(SV)传输时延的确定性和准确度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一种基于报文实现SV数据传输时延实时测量及补偿的方法逐渐被接受,开始应用于智能站"叁网共口"和就地化保护专网等场合。文中介绍了混合组网下SV报文传输时延测量方法和实现,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在实现传输时延准确测量各个环节的可信度及其影响,并对报文中与SV数据强关联的时延测量值提出了基于总链路时延合理值和总链路时延误差值作为指标组合来进行在线评估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工程阈值的取值方法。最后,文中通过选取就地化保护专网的专项测试分析与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0期)

胡晓峰,李伟,马萍,杨明[4](2019)在《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仿真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问题,初步提出一种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仿真实验可信度指标的度量方法,结合加法和乘法合成法的指标综合方法;最后,结合实例对空间填充性和正交性度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说明。该方法为复杂仿真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可以丰富仿真可信度评估体系。(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04期)

苏亮,阮思洁,史文萍,杨颖,尹兵[5](2019)在《基于可信度的主动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配电网中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潮流问题以及管理模式主动化,使得配电网结构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蒙特卡洛抽样的随机性也使评估结果的精确度降低。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运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考虑到评估结果与电源、负荷抽样的不确定性,对其建立模型,提出了以可信度为基础的主动配电网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IEEE14节点配电网标准算例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将实时可信度和设置的可信度予以比较,从而判断主动配电网的风险评估结果是否趋于收敛。结果表明以可信度为基础的主动配电网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更高效、更准确地得到风险评估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3期)

王建敏,吴云洁[6](2019)在《基于聚类云模型的小样本数据可信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数据量小、且无评估标准的系统可信度评价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人员的难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聚类算法和云模型相结合的小样本数据可信度评估方法。利用聚类算法先确定小样本中的聚类中心值,基于此建立云模型。通过云模型产生小样本的扩充数据。根据云滴的置信度分布可进一步计算小样本数据的可信度。将聚类算法与云模型相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小样本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增加评估的有效性。通过算例分析及仿真证明了所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小军,徐忠富,张星,孙丹辉[7](2019)在《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研究综述及难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建模与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模型在军事、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仿真模型的功能和性能大大增强,仿真系统越来越复杂,仿真模型的可信度评估面临着新的挑战,已经成为建模与仿真领域的关键难题。鉴于此,文中对国内外仿真模型可信度研究的主要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特别地分析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明确了仿真模型可信度的概念及其与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仿真模型可信度研究的发展历程、范式和生命周期模型,对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类;最后,提出了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面临的8项挑战。通过综述与难点分析,文章为制定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的研究框架、创新可信度评估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1期)

王玉龙,董志明,彭文成,王晓方[8](2019)在《基于融合先验信息的仿真交互可信度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互行为可信是分布式LVC (Live Virtual and Constructive)仿真系统可靠运行和正确推进的基础。针对交互行为可信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框架下的基于融合先验信息的仿真交互可信度模型。明确了交互一致和交互可信度的基本概念,构建了交互可信判断模型;通过引入继承因子,确定不同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对分布式LVC训练仿真系统的历史信息和专家经验等先验信息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交互信息测试和交互可信判断,运用贝叶斯方法得到交互可信度的后验估计。该方法可以较低的系统负载,来保证实时可靠地监测交互可信度,为分布式LVC训练仿真系统可信度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婷[9](2019)在《基于数据起源的网络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的普遍使用,使得信息得以高速的交换和传播,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网络社交活动中,用户即是信息的创建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由于用户的匿名身份,使得大量的虚假信息得以在网络上疯传,从而降低了社交网络信息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也遭到了质疑,而高质量的信息内容能够为用户乃至互联网提供具有高价值的知识资源,因此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识别可信度高的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起源可以帮助追踪数据的来源,有效的记录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动态信息并评估数据质量以及可信度,使用户清晰地了解到信息的来龙去脉,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采用该信息内容。本文以知乎信息为研究起点,采用数据起源方法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以及媒介这叁个角度对知乎信息以及其上下游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本文首先对数据起源和信息可信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数据起源的模型,不同的社交媒体信息特点、各个平台的用户行为特征以及信息可信度的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2)构建社交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确定用户可信度评估指标和媒介权威性大小,根据选取的知乎信息跨平台传播的场景,选择合适的话题,构建数据起源的PROV模型,对传播过程所涉及的实体、活动、代理、时间等采用RDF对其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存储及有效性验证。(3)抓取网络场景中知乎信息传播路径上所涉及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个人完整信息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行为数据,对指标实际值进行预处理,从用户信息的完整度、个人认证和成就、活跃度、交际广度四个指标计算出用户的可信度值。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权威性进行评估。(4)通过计算传播路径上用户节点的可信度和平台权威性数值,从而得出所选取的网络社交媒体信息的可信度值,并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5)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研究成果为信息可信度评估以及改善平台信息质量的方法上提供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胡晓峰[10](2019)在《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实验结果是仿真系统按照一定的仿真实验方案运行产生的输出,是系统分析、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复杂仿真系统具有大规模、多层次、强交互等特征,复杂仿真实验呈现出因子数多、因子水平多、大范围等特点,相应的复杂仿真实验结果是否可信成为用户和仿真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研究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在分析复杂仿真实验的特点和给出仿真应用流程的基础上,总结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指标体系,进而给出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流程。其次,研究想定层实验可信度指标的计算方法。采用置信区间法和Bootstrap估计法计算仿真输出精度,采用离差准则度量实验点的空间填充性,通过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度量正交性,采用假设检验法分析分布一致性,采用比例系数度量实验点选取的典型性。再次,研究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综合评估方法,包括指标值规范化方法、指标赋权方法和指标综合方法。给出基于转换函数的指标规范化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组合赋权方法,给出指标综合方法中加法合成法和乘法合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最后,设计并实现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辅助工具。该工具包括用户管理、评估对象管理、仿真实验设置、评估专家管理、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计算、指标综合及评估报告生成等功能。通过某防空系统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实例,验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可信度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据飞机阻拦过程,了解飞机阻拦过程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对阻拦过程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建模。将飞机阻拦过程各个指标进行可信度分层,并使用模糊层次评估法对阻拦过程建模整体评估,不仅评估了阻拦过程仿真系统的可接受性,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引言:伴着科学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的迅猛发展,仿真与建模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同时仿真也变的越来越层次化。仿真拥有成本小、可反复性等优点,但是建模与仿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且各个方面的数据不全面,因此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系统差异多少,或者说在百分之多少能代表实际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仿真系统的可信度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阻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化的系统,实物实验会耗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度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马赞,王鹏,胡剑波.航空电子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2].李颖臻,曾清乐.阻拦过程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J].电子世界.2019

[3].周华良,郑玉平,徐建松,李友军.混合组网下采样值传输时延值测量的可信度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4].胡晓峰,李伟,马萍,杨明.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J].上海航天.2019

[5].苏亮,阮思洁,史文萍,杨颖,尹兵.基于可信度的主动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6].王建敏,吴云洁.基于聚类云模型的小样本数据可信度评估[J].系统仿真学报.2019

[7].杨小军,徐忠富,张星,孙丹辉.仿真模型可信度评估研究综述及难点分析[J].计算机科学.2019

[8].王玉龙,董志明,彭文成,王晓方.基于融合先验信息的仿真交互可信度评估方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9

[9].张婷.基于数据起源的网络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D].山西大学.2019

[10].胡晓峰.复杂仿真实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过程控制与管理分系统可信度评估树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指标...××作战仿真系统的联邦结构××作战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树一15航天器再入半物理仿真系统可信度

标签:;  ;  ;  ;  ;  ;  ;  

可信度评估论文_马赞,王鹏,胡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