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克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该活检针,包括:内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一插接部;外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二插接部;固定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四插接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活检针拆装简单,拆装时间较短,有助于减少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和准备工作,从而提高手术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壁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外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壁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固定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所述第一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一内限位壁,在所述两个第一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台;所述第三限位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扣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所述第二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二内限位壁,在所述两个第二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台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所述第四限位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扣合的第二凹槽。

设计方案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壁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一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一凸起;

外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壁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二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二凸起;

固定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所述第一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一内限位壁,在所述两个第一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台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台;所述第三限位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扣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所述第二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二内限位壁,在所述两个第二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台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所述第四限位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扣合的第二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限位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台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外限位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隙;在所述第一限位台上与所述第一凸起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外限位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台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二外限位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隙;在所述第二限位台上与所述第二凸起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限位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三空隙;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内针组件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内限位壁插入第一空隙内,所述第一限位台插入所述第三空隙内,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内限位壁的顶部相接,同时所述第一限位台与所述第三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扣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限位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四空隙;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针组件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内限位壁插入第二空隙内,所述第二限位台插入所述第四空隙内,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内限位壁的顶部相接,同时所述第二限位台与所述第四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扣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组件套设于所述外针组件内,且所述第一插接部伸出所述外针组件外;所述外针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一端的两端开口中空的第二针体,且所述第二针体的末端为针状结构;所述内针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一端的第一针体,所述第一针体的末端为与所述第二针体末端针状结构方向相反的针状结构;且在所述第一针体上靠近所述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容置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针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孔位;所述第一限位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孔位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活检针通过所述第一孔位与活检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针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孔位,所述第二限位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孔位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活检针通过所述第二孔位与活检枪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贯通所述第二插接部以及第二针体,所述第一针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进入所述第二插接部,从而进入所述第二针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与所述第四插接部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同一侧且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手拉部以及位于所述手拉部一侧的通孔。

10.一种穿刺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检枪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

背景技术

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早期发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

穿刺活检手术中,手术人员将结合影像机器等设备,确认好需要取样的病灶位置后,再进行穿刺活检操作,活检手术前,准备人员将活检针取出,装配在活检枪上,手术人员将拿到准备好的活检枪在影像设备的辅助下,对病人进行活检取样手术。但是目前的活检枪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活检枪操作方法是将活检针放置到活检枪中后,手用力捏开活检针上的配件,然后往外拔出配件,盖上活检枪上盖,活检针的装配动作次数较多。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活检针装配到活检枪中需要的准备时间较长以及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该活检针装配方法简单,装配时间较短,能够减少手术前的准备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活检针。

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针,包括:内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壁以及位于两个第一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一限位台;第一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外针组件,包括与固定件插接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壁以及位于两个第二外限位壁之间的第二限位台;第二限位台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固定件,包括与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第一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一内限位壁,在两个第一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台;第三限位台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扣合的第一凹槽;第四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第二外限位壁相配合的第二内限位壁,在两个第二内限位壁之间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台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第四限位台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扣合的第二凹槽。

可选地,第一外限位壁与第一限位台垂直设置,且第一外限位壁与第一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隙;在第一限位台上与第一凸起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二外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台垂直设置,且第二外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隙;在第二限位台上与第二凸起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

可选地,第一内限位壁与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三空隙;当固定件与内针组件连接时,通过第一内限位壁插入第一空隙内,第一限位台插入第三空隙内,第一滑槽与第一内限位壁的顶部相接,同时第一限位台与第三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第一凸起扣合在第一凹槽内。

可选地,第二内限位壁与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四空隙;当固定件与外针组件连接时,通过第二内限位壁插入第二空隙内,第二限位台插入第四空隙内,第二滑槽与第二内限位壁的顶部相接,同时第二限位台与第四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第二凸起扣合在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内针组件套设于外针组件内,且第一插接部伸出外针组件外。

可选地,外针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二插接部一端的两端开口中空的第二针体,且第二针体的末端为针状结构;内针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部一端的第一针体,第一针体的末端为与第二针体末端针状结构方向相反的针状结构;且在第一针体上靠近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容置部。

可选地,第一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一针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孔位;第一限位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孔位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活检针通过第一孔位与活检枪连接。

可选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二针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孔位,第二限位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孔位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活检针通过第二孔位与活检枪连接。

可选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贯通第二插接部以及第二针体,第一针体通过第三连接部进入第二插接部,从而进入第二针体内。

可选地,第三插接部与第四插接部位于固定件的同一侧且平行设置。

可选地,固定件还包括手拉部以及位于手拉部一侧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穿刺活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穿刺活检装置,包括活检枪和活检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针组件与固定件通过第一插接部的第一凸起与第三插接部的第一凹槽插接在一起,外针组件与固定件通过第二插接部的第二凸起与第四插接部的第二凹槽插接在一起,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拆装操作简单,可省去用力捏开活检针的步骤,拆装时间较短,有助于减少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和准备工作,从而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针结构简单,可以减少活检针本身的模具成本和员工装配该活检针的时间,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针的内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针的外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检针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活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针组件;11-第一外限位壁;111-第一限位台;1111-第一凸起;12-第一孔位;13-第一连接部;14-第一针体;15-第一空隙;2-外针组件;21-第二外限位壁;211-第二限位台;2111-第二凸起;22-第二孔位;23-第二连接部;24-第二针体;25-第二空隙;3-保护套;4-固定件;41-第一内限位壁;411-第一凹槽;42-第二内限位壁;421-第二凹槽;43-手拉部;44-通孔;6-活检枪;61-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参考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针包括:内针组件1,包括与固定件4插接的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外限位壁11以及位于两个第一外限位壁11之间的第一限位台111;第一限位台11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111。

外针组件2,包括与固定件4插接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外限位壁21以及位于两个第二外限位壁21之间的第二限位台211;第二限位台211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11。

固定件4,包括与第一插接部插接的第三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插接的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第一外限位壁11相配合的第一内限位壁41(纵截面为T形状的第一内限位壁41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方体板状物组成,位于上部的板状物呈水平状,位于下部的板状物竖直设置),在两个第一内限位壁41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111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台(第三限位台与第一内限位壁41的位于上部的板状物平行设置);第三限位台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1111相扣合的第一凹槽411;第四插接部包括两个纵截面为T形状与第二外限位壁21相配合的第二内限位壁42(纵截面为T形状的第二内限位壁42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方体板状物组成,位于上部的板状物呈水平状,位于下部的板状物竖直设置),在两个第二内限位壁42之间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台211相配合的第四限位台(第四限位台与第二内限位壁42的位于上部的板状物平行设置);第四限位台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2111相扣合的第二凹槽421。内针组件1与固定件4通过第一插接部的第一凸起1111与第三插接部的第一凹槽411插接在一起,外针组件2与固定件4通过第二插接部的第二凸起2111与第四插接部的第二凹槽421插接在一起,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拆装操作简单,拆装时间较短,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和准备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第一外限位壁11与第一限位台111垂直设置(第一外限位壁11与第一内限位壁41的位于下部的板状物平行,第一限位台111与第三限位台平行),且第一外限位壁11与第一限位台111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隙15;在第一限位台111上与第一凸起1111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二外限位壁21与第二限位台211垂直设置(第二外限位壁21与第二内限位壁42的位于下部的板状物平行,第二限位台211与第四限位台平行),且第二外限位壁21与第二限位台211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隙25;在第二限位台211上与第二凸起2111相背的表面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槽。

第一内限位壁41与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三空隙;当固定件4与内针组件1连接时,通过第一内限位壁41插入第一空隙15内,第一限位台111插入第三空隙内,第一滑槽与第一内限位壁41的顶部相接(第一滑槽与第一内限位壁41的位于上部的板状物结合,且第一滑槽位于第一内限位壁41的位于上部的板状物下方),同时第一限位台111与第三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111扣合在第一凹槽411内,当需要将固定件4与内针组件1分离时,通过将第三插接部向上拨,将第一凸起1111从第一凹槽411内拨出来,同时第一内限位壁41从第一空隙15内抽出,同时第一限位台111与第三限位台分离,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拆装简单,而且拆装时间较短。

第二内限位壁42与第三限位台之间设置有第四空隙;当固定件4与外针组件2连接时,通过第二内限位壁42插入第二空隙25内,第二限位台211插入第四空隙内,第二滑槽与第二内限位壁42的顶部相接,同时第二限位台211与第四限位台相接,从而使得第二凸起2111扣合在第二凹槽421内,当需要将固定件4与外针组件2分离时,通过将第四插接部向上拨,将第二凸起2111从第二凹槽421内拨出来,同时第二内限位壁42从第二空隙25内抽出,同时第二限位台211与第四限位台分离,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拆装简单,而且拆装时间较短。

内针组件1套设于外针组件2内,且第一插接部伸出外针组件2外,使用时内针组件1可以在外针组件2内移动。

外针组件2还包括位于第二插接部一端的两端开口中空的第二针体24,且第二针体24的末端为针状结构;内针组件1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部一端的第一针体14,第一针体14的末端为与第二针体24末端针状结构方向相反的针状结构;且在第一针体14上靠近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容置部(未示出),当该活检针在使用时,将第一针体14从第二针体24的末端伸出,第一针体14的末端扎到所要取的皮肤组织里,然后通过第二针体24迅速移过去把第一针体14套住,于是就切下一小块皮肤组织,该皮肤组织存在容置部内。

第一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一针体14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一孔位12;第一限位台111、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一孔位12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第一插接部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本体,第一限位台111、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一孔位12位于该第一本体的三个互相垂直且相邻的平面上;活检针通过第一孔位12与活检枪6连接,第一插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针体14连接在一起。

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二针体24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以及第二孔位22,第二限位台211、第二连接部23以及第二孔位22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第二插接部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本体,第二限位台211、第二连接部23以及第二孔位22位于第二本体的三个互相相邻的平面上;活检针通过第二孔位22与活检枪6连接。第二插接部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23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三连接部(未示出),第三连接部贯通第二插接部23以及第二针体24,第一针体14通过第三连接部进入第二插接部,从而进入第二针体24内;第二插接部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本体,第二限位台211、第二连接部23以及第二孔位22位于第二本体的三个互相垂直且相邻的平面上,第三连接部、第二限位台211以及第二孔位22位于第二本体的三个互相垂直且相邻的平面上,且第三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23所在的平面平行。

第二针体24上还设置有包裹第二针体24的圆柱状保护套3,通过保护套3可以防止第二针体24被污染,进而影响手术,所以当活检针在不使用时,保护套3套在第二针体24上,当需要使用时,直接将保护套3取下即可。

第三插接部与第四插接部位于固定件4的同一侧且平行设置。

固定件4还包括手拉部43以及位于手拉部43一侧的通孔44,当需要将固定件4与内针组件1以及外针组件2分开时,操作者抓住手拉部43以及通孔44,将固定件4与内针组件1以及外针组件2拆分;通孔44可以作为着力点,通过通孔44,操作者可以轻松的将固定件4与内针组件1以及外针组件2拆分开。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穿刺活检装置,包括活检枪和活检针。使用时,将活检枪6的盖子61打开,然后通过第一孔位12以及第二孔位22将活检针固定在活检枪6上,然后将固定件4从活检针上拔下,使其与内针组件1以及外针组件2拆分开,具体操为手握手拉部43,向外拉动或向上扳动手拉补43,固定件4拆分后将盖子61盖上,即活检枪6安装完毕。因此活检针拆装简单,拆装时间较短,有助于减少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减少手术前的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针结构简单,可以减少活检针本身的模具成本和员工装配该活检针的时间,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406.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26800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A61B10/02

专利分类号:A61B10/02

范畴分类:申请人:苏州市立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市立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经济开发区越溪街道北官渡路38号2幢

发明人:张克磊;王宝中;顾伟;朱瑜;王沁

第一发明人:张克磊

当前权利人:苏州市立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宇星;姜劲

代理机构:116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汉智嘉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活检针以及穿刺活检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克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