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载波,电力线,通信,信道,中压,阻抗,特性。

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熊淦辉,谢润生,林伟坤[1](2019)在《架空线中压电力线载波的信道阻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架空线载波信道的传输线模型及特性阻抗,阐述了架空线载波信道的分布参数及其输入阻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胡文婧[2](2019)在《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自适应阻抗匹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将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电力网络资源,在不影响电力线路传输电能的前提下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由于中压电力线分支较多,运行方式千变万化,使得信号接入点上的阻抗通常都无法进行匹配,导致信号无法高效准确传输。因此,克服阻抗不匹配问题是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效率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二端口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模型,分析了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传统的无源阻抗匹配网络存在匹配禁区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的匹配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并且结合分区Smith圆图方法对匹配网络进行计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匹配电路,避免了匹配禁区的问题。对阻抗匹配进行分区计算,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出匹配网络的元件参数,并且进行仿真验证。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需要考虑在一个频带范围内的传输效果,而非某个频点。因此,本文考虑实际的中压电力线信道模型,结合电力线信道阻抗在一个频带范围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匹配网络,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一个频段范围内的匹配网络元件进行寻优,从而达到自适应阻抗匹配的目的,使得在一个频段范围内整体的匹配性能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陈文[3](2019)在《基于多载波调制的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噪声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压电力线通信面临的复杂噪声干扰严重制约了其通信质量,传统的OFDM系统在这种信道环境中抗干扰能力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噪声抑制措施,难以发挥其理论上的优势。针对上述不足,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自适应OFDM系统的中压电力线通信噪声抑制技术。首先,基于对中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的实测结果,分析了各类噪声的特性,构建了信道背景噪声的自回归(AR)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参数估计的详细过程;通过对信道脉冲噪声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建立了随机脉冲噪声的马尔科夫链模型。为后续抑噪研究提供了噪声模型参考。其次,针对传统OFDM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信噪比(SNR)门限的改进注水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对SNR门限统计数据的应用来实现资源的预分配,基于注水原理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在尽量少增加原IWFP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了其实用性。以此搭建了中压电力线通信自适应OFDM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有效实现了资源分配,降低了系统的误比特率,提高了OFDM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在自适应OFDM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低复杂度的子空间迭代算法来抑制背景噪声;采用了改进的限幅削波法来抑制脉冲噪声。前者基于子空间理论来分解含噪OFDM信号的特征空间,在信号失真最小的约束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最优极值法来获得OFDM信号的最佳估计,利用重复一维子空间迭代的办法来降低计算复杂度;后者在传统限幅削波法之前使用选择性映射(SLM)算法来减小OFDM信号峰均功率比,提升了对脉冲噪声的辨识准确度。仿真比较噪声抑制前后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噪声抑制方案能够进一步改善系统误比特率性能,提高信噪比,更加优化自适应OFDM系统在MV-PLC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王艳,薛晨,焦彦军,赵洪山[4](2019)在《母线分流效应对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架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压配电母线典型拓扑结构,分析推导母线分流效应对电力线载波通信(PLC)信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自适应频点选择算法及2种中压配电网PLC网络架构。基于输入电抗的频点选择算法,可在保证信道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选频速度,结合中压配电网实际结构,建议以近母线侧节点作为频点测试发起者。PLC子网主节点设置于配电线路出口处的网络架构与设置于线路中部的网络架构相比较,后者可减弱母线分流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PLC网络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仿真结果与现场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所提第2种网络架构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24期)

庞硕[5](2018)在《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匹配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不同于传统电网,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网络的自动调节和保护控制,使电网的各级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智能电网。而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功能的基础。我国电力系统的通信方式以光纤通信、微波通信、无线通信为主,但是,电力线载波通信由于不用架设专门的通信线路,在节约成本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经济优势,所以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通信方式。同时,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电表的自动抄收、继保装置的远方控制、配网自动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提高载波通信的传输性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依据传输线理论,求解传输线的电报方程,由边界条件得出任一点电压电流的表达式。将电力线输入阻抗、输入功率随线路长度、载波频率的变化关系用叁维图表示了出来,结果表明:当载波频率相同时,输入阻抗的幅值随线路长度呈波浪形变化;当线路长度相同时,输入阻抗的幅值随载波频率也呈波浪形变化。然后阐述了载波通信信道建模的两种方法:自顶向下法和自底向上法。自顶向下法以经典的多径模型为例介绍了其建模的基本原理。自底向上法先介绍了分散矩阵建模法,并以此方法搭建了保定市花庄站-大阳站的实际配网模型,分析了载波通信的传输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通信频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接着又介绍了二端口矩阵建模法,并以此方法分析了线路长度、线路参数、分支节点数对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二端口建模法将载波通信的各个模块等效成传输矩阵,为后续研究载波通信耦合装置的阻抗匹配奠定了基础。最后,针对载波通信阻抗失配引起的信号衰减幅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带通滤波器特征阻抗匹配的方法,根据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原理,使带通滤波器的特征阻抗与线路的特性阻抗相等,线路的特性阻抗可以由线路参数求出,进而带通滤波器的特征阻抗也是已知的,带通滤波器的特征阻抗确定后,就可以求出定K型带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和相应的电感电容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匹配后信号的衰减幅度比匹配前减小了大约2d B,提高了载波通信的传输特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12-01)

赵洪山,张伟韬[6](2018)在《基于BLT方程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压电力线载波信道呈现较强的频率选择性,为分析预测这种选择性,提出了基于BLT方程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模型。从常见的描述单一负载电压响应的BLT方程出发,通过分析载波信号在复杂网络中的传播特性,得出了适用于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的信道模型。该模型不受具体网络拓扑的限制,可以将网络中各节点处的电压响应特性表示为管道传播矩阵和节点散射矩阵的函数,具有形式简洁,通用性强,便于分析计算的特点。最后,以由架空线构成的中压配电网为例,用所提的方法计算了在窄带范围(10~500kHz)内节点电压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通过在PSpice中用集总参数元件进行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8年17期)

谢海丽,顾海宝,李根,李万元,陈明[7](2018)在《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与发展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州地区区域广,地理环境差异性强,造成巴州地区用电信息采集不能全覆盖、全采集。为提高采集覆盖率及成功率指标,促进抄、核、收业务、台区线损的准确统计,本文主要介绍中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应用于运营商GPRS/CDMA信号无法覆盖地区,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有效解决人工抄收存在的不安全和低工作效率及大工作量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邹贤求[8](2017)在《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已经成为一种通信方式,能够辅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之获得无线信号处终端设备的数据,掌握全面的、真实的、精准的用电信息,满足供电企业应用需求。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进而探究其如何有效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之中,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7年35期)

林从武[9](2017)在《一种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通信领域专属的一种通信方式,广泛应用在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为解决载波通信距离短、覆盖范围小以及通信性能差等问题,需要进行组网设计以延伸通信距离、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通过研究中压PLC通信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中压电力线信道的噪声、阻抗、衰减、频率等特性;研究了中压PLC通信传统的组网方式,分析了传统组网方式的不足,为基于Agent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传统电力线载波组网方式的分析,需要新型的组网方式来解决传统方式存在的组网可靠性和通信性能的不足。以基于前导序列的信道认知为核心技术,研究了一种跨频带信道认知的自适应载波选频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框架和实现步骤。搭建了电力线载波通信Agent模型,将Agent的思想结合到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式中,结合Zig Bee树型路由地址分配算法,设计了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式。采用节点分层,时分复用和数据帧同步的方式,实现网络节点自组网,并建立路由表。设计了通信协议、分析了方法流程和具体步骤,模拟了组网的实现过程,分析了网络结构的可靠性和通信性能。最后在国家电网下属浙江绍兴城区和新昌县的某10k V线路进行现场测试,验证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线路上的通信协议的组网效果和通信性能,测试及运行结果表明此种组网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组网和动态中继,有效提高了组网的可靠性和通信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林从武,孙凤杰,李建岐,梁宇图[10](2017)在《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在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但由于配电网的复杂性需要组网以延伸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文章研究了常规的2种中继组网技术,分析了现有组网技术存在的组网成功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先进的Agent系统原理,研究了基于Agent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节点模型、组网认证机制和ZigBee树形路由协议,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法,现场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扩大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将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电力网络资源,在不影响电力线路传输电能的前提下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由于中压电力线分支较多,运行方式千变万化,使得信号接入点上的阻抗通常都无法进行匹配,导致信号无法高效准确传输。因此,克服阻抗不匹配问题是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传输效率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二端口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模型,分析了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传统的无源阻抗匹配网络存在匹配禁区的问题,本文对传统的匹配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并且结合分区Smith圆图方法对匹配网络进行计算,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匹配电路,避免了匹配禁区的问题。对阻抗匹配进行分区计算,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出匹配网络的元件参数,并且进行仿真验证。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需要考虑在一个频带范围内的传输效果,而非某个频点。因此,本文考虑实际的中压电力线信道模型,结合电力线信道阻抗在一个频带范围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匹配网络,使用粒子群算法对一个频段范围内的匹配网络元件进行寻优,从而达到自适应阻抗匹配的目的,使得在一个频段范围内整体的匹配性能达到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参考文献

[1].熊淦辉,谢润生,林伟坤.架空线中压电力线载波的信道阻抗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2019

[2].胡文婧.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自适应阻抗匹配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3].陈文.基于多载波调制的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噪声抑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4].王艳,薛晨,焦彦军,赵洪山.母线分流效应对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架构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5].庞硕.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阻抗匹配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6].赵洪山,张伟韬.基于BLT方程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

[7].谢海丽,顾海宝,李根,李万元,陈明.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推广与发展应用[J].电气技术.2018

[8].邹贤求.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用电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7

[9].林从武.一种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10].林从武,孙凤杰,李建岐,梁宇图.基于Agent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技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

标签:;  ;  ;  ;  ;  ;  ;  

中压电力线载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