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24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蒋汉梅芦永福郜茜王昀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810001)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61-01

胃癌为全球第四大恶性肿瘤,位居原发肿瘤的第2位[1]。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2]2007年,在我国前10位癌症中,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病死率为第三位;死亡/发病比率为第八位。青海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500m,是胃癌高发区,胃癌检出率高达10.7%,高于其他地区[3]。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论其大小的胃癌[4]。现将我院行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24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病例来自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胃镜诊断并病理确证的早期胃癌2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91岁。汉族11例,藏族7例,回族5例,其他1例。上腹部疼痛15例(62.5%);食欲下降4例(16.7%);乏力2例(8.3%),消瘦2例(8.3%),黑粪1例(4.2%)。

1.2方法

对于普通胃镜下表现为隆起、糜烂、粘膜粗糙着给予靛胭脂染色观察病变部位是否着色。同时使用Olympus公司GIE-2TQ260M放大胃镜联合NBI观察胃黏膜和微小血管的结构,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和病变范围;超声内镜观察病变侵犯深度进一步判断是否病变仅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最后行病理活检确诊。

2结果

2.1本组中的早期胃癌,普通胃镜诊断隆起型4例,浅表型14例,凹陷型6例,以浅表多见。色素内镜诊断早癌13例(51.2%);放大内镜加NBI诊断18例(75%);超声内镜诊断12例(50%)。

2.2病理分型可分为管状腺癌19例(79.2%)、粘液腺癌3例(12.5%)、髓样癌2例(7.3%)。

3讨论

由于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表现有类似,往往难以在早期诊断或误漏诊,多数患者发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5年内生存率较低,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故能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胃癌将直接影向患者的预后。国内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较低.早期胃癌病例仅占胃癌手术病例的10%~20%[5]。而在日本,该比例可达30%~70%[6],这与早期胃癌的镜下诊断率较低相关。早期胃癌病灶往往较小且表浅,易与黏膜糜烂、炎性增生等混淆且,活检不易取到癌组织,易漏诊致延误病情,因此需联合多种检查方法提高早癌的诊断率。

普通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还可获取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胃镜对胃癌诊断的假阴性率仅0.6%,如果与活检联合,其准确率97.4%,敏感性93.8%,特异性99.6%[7]。早期胃癌比较表浅,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肉眼观察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其中浅表型最多见[8]。电子染色内镜(NBI与FICE)利用光源波长的不同对图像进行智能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不通过喷洒染色剂能在内镜下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改变。胃癌早期诊断的观察对象主要是胃小凹及黏膜微血管形态变化,胃黏膜表面微细形态的基本单位为胃小凹,底部与几个胃腺体相通,各种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具有不同的胃小凹形态。一般认为重度异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不易鉴别,因诊断标准的差异在日本可能被诊断为早期癌,重度异型增生应视为早期癌予以手术切除。Niwa[9]等报道,胃小凹变小、形态不一、呈不规则树枝状以及出现形态不规则的肿瘤血管为早期胃癌的特征。NBI加ME能更好地显示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有助于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两者结合虽然不能取代组织学检查,但能够预测病变的组织学特征。色素内镜由日本学者Yamakawa于1966年创立,近年逐渐应用于国内临床实践,是诊断早期胃癌的常用方法[10]。在胃部常用的染色剂有靛胭脂、亚甲兰和刚果红等。靛胭脂黏膜染色剂不被人体吸收,安全性较高;可滞留于黏膜和病灶表面的凹陷处,呈蓝青色,与粉红色的胃粘膜对比强烈。使粘膜表面的微细形态和病灶立体化,结合胃小凹形态学改变,有利于判断胃粘膜病变的性质,弥补肉眼观察的不足。有研究报道,色素内镜和普通内镜的早期胃癌诊断率分别为77.7%和2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同[11]。EUS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异常改变的同时,可于距病灶最近的位置对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纽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EUS诊断早期胃癌的标准如下:原位癌(Ti期):癌肿累及粘膜肌层,表现为第1、2层胃壁结构模糊、增厚、欠规则、变薄或缺损,第3层结构完整;粘膜下层癌(T1):癌肿累及至粘膜下层,表现为第1-3层胃壁结构模糊、中断、增厚、变薄或缺损,第4层结构完整[12]。EUS检查约有11%的病例因肿瘤周围炎症而发生分级偏高,又因未发现癌的微小浸润或浸润较深而分级偏低者约占4%。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一定的局限性。鉴别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可达90%,判断癌肿对各层累及的正确率70%-80%[13]。

如前所述,不同内镜技术各有其优缺点,而几种内镜技术的联合应用,则有望使宏观与微观、整体与细节之间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可对早期胃癌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AlbertsSR,CervantesA,vandeVeldeCJ.Gastriccancer:epidemiology,pathologyandtreatment.AnnOncol,2003.14Suppl2:31-36.

[2]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1,20(3):162-169.

[3]卢永福.青海地区胃癌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3537例分析),高原医学杂志,2006,16(2):16-18.

[4]LeeJH,KimJJ.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ofearlygastriccancer:ExperiencesinKorea(J),WorldJGastroenterol2007,13:3567-3661.

[5]吴巍,吴云林,孙萍胡,早期胃癌手术率的演变及经验.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05-208.

[6]NomuraS,KaminishiM.Surgicaltreatmentofearlygastyiccancer.DigSurg,2007,24(2):96-100.

[7]刘正新早期胃癌的临床筛选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256.

[8]董彩虹,张广平,李敏等.早期胃癌78例的胃镜诊断与病理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8):1425-1426.

[9]NiwaY,GotoH,OhmiyaN,eta1.Magnifyingendsopyforthediagnosisofearlygastriccancer[J].DigEndosc,2002,14(1):70-71

[10]Dinis-RibeiroM,Chromoendoscopyforealydiagnosisofgastriccancer.EurJGastroenterolHepatol,2006,18(8):831-838.

[11]包怀鸣,陈志容,陈卫昌,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06,12(5):303-305.

[12]金震东李兆申,2011,消化超声内镜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85.

[13]冯晓峰,彭贵勇,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技术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51-552.

青海省应用基础科技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2-Z-727

标签:;  ;  ;  

24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