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液化论文_冯志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场地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场地,地基,碎石,动力,缩尺,桥梁,砂土。

场地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文[1](2019)在《振冲碎石桩在液化场地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桥过渡段是公路路基工程中重要环节,其严格的变形控制要求才能保证路基与桥的协调工作、避免桥头跳车保证行车的舒适与安全;而液化场地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将完全丧失,导致地基与上部建筑发生较大变形,因此对液化场地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是保证路桥过渡段在地震下正常工作的基础,通过实际工程研究,振冲碎石桩可以消除路桥过渡段液化土体的液化性,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张利伟,王广兵,崔春义,程学磊,潘林[2](2019)在《地震作用下可液化饱和自由场地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既定埋深条件下的可液化自由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基于OpenSEES计算程序和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自由可液化饱和场地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可液化场地β谱曲线卓越平台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场地土层存在典型的高频滤波、低频放大效应;随着土层埋深和土层密实度增加,砂土层内的液化趋势明显减弱;饱和砂土和黏土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分别发生剪缩效应和循环软化效应,进而使得土体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及地表震陷.(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邹佑学,王睿,张建民[3](2019)在《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场地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模拟饱和砂土及等效非线性增量模型模拟碎石桩,对碎石桩加固约19 m厚饱和砂土场地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在加固区与非加固区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和超静孔隙水压响应时程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震动强度下碎石桩的排水与加密效应对加固可液化场地的动力响应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包括:超静孔压累积与消散,土体液化变形的发展,及加固区内部与外部响应差异等。结果表明:碎石桩加固可明显改善土体抗液化能力,在所分析的0.2 g震动强度工况,碎石桩加固区除桩间土浅层1 m~2 m少量部位外未出现土体液化,基本达到加固消除液化的目的。碎石桩抗液化的有效影响范围约为2.5倍~3倍桩径,在浅层小而随深度增加;外围桩发挥着加固区排水屏障和非加固区排水通道的作用;碎石桩加固加密土体时,会提高土体的剪应力比峰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林大富,黄凤娟,付钰[4](2019)在《上覆土层对可液化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及土性对地震作用下的可液化场地响应的影响,构造若干类典型可液化场地剖面,将水平成层场地置于基岩上,选取Carbondale波并利用D-mod 2000进行场地非线性动力分析。经计算,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减小;随着上覆土层塑性指数的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增大;可液化场地对输入地震波具有缩小效应。(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徐丹,杜春波,王涛,Piyush,Mohanty[5](2019)在《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桩桥梁受地震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可液化场地,以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进行1:14.44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连续的白噪声信号,获得桩自振频率的变化,从而研究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的倒塌机制。结果表明,振动台试验可以很好地再现液化宏观现象,随着液化深度的加深,桩自振频率不断减小,从而导致桩顶位移增大,进而可能导致桥梁破坏甚至倒塌。(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袁晓铭,张文彬,段志刚,孙锐,汪云龙[6](2019)在《珊瑚土工程场地地震液化特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剖析近期大地震珊瑚土液化震害调查资料,对比陆相土液化研究成果,取得珊瑚土工程场地液化特征的一些基本认识,并指出珊瑚土液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分析表明:珊瑚土工程场地在遭遇强地震作用时会出现与陆相砂土、砾性土场地一样的液化及破坏现象,且会成为人造岛(礁)地震破坏的主因;地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烈度七度)为目前触发珊瑚土层液化的最小地震强度,液化可发生在珊瑚土吹填层或泻湖沉积物中;实际工程场地中的珊瑚土层为由砾到粉土的宽级配无黏性土组成,并非砂土,发现的已液化珊瑚土与已液化陆相砾性土的颗粒级配类似;高剪切波速珊瑚土层会发生液化,触发渗透性较好的珊瑚土层液化需要特殊埋藏条件,现有砂土液化判别方法不适于珊瑚土工程场地;我国南海地区岛礁工程存在遭遇强地震客观风险,且其珊瑚吹填土级配与历史地震液化珊瑚土和砾性土级配接近;珊瑚土场地液化风险研究的关键是珊瑚土液化性态的实验室复现、现场珊瑚土层密实程度界定技术和液化判别技术。(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王素萍[7](2019)在《多层建筑严重液化场地地基基础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新建建设规模较小;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多层建筑,因其体量较小,当拟建场地为严重液化场地时,地基处理发生的工程费用会有所增加,严重时甚至可能达到工程总造价的30%。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对此类小型的,场地地质情况相对复杂的建筑,应进行多方面比较,选择出结构安全,成本经济,施工可实施性强的地基处理方案。(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8期)

苟栋元,何卫锋,王洋[8](2019)在《震后液化侧流场地桥梁桩基受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后土体侧向流动是造成震后桥梁等工程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现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在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抗震水准和设计技术方面远落后于工程实际发展需求。文中在对比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日本道桥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和计算公式分析桥梁桩基单桩受力,对无侧流场地和液化侧流场地桥梁桩基的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液化侧流场地桥梁桩基受力特性的基础上,从桥梁构造的角度提出预防桩基破坏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5期)

徐国林,陈龙伟[9](2019)在《液化场地强震记录的频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液化场地上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特性,本文利用11组液化场地实测记录,对液化场地的地震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场地液化后,地表加速度幅值减小,长周期成分显着增多,记录中出现明显的"尖刺"。对比国内外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与液化场地实测加速度反应谱,分析得出:在短周期T<0.3 s,规范设计反应谱值与实测记录反应谱基本一致;在中长周期段0.3 s<T<1.5 s,规范反应谱值明显低于实测记录反应谱值;在长周期段T>1.5 s,规范设计谱较实测记录反应谱值略低。基于5种数值方法模拟的液化场地地震动结果显示:周期T<1.0 s时,数值计算的反应谱值基本高于液化场地实测反应谱值,或与之吻合;而周期T>1.0 s时,数值计算的反应谱值均低于液化场地实测反应谱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10](2019)在《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液化场地–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土体和桩基的加速度反应、饱和砂土层的孔压反应等进行了测试。重点阐述了土体和群桩基础的加速度地震响应特征和饱和土体的孔压发展规律,并对土体侧向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05g拍波输入时,土体和桩基对加速度反应有着明显放大作用,土体各处孔压比增长幅度不大,土体侧向位移较小;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输入时,桩基加速度反应规律与土体反应基本一致,土体孔压比增长明显,上部土体完全液化;土体水平侧向变形较大。本文成果可为液化场地–群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做对比分析和验证数值模拟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场地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既定埋深条件下的可液化自由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基于OpenSEES计算程序和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自由可液化饱和场地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耦合动力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可液化场地β谱曲线卓越平台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场地土层存在典型的高频滤波、低频放大效应;随着土层埋深和土层密实度增加,砂土层内的液化趋势明显减弱;饱和砂土和黏土层在地震作用下会分别发生剪缩效应和循环软化效应,进而使得土体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及地表震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地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冯志文.振冲碎石桩在液化场地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

[2].张利伟,王广兵,崔春义,程学磊,潘林.地震作用下可液化饱和自由场地动力响应[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9

[3].邹佑学,王睿,张建民.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场地数值模拟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9

[4].林大富,黄凤娟,付钰.上覆土层对可液化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19

[5].徐丹,杜春波,王涛,Piyush,Mohanty.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6].袁晓铭,张文彬,段志刚,孙锐,汪云龙.珊瑚土工程场地地震液化特征解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王素萍.多层建筑严重液化场地地基基础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8].苟栋元,何卫锋,王洋.震后液化侧流场地桥梁桩基受力特性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9

[9].徐国林,陈龙伟.液化场地强震记录的频谱特征[J].地震学报.2019

[10].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大区域场地液化势(液化指数ILE...场地液化势预测值等值线法场地液化识别结果场地液化势残余分量预测值等值...日本新泻地震场地液化9 基于 Kriging 场地液化势预测图

标签:;  ;  ;  ;  ;  ;  ;  

场地液化论文_冯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