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馏分油型论文_王诗语,赵彬,郭士刚,凌凤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馏分油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馏分,分子筛,催化剂,烷烃,脂肪酸,国际,热值。

中间馏分油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诗语,赵彬,郭士刚,凌凤香[1](2019)在《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GB/T23801-2009《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以红外光谱法进行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的测定,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类和量化,并通过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评估脂肪酸甲酯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检测结果可靠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溶液配制和重复性测定。取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则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结果(体积分数)为:5.1%±0.2%。(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王婷婷[2](2018)在《船舶燃料新规牵动炼油商》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海事组织(IMO)将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船舶燃料,这些燃料会释放出高含量的硫氧化物(SOx)。那些排放硫氧化物超过0.5%的船只必须使用特殊的洗涤器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排放控制区域,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硫氧化物的含量必须小于0.1%。虽然废气(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8-09-28)

王文科,赵丽萍,陶志平[3](2018)在《不同分子筛催化剂对烯烃齐聚合成中间馏分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烯烃齐聚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特点,分析了不同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活性中心以及不同烯烃齐聚工艺反应条件对烯烃齐聚合成中间馏分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一维孔道结构的10或12元环分子筛是烯烃齐聚合成中间馏分油的潜在催化材料;减小分子筛的晶粒和开发具有多级孔结构的分子筛有利于减弱一维孔道分子筛的扩散限制;适中的B酸强度和B酸密度有利于提高中间馏分油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徐华玲,刘顺涛,郑煜,刘倩[4](2017)在《GB/T 33400—2016《中间馏分油、柴油及脂肪酸甲酯中总污染物含量测定法》标准推介》一文中研究指出GB/T 33400—2016《中间馏分油、柴油及脂肪酸甲酯中总污染物含量测定法》国家标准已于2016年12月23日发布并实施,并被GB19147—2016《车用柴油》产品标准指定为检测第6阶段车用柴油中总污染物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GB/T 33400—2016的制定背景及执行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石油商技》期刊2017年04期)

杨勇,张凤泉,刘馨璐,董芳[5](2017)在《中间馏分油密度、十六烷值等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煤制油等12种样品(均不加入添加剂),根据相关标准实验分别测试了它们的密度、十六烷值和热值等指标,发现在实验条件下,中间馏分油基本存在如下列关系,密度与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和质量热值呈负相关,与体积热值呈正相关;采用SH/T 0694-2000《中间馏分然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法)》计算的十六烷指数多大于十六烷值,且与采用GB/T 1113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二变量法)》计算的十六烷指数相比更为接近十六烷值;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与质量热值正相关,与体积热值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石油库与加油站》期刊2017年03期)

吴海生,黄小波[6](2016)在《抽中间馏分油增产航煤的工业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800 kt/a航煤临氢脱硫醇装置与1 500 kt/a中压加氢裂化装置的现状,通过抽出中压加氢裂化装置中间馏分油送到航煤临氢脱硫醇装置汽提塔汽提,达到增加航煤产量、降低柴汽比的目的。工业应用表明:中压加氢裂化装置调整切割出中间馏分油,航煤临氢脱硫醇装置汽提塔通过控制汽液相平衡和轻油馏分抽出量,可以确保在汽提塔负荷增加情况下航煤产品各项指标合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期刊2016年06期)

吴锦添,郑延清[7](2016)在《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Y分子筛为酸性组分,W-Ni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BET吸附仪、XRD、压汞仪、强度仪等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丰富介孔,良好的金属分散性,较小的颗粒密度以及优异的强度。并通过评价装置评价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中间馏分油选择性,与参比剂相比选择性提高了4%,收率提高了2.6%。(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19期)

蒋婧婕,刘颖荣,刘泽龙,田松柏[8](2016)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中间馏分油中链烷烃的形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FI TOF MS)建立了中间馏分油中不同异构程度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表征方法。首先利用GC-FI TOF MS技术对不同异构程度的链烷烃进行分离、鉴别,然后建立了中间馏分油沸点范围内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在GC-FI TOF MS测定时的相对响应因子算法及不同异构程度链烷烃的碳数分布算法,最后考察此定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GC-FI TOF MS可以将同碳数链烷烃区分为异构程度不同的3部分:多取代基异构烷烃、单取代基异构烷烃和正构烷烃;可利用GC-FI TOF MS对异构程度不同的链烷烃进行定量分析,精密度较好,相对偏差小于15%。此方法无需进行样品预分离,可直接进样分析,缩短了分析时间,且首次提供了不同异构程度异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信息。(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袁晓亮,王书芹,鲁旭,康宏敏[9](2015)在《多产中间馏分油型中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性Beta分子筛为酸性组分,W和Ni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XRD、BET、XRF、NH_3-TPD和Py-IR等对其进行物性表征,结果表明,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孔分布比较集中、加氢金属组分分散均匀、强酸比例适中和L酸比例高等特点。对制备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在中压条件下进行活性与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活性和选择性高、稳定性好以及产品性质优异等特点,可长周期运转。(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5年11期)

田春光[10](2015)在《灵活兼产中间馏分油和尾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氢裂化具有生产方案灵活、液收高、产品质量好、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作为唯一能直接生产清洁燃料的重油轻质化技术,加氢裂化能够直接生产硫含量<10μg/g国V清洁柴油和3#航空喷气燃料,冬季可以最大量生产-35#低凝柴油,重石脑油可以作为重整装置的优质进料,尾油即可做乙烯裂解原料也可以生产APIⅡ类、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原料。本论文研究了加氢裂化催化剂载体Y型和Beta型分子筛的改性,以优选的改性Y和Beta分子筛为酸性组分,以Ni-W为活性组分,采用ⅤA族元素修饰,设计并制备了能够灵活兼产中间馏分油和尾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并优化了制备条件,利用XRD、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深入的表征;以大庆石蜡基减压蜡油和焦化蜡油的混合油为原料优化了催化剂加氢裂化工艺条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以无定形硅铝、改性Y+Beta分子筛为酸性组分,金属W-Ni为加氢活性组分制备得到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2)适宜的加氢裂化工艺条件为:氢分压14.4MPa、体积空速1.5h-1、氢油体积比1300:1,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呈线性关系;(3)在控制原料油中>370℃馏分油65%转化率的条件下,反应温度379℃,加氢裂化生成油C5+液收98.5%,<370℃馏分油的中油选择性达到80.2%,其中,最大量柴油收率为52.36wt%,凝点-12℃;尾油收率34.74wt%,BMCI值7.2。(4)催化剂3000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平均提温速率0.010℃/d,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能够满足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需要。催化剂再生后的各项评价结果均达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5)催化剂20kg级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放大后催化剂质量稳定,物化性质重复了实验室小试结果。(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1)

中间馏分油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际海事组织(IMO)将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船舶燃料,这些燃料会释放出高含量的硫氧化物(SOx)。那些排放硫氧化物超过0.5%的船只必须使用特殊的洗涤器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排放控制区域,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硫氧化物的含量必须小于0.1%。虽然废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馏分油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诗语,赵彬,郭士刚,凌凤香.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估[J].当代化工.2019

[2].王婷婷.船舶燃料新规牵动炼油商[N].中国石化报.2018

[3].王文科,赵丽萍,陶志平.不同分子筛催化剂对烯烃齐聚合成中间馏分油的影响[J].现代化工.2018

[4].徐华玲,刘顺涛,郑煜,刘倩.GB/T33400—2016《中间馏分油、柴油及脂肪酸甲酯中总污染物含量测定法》标准推介[J].石油商技.2017

[5].杨勇,张凤泉,刘馨璐,董芳.中间馏分油密度、十六烷值等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7

[6].吴海生,黄小波.抽中间馏分油增产航煤的工业应用[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6

[7].吴锦添,郑延清.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J].山东化工.2016

[8].蒋婧婕,刘颖荣,刘泽龙,田松柏.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中间馏分油中链烷烃的形态分布[J].分析化学.2016

[9].袁晓亮,王书芹,鲁旭,康宏敏.多产中间馏分油型中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工业催化.2015

[10].田春光.灵活兼产中间馏分油和尾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开发[D].东北石油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UOP公司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应用范围加氢裂化系列催化剂性能关系图高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FRIPP加氢裂化系列催化剂性能关系图预硫化升温曲线RT-30催化剂的稳定性

标签:;  ;  ;  ;  ;  ;  ;  

中间馏分油型论文_王诗语,赵彬,郭士刚,凌凤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