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浅论资本空间生产与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论文

李伟:浅论资本空间生产与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论文

摘要: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能够解释我国现阶段所出现的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哲学考察,以期能够以空间哲学的视角探索出问题实质并寻求应对方法。从资本的空间生产理论解释区域空间,是一种被资本创造出来的特殊商品。社会关系中处处都透露出空间生产的力量,社会能够制造空间,空间反过来又会压制社会。虽然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可以用经济学方法来优化,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我国区域空间问题进行哲学重构。

关键词:区域不平等;空间生;哲学重构

早在20世纪60年代,斯科特·格利尔就已经开始注意区域化城市的发展所引起的相关问题。格利尔注意到,一方面大都会地区仍然通过有界限的中心城市加以区分,另一方面是一种不断扩展的郊区化的外围地区,从那时以来,目前的多中心、不平衡开发模式的城市化地区已经成熟了[1]。由格利尔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与郊区化的不平衡发展现象早已经出现,并且在西方国家,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很早就开始被学者所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空间发展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当下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更是一个难点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相关理论,对我国当下存在的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进行哲学意义上的考察,试图能够从资本空间生产这个维度上来揭开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的实质及探讨相应的应对办法。

一、空间生产的理论内涵

1973年,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主要研究“空间”问题,在其《空间的生产》这本著作中,列斐伏尔提出的核心概念是“空间的社会生产”,其内涵是社会的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关于空间本体论,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基于价值观和意义的社会生产)[2]。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空间具有以下重要特征:“空间都有使用价值,并能创造剩余价值;空间是一种消费对象,公园和海滨这样的场所,都是被消费的地方”[3]。空间是生产和消费的集合体,是资本生产和消费的场所和工具。空间是被资本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也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同样能够进行不间断地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力影响着社会关系,使得社会关系中处处都透露出空间生产的力量,社会能够制造空间,空间反过来又会压制社会。

列斐伏尔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空间,会有不同的空间生产的模式同时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无论是从自然空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更加复杂的社会空间的角度来看。列斐伏尔认为有着一种独特的三元辩证关系同时处于日常生活的实践和感知、再现和空间理论、时间的空间想象之间。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这个三元组概念是列斐伏尔所提倡的运用于对于城市空间分析及总体性的方法论。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可作以下理解:“空间的实践”指的是人们处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世界所呈现的一系列感知,这些感知的对象是那些可以被我们所观察到及感觉到的事物。空间实践指向物质性,并包含构成日常生活的“路径和网络”。因而它不仅涵盖了建成环境,还涵盖了物质生产过程。“空间的表征”通常指的不是那些实体的空间,反而是那些概念化空间或者是建构的空间。它是由人按照一定的理性所建构的抽象空间,这种空间充满着人的意识、权力和知识。又或者是通过文字来描绘的,充满秩序的抽象空间,标志着具体的权力。“表征的空间”指的是直接跟“生活”相关的空间。人类经验、记忆或者情感所形成的这么一种空间。它是定性的、流动的、有活力的,而且表达了社会准则、价值观和经验。这里所要提及的是,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这个概念三元组中的三类不同的空间并不是彼此所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不断变化并具有独立特征的相互关联,是一种关系和网络的集合,是社会活动的来源之一。

二、区域不平等的表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各个地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区域空间不平衡的一些表现,其中区域空间差距持续扩大,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与区域空间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最为突出。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各区域空间发展的“第一性”和“第二性”有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采用引进投资及对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中国经济在短期内的快速飞跃式发展,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巨大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恶果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我国水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均衡,华北及西北为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空间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水资源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工农业用水日趋尖锐,工业挤占农业用水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我国自身的各种资源已经很难继续支撑我国继续发展传统工业,维持其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较为严重的雾霾、水污染、光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部分发达地区的环境负荷已经处于过载状态。大气污染和雾霾笼罩城市上空,在市区还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负荷污染。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效应和空间生产能够互相作用,引起人口及经济活动集聚的效果。这就意味着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市场氛围浓厚的沿海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相比较处于发展优势,因为市场效应和空间生产的影响和作用,不发达地区往往会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带来的利益,而且自身的资源和要素也将大量流出,市场机制下的马太效应将会导致区域差异持续扩大。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使得上述情况有所改善。值得肯定的是,相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一些政策手段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近年来推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重要区域政策之一。主体功能区规划虽然有助于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逐渐缩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杠杆和区域政策手段,难以引导要素向不发达地区流动,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地域繁荣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均衡,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如何能够更深入地解决区域空间不平等的问题不仅仅是依靠经济学的方法,而是需要通过对其进行哲学透视,特别是以空间哲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困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因此,面对学困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三、以资本空间生产看待区域空间不平等表现

如今我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区域空间公平与保持区域空间经济发展进行权衡,也就是公平与效率如何抉择的问题。倘若想要减少发达区域空间与不发达区域空间之间的经济差距,那就是要以牺牲经济发展(效率)为代价;倘若要确保发达区域空间与不发达区域空间一同实现快速增长,那就要以两者之间差距持续扩大为代价。这也就是我国现在面临的区域空间所出现的平衡公正与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阻碍我国区域空间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因素。现阶段,应该致力于不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所谓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即是通过发达空间对不发达空间的帮助,使得不发达空间积累经验,最后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的道路、模式,当然这种道路、模式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效率的。那么,不发达区域空间就可以通过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达到效率的提升;同时,发达区域空间可以对不发达区域空间提供人力、物力、资金上的帮助,即按照罗尔斯的差异原则,积极帮助不发达区域空间,使得发达区域空间和不发达区域空间保持相对公平。当然,目前还是要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使得发达空间和不发达空间同时发展。

(一)空间是资本生产和消费的场所和工具

在“反思现代性”后也应该“反思城市化”。反思现代性带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公正的同时也应该反思城市化带给我国区域空间之间的不平等的公正问题。我国城市化呈现出了大量的问题,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城乡区域空间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区域空间差距越来越大的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本快速的向发达空间涌入,另一方面是不发达地区自身所具有的一般的局限性。因为存在差距,我国各个区域空间之间就会存在不公平,这些不公平是否解决是衡量我国是否实现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的一项指标。区域空间之间想要维持公正要强调的是维护不同区域空间,即发达区域空间和不发达区域空间的关系平等化及合理化。作为公正与公平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城市正义的重要本质内涵是机会平等,即公共产品、发展机遇、发展可能性、发展成果等社会资源、发展资源、在政府与社会、不同社会成员、不同社会组织间的配置的合理化[6]。其次,“空间的表征”也就意味着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组织,复杂的社会系统。也就意味着区域空间之间必须要有合理共同的知识,都是有序组织、有序系统的知识集合体。依据上海财经大学的陈忠教授的观点,不同区域空间必须要实现“域际关系”的公正和合理,也就是说不同城市空间、城镇空间、乡村空间,这几者的关系要合理化。不同区域空间在资本政策、人才等发展资源上的合理化,公正化。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公正,必须改变不发达空间及农村空间在发展机遇、发展政策等公共品的配置上的不平等地位。

(二)空间是被资本制造出来的特殊商品

糖类与脂质反应,导致生成schiff碱,Schiff碱不稳定,进一步形成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是早期糖化作用的标志性物质,可与其他物质作用,通过氧化或非氧化途径产生AGEs。AGEs产生过程(如图1)主要通过3步反应产生[4]: a具有还原性氨基的大分子与葡萄糖等含有醛基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形成可逆的schiff碱;b可逆的schiff碱发生重排,形成amadori产物,该物质能在蛋白质中沉积;cAmadori产物经过一系列的脱水、重排,形成具有高度活性的羰基化合物,其与蛋白质的还原性氨基发生反应,生成AGEs,进而又与相邻蛋白上的游离氨基以共价键结合,形成AGEs交联结构。

四、区域空间差距的哲学重构

虽然我国区域空间差距可以用经济学方法来弥补,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我国区域空间的差距进行哲学重构。经济学能够解决的只是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的表面矛盾,内部矛盾必须通过哲学方法来揭示。对区域空间不平衡问题的哲学思考及方法的探索,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维护我国区域空间之间的公正、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寻求空间的自我建构。

(一)维护我国区域空间之间的公正

我国区域空间发展不平等问题其实就是资本向收益率高的空间集聚的过程。由于我国一开始就有空间的贫富差异性,导致人口大量地向经济发达的空间集中。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经济增长与收入的区域差距间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集聚促进了增长,增长进一步强化了集聚,集聚与增长的演化会导致空间的不平等和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4]。这些人口不仅仅指的是数目,更重要的是隐藏在人口下的人力、物力、资本、科技等别的资源形式。人力、物力、资本、科技带来发达空间所需要的发展的各种极为重要的要素,能够在发达空间得到快速的生产,创造出更大的收益。同时,各种资本在发达空间进行不断生产必定会吸引符合该发达空间的消费者。发达空间中还存在一种不同于不发达空间所特有的消费主义的现象,消费主义伴随着文化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而来。21世纪后,全球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球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与危机,即全球化的“双重效应”[5]。当代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文化在全世界泛滥。消费文化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倡导“拜金主义”,一方面倡导文化的平民化。消费文化的全球化是和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逻辑一致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反应。消费文化的资本逻辑就是使人们产生一种超越自身需求的消费欲望,在发达空间中,人们都需要以外在的消费来获得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一般发展较为迅速的空间必定会有较高的GDP,也就是说这些空间会非常繁荣。资本除了会带动原来的产业繁荣之外,还会延伸到别的新型产业之上,例如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等。

(二)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所谓区域空间不平等,指的是一个国家各区域空间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和谐与不平等的关系。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此类现象。虽然各个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不一样,区域空间不平等的出现在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鉴于此,对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进行思考就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其进行相应的哲学深思。因此,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可以对我国区域空间不平衡作出更深层次的哲学解读。

空间与其他商品一样,同样具有价值及使用价值,并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发达空间就比不发达空间更能吸引资本,被资本所关注、所投资。这样,发达空间就会比不发达空间经济发展的更迅速。不仅仅是空间,与空间相联系的其他事物都变成了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发达空间会拥有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一方面可以生产出比其他不发达空间更多更好的商品,另一方面这些商品又能够吸引不发达空间的人聚集到发达空间。发达空间的无形资本将会不断地蚕食不发达空间的无形资本,比如发达空间中的学校、医院、公园、住宅小区相较于不发达空间所等体现出来的无形优势。但是,可以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往往在发达城市空间生活的人群比不发达城市空间生活的人群更忙碌,更无所适从。发达城市空间的人群因为空间的缘故已经无法处理自身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和谐结合。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会将较发达空间(财富的聚集地)作为工作的目标城市。同时,在空间的空余部分筑造大量的住宅区,这两个连同绿化形成了空间的吸引力。当然这些吸引力仅仅是外表上的吸引力,内在的发达空间的吸引力更多体现为优厚的薪水、完善的保障制度、先进的文化理念。空间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交换价值,获取利益。因此,在发达空间中老旧的空间体通常是会被牺牲拆除的,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崭新的建筑物。资本将以前的发达城市空间归入自身的控制范围之后,会按照发达空间必定是稀有的理念来提升发达空间的价值及使用价值,通过发达空间的价值来分割其他空间的剩余价值,目的是把发达空间中稀有的空间转变为资本不断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

(三)寻求空间自我建构

面对这种问题,光靠外部力量无法真正解决不发达区域空间落后的问题。要使我国落后区域空间得到发展,必须要寻求空间的自我建构。首先最应该做的就是减少、消除那些使得创新无法发生作用的因素。各区域空间应该实行能够减少创新成本的计划,积极提升不发达区域的创新能力。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视西部空间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不发达地区空间向发达地区空间引进人力资本,提高各个区域空间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要建设那些能够减少区域内交易成本的基础设施,应该加大市场经济在不发达区域空间的力度,实现这些区域内部市场的联通及一体化。一般来说,不发达区域空间相较于发达区域空间交通设施落后许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区内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自由市场的扩大。因此,不发达区域要加快交通设施及设备的建设。同时大力加快市场化改革,增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能够促使不发达地区在未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从目前来看,可能对当前落后空间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必定会对不发达空间的发展具有正面的良性作用。

用“转化器”来形容艺术家最合适不过,艺术家的转化能力或许决定了作品艺术的味道。对于创作女性主题绘画的人来说,无论使用何种笔触,都可转化为“色彩”,而不是停留在瓷画材料特性(颜料)层面。不仅如此,还要让色彩成调性配伍,无论粗细线条,都赋予其个性特色的“书写性”。创作女性绘画题材的纯粹,大概就是在这样敏感鲜活的心手之间源源跃出,而不单是为了形式,更不是为出奇。

为了增加参训教师的参与度,我们随机抽取每一次参与活动的教师,让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制活动方案,包括送培主题、送培方式、送培流程、送培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考虑每次参与教师的不同水平和实施分小组讨论方案的可执行性,如因工作冲突确实不能前往讨论现场的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与小组成员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敲定最终的执行方案,并于培训前1~2周将方案具体内容以及培训相关资料用电子稿形式呈现给每个参训教师。

五、结语

区域空间不平等问题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国家发展所绕不开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应对的方法。各国学者、政府官员、社会人士在面对这个问题之时,往往希望通过借助经济学的手段来处理,但是解决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许多时候,人们并未看见问题的实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思路,这种思想不仅仅能够洞悉问题的表面,还能够给予哲学的透视。这种透视深入到区域空间不平等的本质,通过对问题本质的探索来达到实质解决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戈特迪纳.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238.

[2] 韩勇,余斌,朱媛媛,等.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J].经济地理,2016(7):20.

[3] 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United Kingdom:OXford Blackwell,1991:348-349.

[4] 郑长德.空间经济学与中国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89.

[5] 吴伟.全球化与“一带一路”的差异性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6):56.

[6] 陈忠.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144.

收稿日期:2018- 11-01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8110287)

作者简介:李伟(1991-),男,江苏太仓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伦理、技术伦理。华梦莲(1992-),女,江西上饶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伦理。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19)01-0018-04

[责任编辑:卢红学]

标签:;  ;  ;  ;  ;  ;  ;  ;  ;  ;  ;  ;  

李伟:浅论资本空间生产与我国区域空间不平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