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氟化磷论文_徐光景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氟化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氟化,氟化氢,乙醚,危险性,无水,工艺,硅酸盐。

五氟化磷论文文献综述

徐光景[1](2013)在《两种五氟化磷生产工艺危险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直接法和固-固相加热法两种五氟化磷生产工艺所涉及的物质危害性、工艺危险性和生产过程危险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固固相加热法生产PF5是值得大力推广的PF5生产工艺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3年11期)

吴克杰,卢培浩[2](2012)在《五氟化磷的合成工艺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五氟化磷的性质及应用五氟化磷分子式为PF5,CAS登记号为7647-19-0,相对分子质量126.0。PF5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其主要物化性质如下[1]:熔点-93.8℃,沸点-84.6℃,相对密度5.527,临界温度144.5℃,临界压力3.39MPa,标准生成热-1210kJ/mol,熔化热12.1kJ/mol,气化热17.2kJ/mol。PF5遇水和碱立即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剧烈发烟,干燥状态下不腐蚀玻璃,与胺、乙醚、硝酸盐、亚砜等可形成配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2年04期)

杨海兰,曹骐,张志业,傅玉信,钟本和[3](2011)在《由氟化锂和五氯化磷制备五氟化磷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50~195℃下,研究了氟化锂和五氯化磷制备五氟化磷的反应过程,并应用缩芯模型处理数据,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反应初期(0~0.5 h),该反应受化学反应控制,动力学方程为ks=22.2 exp[-34 490/(RgT)];反应后期(1~3 h),该反应主要受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为De=4.357×10-7exp[-29 980/(RgT)]。该研究旨在揭示氟化锂和五氯化磷制备五氟化磷反应过程的相关规律,为工业生产五氟化磷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1年06期)

刘建文,李新海,王志兴,郭华军,胡启阳[4](2009)在《五氟化磷制备过程的GC-MS-SIM法评价与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4种PF5的制备新方法,分别为P2O5和CaF2固-固加热法、KPF6直接加热法、PCl5和CaF2固-固加热法、KPF6和PCl5固-固加热法,并讨论PF5在无水乙醚和乙腈中溶解情况。对4种不同方法反应生成的PF5按照最佳方案经过溶剂预处理,通过GC-MC-SIM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2O5和CaF2固-固加热法生成高纯度的PF5气体,为制备PF5的最优方法,而采用其他3种方法均出现杂质气体产物,分别为PF3和POF3等;对P2O5和CaF2固-固加热法制备PF5过程进行GC-MS-SIM监测,制备过程的最优化方法为:CaF2和P2O5固-固相在质量比≥1:2时,于280℃加热3h。采用该方法时,原材料无毒、易得,制备过程易控制,优于目前传统的PF5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邓波[5](2003)在《五氟化磷的制备及其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对以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制备五氟化磷的工艺和五氟化磷在乙醚中的溶解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以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氟化氢为原料,首先制备中间产物六氟磷酸,再通过对六氟磷酸进行处理以生产五氟化磷。在此过程中,本文研究了无水氟化氢过量百分率、发烟硫酸用量及滴加速度、六氟磷酸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以及冷凝介质等因素对五氟化磷产率和纯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氟化氢用量与五氟化磷的产率成正比,最佳过量百分率宜在35%左右;发烟硫酸的滴加速度不能使中间产物温度大于25℃,发烟硫酸用量大于理论量10%~25%时,得到的五氟化磷纯度高于90%;六氟磷酸的加热温度对五氟化磷的产率和纯度均有影响,宜在148~153℃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应在30分钟左右;用工业酒精做冷凝介质得到的五氟化磷纯度最高只能到达94.03%,使用液氮做冷凝介质可以使五氟化磷的纯度达97.38%以上。 本文还研究了五氟化磷在乙醚中的溶解度。通过实验发现,五氟化磷在乙醚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温度从0℃上升至30℃时,五氟化磷在乙醚中的溶解度从1.5448g/mL下降到0.7335g/mL。此外还计算了五氟化磷与乙醚形成缔合物的配位数,当T从0℃~30℃时,其值为2.04~0.8436;从试验中得出了不同温度下的溶解速率方程:Y′=B_1+2 B_2X。(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5-01)

邓波,张志业[6](2002)在《五氟化磷的制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五氟化磷的制备方法,大体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类。直接法指由反应物一步生成PF_5的方法,例如PCl_5与AsF_3、PCl_5与无水HF、卤素与PF_3反应一步制取PF_5。间接法指由反应物首先生成中间产物,再对中间产物进行适当处理以得到PF_5的方法,最常见的中间产物是POF_3与HPF_6。纯化操作是两类方法必需的也是关键的步骤。(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2年12期)

邓波,张志业[7](2002)在《五氟化磷的制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五氟化磷的制备方法,大体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2类。直接法指由反应物一步生成PF_5的方法,例如PCl_5与AsF_3、PCl_5与无水HF、卤素与PF_3反应一步制取PF_5。间接法指由反应物首先生成中间产物,再对中间产物进行适当处理以得到PF_5的方法,最常见的中间产物是POF_3与HPF_6。纯化操作是2类方法必需的也是关键步骤。(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02年06期)

五氟化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五氟化磷的性质及应用五氟化磷分子式为PF5,CAS登记号为7647-19-0,相对分子质量126.0。PF5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其主要物化性质如下[1]:熔点-93.8℃,沸点-84.6℃,相对密度5.527,临界温度144.5℃,临界压力3.39MPa,标准生成热-1210kJ/mol,熔化热12.1kJ/mol,气化热17.2kJ/mol。PF5遇水和碱立即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剧烈发烟,干燥状态下不腐蚀玻璃,与胺、乙醚、硝酸盐、亚砜等可形成配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氟化磷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光景.两种五氟化磷生产工艺危险性比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

[2].吴克杰,卢培浩.五氟化磷的合成工艺进展[J].化学世界.2012

[3].杨海兰,曹骐,张志业,傅玉信,钟本和.由氟化锂和五氯化磷制备五氟化磷的动力学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1

[4].刘建文,李新海,王志兴,郭华军,胡启阳.五氟化磷制备过程的GC-MS-SIM法评价与监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邓波.五氟化磷的制备及其在乙醚中的溶解度[D].四川大学.2003

[6].邓波,张志业.五氟化磷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2

[7].邓波,张志业.五氟化磷的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2

论文知识图

1 五氟化磷制备过程的GC-MS-SIM法...氟化氢法生产五氟化磷生产工艺流...直接氟化法生产五氟化磷工艺流程4 五氟化磷制备过程的GC-MS-SIM法...沉淀的阴离子组成沉淀的元素组成

标签:;  ;  ;  ;  ;  ;  ;  

五氟化磷论文_徐光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