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供给侧视角的京郊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论文

韩芳:供给侧视角的京郊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 要:【目的】为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倡导,北京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纳入乡村振兴和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方法】从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视角,以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调研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京郊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养老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充分调研农村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并对过程加强评估、列出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政府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等。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视角;北京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供充分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的有质量的养老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2030年,超过480万,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峻,因此养老服务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研究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和社会所能提供的服务之间的不对接性,来探究北京农村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继而为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提供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非本地户籍的戒毒人员,在广州就业或者生活,社区康复执行机构为原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约束性几乎为零,是否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对他们的操守期没有显著影响。本地户籍戒毒人员,接受社区康复后受到当地派出所的监管相对较严,需要定期报到,一旦复吸被发现而采取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可能性大。因此,接受社区康复的戒毒人员操守期反而更低。

1 京郊农村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

样本按照北京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域划分,分别选取了顺义、怀柔、平谷、昌平,大兴、密云五个区,共五个不同类型的村庄。问卷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设计,分别从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满足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分,回收100分,有效问卷83%。对于一些情况特殊,如高龄老人(80岁以上)、五保户、残疾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子女外出务工老人、隔代抚养孙辈老人等进行了入户访谈。被访老人中60~65岁的18人,66~70岁的20人,71~75岁的22人,76~80的20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0人。

白阳决定为自己的好友提供这样的一次优质服务,但在选择任务人选时他又犯了难,左思右想,最后他对着镜子瞅了自己良久,终于决定亲自上阵。说实话,还有谁能比他更了解何冰,更有机会接近并介入她的生活呢?

2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有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案教学可以在课前就把预习目标和任务、课堂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上课就不会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于个人而言,自省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身行为,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通过购买第三方评估项目,对农村养老服务进行科学的评估,以老年人的反馈和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体系。[4]同时,对评估的结果有必要的奖惩机制。

3 完善京郊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操作化的对策

3.1 制定满足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政策

增加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主体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政府应当建立起全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并有所创新。同时,政府要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对于好的典型要及时总结经验,并能够把有效的模式进行推广。

2.2.2 养老各项制度落实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农村养老政策执行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养老保险金存在挤占、挪用和违法违规使用的现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方案》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地方民政部门受政府主管部门约束,乡、镇群众性社会保障委员会监督实际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存在政府资金紧缺时挪用养老基金的可能性。

构建有针对性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当地农村老人的需求,根据需求排序,探索灵活多样的养老服务体系。

2.2.1 服务政策瞄准性和落地性不够 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农村老人诉求表达机制,致使养老保障政策与老人需求不对接。[1]在政策落实中,村干部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误读和偏差或者人为的存在人情、家族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做到精准的上情下达,导致农民对养老服务政策根本不了解或理解不深入,结果好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府在充分调研农村老人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第三方社会组织,从花钱养人到出钱办事,设计项目清单购买专业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3]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开展专业的养老服务项目,鼓励推行“一村一社工”,对农村老年人的需求进行专业的评估,同时监督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确保政府项目有实际效果。

3.2 提供订单式的养老服务项目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要建立普惠制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尤其为残障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身体残疾或精神障碍老人对专业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

3.3 对养老服务的效果进行专业评估

2.2.3 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北京远郊农村存在低收入村,普遍存在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和娱乐健身的场地和器材相对不足。[2]同时,农村养老服务数量和质量较低,致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没有适合的养老服务。所以,失能老人还是单纯依靠子女、亲戚朋友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度过晚年,缺乏正规的养老服务体系来满足老人各方面的需求。

3.4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组建反应快速的互助农村养老模式,那可以解决大部分农村养老家庭中发生的困难。如急救电话110,120这样的急救组织的运营模式完全可运用到居家养老模式的体系中来,建立低龄老人+高龄老人,一老一小结对子等模式。[5]

3.5 提供农村养老服务资金保障

政府资金的投入角度解决养老服务问题。想要短期的解决一定的养老服务问题,加大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注入,无疑是短期快速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6]

3.6 从社会大环境方面解决养老服务问题

京郊农村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降低GDP的增长率,从而加大社会保障,社会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在既保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让该地区的居民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失去安心稳定的心态。

3.7 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农村养老专业队伍基本上属于真空地带,引进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村社会工作与老年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养老服务供给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保障。[7]只有合理的运用恰当的措施,去解决当前社会出现的新型养老服务问题,运用发展的眼光指导和运用养老服务模式,才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124-126

[2] 陈静,江海霞.“互助”与“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36-40

[3] 周玉萍,薛仲,康永征.老年社会工作[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6-70

[4] 李成福.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养老形式[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7): 28-30

[5] 李洪心、李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2): 18-22

[6] 石人炳.我国农村老年照料问题及对策建议—兼论老年照料的基本类型[J].人口学刊,2012(1):44-51

[7] 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4-136

Researchon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ruralold-ageserviceinBeijingsuburbfromthesupplysideperspective

HAN F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advocacy of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Beijing government has pu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old-age services into the focu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of old-age services, this paper takes rural areas in suburbs of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old-age services supply in suburbs of Beij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survey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old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in Beijing suburbs through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devi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ld policy, single income source of farmers, inadequat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so on.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formulating targeted pension service polic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 listing the list of pension service item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third-party social organizations,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pension services, and innovating rural areas on the basis of fully investigating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Mutual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providing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protection for rural.

Keywords:rural area; pension service; supply side perspective; Beijing

收稿日期:2018-09-21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2017年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成果(20170012)

第一作者:韩芳(1972—),女,黑龙江省海伦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管理、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工作,Tel: 010-80795596, E-mail: nongxueyuan2003cn@163.com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章编号:1002-3186(2019)02-0086-03

文献标志码:A

标签:;  ;  ;  ;  ;  ;  ;  ;  ;  ;  ;  ;  ;  

韩芳:供给侧视角的京郊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