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萍: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研究——基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调查论文

余艳萍: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研究——基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调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实地调查,探究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实践。研究发现虽然该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开展线上和线下服务,提供学业辅导、亲职教育、监护关爱等全方位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有效地满足了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但还存在社会组织的配套支持欠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供给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截至2016年11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902万。当前留守儿童服务领域仍存在资源分散、服务失范等问题,仅依靠政府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留守儿童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家庭、学校的支持仍不完善,亟需其他社会力量的介入。在各类社会力量中,社会组织以非营利性、中立自治和多样灵活性等特征,有效弥补了“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的不足,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社会组织提供的资料,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的实践,深入了解服务供给的方式、效果及困境,探讨如何通过服务呵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的服务供给实践

社会组织深入黄冈市黄州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2017年,黄冈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向民政部、财政部申报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D类“儿童之家”社会工作示范项目。针对黄冈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监护缺失、心理健康障碍、行为越轨等问题,中心构建线上和线下儿童之家平台,以“干预”和“预防”为着眼点,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干预层面,中心针对出现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的儿童开展个案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问题儿童疏导心理情绪、纠正行为偏差、改善家庭功能、实现发展社会功能的目标,力求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在预防层面,中心通过留守儿童在线守护平台,建立青少年儿童电子档案,监控和评估其心理、学习、生活动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并锁定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越轨问题,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

(一)线上儿童之家

1.注册登记

留守儿童父母自愿选择注册在线守护平台,从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资源库中为子女匹配时间吻合、地点就近的义工妈妈,结对帮扶,对案主定期走访;以在线守护平台为桥梁,联结义工妈妈、心理咨询师与专业社工,探讨适合的服务模式,提升社工服务效果。

2.资料收集

EPIC (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模型可以在多种气候情景、环境状况和管理制度下模拟上百种作物生长过程和产量。该模型由美国农业部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发展和完善,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Cavero等使用EPIC模型成功模拟了大田加工番茄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动态[11]。本研究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尝试利用EPIC模型的作物模块,构建寡日照天气条件下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基于模型模拟的结果明确设施番茄生长对寡日照天气的响应过程,为设施番茄环境调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社工、义工妈妈在开展服务中观察、记录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等表现,并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行为表现,上传更新守护平台上留守儿童活动信息;在平台活动日志和交流区发布的信息也将列入资料库,完善留守儿童电子档案;而对于比较重要的留守儿童个案,中心一线社工和平台也会进行跟踪调查,实时更新留守儿童动态,保证资料的连续性、有效性。

在面对隔代教育、父母陪伴缺失等问题时,中心从监护人亲子教育、建立父母沟通平台两个方面出发,致力于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养能力,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交流,缓解留守儿童心理的失衡。

第一个段子是钱多多讲的,大意是:局长与科长共乘电梯,局长放一屁后对科长说,你放屁了!科长说,不是我放的。不久科长被免职。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的事都担待不起,要你何用?

在线守护平台将收集的资料上传至电子档案的同时,导入由武汉L大学一名社会工作博士制定的儿童留守反社会行为风险评估量表,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对数据进行分析,准确锁定心理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中心社工设计出针对不同留守儿童的资料分析和服务纲领,并将其上传到在线守护平台,附在各个留守儿童具体信息之下,为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具体服务提供指导。通过开展针对性服务,对其进行心理矫正。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功能量表评分相对升高,而症状量表评分和单项测量项目评分相对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实验组2年生存率为62.26%,略高于对照组(40.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通过专业社工对儿童开展定期心理健康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运用游戏、情境建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并举办心理健康讲堂,从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合理调控情绪、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指导,多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4.资料反馈应用

平台将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一线社工、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后续跟进的社工机构。服务对象资料的实时更新及反馈对于社工服务尤为重要。一线社工依据获取资料,准确评估前期服务成效,反思所遇问题,从而逐渐提升服务质量;掌握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与发展方向,及时制定、修改服务内容,定制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增强服务的衔接性与可持续性,实现社工服务精准对接。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了解子女的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较难,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而通过在线守护平台查询子女的最新数据,父母能够远程掌握子女的动态发展,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与义工妈妈、社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效承担监护人的责任,推动亲子关系和谐。

(二)线下儿童之家

中心已在D街道C社区、C镇W小学设立两个线下儿童之家。线下儿童之家服务项目以电子档案信息、智力支持为基础,开展学业及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正、亲子关系等服务,预防由于监护缺失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针对已经出现各种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的儿童,开展个案辅导等紧急介入服务,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

长期不活动将导致骨骼肌的丢失、体弱、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将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早期活动可以减少胸部并发症及减少不活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及营养支持,将改善肌肉强度。研究发现,术后早期活动与ERAS的成功与否显著相关[2]。相反,术后第1天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可能是由于镇痛不足、持续的静脉输液、留置盆腔引流管、患者的动力及合并疾病等因素所导致。有研究发现,不能下床活动是影响ERAS依从性及延长住院时间重要因素之一。

建立父母沟通平台:远程亲情交流窗服务。与父母交流顺畅度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首要因素。亲子沟通较多有利于减弱“留守”对儿童的负性影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使用现代互联网交流方式能够促进情感交流。中心建立“远程亲情交流窗”,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提供视频和语音设备,保证一周一次以上频率的交流。社工积极了解亲子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冲突等问题,进行双向干预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社工与其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每周至少一次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动向并进行个案工作介入。社工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进行协调,保证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位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并将情况反馈给社工。

中心以当地民政部门摸底排查后提供的留守儿童名单为基础,在各村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派遣社工实地问询、入户走访,以获取真实资料。之后,中心在征得留守儿童本人及监护人的同意后,将资料上传至平台的留守儿童数据库,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平台数据在未经过案主同意之前严格保密。同时,相关信息也会整理成纸质档案,以供取用。

转眼五天期限已到。百里香待店铺伙计逃走之后,才提着香肠大料来到日军营中。当着川矢的面,他将糯米、花生、莲籽及香油、五香诸料放入锅中,先以大火烧开,再以文火慢熬。那锅中之物越熬越香,极为诱人。那饿了五天的猪嗅到香气,在圈中左冲右突,急不可耐。

中心还通过向社会募捐书籍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学校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提供自我学习的途径与资源;引领留守儿童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开展知识竞答等比赛,拓宽留守儿童的视野;开设暑期儿童班进行素质拓展;丰富学业辅导形式与内容,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效率。

2.心理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服务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及行为越轨问题,中心通过开展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问题儿童疏导心理情绪、纠正行为偏差、改善家庭功能,实现行为矫正和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标。

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台在线收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发表的意见,并接受来自政府、其他社会组织、评估机构等建议。中心在这些反馈中分析项目的改进和调整,维持项目的持久发展。另外,中心一线社工在开展社工服务时,实时跟进留守儿童,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留守儿童动态的实时分析,确保提供的服务及时有效。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越轨问题,中心社工通过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常化,并以自身行为影响和强化留守儿童的健康行为观念,减少不良行为;在特定时间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帮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亲子教育等项目改善监护人的教养方式与观念,完善青少年儿童的家庭功能,促进儿童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针对性格暴躁、孤僻及厌学的留守儿童,中心开展个案辅导工作。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留守儿童的微观、中观、宏观环境,激发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模拟情绪失控、极端行为等问题发生的情景,从而运用专业技能探索措施。

1.学业教育服务

3.亲子关系服务

3.资料分析

监护人教养能力提升服务:亲子教育项目。隔代监护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与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隔代教育的质量,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心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亲子教育,并编写《亲子教育手册》,详细阐述对教育孩子的误区,留守儿童监护人接受亲子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更新监护人教育观念及方式,从家庭层面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需求,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链接当地各高校志愿者和驻点社工组成志愿服务老师团队,在每个工作日的放学时间进行集中课业辅导,帮助儿童提高学习动机。社工为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建立信息档案,做好信息记录并及时更新。

《翻译诗学》一书旨在围绕诗歌翻译批评,建构中国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全书除了前言、绪论、后记,主体部分一共包括14章,就内容而言,大体分为4个部分。

三、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的效果及困境

中心致力于为留守儿童发声,有效地整合义工资源、政府支持等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特色活动13场,多家媒体报道服务项目。通过服务和宣传的效应,中心带动更多的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以社会公益力量为基础链接社会资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工作主要为岗位职、项目制与社区制三种服务形式,社工服务周期短,服务机构更迭快,不同服务机构在项目交接时,难以获得案主在前一个社工机构的基础资料,而导致重复开展服务调查和需求评估,出现服务重复或间断、服务效果差等问题。在线平台通过线上数据的建立和跨机构共享,后续开展服务的社工机构可直接获取服务对象的前期资料,避免弱效服务甚至无效服务,从而提高社工服务质量。同时,中心立足留守儿童需求,开展专业服务,前后开展60余次个案辅导,有效解决3个重点个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监护缺失、亲子交流、心理及社会行为矫正等困难,推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做好源头管理,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根据市场评估成果,设置详细的转化标准和转化细则。定期对科研成果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对其市场价值进行严格的判定,确保待转化成果的高品质和运营成本的合理可控。

第一,找到行动者群体,确定行动者的范围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研究浙江的某一乡村规约,就不仅仅是规约条文的细则,虽然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既是实践的产物,也是进一步行动的依据,它的制定不是少数人闭门杜撰出来的,而一定是不同行动者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契约性共识。这一规约有执行主体,也有惩罚对象,还有监督者、旁观者、评价者和破坏者,围绕“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矛盾争议甚至消亡废止,我们就能看到行动者群体及其内部联系。

但社会组织在服务留守儿童中遇到一些困难。政府资金支持、政策保障、政府购买机制等配套服务进程较缓,未形成系统化的留守儿童保护体系;留守儿童大多分布在农村与城乡接合部,过于分散的布局增加活动开展难度以及社工人员工作强度,社工专业人才调配紧张,急需扩大社工人才队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社工认可度较低,参与意愿不强烈,削弱服务预期效果;义工妈妈长期服务动力不足,服务队伍人员更换比较频繁,服务儿童的社工专业技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服务效果。

细磨效果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新生合格粒级含量、细磨效率等,细磨效率一般采用能耗来评价,可用处理单位矿石所消耗的电能表示。通过试验得到介质直径、磨机转速与新生粒级含量、细磨效果的关系如图 2~4 所示[8]。

四、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的完善对策

(一)提升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应发展多元化人才机制,建设与高等教育、专业学科的人才合作模式,利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训专业人才,引进优秀社工与督导等人才,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提供人性化福利待遇。政府加强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关于社会组织的宣传,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提供反映问题的场所,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协助其解决利益诉求、生活难题,为留守儿童搭建资源信息平台以链接多渠道资源,增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社会组织在实地调查留守儿童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集中程度与参加服务便利程度增设社会组织服务站点,缩减活动服务对象规模且增多活动举办场地与频率,创新综合个性化与多人服务优势的新型服务方式。加强对义工妈妈服务能力的持续培训力度,社会工作者现场指导义工妈妈服务留守儿童,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有效经验以提高义工妈妈服务水平,建设稳定、专业的“义工”妈妈队伍,为其提供一定的服务奖励。

(二)发挥中介作用

政府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提供制度与物质的双重保障,但存在调节不足与市场失灵的问题,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具有必要性。社会组织应协助政府开展相关留守儿童的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与求助的渠道。

社会组织可协助政府建立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档案,为帮扶留守儿童提供信息支持;协助政府落实留守儿童支持性工作,辅助发放相关福利补贴,贯彻执行政策;助力政府扶助留守儿童工作的宣传,使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深入了解政府的留守儿童政策支持,提出自身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良.构建留守儿童的“多元”社会支持系统——对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16-23.

[2]王名,孙伟林.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1):1-23.

[3]李志,邹雄,朱鹏.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22-425.

[4]余应筠,敖毅,石水芳,朱焱.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及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339-342.

[5]杨青松,周玲,胡义秋,朱翠英,孙焕良.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希望感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118-1120.

[6]陆士桢,孙冉冉.儿童社会服务组织与流浪儿童、留守儿童救助[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4(6):21-25.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9)4-0191-03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重点文科基地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课题,课题号HBNPO2018YB03;武汉理工大学2018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186819002

标签:;  ;  ;  ;  ;  ;  ;  ;  ;  ;  ;  ;  ;  ;  

余艳萍: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研究——基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